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红
浅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审计
郭晓红
规范财政资金管理,需要审计从源头开始介入,将财政资金全程纳入审计监督范围,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合法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维护事业健康发展。
预算;编制;审计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着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从内容来看包括各级政府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
2015年1月1日,国家新修改后的预算法施行,对进一步规范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表述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情况的审计。
(一)基本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依据国家有关预算管理的政策规定,结合未来一定时期履行职能需要,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逐级编制、审核、汇总、上报,由财政部门审核并提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批准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其内容包括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将依法取得的包括所有财政性资金在内的各项收入和支出,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二)编制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逐级汇总,所有开支项目落实到具体的预算单位。在程序上分为“准备、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五个阶段。
1.收入预算的编制
收入是编制年度预算时,预计该年度将要从不同渠道取得的各类收入的总称,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财力保障。收入预算来源主要包括上年结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下级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
收入预算编制时要对各项需求和资金来源进行认真测算和分析,做到项目合法合规、内容全面完整、数字真实准确。首先明确目标,行政事业单位依据本部门的职能,提出工作重点和任务,列出需要安排的重要事项,建立起年度预算目标;其次收集相关资料,要在了解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全面收集与预算相关的基础资料,如资产数量、分布状况、财务状况等;其三分析归集预算需求,要对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归集分类后,形成完整的决策信息;其四测算预算需求,测算时根据定员定额和项目情况,按照同级财政确定的定员定额水平和履行职能、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合理测算;其五测算财政拨款需求,对非财政拨款资金进行充分预计,满足部门预算的缺口部分,作为财政拨款资金需求。
2.支出预算的编制
支出是编制年度预算时,预计该年度为履行职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各类支出的总称。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及对负数单位的补助支出等,其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是主要组成部分。
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为满足定额管理的需要,定额标准由“双定额”构成,即综合定额和财政补助定额。编制时要根据财政制定的定额标准和单位人员情况,结合部门上年结余情况,测算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或财政拨款补助数,以物耗为计算对象的部分,根据单位实物数量和实物费用定额标准制定。
项目支出是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及范围,属于本单位履行职能、促进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有明确的目标和组织实施计划。项目的申报内容齐全、符合申报程序要求;经过申报单位和主管部门的审核,规模和开支标准符合规定;经财政部门审定和同级人大批准,纳入预算批复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除非有重大政策因素影响,财政部门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
(一)对收入预算编制的审计
1.关注预算收入编制完整性。一是审查收入种类和项目是否完整,各项收入是否全部编入预算,有无漏报、瞒报收入项目的问题,特别是对除财政拨款以外的收入,如政府性基金、其他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二是审查下属单位是否纳入编制范围,有无只将本级纳入,而下属单位的收入没有纳入编制范围的问题。
2.关注预算收入编制合理性。主要是审查收入预算的准确性,有无估计数与实际数出入较大的问题,审计时要注意收入预算编制的口径问题。必要时,对其近三年的收入执行和完成情况特别是当年上半年各项收入的实现情况,加上该单位的实际、有关影响收入增减的政策性变化因素综合考虑进行检查。
(二)对支出预算编制的审计
1.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审计主要关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在审计人员经费编制时,要注意是否按照定员定额和国家工资政策据实列支,有无虚报人数、重复编报套取财政补助的问题,有无超标准、超范围编报津补贴、奖金和福利问题,有无将超编人员和临时工工资用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问题;在审计日常公用经费的编制时,要注意其编制方法是否一致,是否统一采取单项定额核定的办法,即由财政按单项定额和单位人员编制数计算核定日常公用经费总额。
2.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审计中,关注的重点:一是审查项目支出的立项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是否符合公共财政支持的方向和财政资金供给范围;是否符合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是否属于本部门行政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并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二是审查项目支出预算是否细化,是否落实到具体的项目执行单位和明细子项目,有无项目编制笼统、待分配项目过多的问题。三是审查项目支出预算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明细数据和依据标准,有无估计数额编制过大的问题。是否按照要求建立项目库,项目是否按政策和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所确定项目是否坚持量力而行原则,从项目库中选取。四是审查项目支出的资金使用范围是否配比。资金使用范围,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划拨。内部支出是部门单位组织实施特定项目所发生的费用。主要看编制时,二者比例是否恰当,有无内部支出编制过大,将日常公用经费挤入项目编报的问题。
还要注意对预算调整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审查追加追减预算指标、调整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外收支计划等。审查办理预算调整的程序是否规范,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有无未经财政部门审批,自行调整项目和数额的问题。审查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是否存在“两张皮”,预算约束力不强,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相差过大的问题。
[1]预算法.经济法规索引201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版.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