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齐
文渊阁《四库全书》宗泽文集相关文献述要
李 齐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历仕四朝,初官州县,多有惠政。靖康后,高宗御宇,因李纲荐,知开封,后升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留守东京期间,修葺城墙,整备武装,招纳义军,屡挫金兵,威震两河。建炎元年(1127)七月至二年(1128)五月间,宗泽奏乞回銮凡二十余疏,图谋恢复,高宗未从,且欲偏安江左,泽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于建炎二年(1128)七月卒,终年六十九,临终时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
宗泽卒后,有遗文传世。然宋宁宗以前,宗氏文论散佚严重。至嘉定十四年(1221),楼昉始将宗泽诸文收集整理,结集成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均未编录。此后终南宋一朝,宗泽文集鲜为人重。迄至明代,受政权更迭及时局变化影响,宗泽文集修纂渐盛[1]。现存最早的宗泽文集刊本,为上海图书馆藏明正德六年(1511)刻本《宋东京留守宗忠简公文集》五卷,而在诸多明清刊本中,清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1705—1706)宗文灿刻《宋东京留守宗忠简公全集》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辑文最多。然是集篇章杂芜,擅改严重,且多有附会宗氏文论收录,难称善本。收录宗泽文论较多的校勘性善本,有清四库全书本《宗忠简集》八卷和清金华丛书本《忠简公集》七卷附辨讹考异一卷,二者皆以清康熙三十年(1691)王廷曾重辑《宋东京留守宗忠简公文集》八卷为底本。二集相较,优劣各具,四库本《宗忠简集》辑录宗泽文稿为多,但撰者将宗泽原著中对金人蔑称及言辞激烈文段加以删改,文本原貌有所变动;金华本《忠简公集》虽原文保存颇佳,但阙遗不少[2]。由于库本《宗忠简集》底本优良、辑录较广、体式规整,几成宗泽文集定本。
除《宗忠简集》,《四库全书》其他文献中亦有关于宗泽文集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宗忠简集》文献研究、宗泽事迹考证、两宋之际军政史事探索、四库馆臣擅改文献等问题,提供了文本参考。但由于《四库全书》卷帙浩繁,相关材料较为分散,查询、研究颇有不便,今考查文渊阁《四库全书》[3],将其中与宗泽文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述要、辨析,胪列如下,借此抛砖引玉,广祈博论[4]。容或有阙,切望方家裁正。
清弘历撰。圣谕言清乾隆皇帝读毕四库本《宗忠简集》后,对纂修官将原集中“夷”“狄”等对金人侮辱性词句进行删改颇为不满,予以驳斥,言纂修官当遵从原著,不可篡修。可知:(1)《四库全书》编纂时将《宗忠简集》词句删改较多;(2)据现存《四库全书》中《宗忠简集》知此圣谕政治意味更著,乃乾隆帝欲以怀柔姿态示人,事后虽对纂修官略有惩责[6],然文集中对金人蔑称及言辞激烈文段擅改如故。
清永瑢、纪昀等撰。此条主要对纂修《四库全书》以前宗泽文集的编纂源流与保存状况进行梳理,可知:(1)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楼昉将宗泽诸文收集整理,辑成《宗忠简公奏疏》,为宗泽文集编纂之始。(2)《总目》言宗泽乞还汴疏原有二十八篇,库本《宗忠简集》存十八篇,“犹佚其十,则散亡已多矣”[8]。这与宋楼昉、明方孝孺等言宗泽乞回銮凡二十四疏有别[9],或有三种可能:一是宗泽乞回銮疏表至明朝方孝孺修撰时已散佚四篇,余二十四篇,清修库本《宗忠简集》时又佚四篇,余十八疏、四表;二是《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有误,乞回銮疏表凡二十四篇;三是二十八疏除二十四篇乞回銮疏、表外,还包括未以“乞回銮疏”或“乞回銮表”命名,但内容皆涉回銮之奏表[10]。
清永瑢、纪昀等撰。此为《宗忠简集》之简目,内容与《四库总目》内容大体一致,条目亦载宗泽乞还汴疏原有二十八篇。
