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为本,务实为上”
——以洪深翻译《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戏剧符号“扇子”为例

2016-03-16 02:44胡婷婷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王尔德求真扇子

胡婷婷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求真为本,务实为上”
——以洪深翻译《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戏剧符号“扇子”为例

胡婷婷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在戏剧翻译研究中,戏剧翻译的标准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所在。研究者大多各执一端,对戏剧翻译实践的评价往往有失偏颇。以近年兴起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戏剧翻译研究新视角,考察洪深翻译的剧作《少奶奶的扇子》(原作为王尔德剧作Lady Windermere’s Fan),并以剧中最重要的戏剧符号“扇子”为例分析洪深统一于“求真—务实”连续统中的翻译行为,可得出“求真为本,务实为上”的戏剧翻译标准, 为戏剧翻译实践和批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戏剧翻译标准;洪深;《少奶奶的扇子》;戏剧符号, “求真—务实”连续统

在翻译研究领域,戏剧翻译长久以来都未能受到重视,研究相对匮乏。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戏剧翻译都被归为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等值”“忠实”一直被树为戏剧翻译的标准。[1]106此后的研究有所突破,认为戏剧剧本区别于文学作品,既可阅读,亦供演出,文本的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戏剧翻译“可读性”与“可表演性”的二元评价标准。但是这种二元标准,其出发点都是译文的使用者,基本失去了对原作的关照,是以原文及原作者为标杆的“等值”“忠实”标准的另一个极端。因而这两种标准都可能将戏剧翻译实践引入顾此失彼的境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近几年兴起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中国现代戏剧(也称“话剧”)奠基人洪深翻译的《少奶奶的扇子》①(原作为王尔德剧作Lady Windermere’s Fan①)为例,通过考察剧中最重要的戏剧符号“扇子”的翻译方式,说明“求真—务实”这一评价模式的适用性,以期为戏剧翻译批评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

1 “译者行为批评”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翻译研究在“文化转向”后,开始关注翻译的外部因素,将翻译内与翻译外诸因素相结合进行考察,这已成为翻译界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学者周领顺提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系统,“以评价译者行为为入口,以评价译文质量为出口,以社会视域为评价视域,走翻译批评——译者批评——译者行为批评之路,构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体系。”[2]1

翻译是“产生于一定社会语境内的交际过程,”[3]译者行为是“社会视域下译者的语言性翻译行为和社会性非译行为的总和”[2]2。译者行走在“作者/原文” 和“读者/社会”之间,客观上呈现出一种渐变状态或梯度变化。因此,可设定一个文本的连续统一体,左端是“作者/原文”,右端是“读者/社会”,译者偏向左端的行为是“求真”行为,偏向右端则为“务实”行为,这就是“求真—务实”连续统的评价模式。求真与务实之间的渐变状态只是译者行为在翻译社会化程度上的区别。“基于译文对原文求真和对社会务实之间的平衡度而对译者的所作所为做出综合评定”,即为翻译行为的“合理度”[2]250。换言之,译者应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理性控制翻译的策略和手段,以实现译文的求真度与务实性之间的某种平衡。

相较于其他文学样式,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的复杂性在于:既要对原作求真,而与剧场这一媒介的结合,又大大提高了译作务实度的要求。

2 洪深与《少奶奶的扇子》

洪深(1894—1955年)既是话剧作家、导演,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少奶奶的扇子》便是其根据Lady Windermere’s Fan翻译而来的名剧。该剧是爱尔兰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1年创作的一部社会讽刺喜剧,在洪深之前已有其他译者将其译为中文,但他认为这些译作“皆不合表演之用,盖病在按字而索,未能表达出言外之意”[4]466,于是他于1924年将该剧重译为《少奶奶的扇子》,次年在上海首演获得了空前成功,成为中国话剧舞台的奠基之作。作为译者,洪深的首要任务是发挥其语言性角色;作为编剧兼导演,他希望“借助排演西方名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树立起现代话剧的完整艺术形象”[4] 114,同时又因该剧所描摹的“社会之恶状,并及人类生性之弱,大似我国之情形也”[4]460,亦有道德劝诫之功用。只有将戏剧搬上舞台成功演出,这些务实性的社会功能方有可能实现。

