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燕
(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浙江湖州313000)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
周晓燕
(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浙江湖州313000)
高中音乐教学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特征,体验式教学正是满足上述教学需要的有效教学方法。详细论述体验式教学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体验式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一线高中音乐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课;体验式教学;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及机会,以此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情景,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认知与理解的构建,进而发展音乐能力,生成“情感与意义”。体验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提高综合素养,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感知、学习、理解、体验及领悟。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新亮点为:根据教学主题发散去引导学生的音乐创作并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体验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相比之下,目前高中音乐教学的处境却非常尴尬。首先,学校、家长、学生三者,在高考指挥棒前,认为音乐课程的设置似乎太奢侈;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在音乐课上复习语数外等“主科”,仿佛音乐课占用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即使少数学生喜欢音乐课,也了无心思。同时,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很多时候以教师的单方灌输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高中音乐课教学过程往往无法真正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过程,轻视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因此,出现了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反常现象。所以,正如马克思所说“对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笔者认为高中音乐课教学可以借鉴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耳朵”。同时,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因此,高中音乐课教学应体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音乐展开教学组织活动,逐步使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具有基本的音乐文化修养,为学生艺术化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运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搬硬套,而应该根据高中音乐学科及高中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笔者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课中的运用加以论述。
浪漫、追求美好事物、喜欢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的突出特点。根据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偏爱程度远远超过古典音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流行音乐的浅显性和易接受性,欣赏它们不需要太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理论,学生没有太大的包袱和心理负担。其实,不论高雅的古典音乐还是通俗的流行音乐,只要是音乐作品都是由曲式结构、表现内容、词曲关系、旋律表现特征等音乐基本要素构成的。因此,在音乐课中,教师结合高中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尽量选择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顺利地找到学习音乐的切入点,由浅入深地熟悉并掌握音乐语言,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在新的音乐知识下充分体验、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课前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熟悉的流行歌曲及新知识进行“预习”式欣赏或理解,注意以美感的发生为核心概念,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音乐本身内在的潜效应,将审美体验贯穿整个过程。学生通过亲身的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价值,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音乐价值观念。
例如,在教授《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一课,笔者安排了两个课时来完成。该单元在人教版高中音乐课中是学生学习欧洲古典音乐的第一课,之前讲的内容大多比较通俗易懂的,从这一节课开始,学生将接触到他们心里早已定位的“沉闷”“听不懂”“不爱听”的高雅音乐。为了排除学生的欣赏障碍,笔者采取将流行音乐元素引入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法。第一课时介绍复调音乐,如果单纯地灌输给学生复调音乐的概念,那么效果可能非常差,于是课中笔者先让学生选一首自己平时喜欢听的歌曲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学生已经非常投入,但是,大多数学生选的都是主调特点的流行歌曲。然后,笔者给出一首流行歌曲《铁血丹心》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找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他们选的是一个歌手唱的独唱曲,老师选的是两个歌手一起唱的对唱曲。之后,笔者又有针对性地播放了一首主调写作的对唱歌曲。让学生回答,这个主调对唱曲和之前播放的《铁血丹心》有何区别?在学生充满困惑却又为笔者抛出问题吸引而深深思考的同时,笔者给出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两个概念,但先不介绍概念内涵,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判断哪首歌曲是主调音乐,哪首歌曲是复调音乐。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正确了。而后笔者更进一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音乐感受和平时的歌曲积累再找一首运用复调写作的流行歌曲。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兴致勃勃,相互争论,争相让笔者判断他们找的是否正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笔者乘胜追击,让男女生配合学唱《铁血丹心》这首歌的两个旋律,让学生在演唱体验中谈演唱体会,谈演唱复调歌曲和主调歌曲到底有怎样的演唱区别,从而让学生亲自发现主调歌曲和复调歌曲的不同,让学生概括两种音乐创作手法的特点。纵观整堂课,笔者没有任何概念性的灌输,都是学生在不同的体验环节中自己找出答案。体验式的音乐教学手段让学生走出了以往一上理论性强的音乐课就害怕的“心理阴影”,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
可见,高中音乐课教学不能只是单一地传授音乐理论知识,而应有机地把音乐作品中的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恰当地融合在一起,[2]使学生体验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乐欣赏以主观体验为主,要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领悟音乐的妙、体验音乐的情。通过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审美渴望。体验—领悟—理解—再领悟—再理解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之美。在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局限在乐曲结构、旋律发展手法等内容的分析讲解上,而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自我感受音乐,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与思维翅膀,使聆听音乐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在此活动中让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怀着对音乐的由衷喜悦,吸收中外音乐的营养,才有可能实现由被动到主动学习者身份的转变。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的前提。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课堂提问、改编创作、环境设置等多种手段,创设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探究动机。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欲望和追求越强烈,他们参加探究活动的动机就越明确,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也就越积极和主动。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其主动学习参与的愿望,一堂课才可以生动顺利地完成。作为高中生来说,青春期是生理、心理发育成熟的时期,大部分同学都有了拘谨、矜持的特性。教师只有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才能激发他们内心“舞动”的萌芽。
