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伟
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分析
赵少伟
中小微企业信用问题是关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和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水平是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提出了降低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原因;建议
近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迅猛,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及规模日益扩大,并在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等方面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融资难问题的根源是中小微企业信用不足,信用风险频发,导致中小微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得不到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不断收紧。本文将对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应对建议进行简要分析。
(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的萎缩。经济的持续下行,给各行各业均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下降,带来消费者购买意愿及能力的持续低迷,从而导致中小微企业收入水平不断下降。二是企业开工意愿不足。需求的萎缩,订单的减少,导致企业在下行的经济环境下开工意愿持续下降,但中小微企业的人力及机器维护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中小微企业面临亏损的状况。三是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需求的减少导致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甚至还出现企业订单价格倒挂现象。经济下行压力导致的市场萎缩使中小微企业利润下降,亏损增加,现金流不足,从而导致出现信用风险。
(二)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
据银监会披露的信息,截至2015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环比第三季度上升8个基点。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的持续攀升的局面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面对这种情况,银行业不断收紧信贷政策,尤其是对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更加严苛,甚至出现压贷、抽贷现象。在企业还未到还款协议规定的期限之间,银行认为中小微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提前收回贷款,无疑会给资金原本就紧张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并且,多数情况下,中小微企业不只在一家银行有贷款,各家银行为了自身利益,竞相压贷、抽贷,导致中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面临破产的地步,信用风险爆发。而由此导致双方之间的不信任,也是中小微企业发生信用风险的一种因素。
(三)对经济换挡、产业升级的准备不足
2008年,国家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国内经济处于极度扩张期,加杠杆、加产能,在银行和市场的强力推动下,中小微企业纷纷加杠杆进行产能扩张,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产能过剩问题逐步凸显,国内经济结构亟需升级换代。国家顺应经济形势升级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逐步出清过剩产能,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淘汰一部分不符合政策的落后产能。中小微企业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往往滞后,同时缺乏长远的规划及核心的技术,面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显得准备不足,行动迟缓,企业经营很难适应和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经营出现阶段性困难,信用大大降低。
(四)偏离主业的盲目过度投资
当前中小微企业主绝大部分都是企业的创立者,分享了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往往会高估自身对投资收益的判断能力,产生强烈而盲目的投资冲动,甚至过度融资、过度对外投资、过度对外部担保。这种思维和投资的方式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期,成功率较高。而一旦进入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进入滞涨状态下,原有项目的需求资金大大超过了预算,项目又不能按期取得回报,投资必定遭遇重创,甚至短贷长投,导致资金链断裂,自身信用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个别中小微企业违法违规经营也是导致企业信用发生的一个因素。
(一)加强政策宣传,引导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由于中小微企业管理者在知识结构、政策分析及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议政府相关机构一是通过各种方式持续加大宣传,解读推进绿色、环保发展的新理念、经济结构转型及供给侧改革的有关内容。二是举办中小微企业家培训班,定期组织中小微企业主进行学习交流,一方面强化对当前经济的认识,另一方面强化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互通市场信息,使中小微企业对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引导中小微企业更好地走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不断提升信用水平。
(二)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失信成本
当前,中小微企业对自身信用建设虽然有了高度认识,但还存在侥幸心态,违法经营、信用违约等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主要原因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二是自身信用意识不强。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并推动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人,大幅提高失信成本,营造诚信社会环境,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
(三)强化政策落实,进一步支持中小微经济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发展的金融政策,但就政策落实的情况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新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金融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方式和手段,全面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四)强化国有融资担保服务,增信中小微企业
融资担保业是中小微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桥梁和纽带,有着十分重要的增信功能,国有融资担保公司承担着增信中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此外,构建完善和健全的融资担保体系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更加重视融资担保行业在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增强融资担保行业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在税收、抵押登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使融资担保业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提升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小微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种途径转型升级,主动适应新常态。一是要技术创新。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二是要管理创新。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行业特点,完善和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特别是要提高对创新的激励力度,提高创新积极性。三是要商业模式创新。主动适应制造服务化、服务网络化、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新趋势,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增加中小微企业的自身信用。
总之,信用是中小微企业的生命,中小微企业要高度重视自身信用建设,社会要更加重视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王慧玲.中小企业商业信用风险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3).
(作者单位: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