在“求真—务实”连续统中,洪深进行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时,在保证译文社会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向原文“求真”;在求真的基础上,强化译作在中国舞台的可接受度——即“求真为本,务实为上”。洪深努力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这从他对剧中最重要的道具“扇子”的处理方式中,便可略窥一斑。

3 洪深翻译“扇子”的求真务实行为

阐述戏剧理论时,洪深以此剧中多次出现的“扇子”为例,专门强调了“伏笔”的使用。由此可见,洪深是格外留意“扇子”的,在翻译中必然会给予特别重视。伏笔“扇子”在剧中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及功能,这样的道具,法国学者T·考弗臧将其归入13种最基本的戏剧符号系统[5]。戏剧符号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其象征性,能否理解这种象征性又“取决于观众是否熟悉与象征意义相关的文化”[1]108,因此,如何追求戏剧符号的真,保持其与原文的一致性,同时又跨越文化障碍保证观众的接受以实现译文的务实功能,始终是译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3.1 洪深针对“扇子”的求真之举

在“求真—务实”连续统中,“求真”与“务实”是辩证统一的,“在能够求真并确保可以达到务实性目标和效果的前提下,‘求真’是译者首要的和本能的选择”[6]。

虽然中西文化差别甚多,但“扇子”作为上流社会的风雅饰品,实为难得的文化契合点。本剧分为四幕,每一幕都有扇子出现。洪深在翻译中保留了原剧中王尔德为扇子设置的主要场景,其相应的象征意义及线索功能均得以保留,现选取最重要的几处详加说明。第一幕开演不久,在温德米尔勋爵的家中扇子首次登场:

LORD DARLINGTON: …(sees a fan lying on the table.) And what a wonderful fan! May I look at it?

LADY WINDERMERE: Do. Pretty, isn’t it! It’s got my name on it and everything. I have only just seen it myself. It’s my husband’s birthday present to me.

刘伯英 ……多么漂亮的扇子(便问)看得么?

少奶奶 可以看。(自己也笑)扇子很不差!(郑重说)柄上还刻着我的名字呢,子明找来送我的。

作为开场戏,此处的扇子在温德米尔夫人心中唤起的是丈夫的款款深情,洪深的译文基本与原文无差别,再现了她的甜蜜心境(Pretty, isn’t it!——扇子很不差!):扇子是幸福婚姻的标志(It’s got my name on it and everything——柄上还刻着我的名字呢),也是向追求者达林顿勋爵炫耀的爱情信物(It’s my husband’s birthday present to me——子明找来送我的)。

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在达林顿勋爵的套房内,扇子被众人发现。

CECIL GRAHAN: (Sees lady Windermere’s fan on sofa) Of course you are quite faithful to this woman you are in love with, Darlington, to this good woman?

LORD WINDERMERE: What is my wife’s fan doing here in your rooms?

LOARD DARLINGTON: Your wife’s fan?

LORD WINDERMERE: Speak! Sir! Why is my wife’s fan here? Answer me! By God!

LADY ERLYNNE: I am afraid I took your wife’s fan in mistake for my own, when I was leaving your home tonight. I am so sorry.

张亦公(看见李不鲁坐的椅子上放着那把少奶奶的扇子……) 伯英,既然是爱情,你一心一意当然全在这个正派女人身上,别的女人,当然不要咯!

徐子明 我内人的扇子, 瑜贞的扇子,怎么会在你的房里?

刘伯英 瑜——你的——夫人的扇子么?

徐子明 快说!瑜贞的扇子,怎么会在你这里?

金女士 子明,怕是我拿错了。刚才从你府上出来的时候,我一不小心,把你们少奶奶的扇子拿来了。我的错,真对不起!

