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燕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探析
杨 燕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一生十分重视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在研究国情的方法中,调查研究是毛泽东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毛泽东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采用过调查研究,分析当时的情况。大革命时期,分析中国农民运动的情况;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央苏区的县乡调查等;毛泽东注重理论总结,认为调查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毛泽东;调查研究;中国国情;实事求是
毛泽东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在认识中国国情中的作用,在认识中国国情,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调查研究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同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始终坚持调查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了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中国共产党人的调查研究方法。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法是在革命斗争中,伴随着中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进程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生于1893年的毛泽东,恰在中国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时候,处在中国剧变的前夜。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毛泽东,小时候看到了农民的心酸,知道地主对农民迫害的严重,那时候他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后来反复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他听到别人说现在国家需要制造业人才,尝试过去肥皂学校学习。后来又听说最急需的是经济管理人才,改到一个学习经济的学校,可是那里的教员多用英文,读了半个月又退学了。不久,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认为自己需要参加革命,选择了从军。半年后起义军推翻了清朝,认为不需要继续当兵了,又继续读书,他认真考虑了自己的事业问题,认为自己最适合教书,于是报考了第一师范。他在这里求学五年,在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有他的自述,他认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一般社会活动经验是在这里开始培养出来的。就在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毛泽东做了两次社会调查,一次是和肖子升;一次是和蔡和森。他和肖子升徒步考察了长沙周边五县,沿途了解风俗人情,只带了一把伞和一些衣物。后来和蔡和森围着洞庭湖考察一遍,同样是徒步进行的。在第一师范做过的两次社会调查是毛泽东运用调查研究认识中国的初步尝试,它还是不成熟的,目的性不强的一种调查。如果说在第一师范做的社会调查不成熟,那么毛泽东1921加入年中国共产党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指导下,他的调查研究开始变得越发成熟,有了质的飞跃。
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情况,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这是一篇科学的调查研究论文,正确的认识了中国的农民问题。当时,在共产党党内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强调进行工人运动。一味对国民党妥协退让,不久国共合作破灭,革命遭到重大打击。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认识到了农民运动是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无论多么大的力量都压抑不住,体会到了农民运动的力量无比强大。以至于“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1]这一认识,对后来毛泽东回湖南组织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他知道了农民的力量,知道了农民才是中国革命的基石,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详细调查了农民运动由组织时期到革命时期的发展历程,到了革命时期,农民们有组织的行动起来了,他们在农村中造成了大革命的形势。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是不可能造成这一革命形势的。对农民运动的判断,城里的绅士们都说“糟得狠”。当时毛泽东通过调查,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农民运动“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而当时的中国,打翻封建势力是革命的真正目标。“这是好得很。完全没有什么‘糟’,完全不是什么‘糟得很’。”对此毛泽东提出了革命者应当是农民运动的支持者,否则就站到了反革命的立场上去了。这是在调查研究中得到了如何判断谁是革命者,谁是反革命者的重要依据。
一些人认为,农会要办,但当时农会的举动实在是太过分了。在乡村,农会权利是无上的,农民们不许地主说话,把地主的威风扫光。毛泽东在调查研究后,说道“这派议论貌似有理,其实也是错的。”他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农民之所以有这些反抗,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逼出来的,农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第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不是温和的改良。农村须有一个大的革命热潮,才能鼓动群众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形成大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尤其指出,农民们在乡村中由大的革命热潮鼓动出来的力量,在农民运动的革命时期是非常需要的。
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在运动的不同时期,他们各自的态度也不一样。富农在起初,态度是十分消极的,认为农民协会办不成,还会招来杀生之祸。到了运动起来时,富农开始惶惑起来,迫于形势,才开始加入农会。中农的态度则很游移。他们认为革命对他们没有多少好处,自己有饭吃就行了,认为农民协会立不起来。刚开始他们不肯加入农民协会,到了农会势力起来后,中农才加入农会。在乡村中一直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从秘密时期到公开时期,贫农都在一直奋斗。据当时的调查,乡村人口中,贫农占百分之七十,而地主和富农只占百分之十。也就是说贫农占大多数人,他们是农民协会的核心力量,毛泽东认为,如果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如果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所以党的政策必须是要支持农民革命的,否则就走向反革命那一方面了。
毛泽东还将农民的行动分类总计起来,逐一看他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怎样,以此来批驳那些指责农会的人。农民协会,在政治、经济上打击地主,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同时,还普及政治宣传,禁牌、赌、鸦片,清匪,废苛捐,兴文化运动,搞合作社运动,修道路,修塘坝。这些调查情况,毛泽东都一一记录下来,并逐一做了说明和分析,他充分肯定了农民协会的革命工作,认为它的革命意义是非常大的。调查使他摒弃了绅士阶级的说法,这也为他后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的调查研究非常详细,分析问题又十分严谨周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调查研究的熟练运用。
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决定回湖南组织秋收起义,走上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创建根据地的斗争中,他对调查研究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一)反对本本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930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认为如果对于某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没有调查,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一定是瞎说的。 一切结论应该产生于调查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针对当时党内一些人只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书本制定方针政策的做法,他鲜明的指出: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 强调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更加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去运用这些理论。学习理论的同时,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要洗刷唯心精神,防止机会主义出现。他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求共产党人改变保守思想,到群众中去做实际调查。
(二)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实事求是离不开调查研究,毛泽东历来主张实事求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正确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周围的环境、工作对象和内容,使我们对这些客观存在的规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进而保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同时,调查研究是改造世界的正确途径,要正确改造世界,必须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毛泽东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3]因此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不搞好调查研究,就不能很好地做到实事求是。了解客观实际情况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调查研究。十年内战时期,毛泽东做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这些调查都花了许多心血,对当时苏维埃政府的治理意义重大,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典范。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历程,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历程。他为我们提供了光辉典范。他的调查研究方法值得学习借鉴,新一代共产党人要学习他的刻苦精神,深入中国基层,深入农村去调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把握中国国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 罗道全.毛泽东关于国情研究方法的论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4):73-84.
[2]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6-10-24
杨燕(1991—),男,苗族,湖南城步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419
A
1671-8275(2016)06-0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