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赠来自德国《中国地契的维护报告》的解读
——与国内古籍传统修复技术比较

2016-03-16 03:09:39
天一阁文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印章古籍纸张

赵 凌

获赠来自德国《中国地契的维护报告》的解读
——与国内古籍传统修复技术比较

赵 凌

2013年7月,笔者应邀赴德国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考察文物保护与古籍修复情况,并接收该校赠送杭州图书馆一份修复后的“民国地契”与《中国地契的维护报告》。其中对纸质文物的研究与修复流程的描述,全面而细致,从中可以窥见德国同行对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与严谨缜密的作风之一斑。因该实例报告与国内的古籍传统修复相比较,不无借鉴意义,故加以梳理并解读,以公诸业界同好。

一、引 言

位于德国中部的埃尔福特约有20万人口,为图林根州的首府,已有1250年的历史,是德国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城市中心。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 Erfurt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则是图林根州的一所标准性质的专业学院,建成于1991年,被划分在图林根州内3所知名的专业高校行列中,并且与1946年和1947年相继建成的“工程学院”和“园艺与城建学院”构成“建筑和城市规划系”等6个基础科系。侯然是2010年攻读该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硕士)的学生,其在出国留学前一直跟我学习古籍修复。2013年7月,笔者应邀赴德考察正是缘于她的牵线搭桥。在她引荐下,有幸结识了她的教授乌塔・劳伦斯(Ute Lorenz)女士。

乌塔・劳伦斯教授,1957年出生于柏林,是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系的工作室主任,国际图书档案修复师协会会员(IADA)。研究方向为考古与手工艺品修复(纸张,纺织品,乐器等)。她创建德国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系工作室以来,主持了“20世纪初欧洲壁纸”修复项目,并策划了一系列展览。劳伦斯女士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和我们进行了交流。在她引导之下,参观了该系修复室,包括建筑、绘画、玻璃、雕塑等,还有她和学生们的修复成果。我们重点参观了纸质文物修复室,她详细地讲解了一些设备的操作,如纸浆修复机、除酸机等,还让学生专门演示如何测试纸张的酸碱度。我也简单地介绍了国内古籍修复工艺及概况。最后,她把一份民国时期的“地契”实物与《中国地契的维护报告》赠予杭州图书馆。回国后,笔者对所接收的赠品进行了研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地契的维护报告》不仅制定严密的修复流程,并且综合利用物理、化学与光学等科技手段,对地契纸张进行修复与鉴定,为国内古籍修复所罕见,颇值得借鉴。近年国内出版的古籍修复专著如《古籍修复与装帧》[1]《古籍修复案例述评》[2],虽分别就古籍修复的基本常识、材料工具、操作的基本程序、修复技术、修复经验的总结以及修复实例等加以揭示,但是尚停留在传统手工修复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当代科技的运用均未曾提及。兹将“民国地契”与《中国地契的维护报告》梳理后并试以解读。

二、“民国地契”与《中国地契的维护报告》内容与形制概述

“民国地契”原件由四份文件粘接而成,长度为111.1厘米,高度尺寸不一,29厘米至45厘米左右,分为手写与印刷文本两类。自右至左:首为奉天省公署签发的“户管”,即傅子斌买得土地后的变更事由等,以表格形式印刷,分别填入土地坐落、四至、面积与课税等;文件2为土地买卖合同正本,即由土地所有人杨万财将11亩地产卖给东侧的邻居傅子斌的契约,系用毛笔书写,末有宗保人、宗族人、介绍人、代书人、卖方签字,署“中华民国十九年”;文件3为“契税执照”,文件4为“更名执照”,均由印刷而成。从地契1、3、4相关文件所署“康德”(四至五年)年号来看,均为日据时期的伪满洲国签发,形成于1930年至1938年之间。因四联地契的纸张大小不一,且接缝处分别钤有“奉天省公署印”“黎树县公署印”等印章,修复后仍保持了地契的原生状态。

《中国地契的维护报告》[3](以下简称《维护报告》)已由该校学生侯然译成中文,系2009年劳伦斯教授教学实例,并在其指导下完成。前有目录,分为引言、修复对象鉴定、修复对象描述、中国基本国情、制造技术研究、破损状态、修复思路建构、实际修复措施、结论、参考文献、材料清单10个部分,4000余字,并附以修复流程中的不同图片。