宋徐梦莘撰,清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13]。《会编》中有宗泽乞回銮疏表凡十四篇,但内容多删节,时间顺序混乱,有些疏表合二为一甚至合多为一,谬误甚多。
宋李心传撰,明《永乐大典》本[15]。馆臣将其编入《四库全书》时,仍将原书中对金人的蔑称及狂悖之语进行删改。但《要录》中保存了宗泽乞回銮疏表凡二十二篇,多于库本《三朝北盟会编》;各疏表按时间排序大体准确,并叙有疏表奏请前后发生的相关史事,便于读者了解宗泽上奏疏表时之前因后果,为《四库全书》中现存记载宗泽乞回銮疏表较为完整的史书,在研究宗泽乞回銮疏表方面,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不足是宗泽二十二篇乞回銮疏表散于书中各卷,查找不便。
宋李心传撰,《总目》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17],清两淮盐政采进本[18]。 文载“此书《宋公遗事》中摘其大略,《钦录》亦不全载,故具录之”中,“宋”疑为“宗”之误。可知《高宗与宗忠简书》一文唯本书全文收录。
元马端临撰,清内府藏本[20]。本条记载与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宗忠简公遗事三卷”条同,当据《解题》录之。
清嵇璜等撰,乾隆三十二年(1767)奉敕修纂[22]。记乾隆帝书《御制读宗泽忠简集记》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手稿采用行书体。此记亦见于库本《宗忠简集》卷一[23]、《御制文二集》卷三五[24],浙江古籍编校本《宗泽集》[25]亦有收录。但三集皆未载著文时间,此处载明,可供参考。
清嵇璜等撰,乾隆三十二年(1767)奉敕修纂[27]。是书将《宗忠简集》按宋别集编目。
宋陈振孙撰,明《永乐大典》本[29]。此条载《宗忠简遗事》由不著名氏录,主要记载宗泽生前事及子孙事迹。《直斋书录解题》成书于南宋末期,可知《宗忠简遗事》迄南宋末时有传本行世[30],亦可佐证南宋淳熙明州刊本《遗事》成书时间。
明杨士奇、黄淮等编,清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四年(1416)敕令修纂[32]。《奏议》载奏疏二十五篇(乞回銮疏十八篇),篇目为:卷三“君德”奏一篇、卷八五“经国”奏十二篇、卷八六“经国”奏七篇(卷八五、八六共有宗泽乞回銮疏十八篇)、卷一四二“用人”奏二篇、卷二三二“征伐”奏一篇、卷二七〇“理财”奏一篇、卷三四八“四裔”奏二篇。
清嵇曾筠修,清雍正通行本,于雍正九年(1731)始纂,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34]。是书卷四七《古迹九》“宗泽宅”条载宗泽葬所及子嗣居处;卷二二三《祠祀》载祭祀宗泽的祠堂有金华府百步三忠祠、义乌县忠贤祠、义乌县宗忠简公祠;卷二四八《经籍八》载宗泽集的版本为“宗忠简公集六卷附录二卷”,疑即清金华丛书本;卷二五八《碑碣》介绍明万历黄溍《宗忠简公祠记》、万历朱湘《复宗忠简公祠记》;卷二六三《杂文》序类载明宋濂《华川文派录序》、明章懋《乡贤祠志后序》二文,文中言宗泽事;卷二七九《杂记上》“崇祯义乌县志宗忠简公泽”条载宗泽轶事一则。
宋朱熹撰,清内府藏本[36]。此条言“明州近印《忠简遗事》,读之使人感愤流涕”!知朱熹时于明州(今浙江宁波)刊有《忠简遗事》。据《舆地纪胜》卷一一《庆元府》注文引《皇朝郡县制》载明州升庆元府“在绍熙五年”[37];《方舆胜览》卷七《庆元府》亦载明州“绍熙五年升庆元府”[38];而《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二《浙江四》载明州乃“庆元二年升州为庆元府”[39],且有注文言其“以宁宗潜邸也”[40]。 由《宋史》卷三七《宁宗一》“淳熙五年十月戊午,迁明州观察使,封英国公”[41]可知宋宁宗在继位前确曾以明州为潜邸,然《宋史》卷三七载“(绍熙五年)十一月甲午……升明州为庆元府”[42];卷八八又载“绍熙五年,以宁宗潜邸,升为府”[43]。据《宋史》卷三七“(绍熙五年)闰月……壬午,诏改明年为庆元元年”[44],绍熙五年(1194)宁宗继位后已定次年改元为“庆元”,故绍熙五年(1194)因宁宗潜邸将明州升为庆元府可信,《读史方舆纪要》言庆元二年(1196)升明州为庆元府误。又因《朱子语类》载朱熹语录“自宋孝宗乾道六年开始到宋宁宗庆元五年朱熹逝世前为止”[45],按王懋竑《朱熹年谱》载,朱熹生前在两浙西路任官及治学时间在淳熙八年(1181)九月至淳熙十五年(1188)三月间[46],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亦可为证[47]。 由此推得《忠简遗事》此本当印于宋孝宗淳熙八年至淳熙十五年(1181—1188)间,似为《遗事》最早刊本。
