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基于公平正义的视角

2016-03-16 00:32:55红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云南蒙自661199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核心价值观

阳 鸣(红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云南蒙自 661199)



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基于公平正义的视角

阳鸣
(红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云南蒙自 661199)

摘 要: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伟大历史任务提出以来,学界提出了诸多探讨,大多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是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关键。但若人民不能共享生产力发展和物质丰沛的红利,则可能产生对制度的质疑,这对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极为不利,所以,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公平正义;经济分配;正确承认;心理伤害

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讨论、研究已久,成果显著。梳理以往的论作,大多数学者均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夯实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关键,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践行的核心地位。若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而言,这是毋容置疑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来的经典作家的论作,都可以找出充分的文本依据。譬如:“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行以及其他一切东西”,[1]79人类物质资料的获取必须依靠生产力的发展。而恩格斯在吸收圣西门思想的积极因素时也指出,政治从属于经济,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将最终消融于经济之中。到了列宁那里,物质因素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他说:物质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2]136

中国共产党是坚决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政党,“生产力标准”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检验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尺之一。无论是 “三个有利于”标准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抑或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将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资料的富足作为改革开放的首要目标。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属于价值层面、意识形态维度,是否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的丰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定带来积极意义呢?本文不意欲否定生产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作用,历史已经证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因素。所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的富足必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问题在于,如何使所有民众公平享有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红利才是关键。

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思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馈和反应。当下之所以会出现“否定”跟红利没有共享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前,由于思想和体制的原因,整个社会虽然面临着极度的物质匮乏却能在精神层面做到高度的整合。目前存在的“否定”就充分证明,只要能切实维护公平和公正,生产力的先进与落后、物质的富足与匮乏与核心价值观构建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

人类的追求总是向上的、向善的。若能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则会形成生产力与价值观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大好局面。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深层寓意。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在生产力大力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当下看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首当其冲,这些问题均可纳入到公平正义的思域之内。

于是,问题就会发生自然转向。到底是哪些不公平正义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个人以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福利分配的不公正。“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3]3将罗尔斯定理置于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正义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价值。从词源学考证,“社会主义”的产生本身就内涵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若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得不到价值彰显,则不可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合法性也会得到质疑。当下的现实情况是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基尼指数达到0.47。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着就业不公、教育不公、社会保障不公等重大问题。在此情况下,让广大民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不是易事。所以,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改革开放的信心不能动摇,发展的决心也不能动摇,但首要任务不是搞清楚怎么发展,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如何让民众切实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从而更加支持发展的问题。“不同于以往解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与生产力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现在这种涉及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社会矛盾,并不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自行消失,也不是紧紧声称广大人民的利益根本一致就能解决的”,[4]1相反,若不及时化解,这种矛盾仍会继续恶化。所以,促进社会正义已经成为时代最强呼声。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对正义的诉求往往是直接指向社会福利分配方面的,其核心是经济利益。人类演进史证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物质的富足,财富的合理分配则产生正义,正义必然产生社会凝聚力;从某种角度而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意欲国魂、民族魂的形成,社会福利的合理分配对于核心价值观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次是部分人没有得到正确承认。当代正义理论家弗雷泽认为,由于政治、经济结构的某种缺陷,往往导致部分公民不能得到正确承认,被排除在结构之外的群体必然遭受经济不公、文化不公甚至是身份不公,结构缺陷与不公至今存在着固定的逻辑关联。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人均应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人由于国家发展的需要或者由于结构不合理,没有得到正确地承认。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困扰中国多年的“农民工”问题,“农民工”到底是农民还是工人,依然纠缠不清。在此大背景之下,农民工就不可能得到正确承认,这固然有其历史渊源,更与国家、社会没有着力及时解决问题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首先从农村拉开,农民为其后的城市改革提供了强大且持续的动力,中国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与农村、农民的贡献不无关系,但农民工的身份和地位在当下却没有一个准确界定,这是极为不公平的。而中国又是农民占总人口绝对大多数的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若得不到最为广大的农民群体的理解和支持,任务将更加艰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社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体现在经济多元化、思想多元化、身份多元化等方面,“多元”与“核心”本来就会存在无形张力,这无疑也会对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带来巨大阻力,所以,对于“多元”决不能一味否定和排斥,一切能为社会主义所用的“多元”都有其存在合理性,我们也应该给予其合理的承认。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就是多元价值整合和认同的过程,而价值认异或许是价值认同的最高境界。

再次是部分人的心理受到伤害。在正义叙事中,心理伤害长期以来都被忽略,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就发生次序还是严重性而言,心理伤害往往被当作从属于物质伤害的第二性伤害”。[5]401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对人心理的伤害一定会包含不言自明的羞辱,如果社会对某些人长期以心理伤害,受害者就会习惯心理伤害,“如果一个社会长期生活在羞辱人的制度下,失去人性价值的把持,而代之以金钱的价值,金钱本身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羞辱力量”。[5]405在现实中,金钱可以购买符号,可以博得身份,如此,金钱、符号、身份等都会成为造成心理伤害的重要因素,整个社会就会陷入“羞辱惯性”的恶性循环。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构想,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由先富带动后富,从而实现共富,这是基于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目前看来,先富已经基本达成,共富仍在努力之中,但共富过程中出现的羞辱和心理伤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最为典型的案例,数年来不断出现的“宝马”“表叔”“房叔”事件,不断考验着国民和政府的神经。一部分人在“先富”中获得了既得利益,另一部分则没有得到“应得”,“心理剪刀差”必然由上而下羞辱人,给人以心理伤害。部分人心理长期受到伤害的结果可能就是政治冷漠、社会仇恨甚至报复,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近些年频发的腐败窝案也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障碍之一。究其本质而言,腐败也是非正义的表现。官员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进行寻租已经违背了人民权力赋予的本意和本质。按照达尔的政治理论,普通民众原本并不关心谁执掌权力,只要权力能给他们带来“应得”,但民众若发现有人使用自身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则会产生对权力的不信任,甚至是不合作。

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富足是其基础,维护社会正义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周志刚.中国社会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应奇.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贺良林]

On Construction of Core Value of Socialism Secondly--In Dimension of Justice

YANG M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Yunnan 661199, China)

Abstract:Since we are blessed great historic work to construct core value of socialism.There are many discussions.The most scholars think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level rise of material are the key of the core value.But if people can not enjoy development profit of production and rich material, our political system itself would be doubted.It will never benefi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value.Therefore it is top important to promote justice continuously on the basis of produc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Core Value;Justice;Economic Distribution;Right Theory;Psychological Harmness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3-0101-03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3.026

收稿日期:2015-10-14

项目基金:西藏大学校级课题:西藏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阳鸣(1976-),男,安徽淮北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当代西方思潮。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核心价值观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人大建设(2019年7期)2019-10-08 09:03:42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12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0:52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依托“班集体特色项目”平台,强化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8:26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