“引言”说明地契纸质文物的来源与修复时间;“修复对象鉴定”由名称、作者、所属年代与地域、尺寸、收藏单位、库存号构成;在“修复对象描述”中,首先对地契组合形态进行年代排序并区分为手写文本与印刷文本,说明该地契所署年代,其次抄录正文内容并记录4个地契相关文件的形制与印章;“中国基本国情”包括概述、历史与文字三个方面;“制造技术研究”分为显微分析(含纸张结构、文本研究、印章三个子属)、纤维测定(含总体情况、前人修补材料研究)、透射光检测、紫外线检测、酸碱度测量、潮湿环境下的颜料稳定性检测6个部分;“破损状态”由表面污垢、纸张结构的破损、文本与印章、前人修复技术研究组成;“修复思路建构”包括表面污垢处理、纸张湿润处理、破损处填补、保存及展览方式的思考几个方面;“实际修复措施”与“修复思路建构”一致,增加了“黏合剂的处理”;“结论”部分,因考虑到四联民国地契形制的特殊性(即由地契买卖合同、“奉天省公署”公文、“契税执照”、“更名执照”4页组成),为了方便保存与利用,专门为其量身定制“折叠档案盒”并附图,继以说明阅读时如何开合等情况。

三、《维护报告》中的纸质修复流程与国内古籍修复比较

1989年,笔者赴上海图书馆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古籍修复培训以来,先后师从前辈赵家福、潘美娣、杜伟生等老师,从事古籍修复已达26年之久。在古籍修复的实践与摸索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与体会,兹结合国内的修复技术对该报告中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比较。

(一)记录修复对象,极为详尽全面

《维护报告》在修复对象的鉴定与描述中:首先确定地契形制与名称(即“由四份不同质地纸质文件组成的中国地契”)、所属年代、地域与整体尺寸,次为记录土地买卖合同的正文,继以对“户管”“契税执照”“更名执照”三个相关文件以及不同印章分别加以说明,甚或就骑缝处刻有“作废”两字的蓝色印章,认定为“该印章可能加盖于伪满洲国倒台后,新的政府宣布地契以及后来的三份作为产权文件全部作废”。

“中国基本国情”三个子属中:“概述”介绍“中国”一词的德语与汉语名称、面积、人口、首都、民族构成、行政区划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次修订所规定的国家性质。

“历史”部分资料注明来源于布罗克豪斯的《百科全书》[4],概括后的中国简史,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迄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文字”,叙述汉字的产生与演变以及不同字体,旨在使地契的修复者“通过中国历史的初步学习能够加深对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识”。与国内古籍修复不同的是,德国同行在单纯的中国地契的修复中,融入了对修复对象的研究与考证,由表及里,扩大了其内涵与外延,使得《维护报告》不仅是一份记录详尽的修复档案,亦有助于修复人员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制定修复流程,增加科技含量

《维护报告》中“材料技术分析”这一章节中,细化为显微分析(含纸张结构、文本研究、印章三个子属)、纤维测定(含总体情况、前人修补材料研究)、透射光检测、紫外线检测、酸碱度检测、潮湿环境下的颜料稳定性检测6个部分。

其中“纸张结构”,即通过对地契的显微观察与分析,以了解其纸张机理和纤维结构,并确认材料纤维的类型;在“文本研究”与“印章”中,通过显微镜的观察,研究文字墨迹在纸张上的沉积、渗入和覆盖度以及印章所用印泥的颜色与状态;在“纤维测定”中,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地契的四份文件所采用不同年代的纸张以及前人修补用纸进行取样分析,以判定其纤维品种、成分和来源,并采用列表的方式对每种纸张的纤维材料、属性与特点加以记录。“透射光检测”,就是将光源置于纸背,通过该检测可以观察到纸张的厚度、纤维分布与破损情况,从而了解地契纸张的生产工艺线索。在“紫外线光检测”中,则是利用“成分和含量不同的黏结剂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不同的荧光”的原理,以鉴定地契纸张的黏结剂与印章所用印泥是否使用黏结剂或由纯染料构成,黏结剂中是否含有蛋白或成分之高低。

鉴于书贾为牟利而对古书进行剜改拼接,并加盖印记以鱼目混珠的现象大量存在,难辨真伪。如能在国内古籍藏书印鉴定中借鉴该项技术——因诸家印泥之调配有差异,不同时代之印色不应相等,若有作伪痕迹,在紫外线光检测之下将会一览无余——将会有裨于版本目录的考订。