文中朱熹对宗泽守汴京及乞高宗回銮持肯定及痛惜态度,文中提到宗泽“上表乞回銮,数十表乞不南幸,乞修二圣宫殿,论不割地”,据浙江古籍本《宗泽集》载,现存乞回銮十八疏、四表,乞不南幸无疏表[49],乞修二圣宫殿一疏,论不割地一疏[50],知有两种可能:一是朱熹所言夸张,以上疏表虽有部分散佚,但总数不至数十篇之巨;二是朱熹所言基本可信,如上疏表大量散佚,存世篇目较少。
宋黄震撰,清安徽巡抚采进本[52]。本条载“宗忠简二十五疏力请还京”[53],为宗泽乞回銮疏数量又一说,黄震著《黄氏日钞》在楼昉纂修《宗忠简公奏疏》之后,但时间相距在六十年之内,两著皆成书于南宋中后期,然记载乞回銮疏数量有别。《总目》载《黄氏日钞》“是编以所读诸书随笔札记,而断以己意”,“二十五疏”说恐为一家之言。
此文乃黄震为宋高宗赐《宗忠简公亲札碑》所作记。其中载:“景定五年冬,臣震官京口,识公之五世孙,忠翊郎、前知光山县有大。”可知黄震与宗泽之五世孙宗有大相识。据此黄震当自宗有大处了解宗泽之著述情况,则黄震言宗泽乞回銮二十五疏之论,似有所据[55]。
此为《宗忠简行实》跋文,文中黄氏对高宗不听宗泽之言,拒绝回銮汴京,经略两河,致使偏安一隅深感痛惜与愤懑。据此文知迟至黄震生活的南宋末年(1213—1279),《宗忠简行实》已成书行世。
明胡广等编,清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明成祖朱棣敕令修纂[58]。此条与《朱子语类》卷一三二《中兴至今人物下》“宗泽”条大体相同,略有删节,疑引自后者。
清李光地等编,《总目》载此为清康熙帝授命而纂[60]。是文与《朱子语类》卷一三〇《自熙宁至靖康人物》“天下不可谓无人才”条同。
宋岳珂撰,明《永乐大典》本[62]。卷二二载《宗忠简留守司二札家书吾友三帖》《宗忠简赠陈秀才诗帖》二文,其中前者书于建炎二年(1128)三月至四月,清四库本《宗忠简集》、金华丛书本《宗忠简公集》、今浙江古籍版《宗泽集》皆未收录。文后附岳珂评述。
明彭大翼撰,清江苏巡抚采进本[64]。此条载“(宗泽)前后二十余疏请帝还京”之论。
清弘历撰。此文为乾隆帝读《宗忠简集》所感,可知乾隆帝对宗泽其人其事的态度,敬佩赞扬之情跃然纸上。由文中言宗泽乞回銮疏表“凡二十四上,而高宗漠然也”[66]。知乾隆帝认同宗泽乞回銮疏表有二十四篇,此与《四库总目》及《四库简明目录》“凡二十八上”异。
清永瑢、纪昀等撰。《提要》内容与《四库总目》大体相同,然文曰:“史称泽力请高宗还汴,疏凡二十余上。”[68]此与《四库总目》及《四库简明目录》“凡二十八上”异。
宋宗泽撰,清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即清康熙三十年(1691)王廷曾重辑《宋东京留守宗忠简公文集》八卷[70]。该集为宗氏文献研究主要参考资料之一,其中乞回銮疏十八篇、表四篇,较之《三朝北盟会编》十四篇疏表为多,奏疏完整性和可读性较强,但文集中疏(卷一)、表(卷二)相分,时间先后偶有混乱,且与原二十八疏表(或二十四疏表)比之,仍佚二至六篇,需参照别书补充。同时,库本《宗忠简集》乞回銮疏表将宗泽对金人的蔑称及言辞激烈的语句横加删改,不利于了解及考察乞回銮疏表原文风貌,也不易准确反映出当时宗泽对高宗及回銮问题的真实态度,由此对宗泽的性格定位易造成偏移。
宋韩元吉撰,明《永乐大典》本[72]。此文为韩元吉致陈亮回信,韩氏言当时(孝宗年间)无人为宗泽著书立状,建议陈氏为宗泽作状书其事。
宋王柏撰,清山东巡抚采进本[74]。文为像赞,盛言宗泽护国抗金,将其比作诸葛亮、祖逖。
全文主要介绍宗泽生平事迹,文中多处与《系年要录》同,疑此文参据《系年要录》甚多。《总目》载“柏好妄逞私臆,窜乱古经”,文曰“抗疏请上还京凡二十余奏”当考;“曾孙十有五人”盖误矣[76]。
元柳贯撰,清浙江鲍士恭家藏本[78]。文中言宗泽外曾孙叶深道藏有宗泽画像,并言宗泽上奏乞回銮凡十疏,为乞回銮疏数量又一说,此可能为迄至元代,宗泽文论散佚严重,叶氏辑乞回銮疏仅余十篇。
本篇为《宗忠简与妹婿朱主簿昉帖》题记,文中记载宗泽此帖由从曾孙宗诚所藏,为宗泽由京口赴滏阳时遣给妹婿朱彦昭,查现存明以后诸本宗泽集皆无此篇,盖已散佚。
