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期刊新媒体融合发展状况探析及启示

2016-03-16 00:48饶和平唐湘茜
关键词:办刊期刊受众

李 慧,饶和平,唐湘茜

(1.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快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0;2. 长江水利委员会 期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0)



我国传统期刊新媒体融合发展状况探析及启示

李慧1,饶和平2,唐湘茜1

(1.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快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10;2. 长江水利委员会 期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10)

随着期刊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纸质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网络时代读者的需要,传统纸质期刊试图寻求与新媒体融合的办刊道路,以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对国家近期在期刊多媒体融合方面的政策和相关讯息进行了解读,介绍了我国传统期刊与多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取得成功的案例,并结合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深入思考,为其他尝试进行多媒体融合战略的期刊,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新媒体;传统期刊;成功经验;期刊数字化

编辑作为信息和知识的加工与传播者,在媒体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时,编辑对信息的获取、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信息的传播模式、表现形式等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媒体对编辑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化、数字化、跨界化的信息环境使得过去以传者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模式逐渐被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取代,这也间接影响了编辑对稿件的处理[1-2]。本文对国家近期在期刊多媒体融合方面的政策和相关信息进行了解读,介绍了我国传统期刊与多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取得成功的案例,并结合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深入思考,为其他尝试进行多媒体融合战略的期刊,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1 政策指导性意见建议

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快速的发展,开启了行业转型发展、升级换代之路。《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指出,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传统的以纸媒为中心的出版方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相应地发生变化[3]。2016年3月18~19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首届期刊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会上明确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加强行业管理,有效推动期刊业的融合发展和转型优化的政策思路。通过对以上政策进行深入解读,适合我国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可总结如下。

1)提升产品内容,打造精品期刊,推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期刊应当在内容生产特色化、品牌化、分众化上下功夫,打造精品期刊,提升品牌效应,切实将传统期刊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力求点对点地把高质量、量身定做的数字内容分类精准推送到读者手中,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实现内容产品深度开发,切实增加读者的参与度、关注度,更好地发挥期刊舆论引导、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的作用,推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2)搭建网络平台,架构多媒体渠道,支撑和保障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平台建设与内容建设互为依托、不可或缺。目前微博、微信、二维码、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技术应用已经十分成熟,期刊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打造属于自己的基于互联网、移动客户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各种新型平台,支撑和保障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3)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技术,引领和驱动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要实现期刊和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和传播体系,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强化互联网思维[4]。

2 大众消费类期刊新媒体融合成功经验

很多大众消费类期刊一开始也是立足本专业,但是不同于专业期刊坚持走传统学术道路,他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冲破了专业、行业等诸多客观限制,成为了被社会各行业所广泛接受且喜爱的大众消费期刊,获得了超越了专业、行业甚至地域的广泛影响力。

例如下面将要重点谈到的《时尚》、《电子竞技》、《糖烟酒周刊》、《父母必读》、《三联生活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等,在媒体融合、转型升级和路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1)以创办新媒体的思维打造电子媒介平台内容。这些成功走出新媒体融合之路的社科类期刊,其传统纸质刊物已经是行业翘楚,有的甚至是发行量逾百万的具有大众影响力的全国知名期刊,但是在与网站、微信平台、APP等电子新媒体融合时,并没有直接将期刊生产的内容简单照搬,而是以一种创办新媒体的姿态,深入研究电子媒体的传播特点,结合期刊定位,重新打造传播内容。因此,可以与期刊的传播形成合力,不断扩大受众范围,强化期刊品牌效应。有的甚至完全放弃原有纸质期刊的固有语言体系和特色,以电子传播受众的特点为目标进行内容打造。例如《中国新闻周刊》,作为严肃的政治经济类大刊,在其微信平台和官方微博上完全采用轻松、活泼、接地气且个性化、拟人化的网络语言进行内容生产,以适应受众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吸引粉丝百万。

2)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扩展传统期刊的服务范围和深度,吸引更广泛受众。传统纸质期刊与读者和受众的沟通方式较为单一,受众处于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其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有限。与新媒体相融合之后,可以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甚至主动开发受众的潜在需求。例如《父母必读》杂志,以前只是通过杂志内容对抚育经验进行平面化传授,现在利用扫二维码看视频的方式融合了多媒体的传播方式,使传播内容更加立体直观,更能满足受众需求。《三联生活周刊》发布的互联网产品——松果APP,将之前的读者变成各种线下活动的参与者,形成全媒体产业链。

