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琪
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左家琪
会计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实行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安全,是事业单位实行风险控制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当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着不明确、缺乏持续监督机制以及对会计信息要求低的问题,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内部控制策略包括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强财务部门预算控制、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以及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这几种途径。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内部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事业单位要面临比以往更多的风险,因此,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非常有必要。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能够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策略提高企业在现代商业模式下的竞争力,使事业单位能够在尽量不依靠政府的情况下做好内部控制。
原先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颁布至今已有近20年(1997年颁布),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制度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旧的会计准则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因此,为了帮助事业单位应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于2012年重新编制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并于2013年初开始实施。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原本的会计工作大框架依然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在此基础上对准则的大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新的会计准则包含了会计基本假设、核算基础、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告等各种重要的项目。和原先的会计准则比较,新的会计准则在调整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应反映受托责任并兼顾决策;第二,对会计核算的基础作出合理的界定;第三,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第四,明确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和对无形资产的摊销的规定。
(一)内部控制不明确
97年的会计准则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予以明确的解释,减弱了对事业单位施行内部控制的动力。和私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相比,那时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并不健全,漏洞较多,对部门的预算和政府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核算内容都没有明确说明,使得原来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难以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找到充分的依据。
(二)缺乏持续的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资金来源,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国家财政的补贴,因此,事业单位的资金根本来源是公民税收。正因如此,事业单位本应公开其资金的使用情况,但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民众根本没有对事业单位资金流向的知情权,因此,外部监督的机制完全没有得到任何程度上的发挥。当时的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和实行会计核算基本都是由同一部门、甚至同一个人完成,这难以保证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三)对会计信息要求低
曾经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其目的在于准确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金动向,因此,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远没有私营企业那样高。内部控制依赖于准确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水平和效能。而在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之前,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都不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因此也可以证明,那时的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能够有效地实行内部控制。
(一)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的教育,完善会计继续教育。一定要同时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拥有一支业务知识过硬、品质优良、几率严明的财会队伍,才能落实贯彻各项财务制度,发挥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作用,降低事业单位的风险几率。除了基层员工,最首要的,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迫使他们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二)加强规范化管理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保障会计工作人员顺利地开展各项财务工作,也有助于为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提供准确依据。事业单位必须足够重视对会计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对于任何违反制度的工作人员都不能徇私情,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惩罚。领导部门必须明确各自的责任及义务,出现任何情况都能够找到相关责任人,并由其负责。
(三)加强财务部门预算控制
要加大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环节的管理力度,实施综合的财务预算,并对所有的预算项目进行细化。当涉及到编制支出的预算时,应从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支出的具体额度进行准确核定,并明确所有支出项目的用途和支出方式。当处理专款时,应细化到具体的项目,此外,应对财政预算在执行的环节作进一步的约束。
(四)加大票据管理力度
伪造发票是当前事业单位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由于伪造发票的成本低、不易被发现、市场需求大等特点,一旦被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加以利用,就会给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造成极大威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事业单位联合政府部门实行严格的监督,对于任何企图或已经实施采用虚假票据进行牟利的行为,无论是事业单位内还是事业单位外的人员,都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另外,应严格规定所有票据的使用范围,不得以任何理由串用。
(五)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机制对于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监督机制的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将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从其它的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单独管理,并招募专业人员进行审计工作,以保证审计工作的严格有序进行。此外,通过结合内部和外部审计的方式,定期检查或抽查财务状况,将检查的结果记录并列表,以此督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严格执行。
(六)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
任何的提升都应以重视为前提,如果本身就轻视它的作用,那么以上所作的一切也都只是敷衍。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决定了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因此,要真正有效实行内部控制,其前提条件在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的内部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整个事业单位内部才会全面地重视内部控制。领导要自觉学习相关思想,接受更先进的管理理念,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在这之后,应要求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学习并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绝大多数的本单位人员都能对内部控制有一个足够的认识。
(七)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可以借助当今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在平台上留言或者直接与相关人员对话,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做到充分交流。
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自己之前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利用好新的会计准则,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有效避免风险,为本单位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策略打下良好基础。
[1]周良贞.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内部控制分析[J].财经界,2013,(9):188.
[2]张先治,傅荣,贾兴飞等.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分析[J].会计研究,2014,(6):31-39.
[3]王萌.内部控制要素对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
(作者单位:沂南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