明宋濂撰,《总目》称《宋学士全集》,清内府藏本[81]。作者将宗泽归为华川文派代表,文载“宗忠简公泽其文多至五十卷”,此处记宗泽文著数量庞大,据《总目》卷一五六《宗忠简集八卷》知清编修《四库全书》时,宗泽文论确已大量亡佚,宗泽文“五十卷”是为一说,亦或“卷”为“篇”之意。
此文原载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刻本《宗忠简公集》卷首,名为《题宗忠简公家传遗藏诰敕》,《[浙江东阳]盘溪宗氏宗谱》卷一亦载[83]。比对明万历本《宗忠简公集》[84]和《文宪集》,前文第二句“犬羊在都龙遁野”易为“瞻乌靡止龙在野”,疑为避讳篡改;第五句“东京留守一世豪”易为“京城留守一世豪”,疑为版本之异;第十一句“自期徇国与神通”易为“自期徇国与天通”,疑为版本之异;第二十一句“我来已恨生世迟”易为“我来已恨王世迟”,疑为抄误;第二十六句“童蔡群奸乘间起”易为“章蔡群奸乘间起”,疑为抄误。
明王祎撰,《总目》称《王忠文公集》,清浙江巡抚采进本[86]。文称宗泽“有回銮二十疏”,是为一说。然宋楼昉已辑得乞回銮疏表二十四篇,此说应有阙遗。
明苏伯衡撰,《总目》称《苏平仲集》,清浙江巡抚采进本[88]。此为宗氏画像赞文,文中认为宗泽上乞回銮疏凡二十四篇。
此为《宗忠简公诰》跋文。叙述宗泽生平及历任官职,其中论及作者为宗泽七世孙宗经重表兄。
明胡翰撰,清浙江汪汝瑮家藏本[91]。此为宗泽告身跋文,告身为“宣和四年差监镇江都酒务”,而宋人乔行简《忠简公年谱》载宣和四年(1122)宗泽“就差润州都酒税”[92]。据《舆地广记》卷二二《两浙路上》“润州”条载润州“皇朝改镇江军”[93],同卷校注[四三]引《宋会要辑稿・方舆》六之二一:“开宝八年(975)十月二十日,诏曰:‘……其润州旧号镇海军,宜改为镇江军。’”校注又载“政和三年(1113)升为镇江府、镇江军节度”[94]。《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载政和三年(1113)“以徽宗潜邸升镇江府”[95];《方舆胜览》卷三《镇江府》载“皇朝升镇江军节度,后以徽宗皇帝潜邸,升府”[96];《宋史》卷八八《两浙路》“镇江府”条载“本润州,政和三年,升为府”[97];《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南直七》“镇江府”条载“……宋仍曰润州,开宝八年改军名曰镇江,政和三年升镇江府”,且有注文言“以徽宗潜邸也”[98]。可见润州在宋开宝八年(975)已改为镇江军,政和三年(1113)因徽宗潜邸升为镇江府,乔行简“差润州都酒税”所言不谨。另由此跋文可知元末明初时,宗泽告身尚存。
明方孝孺撰,清内府藏本[100]。此为宗泽九世孙浚录藏《忠简公乞回銮二十四疏》之序文,作于明洪武八年(1375)前后,故至少证明迄至明洪武年间,宗泽乞回銮疏有二十四篇。浙江古籍本《宗泽集》录此文,名为《序宗浚录藏宗忠简公乞回銮二十四疏》,两文比对,《宗忠简公奏疏序》疑因避讳而删去“黠虏悍酋可缚而献诸太庙”一句[101]。
明杨士奇撰,《总目》称《东里全集》,清江苏巡抚采进本[103]。浙本《东里全集》总目载“明杨士奇撰。士奇有三朝圣谕录,已著录。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笔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104];浙本总目《三朝圣谕录三卷》载“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中充翰林编纂官。燕王篡位,入内阁典机务,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贞。事迹具明史本传”[105];文渊阁四库本《东里集总目》载“明杨士奇撰。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初,以荐入翰林,充编纂官。成祖即位,授编修,寻简入内阁,典机务。历官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贞,事迹具明史本传。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笔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106],知库本《东里集总目》糅合浙本《三朝圣谕录》及《东里全集》总目,且内容有异。是文在浙江古籍本《宗泽集》亦有所载,名为《复立忠简公墓碑记》,乃据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刻本《宋宗忠简公全集》卷一○,参校库本《宗忠简公集》卷八[107]。比对二文可知,“盖天下后世所共仰慕”在《复立忠简公墓碑记》中缺“共”字;“又经纪其祠田,命佛氏之徒董祀事”在后文为“又经纪其祠田,移文于朝,贻书于家,命公子孙隶润,守墓祀事”;“去年与侯同在史馆”在后文为“去年与刘侯同在史馆”;后文文末署“永乐八年庚寅月立”。