3)立足与所在行业,主动参与甚至努力引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作为读者受众只限于某一行业的专业性媒体,不应该满足于只做行业信息的“传递者”,要努力整合行业内部的各种渠道、资源,助力行业的深化发展。例如《电子竞技》杂志,通过组织并主办“电子竞技行业高峰论坛”的方式,深度参与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的转型与发展。《糖烟酒周刊》杂志,通过举办各种行业活动,将所在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充分衔接,帮助服务对象去适应行业的每一次转型和变革,从中体现媒体更广泛的社会责任。

3 科技学术类期刊媒体融合成功经验

科技学术期刊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5]。目前,国内外很多学术期刊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在行业内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一些学术类的期刊或者相关出版机构,包括中科院文献情报研究中心、《植物学报(英文版)》编辑部、《科学通报》、《中国国家地理》等已经通过期刊数字化转型来提高期刊学术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积累了如下成功经验。

1)OA模式提高科技期刊内容的传播范围。OA即开放获取(Open Access),将学术期刊的内容对读者免费开放,不再向读者收取费用,转而向论文作者收取“稿件处理费”的模式。国际知名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越来越多的采用OA模式,来吸引更多读者。目前,国内采用OA模式的学术期刊比较少,作为学术期刊电子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值得深入研究,审慎尝试。

2)科技期刊应坚持“专家办刊”的模式,保障稿件学术质量水平。目前国内科技期刊多采用“编辑部办刊”的模式,由编辑深度参与稿件的审编过程,这对于识别并遴选出高水平稿件较为不利。《植物学报(英文版)》从2003年开始,对主编、编委会对杂志的责权进行重新明确,让其最大程度的参与组稿、选稿过程,同时对编辑部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将其定位为“专家办刊”的协助者和服务者。通过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杂志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提升迅速。

3)科技期刊应找准定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壮大的空间。科学技术期刊除了有专业分类之外,还应该对行业的特点、自身的优势进行深入研究,找准切入点,才能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科学通报》原来跟《科学通报(英文版)》存在很大程度的内容重合问题,自身特点不彰显。经过深入研究,决定跟“英文版”彻底在内容上实现分离,重点关注全社会聚焦的难点热点科学问题,报道反映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差异化定位策略,使得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发展空间也更为广阔。

4)不断对编辑队伍能力和水平进行优化和升级。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办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首先在人才引进环节进行严格筛选,引入有专业背景、能力出众且富有责任心的“人才”。例如《植物学报(英文版)》和《科学通报》都引进了有海外留学研究背景的博士(博士后)加入编辑队伍;其次,在进入编辑岗位之后,要注重对其的培训和提升,通过增强与行业内部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参与学术活动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才能保证期刊内容质量。

4 建议和对策

1)传统期刊应该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对现有办刊模式进行调整。如科技类期刊,其所在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无法像某些社科类大众消费期刊那样追求大众接受度,就应该将办刊重点全面转移到对稿件学术内容的打造上,吸取“科学家办刊”模式的成功经验,让更多的行业专家更大程度的参与到办刊过程中来。

2)传统期刊应该明确自身优势,深入研究行业需求,找准新形势下刊物发展的定位。不要为了可以追求与新媒体的融合而盲目丢掉期刊之前多年发展所积累的办刊资源,这些多年积攒的,如作者、读者等办刊支撑力量,仍然将是期刊或者转型或者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应该认真研究所在行业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找准适合自身的切入点,才能实现发展壮大。

3)传统期刊要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应该充分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以创办新媒体的姿态来进行布局和实施。首先要加强对新媒体规律的摸索和掌握,找准“刊”和“网”如何实现合理衔接的方式;其次要对行业受众的需求进行充分研究和细分,在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寻求利用电子新媒体手段服务受众的准确路径。

4)传统期刊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深刻认识自己作为专业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在满足行业信息交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身在行业内的参与程度,不断拓展并整合行业资源,助力整个行业发展和深化,实现期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 卢鑫.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编辑职能的消解与重构[J]. 东南传播, 2013,(3):21~23.

[2] 韩春丽,张丽琴,雷婷,等. 媒体转型之际编辑的调适对策[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23~24.

[3] 孟坤. 谈科技类图书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立体出版整体策划[J]. 中国编辑,2016,(2):18~21.

[4] 王茂亮. 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J]. 传媒,2015,(19):52~53.

[5] 田稷,陈珲夏. 数据期刊及数据论文定量分析与思考[J]. 图书馆论坛,2016,(3):31~33.

2016—05—31

李慧(1983—),女,湖北武汉人,编辑,水利类工学硕士,新闻传播双学位,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的研究和编辑工作.

G232

A

1009-2714(2016)03-0027-03

猜你喜欢
办刊期刊受众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期刊问答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