洪深的译文与原文基本亦步亦趋,将众人见到扇子的反应一一描摹:格雷姆(张亦公) 故作神秘,温德米尔勋爵(徐子明)错愕愤怒,达林顿勋爵(刘伯英)意外窃喜,欧琳纳太太(金夫人)为女儿打掩护而巧妙掩饰。此处的扇子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是放荡的情妇,出轨的妻子,暗恋的爱人,或是几乎误入歧途的女儿。一把扇子勾连出不同角色对同一个女人的不同想象与评价,剧情由此攀上高潮。

摇曳多姿的“扇子”作为戏剧符号,频繁出现在剧中,宛如一根看不见的丝线串联起人物的命运。洪深对该剧的翻译,虽被冠以“改译”,却在“扇子”发挥功能的所有场合,都竭尽全力地“求真”,以期完满地复原扇子的内涵、意义及功能,而这种“求真”,与译文的务实性功能毫无违和之感。

3.2 洪深针对“扇子”的务实操作

“中国现代戏剧是在借鉴、照搬外国戏剧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个不同于传统戏曲形式的新戏种”[7] 68,中国人并不熟悉。以“扇子”的翻译方式为例,其线索功能及相应情境中的内涵意义基本得以忠实保留,但为了使译文达到务实性的演出效果,洪深在具体细节上的求真度并不高。

3.2.1 中西方伦理道德的差异

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必须要以接受者(观众)所处的文化为参照。洪深认为这一故事具有浓厚的东方“忠恕”色彩,但王尔德在原剧中予以正面肯定的关键人物欧琳纳夫人却与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女性形象有所不同。这从第一幕有关“扇子”的一出戏中便可窥出一斑。在欧琳纳太太进入客厅后,温德米尔夫人下意识地做出强烈反应:

Lady Windermere Clutches at her fan, then lets it drop on the door. She bows coldly to Mrs. Erlynne, who bows to her sweetly in turn, and sails into the room.

LORD DARLINGTON: You have dropped your fan, Lady Windermere. (Picks it up and hands it to her.)

温德米尔夫人“握紧扇子(Clutches at her fan) ”,而后“将其丢落(lets it drop on the door)”,只对欧琳纳太太“冷冷一欠身(bows coldly)”,身边的追求者达林顿勋爵为她拾起扇子并递给她。

这一连串与扇子有关的活动,以温德米尔夫人的愤怒情绪反衬欧琳纳骄傲优美的身姿(sails into the room)及甜美温柔的举动(bows to her sweetly)。王尔德以此塑造出一个妩媚大方的成熟女性形象,秉持自己独立自尊的态度,不亢不卑。但在洪深译文中,这部分的改动很显见:

徐少奶奶见金女士如此风度,手中握着的扇子,慢慢落在地上了,亦不觉还了一礼。

金女士翩然走入,急到徐夫人面前,将地上的翡翠扇子拾起。

金女士 (呈还扇子)徐奶奶,您的扇子掉啦。

原文中温德米尔夫人对欧琳纳太太的愤恨被削弱,以少奶奶被“如此风度”感染甚至“不觉还了一礼”来强化金夫人“态度甚重”“令人敬爱”的端庄形象。而原文中达林顿勋爵拾扇子的情节也被金夫人取代:“急到徐夫人身边,将地上的翡翠扇子拾起”。这一改编令人深思:金女士主动拾扇并问候,实际上凸显了她压抑不住的母性光辉。同时,俯身拾扇的行为也暗含了她的自卑情绪——因早年私奔“堕落”而沦为交际花,因此决不能再让女儿重蹈覆辙。如此改编符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依旧盛行的女性伦理道德:女性的价值只存在于家中,只有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才符合道德标准。这与王尔德塑造的具有独立人格尊严与道德判断力的女性是有差别的。但当时的中国观众很难接受一个弃女私奔的女性再以独树一帜的明艳形象示人。若不调整,金女士恐怕会引起观众的反感,甚至失去观剧兴致。此类改编可成功将观众吸引到剧场,培养中国最早期的话剧观众。

3.2.2 中西方戏剧传统的不同

话剧与传统戏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写意化风格”,后者属于“写实化风格”[8]。表现在剧本创作上,传统戏曲的舞台指示极其简单刻板,以寥寥数字的“科”“介”交代人物的动作表情,舞台演出基本靠演员的创作与发挥。而话剧舞台指示则丰富得多,采用叙述性文字交待人物的形象、表情、心理、动作、场景、气氛、时间、地点,甚至灯光、布景、音效,文字可长可短,为导演和演员做出提示。

洪深译《少奶奶的扇子》之时,正是中国引入西方戏剧形式的初期,大多数人,甚至包括戏剧业内人士对这一形式非常陌生,缺乏剧本意识及导演意识,甚至“从来没有一部编写完全的剧本,只将一张很简单的幕表贴到后场去”[9],演出相当混乱。作为中国“留学欧美学习戏剧第一人”,洪深对中国话剧发展负有强烈的使命感。其务实性的翻译行为也体现在舞台指示的处理中,除了根据中国文化语境进行改编,在细节上也有所添加,以“扇子”为例:

LORD WINDERMERE: Will you hold my fan for me, Lord Darlington? Thanks. (Comes down to him.)