明夏良胜撰,清浙江巡抚采进本[109]。文为夏氏书宗泽祠堂记,未载于现存诸本宗泽集中。
明杨慎撰,清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111]。本文录宗泽《华阴道二绝》,将其与唐诗名家相提并论。浙江古籍本《宗泽集》有《华阴道中三首》[112],增收《其三》“宁王画作金盆鸽”一首。比对二集,第二首七绝首句“菅茅作屋几家居”,《宗泽集》作“菅茅作屋细家居”。
明孙承恩撰,《总目》称《瀼溪草堂稿》,清浙江巡抚采进本[114]。文为明孙承恩著新建宗泽祠堂记,介绍宗泽生平及新建祠堂始末,未载于现存诸本宗泽集中。文载“公在政和,尝被罪羁置润州,继复监酒于润,没且葬于润,而润故无庙。正德戊辰,江右谢侍御景温来按是邦,览郡迹而叹曰”,可知润州宗泽祠堂是在正德三年(1508)由江右侍御谢景温主持修建,但《东洲初稿》卷三《宋宗忠简公祠记》载“正德四年,御史谢君德温以风裁按南畿辅郡,自北入京口,首治镇江郡,方摘奸抉蠧,而稽逸举废,闻有宗忠简墓,矍然曰”知润州宗泽祠堂是在正德四年(1509)由御史谢德温主持修建,二书载修建祠堂的时间和官员姓名皆异,当考。
清弘历撰,与《宗忠简集》卷首《御制读宗泽忠简集》同。集中此文时间未载,又《御制文初集》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116],《二集》收录乾隆二十九年至乾隆五十一年(1764—1786)二十二年间乾隆帝诸文凡四百一十一首,成书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五月二十五日,由此推得此文当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后,乾隆五十一年(1786)以前。又因《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圣谕》,“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奉上谕”敕令宗泽集依原作订正[117];乾隆四十三年(1778)二月吏部对修纂宗泽集的编修官进行了处罚[118]。综上可知,前《钦定皇朝通志》言此文行书稿作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正。
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清四库编修汪如藻家藏本[120]。其中《十六句道胸臆》浙江古籍本《宗泽集》名为《道逢散卒述怀》。《又赋一律》:“罢兵洵上策,试问可诚然。竟弃三军力,空抛半壁天。上林无旅雁绝,域有啼鹃羞见。龙泉剑飞,光牛斗前。”《宗泽集》未载。
明程敏政编,清两江总督采进本[122]。是文与前述《苏平仲文集》卷二《宗忠简公画像赞》同。
本文作者不详,记载宗泽墓在镇江京岘山,并言宗泽“回銮之疏二十四上”。
明贺复征编,清浙江巡抚采进本[125]。是书卷三一一录方孝孺《宗忠简公奏疏序》,卷四六五录苏伯衡《宗忠简公画像赞》。
清张豫章等编,《总目》称《御定四朝诗》[127]。本文与前述《待制集》卷二《宗忠简公画像为公外曾孙叶深道作》同,作者为元代柳贯。
清黄宗羲编,清两淮盐政采进本[129]。本文作者为明张维枢,浙江古籍本《宗泽集》诸本旧序载此篇名为《明万历乙巳刻本刻忠简宗公遗草序》[130]。二书比对,“因从汝文君索藏草倡梓”《宗泽集》补为“因从公裔汝文君索藏草倡梓”;“媿(愧)焕无能光宗祝”为“焕惭无能光宗祀”,“祝”疑为“祀”之误;“渊然于玄淡之养”为“渊然于玄澹之养”,“淡”疑为通假字(后同不注);“为训,为《诰》,为《雅》《颂》”为“为训,若《诰》,若《雅》《颂》”;“而独南阳之梁父不减有莘之耕,南阳之二表不减有莘之训”后文两个“莘”后皆有“氏”字;“比南阳更瘁”为“比南阳更苦”,后“一瘁”“瘁二”“瘁三”等皆异,为“一苦”“苦二”“苦三”等;“公外有尼雅满、乌珠辈百战之劲敌”为“公外有粘罕、兀朮辈百战之桀虏”,疑为避讳;“肉食者群拜敌不暇”中“敌”为“虏”,疑为避讳;“是犹龙之吟而气吞金人之余魄也”中“金人”后文为“逆胡”,疑为避讳;“后可习俎豆而行军旅矣”后文无“矣”字;前文无落款,后文注“万历乙巳仲春朔日,温陵后学张维枢书于恬澹斋”。是文将宗泽与诸葛亮对比,强调宗泽收复故土之“三苦”,并提到宗泽“累表二十四疏”。
