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6-03-16 02:29:32邓闵心
环球市场 2016年1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邓闵心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邓闵心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对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本论论文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理念的塑造、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和高职院校与社会单位的合作等四个方面的对策。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

一、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理念的塑造

第一,加强创业教育理念的培养。经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有关创业教育的哲学、理念已逐步凝练形成,各大高校在挖掘自身特色开展创业教育之前,要围绕“为什么、怎么办”开展创业教育展开讨论,逐渐提炼出有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者,我们应该把创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创业观念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要让学生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就业观念,加大在校园内的创业宣传,将创业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分忧、对社会作贡献的高度,崇尚创业、鼓励创业,让创业成功者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心中的榜样和英雄,鼓励发动校友创业成功的事迹,增强高职院校校园里浓郁的创业文化气息。

第二,加强大学生健全的创业品质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创业信念,具备创业成功的自信,以及具备创业的责任感,还要有逆境创业的心理准备。要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创业心态,保持巨大的创业热情;要使学生锻炼顽强的创业心理意志,具备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要帮助学生树立鲜明的创业个性,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和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高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多种渠道来锻炼大学生的创业品质。

二、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

第一,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起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计划、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就课程设置而言,要找出一条适合本校的模式,实施和推进创业教育。在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创业的实用工具与方法。通过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精心教授创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首先,学校教育课堂是主渠道,必须把创业教育作为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以一定学时的专门的创业课程为主,相关基础课、专业课为辅,实现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的创业知识教学体系。

第二,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紧扣创业教育的目标,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门专业课教材内容和教学特点。可以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单科与综合,必修和选修等。比如,必修科目可以包括经营管理、人际交往、公共关系、信息处理、市场营销等,选修科目可以包括金融债券、股票交易、广告创意、生产流程与操作程序、谈判技巧等。加强创业教育的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要切实提高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大力加强创业教育研究。

三、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

第一,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不仅成为谋职者而且成为岗位的创造者。首先,完善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高职院校要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创业课程的开设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次,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创业技能。在培养目标上,可拓宽专业,注重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能创业的学生的培养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使学生构建起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具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同时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建立学生见习、实践实习基地,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指导师,增加与企业、社会的交往,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

第二,创建与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制安排,使大学生自身能清楚创新创业的就业方向。创业教育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因为它是将教育理论思想转变成教育实践的最优途径。同时,要鼓励学生申报各种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活动,或者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由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和研究课题或实际建设项目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又可为社会及企事业解决实际问题。然后,要发挥社团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活动。要与专业机构和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以员工身份进企业实习,让学生在企业单位实践中边学边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高职院校与社会单位的合作

第一,营造宽容的社会风气。要大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鼓励、支持、尊重创新创业的良好风气,在社会中将创业塑造成一种崇高选择和职业追求。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持疑惑和否定的观念仍有存在,如何转变观念,形成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和积极因素,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敢于创业。此外,创业艰难贵在坚持,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加强学生抗压韧性的培养和做好逆境创业的心理准备,帮助他们形成豁达、乐观、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对此,社会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第二,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项目为载体,搭建服务创业者的技术市场,利用项目的带动作用发挥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创业人才的主阵地作用,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政府引导,政策先行。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越给力、创业保障制度越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才会更加卓有成效。大学生创业门槛的高低将会影响创业人数,尽可能在初期多给大学生一些扶持,特别是资金、场地、税收减免、融资渠道等方面,并且要督促层层将政策落到实处,给高职创业创新教育创造了一个宽松发展环境。

[1]朱鑫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分析和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5(9).

[2]杨建武,吴名蒙.社会创业生态视阈中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9).

本论文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编号GZY201516-YK《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