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2016-03-16 02:29武英宇刘晓光
环球市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本溪技艺文化产业

武英宇刘晓光

辽宁科技学院

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武英宇1刘晓光2

辽宁科技学院

2006年辽砚(石雕)被列入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本溪“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商业化发展在不断提升,但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还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未来应从法律法规、社会实践及传承方式三个方面入手,系统而深入地对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采取有力措施。

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1.辽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砚石材紫青层次清晰,细腻温润,又称为青云石、紫云石,以此石制成的砚台曾为辽、清两代皇亲贵戚、文人雅士所用,兼具实用与文玩、收藏等特性。辽砚作为本溪市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其在传承本溪地域文化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2006年辽砚(石雕)被列入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又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文化“新三宝”之一。2014年,在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本溪“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位列其内。人们对辽砚的瞩目与日俱增,作为辽砚产业基石的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传承也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广为关注。

2.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

2.1与辽砚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目前,与本溪辽砚产业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有两项,一个是省级的《本溪桥头石雕》,一个是国家级的《本溪松花石砚雕刻技艺》。与本溪辽砚产业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本溪桥头石雕》项目传承人袁斌(袁斌已于2011年夏季去世。)和其徒弟章永军,以及《本溪松花石砚雕刻技艺》项目传承人冯军。

2.2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商业化发展的不断提升

2010年5月本溪桥头石雕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展示广受好评,2011年2月又随辽宁省经贸代表团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同年7月,本溪南芬辽砚文化产业园区宣告成立,是本溪市第一个以文化命题、以文化产业主导的专业性园区,同时本溪南芬辽砚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并在本溪市南芬区打造“本溪奇石”一条街,使“本溪桥头石雕”做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产业化。2012年本溪南芬辽砚文化产业园区被列为辽宁省首批文化试验园区。2014年被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3政府文化部门在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措施

本溪市编办于2007年6月批复成立了本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该中心与本溪市电视台联合录制了《本溪桥头石雕》等专题节目用以宣传,并多次投入资金,联合辽砚研究所、辽宁科技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辽砚文化相关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3 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

3.1政府主管部门投入的力量有限

在辽砚产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政府主管部门投入的力量有限,主要体现在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严重不足,大多是依靠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筹解决,因此在非遗保护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进而在本应由政府主导、监管的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就更难以完全落实。

3.2缺乏全局性的思维与引导

其次,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纯依赖辽砚产业商业化的发展,缺乏全局性的思维与引导。辽砚雕刻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就说明其蕴含了巨大的文化、艺术等价值。但是就目前来看,对辽砚进行商业化和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性,远远大于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兴趣。急功近利地大量生产辽砚产品,使得产品很多相似、甚至雷同,导致其艺术性、收藏价值不高,辽砚产品很难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性。辽砚产品独特性和艺术性的缺失,会使其收藏价值大打折扣,进而也会影响其商业价值。

3.3缺乏相应的文化氛围

辽砚产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缺乏相应的文化氛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需要有特定的、相应的文化氛围作为基础,目前研究辽砚、鉴赏辽砚、收藏辽砚的人为数不多,宣传力度不足,因此无法形成一种辽砚文化的氛围。导致辽砚更多的是作为礼品、工艺品在市场上出售,而无法使其成为人人心仪的高档文玩、高档收藏品、具有潜在增值能力的艺术品。

4.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思考与建议

4.1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理性的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着明确的义务要求,按照2008年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以下义务:(一)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艺要领等;(二)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三)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四)积极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要依法实施,对于当选的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有义务和责任进行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而不应依据商业化的需求以及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简单培养辽砚产业的技术工人。

4.2从动态的社会实践角度探索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非静态的文化样式,而是动态的社会实践,其中包括艺术实践、生产实践等等。因此,不能够简单地将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纯的看作是一种生产技艺的传承。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涉及到辽砚文化的传承、辽砚艺术设计的传承、辽砚独特的美学理念的传承等。动态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应该包括受众的参与,也就是说,辽砚产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但要依赖于辽砚从业人员的努力,还要有辽砚购买者、收藏者的积极参与。在设计、生产、收藏、鉴赏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士的参与,形成一个鲜活的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生态系统,才能够使得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健康地发展。

4.3传承方式决定了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质量

辽砚产业的传承,历来是师带徒的学徒式传承方式,对于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没有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缺乏必要的教材,更没有一个科学的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标准。在徒弟们的印象里面,一生授徒百人的《本溪桥头石雕》项目的传承人袁斌老先生雕刻是没有画稿的,这一方面反映了袁斌老先生的技艺高超,同时也说明了当时授徒的方式。这样传统的传承方式,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这也是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难点,导致了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商业化的辽砚产业,对于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当前对辽砚产品的需求,并不是单纯的写字用具,而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目前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低效的传承方式,只会产生两个结果:一是艺术造诣很深的辽砚制作大家,凤毛麟角;另一个就是出现大量的只会简单模仿的从业工匠。因此,转变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引进现代艺术教育的方式,在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和艺术修养的人群中培养高素质的辽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是辽砚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2]刘晓光等.辽砚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5(9)下.

1.武英宇,辽宁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

2.刘晓光,辽宁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与旅游文化。

1.辽宁省教育厅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辽砚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w2015226.

2.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辽宁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课题编号:L15CGL001.

猜你喜欢
本溪技艺文化产业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本溪博物馆藏金代铜镜再认识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本溪红叶
本溪:理顺体制让基层稳定了
本溪水洞游记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