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林
武汉工程大学
“双创”引领经济新时代
马泽林
武汉工程大学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适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号召,实施创新驱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成为推动经济的新引擎,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激发国民的创造力想象力,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关于发展重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也对“双创”做了很多的指导,指明了方向,并将其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部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由过去三十多年的“生产要素驱动”升级到“创新驱动”,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创新创业战略顺势而生,其本质就是一场改革。
1.大众广泛参与
“双创”突破了以往的限制,呈现出参与人数广泛,积极主动的,大面积协作的特点。“双创”充分激发了全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潜在创造力爆发力,“大众创新是一种分布式创新。创新者是一个个知识化的普通个体。他们有的需要到研发中心上班,但大多数不必到研发中心上班,而是作为互联网的结点独自坐在计算机前,或者作为一个互联网的终端位于各自的工作岗位。”[1]将巨大的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起来,调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哪怕一小点的改变就是创新,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经济驱动升级
我国以前依靠投资和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只能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由以前的生产要素驱动升级到创新驱动,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大规模的低级劳动力驱动向知识含量高的劳动力转变,淘汰低端产业,进行产业升级,“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而创新升级不是少数部分大公司能够完成得了的,必须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双创”的战略导向固然是好的,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现实困境和短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业意识淡薄
2014年我国高校研究生和本科专科毕业生总计达到713万人。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诸如“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各地轮番上阵,成效显著。但是创业这一块问题很大,其中,城镇居民创业意愿不到5%;许多国家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一般在20%左右,而中国不到1%;近几年比例有所提高,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严重偏低。
2.核心创新不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为2361243项;发表科技论文157万篇;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3015.63亿元,约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2%。但是存在“产业技术中的核心专利技术少。我国近5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自国外,绝大部分集中在移动通讯、无线电传输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高技术领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仅占有10%。”[2]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很大,论文发表很多,但是核心有价值的比例还是偏低,加之专利转换成产品的比例低,导致很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产品还是必须依赖进口。
3.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创业企业需要多层次的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融资匹配,产业咨询,投资搭线等等,创业孵化器是目前的主要形式,比如中关村创业区,但是我国创业孵化器的存在很大不足,数量少,难以覆盖大部分创业需求,孵化能力不足,主要还是传统的开发区,仅仅提供初期的场地物业管理,不能满足创业创新的要求,管理机制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依然是传统的物业服务型,远远未达到市场化运作的目的。
1.政策性方面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所有企业都能在同一宽松环境下自由竞争,可试点实行网上审批,网上注册的方式,为企业市场准入提供最优的方案,“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李克强曾言道,政府要开设一份权利清单和一份责任清单,也就是要让政府明确权利和责任的界限,要把现任政府打造成一个服务型政府,将权利交还给市场,把利益返还给人民,为中小型企业和广大创业者敞开大门,完善监管和服务职能,建立一个干净的市场环境。”[3]将所有不利于创新创业的机构简化掉,让市场真正活起来,进行职能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升级。
2.经济性方面
对于创新创业个企业给与一定财政支持,设立创业基金,扶持中小创新创业者,采取种子基金,贴息,后补助等资助方式,采取商业运作,鼓励社会资本参入,利用社会闲散资本,在中小创新企业在水电用房等基础性设施方面给与优惠。另外对于初创企业可以在税收上进行减免。搭建企业创新平台,鼓励发展创客实验基地,创业者孵化器。
“国家工商总局相关数据显示,自去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3-12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46.69万户,同比增长16.82%。其中,企业323.51万户,增长48.7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06万户。”[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势头已经发展起来,双创的推进能在全国范围内激发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自谋创业发展的动力,让这个观念深入人心,最终转换成民众自发的行为,汇聚成历史洪流,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天地。
[1]郭铁成.迎接大众创新的时代[J].红旗文摘, 2015(7).
[2]张前荣.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5(6).
[3]李海涛.创业保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经济与管理,2015(9).
[4]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503/t20150304_688985.html,2016-6-12.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马泽林(1988-)男,汉,武汉,硕士研究生,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