清顾嗣立编,清内府藏本[132]。与前《待制集》卷二《宗忠简公画像为公外曾孙叶深道作》同,作者为元代柳贯。
注释:
[1][7][8][70](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卷一五六《宗忠简集》,中华书局影印本,1965年版,第1344页。据《宗泽集》载,宗泽集诸本旧序现存宋序一篇(楼昉),明序五篇(方孝孺、赵鹤、文徵明、张维枢、熊人霖),清序三篇(王廷曾、宗文灿、胡凤丹),明代以降修纂宗泽集渐盛,由此可窥得一二。参见(宋)宗泽《宗泽集》(以下若无特殊说明,《宗泽集》皆指此本),浙江古籍出版社编校本,2012年版。
[2]李齐:《20世纪以来宗泽研究综述》,《宋史研究通讯》2015年第2期,第45页。
[3](清)永瑢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4]关于宗泽文献研究,目前以文牍整理和版本目录编纂为主,年谱及避讳问题亦有浅及。迄今整理出版的文集有《宗泽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该集据金华丛书本《忠简公集》排印标点。黄碧华、徐和雍编校《宗泽全集》(华艺出版社,1996年),博采众本,以明本校清本,重新编排,为目前诸本宗泽集中最全者。该集还收录现存宗泽集序跋、年谱、评介诸文。《全集》于2012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再版重印,并更名为《宗泽集》。其他问题,详见李齐《20世纪以来宗泽研究综述》,《宋史研究通讯》2015年第2期,第45—48页。
[5][117]《总目》卷首《圣谕》,第 5 页。
[6]《吏部为知照嵇璜等罚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粘单)》载:“(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嵇璜着罚俸六个月,王钟健着罚俸三个月,余依议。钦此。”按:此为总裁嵇璜等人累计记过八次后的处罚决定,其中包括《宗忠简集》纂修时记过一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档案史料・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四七九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87页。
[9]《宗泽集》诸本旧序《方孝孺:序宗浚录藏宗忠简公乞回銮二十四疏》,第2—3页。按:库本《宗忠简集》中宗泽乞回銮疏、表分卷著录,其中疏十八篇,表四篇。两种文体有别,疏在谏言,表主陈情,宋代一般表末需署“臣无任云云”。然乞回銮疏、表主旨相同,楼氏、方氏、《总目》皆论乞回銮疏,而不言乞回銮表,恐以疏代指疏、表,《总目》言“二十八疏”实指“二十八疏表”,故库本《宗忠简集》收录疏表凡二十二篇。
[10]黄碧华:《略论宗泽乞回銮表疏》,《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第93页。黄氏查对清光绪刊本《宗忠简公全集》,乞回銮疏凡十八篇,在诸表中,除乞回銮表六篇外,《谢中使传宣抚谕表》《谢除资政殿学士进阶朝奉大夫表》《谢宣谕并赐茶药表》《遗表》等,皆有“早救回銮”“早回法驾”等语,显属同类。故认为《总目》“二十八疏”说有其根据。
[11](清)永瑢等:《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一六《宗忠简集》,《四库全书》第6册。
[12](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四库全书》第350—352册。
[13]《总目》卷四九《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第426页。按:关于四库进呈书的详细版本,非本文考查重点,此仅按《总目》著录其采进出处,后同。
