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
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张洋
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合理控制成本和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方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我国的成本控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企业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企业;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
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中的基本环节,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效的成本控制能够提升企业整体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工作降低成本,是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成本控制管理理念落后,缺乏战略性眼光
多数企业依然沿用传统成本控制管理理念,一味追求成本的绝对下降,忽略多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未从动因角度分析控制成本。企业缺乏对成本降低的整体控制,各部门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单个部门为完成本部门的考核指标不惜牺牲全局利益,无法有效降低成本。此外,企业片面追求成本降低,只获得短期效益,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由此可见,成本控制必须与整体战略相结合,服务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
2.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成本预算未真正落实
成本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事前控制阶段,企业没有根据本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经济环境分析进行科学决策。在事中控制阶段,未能实时监督成本费用的耗用及时反馈调整。在事后控制阶段,成本核算准确性有待提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准确核算的需要,亟待引入新的计算方法。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不健全,缺乏成本考核的标准,未形成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导致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缺乏动力。
成本预算是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成本预算管理,未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状况编制详细的成本预算,使成本预算流于形式。成本预算分为编制、执行和考核三个部分,在预算编制环节,各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导致信息不对称,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与实际差距较大,无法发挥成本事前控制作用。在预算执行环节,缺乏监督机制,预算没有得到彻底落实。在预算考核环节,未实施合理的评估机制。
3.成本控制方法单一,不能满足控制需要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依然使用简单传统的成本统计方法进行成本控制,然而随着新时期企业各项成本的增加和成本结构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统计方法只起到成本核算的作用,未能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成本、优化支出结构。例如,目前企业大多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企业应使成本控制方式多元化,基本成本核算方法与辅助成本核算方法相结合,使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更加准确。在成本构成上,企业成本中不仅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还包括着财务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针对不同的成本应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企业应使用先进科学的方法实现成本控制,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运用最佳批量模型降低采购成本。
1.完善成本控制制度,构建成本控制框架
一是建立科学决策的事前管理体系。在产品设计阶段,切实分析成本与未来经济效应的对比,对高成本、低效益的生产产品及装置进行淘汰,不断优化改造生产程序,重视策略性成本管理。二是实施事中成本控制体系,明确各方责任。以企业整体目标成本为起点,在设计、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将目标成本下放到各个部门、各个相关责任人,层层落实,权、责、利平衡统一,确立分级控制的责任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三是完善事后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及时获得各部门的实际成本状况及其偏离目标成本的信息,有效监督成本耗费。设立内部激励机制,将企业的成本控制成效和企业命运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挖掘职工潜力,调动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2.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成本费用的长期规划。在合理的成本管理战略规划下,企业能够做到统筹兼顾,使得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尽可能地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产生的不利影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保证企业长期生存发展。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前景,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实施长期动态的战略成本管理,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成本控制模式,引进高效成本控制方法
(1)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动因分析。伴随科技发展,自动化进程加快,产品成本中直接人工成本大幅下降,间接费用比重大且结构复杂,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向着个性化、多元化、市场化、短期化的方向发展,产品差异大,间接费用的分配越来越重要,因此需要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动因分析,较为准确的进行成本控制。
(2)灵活运用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和计划成本。在企业实务中,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及计划成本控制方法分别应用在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从而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整体控制。在设计阶段,采用目标成本控制,根据市场售价和目标利润计算出的目标成本,反映了市场状况,也保证了企业的利润要求。企业参照目标成本,制定设计方案,降低设计成本。在采购阶段,采用计划成本控制,对每种材料设定一个计划成本,收发材料时按计划成本进行计算,到月末统一结转成本差异。在采购材料时,运用计划成本可以分析企业采购成本的变化趋势,反映市场价格的波动,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抓准采购时机,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阶段,采用标准成本考核。首先对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对象设立成本标准,然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将控制对象的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成本对比,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根据差异原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工艺水准。企业将目标成本,计划成本和标准成本相结合,利用三者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建立符合本企业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各个阶段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实力。
4.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有效发挥预算效力
强化成本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加强成本预算管理需要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的思想,把握好预算编制、执行及考核等关键环节。在预算编制上,因成本预算涉及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因此成本预算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再由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分析,确定各项成本支出,编制最优的预算方案,最终下达到职能部门。在预算执行上,要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并及时调整脱离预算的支出。在预算考核上,预算完成状况成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企业的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战略目标和当前市场环境,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科学成本控制方法,各部门协调统一全员参与,全面贯彻落实成本控制制度,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1]吴文权.企业成本控制中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09):101-102.
[2]邓长才.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 (05)10-13.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