在“酸碱度检测”中,利用化学手段以了解地契不同纸张的酸碱度差别,从而根据检测到的数值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去酸处理。最后在修复保护方面,对文件破损状态主要从表面污垢、纸张结构、文本文件、印章,以及前人修补痕迹等几方面进行详细探讨,确定其属于机械性外力损伤还是生物、化学、光学损伤,或是微生物损伤等等,尔后确定相应的修复措施。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即所谓“尽可能少的对其文物本身进行干预”,分别采用纸张去皱痕、纸浆修复、裂缝处衬裱加固等方式。

国内早期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多为聘请古旧书店里的老先生,延续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以手工为主,修复流程也往往凭长年所积累的经验,并无明确之预案,遑论利用科技之手段。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交流的扩大,一些图书馆开始采用纸浆修复机、超声乳化修复仪等设备或引进国外纸张修复技术。如徐文娟、王春红《西方现代保护修复方法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应用》一文中,就谈到在“布兰迪现代修复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了用西方的保护方法(如毛细作用清洗、脱酸还原、采用纤维素作为黏结等)对中国的纸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5]的方法与流程,使得古籍修复手段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三)备载图文对照,诠释由表及里

综观《维护报告》全文,每一章节所涉内容,除了在文中制作相应的“纤维鉴定”“酸碱度检测”等表格外,还设有“图片附件”,包括“修复前一览图”“修复前细节图”“中国地图”“文本与印章的普通细节图”“电子光学显微镜检测”“透视光检测”“紫外线检测”等大量图片信息,从外观形式到民国地契纸张的内部结构,每一步骤均配有三四张,甚至更多的图片资料,非常直观地解释了对修复对象测试、观察与研究的结果。无论修复对象的内容与形式,抑或是修复程序与科技手段等等,由表及里,均用文本的形式加以固化,突破了传统手工修复的口耳相传甚或神秘的局限性。

(四)注重修复细节,兼顾保存利用

在“修复思路构建”与“实际修复措施”最后部分,对整个文物的修复有一个全方位的考虑和计划,并详细记录修复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他们在“潮湿环境下的颜料稳定性检测”中,通过实验结果显示,发现诸钤印中蓝色与紫色印章遇水容易脱色。鉴于此,在修复过程中,对这几颗印章的表面刷上一层“明胶布海苔混合物”加以保护。并在脚注中加以解释:“明胶会吸水膨涨且无法融解,布海苔(Funori)可以用来加固,尤其对亚光表面的绘画作品,这两种物质的特性在对此处的修复也同样适用。”而在“修复思路构建”中,就有了对该“文物”(民国地契)的保存、利用或展览方式的思考,并在“实际修复措施”中体现。如制作保存的档案盒,不仅详细说明选材、制作过程,还进一步解释如何放置该文物,如何开启档案盒而不至于让文物受到再次损伤并附以设计图;并在“保存及展览方案”亦加以说明“该档案盒是用一整块博物馆归档专用的纸板制作。这种纸板可以防止纸张酸化。纸盒制作所用的黏合剂为小麦淀粉浆糊”。在修复过程中,对细节的认知,这份专注与执着或根植于德国人勤奋敬业的民族特性,令人钦佩。

四、结 语

从《维护报告》中不难看出,德国同行与国内古籍传统修复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国内的古籍修复是一门纯手工的技艺,是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所有的配方、配纸等都是师傅传授的经验,再结合自己不断地实践,进而达到周嘉胄《装潢志》所称“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晴,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6]的境界。而德国同行的纸张修复则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每种测试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配方与剂量等来完成。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借鉴其纸张修复工艺的长处以外,德国人的严谨细致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并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从而不断地发展并完善我国传统的古籍修复技艺。

注释:

[1]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2]张平、吴澍时:《古籍修复案例述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

[3]《中国地契的维护报告》,即“本科第六期随堂实验报告”,系2009年劳伦斯教授教学实例。

[4]Brockhaus:《百科全书》,出版地不详,1997 年。

[5]徐文娟、王春红:《西方现代保护修复方法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应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年第3期,第40页。

[6]周嘉胄:《装潢志》,《续修四库全书》第11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52页。

作者通讯地址:杭州图书馆

猜你喜欢
印章古籍纸张
倔强的纸张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印章
薄如纸张的扬声器
我们有印章咯
大灰狼画报(2022年4期)2022-06-05 07:13:16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造纸信息(2021年3期)2021-04-19 00:09:39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自制橡皮印章
童话世界(2017年14期)2017-06-05 09: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