少奶奶 (正在热谈,闻唤随手将翡翠扇子交给刘伯英)伯英,替我拿着扇子。 (走向徐子明处)

洪深在翻译舞台指示时,添加了“随手将翡翠扇子交给刘伯英”这一细节动作。其导演意图非常明确:希望演员在此处通过肢体语言及神态,将少奶奶的微妙心理展现给观众:因对丈夫失望而心生不满,以看似无意的“随手”向追求者暗示自己的动摇。对于刚接触西洋戏剧不久的演员,这种指示性文字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揣摩人物心理并进行写实性表演。

“在导演过程中,他(洪深)不仅严格遵守剧本的规定情境,而且要求演员遵循舞台调度,不允许自行其是,无节制发挥。”[4] 116洪深采用了务实性改编或增补手段后的译文可帮助中国话剧初创时期的编剧、导演及演员熟悉并掌握话剧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为同仁们提供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从而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话剧演出体制。

4 结 语

洪深对《少奶奶的扇子》中“扇子”这一戏剧符号的操控,充分体现了“求真为本,务实为上”的戏剧翻译标准。这为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实践和评论提供了比较有价值的参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综合翻译内外因素,有意识地处理好静态文本与动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真为前提,在不伤及务实目标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地保持原文的精神意旨及基本情节不变;同时又以务实为目标,在适度求真的情况下,遵循时代精神、道德体系及观众需求,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求真—务实”连续统中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以此为标准进行戏剧翻译批评,既有对原作及作者的关照,又有对译文及社会因素的考量,更加全面而客观,可有效避免顾此失彼的片面评论。

注 释:

① 文中所引洪深译文均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洪深文集(第一卷)》中《少奶奶的扇子》(P103-180);文中所引王尔德原作均选自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年版《王尔德作品选》中Lady Windermere’s Fan (P366-439)。

[1] Mary Snell-Hornby.Theatre and Opera Translation[M]// Piotr Kuhiwczak and Karin Littau. A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Clevedo·Buffalo·Torronto: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7:106-119.

[2]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 Basil Hatim,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90: 3.

[4] 宋宝珍. 中国话剧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5] T·考弗臧. 戏剧的十三个符号系统[J]. 戏剧艺术, 1986(1): 62-76.

[6]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路径探索[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79.

[7] 汪优游.与创造戏剧诸君商榷[J].戏剧, 1921,1(1):21-24.

[8] 王春阳. 论戏曲剧本与话剧剧本的主要区别[J]. 戏剧研究,2015(6):108-113.

[9] 洪深. 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M]//洪深研究专集.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171.

[责任编辑:刘跃平]

On Hong Shen’s Translation of the Theatrical Sign “Fan” inLadyWindermere’sFan

HU Ting-t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Anhui,China)

In the study of drama translation, there has long been a dispute over translation criteria. Scholars usually make partial criticism on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ory of translator behavior criticism’ can be adopted as a new perspective to scrutinize Hong Shen’s translation ofLadyWindermere’sFan, one of Oscar Wilde’s famous play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Hong She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tegrated in the continuum of ‘truth seeking and utility attaining’ in dealing with the “fan”, a significant theatrical sign,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drama translation can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aking truth-seeking as the basis and utility-attaining’ as the priority. It is expected to offer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principle of drama translation; Hong Shen;LadyWindermere’sFan; theatrical sign; continuum of ‘truth-seeking and utility-attaining’

2016-04-26

2016-06-03

胡婷婷(1980—),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2096-2371(2016)06-0061-04

猜你喜欢
王尔德求真扇子
这些都是扇子吗
张锦绣
阎生德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糖?扇子
为自己
为自己
扇子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