[14](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四库全书》第325册。另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2年版。
[15]《总目》卷四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第438页。按:《四库全书》第325—327册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凡二百卷,目录一卷。
[16](宋)李心传:《建炎杂记》乙集卷三《高宗与宗忠简书》,《四库全书》第608册。
[17]按:此疑因版本不同之故,中华书局《总目》据清乾隆六十年(1795)浙刻本影印。此处著录除书名有别,内容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提要基本无二。
[18]《总目》卷八一《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第695页。
[19](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九九《经籍考二十六》,《四库全书》第612册。
[20]《总目》卷八一《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第696页。
[21](清)嵇璜等:《钦定皇朝通志》卷一二〇《金石略六》,《四库全书》第645册。
[22]《总目》卷八一《钦定皇朝通志》二百卷,第700页。按:《四库全书》收录《钦定皇朝通志》凡一百二十六卷。
[23][65][66](宋)宗泽:《宗忠简集》卷首《御制读宗泽忠简集》,《四库全书》第 1125 册。
[24][115](清)弘历:《御制文二集》卷三五《读宗泽忠简集》,《四库全书》第1301册。
[25]《宗泽集》附录《乾隆帝:读宗泽忠简集》,第249—250页。
[26](清)嵇璜等:《钦定续通志》卷一六二《文类第十二上》,《四库全书》第394册。
[27]《总目》卷五〇《续通志》五百二十七卷,第452页。按:《四库全书》实收《钦定续通志》凡六百四十卷。
[28](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七《传记类》,《四库全书》第674册。
[29]《总目》卷八五《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第730页。
[30]按:浙江古籍本《宗泽集》已证得《遗事》为宗泽之子宗颖所著,成书时间大致在宋高宗建炎至绍兴年间(1128—1162)。详见《宗泽集》附录《校勘记一》,第250—251页。
[31](明)杨士奇、黄淮等:《历代名臣奏议》,《四库全书》第433—442册。
[32]《总目》卷五五《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第502页。
[33]参见(清)嵇曾筠等:《浙江通志》,《四库全书》第519—526册。
[34]《总目》卷六八《浙江通志》二百卷,第606—607页。按:《四库全书》载《浙江通志》凡二百八十卷。
[35](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三〇《自熙宁至靖康人物》,《四库全书》第702册。
[36]《总目》卷九二《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第782页。
[37](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一《庆元府》,中华书局影印本,1992年版,第607页。
[38](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七《庆元府》,中华书局点校本,2003年版,第120页。
[39][40](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二《浙江四》,中华书局点校本,2005年版,第4238页。
[41](元)脱脱等:《宋史》卷三七《宁宗一》,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版,第713页。
