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①

2016-03-16 06:27沈阳工学院宋明
中国商论 2016年26期
关键词:沈阳市服务业人才

沈阳工学院 宋明

沈阳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①

沈阳工学院 宋明

人才资源作为企业发展最为核心的资源,人才培养不力是 制约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沈阳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现代服务业 人才培养 创新 对策

1  沈阳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沈阳市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通常由三个主体完成,以学校培养为主,企业和辅导培训机构为辅。一般学校层次越高,理论学习所占比重越大,而且服务类专业毕业生是否选择服务行业就业,基本是“学历越高,越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除了学校专业教育之外,还存在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企业专项培训以及社会专业机构辅导等模式。企业培训通常以提高员工岗位专业技能为目的,对其进行某一方面技能的集中培训。社会专业机构辅导主要是针对一些现代服务业从业证书的培训工作,如物流师证、导游证、酒店职业经理人等。

2 沈阳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第一,高等教育培养仍注重知识性,不能较好地对应侧重技能方面培养的服务类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而职业教育学校在技能方面的培训较多,综合素质培养相对较差。第二,学生或职员自身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学生及家长更倾向于选择高等院校,且避开传统型服务专业;就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来看,职员较少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一旦有其他适 合自己的行业和岗位,便容易跳槽。第三,企业缺乏对职员设立相应的培养目标,人力资源规划作用发挥甚微。多数服务型企业 培训次数少,方式单一,较多的只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全员参与人才培养方式,缺少对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的规划。

2.2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不足

学校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 ,以及部分开展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订单式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实现就业导向,但是会出现片面追求企业单方面需求的专业技术,不利于人才较为全面的发展。产学研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培养模式,但是目前该模式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对于企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在岗培训,少数企业针对少数优秀员工会有进高校进修、去名企实践考察、国外进修等方式。而辅导培训机构则主要是职业认证考试内容培训,还有部分针对服务技能的培训,但针对综合素质以及高端服务人才培训较少。

2.3 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首先,学校在服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上,采用的统一专业,统一培养的方式,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虽然学校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但并不代表在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就全部适合于学术研究或者是实践操作。要实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化,就得每所学校各自进行人才培养结构和方向的调整。

其次,在现代服务型企业中,存在中高层,以及专业顶尖人才比较匮乏,基层人员充沛的结构失调现象。主要是由于企业重视高层和专业人才培养,对基层的培养缺乏个性化、内容不合理,导致企业人才层级断档。

2.4培养渠道不畅通

沈阳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渠道不畅通,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培养渠道单一,二是渠道封闭。学校采用的培养渠道是理论讲授为主,辅之专业相关的实践操作;企业培训渠道采取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以及少部分的外部企业考察和学校进修学习;辅导培训机构通常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目前,三大培训主体的培训渠道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没有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和渠道的有效贯通。

3 沈阳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

3.1明确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就学校方面来看,学术型高校对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业科研型、创新型及综合管理型人才,注重学生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双面发展,目前此类学校应该把培养重心适当地向实践培养转移; 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服务业专业性人才,实践教学多于理论教学。

其次,就学生或职员自身来看,要设定一个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规划。学生在校期间应设立学习计划,除了在校的专业学习外,应自主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从书本和实践中双向学习。就服务企业职员来说,应制定一份职业发展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在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过程中多参与职业相关的培训和资质评定,从而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最后,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多样性。针对基层员工,培养目标应该是技术性人才,也应适当地进行人才提拔培养,作为企业的管理人才储备,针对中高层管理者,除了管理和专业素养培训,也应增加人格魅力等综合素质培训。

3.2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的订单培养模式可以继续沿用,但是仅适合于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学校,针对学术型和应用型学校,应该深入贯彻产学研培养模式,不能流于形式,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辅助学校教育培养中的作用。在教学计划制订中咨询企业建议,并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聘请企业人士进行指导,在学生入企业实践实习时,学校也要与企业进行联合管理。学校也可以自主建立培训基地或者经营企业,以实现学生“理论后实践,实践中提升”的培养模式。

企业的培养模式创新则是要从培训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改进,进行分批、分专业以及适当的交叉培训,并且定期提供内部轮岗或者外部企业进修的机会。而辅导培训机构培训模式的创新则是打破传统的职业认证培训,从服务意识、创新及其他新领域方面丰富培训内容。

除此之外,沈阳市政府还应增设相应的服务业人才培养机构,汇集服务各行业的精英,除了提供服务业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培训,还应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和大赛,分为高校组和企业组,以调动现代服务类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比赛的方式还可以体现出社会对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重视,以改变传统的“轻服务业”的思想,以更好地留住和吸引现代服务业人才。

3.3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学校应该在确定专业学生培养基本方向的前提下, 通过“因材施教”优化人才结构。比如,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专业人才,实践培养高于理论培养,在此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学校的课程设置一定是多实践少理论,而在此类学校中一定会存在部分喜欢钻研理论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深化基础理论学习的课程,以强化其理论能力。总之,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优化是在确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到一些特殊个体,在一些基本技能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一些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从而根据学生的专长有重点地进行基础培养上的专项培养。

企业同样也要考虑员工的个性和特长,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培训,更多地提供竞比机会和职业上升途径,及时发现优秀员工并对其进行培养提拔,以挽救企业“中高层人才短缺,基层员工数量多质量差”的局面。

3.4贯通人才培养渠道

首先,在学校和企业的贯通方面,校企合作是现在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从校方来说,可以聘请企业中优秀的员工进行实践讲解以弥补在校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不足;其次,从企业方来说,企业员工到校授课,是对自我能力的一个肯定,并且会不断提升自我,而且企业可以有更多地机会接触到学生并且寻找适合企业的人才进行在校培养。同样,企业也可以聘请在校的老师到企业为员工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工作,与在校教师进行企业问题探讨和咨询,或者输送企业优秀员工到校进行理论上的进修。

其次,学校与辅导培训机构也可以采取聘请讲课的方式,让学生接收适当的职业教育培训。而企业和辅导培训机构的渠道贯通,则可以采用聘请专业机构人员来企业培训的方式,以及企业和专业机构联合承办相关行业的技能比赛,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员工技能和学习积极性。

[1] 张云,李秀珍.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创新——以应用型特色人才 培养为例[J].经管视线,2010(5).

[2] 马跃.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9.

[3] 李月香.东北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其实施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0.

F719

A

2096-0298(2016)09(b)-177-02

①本文系2016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SYSK2016-24-09)研究成果。

宋明(198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酒店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沈阳市服务业人才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人才云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