例如,在欣赏交响乐作品《卡马林斯卡亚幻想曲》时,作品的第二个主题是作曲家格林卡用一首俄罗斯农村的乡间舞曲改编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曲家赋予这部作品的民族性,笔者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和一段由俄罗斯民间乐器三角琴演奏的《卡马林斯卡亚》视频,从视觉上直观感受俄罗斯民族的音乐舞蹈特点。随后让学生欣赏第二主题,让学生在聆听第二主题音乐时,发挥音乐想像力,思考在这样的舞蹈音乐中应该配上怎样的舞蹈动作和情绪才能表现这段音乐?有了之前视频的直观感受,有些学生就会简单用脚步来表现音乐节奏,然后笔者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踢踏舞步动作进行练习,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跟着音乐律动。随着音乐主题的多次反复,学生从音乐和舞蹈的热情中,感受与体验着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俄罗斯音乐的民族风情。这个教学环节,笔者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挖掘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音乐要素,使学生一开始就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本来学生觉得“可怕的”交响音乐,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活动,营造了学习兴致较浓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快自由轻松地状态下接受了教学内容。下课结束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哼唱这部交响音乐的主题。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一个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就是建构音乐意义的过程。只有在良好轻松地音乐创造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音乐,从而理解音乐进而达到鉴赏音乐的层次,并在正确体验音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中实践和创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努力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3]比如,在学习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时,笔者先简要介绍舒伯特的生平,然后开始第一遍欣赏歌曲,欣赏前笔者提醒学生这是一首独唱曲,但是却一人演唱多个角色。这个提示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疑问,在欣赏前笔者又提示学生注意关注歌曲中的角色、音色、伴奏、情绪等内容来找答案。听完第一遍歌曲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四个角色各自的特点并鼓励学生用戏剧形式加以模仿;又让学生根据歌曲中的人物角色出场特点,按照自己的理解编配一些打击节奏。经过一系列的创编体验,学生对这首艺术歌曲有了更深地理解。为了加深印象笔者让学生再一次聆听原作,这时学生对这首较难的艺术歌曲已经不陌生了。通过自由的创造性体验,学生建构了自己的对音乐的理解。相关教学实践证明,体验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是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两个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基本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旁观者,而是表演者、欣赏者、评论者、创造者,是体验式课堂参与的主体。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在体验的同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通过良好的音乐实践,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体验音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表现和创造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音乐教学中体验教学的重要性,努力创造良好的音乐体验氛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探究、对话的场所。教师与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才华,在互动式的学习实践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知识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教师在课堂中主要任务是进行引导、鼓励与点拨,而学生才是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不再为学生课堂上“不说话、不配合、不表演”而烦恼,学生个个机灵、活泼地投入学习体验之中。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会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态的差异性而与预设背道而驰,从而使学习效率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恰当处理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内容,因材施教,适当取舍、灵活调整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体验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人教版高中音乐课《梅兰芳》一课,教材中安排了梅兰芳的两个经典唱段赏析,如果按照教材内容上课,学生肯定兴趣索然。为了丰富京剧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表演实践,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与拓展,干脆改课题名为《唱念做打学京戏》。让学生比较快地接受京剧念白,再尝试用生活用语创作京剧念白,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通过几段典型视频介绍京剧中“做”和“打”,而后笔者示范表演了开门、上下楼、划船、骑马等动作,让学生猜一猜每个动作的具体含义。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完全被完全调动起来,笔者趁机让学生一起来学一学、做一做,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比较放松,大多数都愿意一起学做。最后再进行“唱”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是最难的。笔者并不强迫学生演唱,仅要求愿意唱的可以跟着录音演唱,其他同学可以听或哼唱,但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愿意跟着演唱。平常让他们安静地听京剧都是不可能的,唱京剧更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原本对京剧非常“沉默的”的高中生也能主动地参与并学习。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4](P2—3)在比较聆听中,学生充分感受不同音乐节奏风格的差异性,从对比分析截然不同风格的音乐体现的不同的美,拓宽了自身审美视野,增强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授《非洲歌舞音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洲音乐多线条、多层次等特点,笔者特别增加了学生喜爱的摇滚歌手郑钧的两首歌曲,其中一首《非洲梦》运用了非洲音乐元素。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非洲梦》的风格有别于另一首摇滚歌曲,而后选取《非洲梦》中的一段节奏让学生仔细聆听节奏,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节奏拍击出来,结果学生拍击的节奏都不一样。最后笔者让学生把他们听到的不一样的节奏一齐来演奏,并且同时播放歌曲《非洲梦》,学生跟着摇滚音乐,拍击着自己听到的节奏。由于演奏者是自己的同学,所以学生在情感上会表现出百倍的热情和关注,会更细心地体味音乐,并在体验中归纳出节奏的多层次性特点,从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更深刻地体会音乐内涵。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音乐离自己很近,学生在活跃欢快的课堂气氛中体验到了非洲音乐的多线条、多层次特点,激发出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可见,比较体验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不可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正是在比较和鉴别中不断提高的。比较聆听体验音乐是值得推崇的音乐鉴赏方法,这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上述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先找到合适且正确的对比作品,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时,在课堂体验环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持信任态度,对他们相对主体的课堂学习者地位予以尊重,不要在学生面前以音乐权威自居,要持一种寻找优点并加以赞赏的态度。只有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并保持音乐给予他们的愉悦。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笔者尝试从遵循高中学生审美心理入手,以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为基础,到逐步灵活使用教材、运用比较体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智地鉴赏音乐。通过上述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逐步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创作能力。笔者认为,音乐感受和体验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准确并科学地创设体验式的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体验音乐的机会,其无论对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还是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使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于洪民.音乐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宜与忌”[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9):9—11.
[2]纳奇仑.浅析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审美体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43—44.
[3]刘月英.新课标下音乐课的实践与创造[J].考试月刊,2013(78):17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cing Teaching Method in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ZHOU Xiaoyan
(Huzhou New Century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Huzhou 313000,China)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should ful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experiencing teaching i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above teaching.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practice,discusses in detail the importance of experiencing teaching to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experiencing teaching,hoping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music teachers.
high school;music lessons;experiencing teaching;application
G633.951
A
10091734(2016)05010805
[责任编辑 铁晓娜]
20160105
周晓燕,中教一级,从事高中音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