[42][44]同[41],第 717 页。
[43]同[41],卷八八《两浙路》,第 2177 页。
[45](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首《朱熹与朱子语类》,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版,第8页。
[46]《朱熹年谱》卷二“淳熙八年八月是月”条载“是月,改除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第121页);同书载朱熹实际允任在同年十月,以此标志朱熹任职两浙东路。同书卷三“淳熙十四年秋七月”条载“秋七月,除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待次,辞,不允”(第164页);“淳熙十五年戊申”条载“春正月,有旨趣奏事之任,复以疾辞,不允。三月十八日,启行”(第165页),此可标志朱熹离任两浙东路。朱熹在两浙东路任官、治学期间,官职几经更迭。详见(清)王懋竑《朱熹年谱》,中华书局点校本,1998年版,第121—165页;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08—886页。
[47]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卷上“淳熙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条、卷下“淳熙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条,第708、886页。按:束著《年谱长编》载朱熹拜命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为淳熙八年(1181)九月二十二日,与王氏撰《朱熹年谱》载朱熹允任在淳熙八年(1181)十月相异,然束著考证更为翔实,今据束著时间为准。
[48]《朱子语类》卷一三二《中兴至今人物下》,《四库全书》第702册。
[49]按:反对南幸之语大多散于乞回銮疏表,以“乞不南幸表”为题者现存无,纵将宗泽集中所有含“乞不南幸”之语表文统计在内,亦不足十篇。
[50](宋)宗泽:《宗泽集》,浙江古籍出版社编校本,2012年版。
[51][53](宋)黄震:《黄氏日钞》卷六二《志林》,《四库全书》第 708 册。
[52]《总目》卷九二《黄氏日钞》九十五卷,第786页。
[54]《黄氏日钞》卷八六《高宗赐宗忠简公亲札碑阴记》。
[55]按:据浙江古籍本《宗泽集》前言载:“(楼昉)后从其曾孙宗有德处得到宗泽遗文若干种,补缀而袭藏之……从现存楼昉的《宗忠简公奏疏序》可推知,这是一部宗泽奏疏集,他在该序中提出乞回銮二十四疏说,对后世影响甚大”(第2页)。关于宗泽乞回銮疏表数量讨论,南宋朝有楼昉的“二十四疏”说与黄震的“二十五疏”说,如前所述,二说恐皆以“疏”代“疏”“表”。楼、黄二人都与宗泽后裔有所交往,整理过宗泽的遗文著述。楼昉所得宗泽遗文源自宗有德;黄震所见高宗赐宗忠简公亲札碑源自宗有大,有德、有大同为宗泽五世孙。然楼昉修《宗忠简公奏疏》在先,黄氏或有新辑乞回銮疏表,亦或统计有误。
另按:楼昉《宗忠简公奏疏序》言宗有德为“公之曾孙”(《宗泽集》诸本旧序《宋嘉定辛巳刻本宗忠简公奏疏序》,第1页)。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刊宗松山等纂修《[浙江义乌]麒麟塘宗氏家谱》卷二《世系一》知有德为义乌麒麟塘宗氏第十三世裔,宗泽第五世孙。此“曾孙”乃如《附释音毛诗注疏》卷一九《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郑玄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为曾孙以下泛称,参见(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中华书局影印本,2009年版,第1258—1259页。
[56]《黄氏日钞》卷九一《跋宗忠简行实》。
[57](明)胡广等:《性理大全书》卷六四《宋》,《四库全书》第711册。
[58]《总目》卷九三《性理大全书》七十卷,第790页。
[59](清)李光地等:《御纂朱子全书》卷六二《历代二》,《四库全书》第721册。
[60]《总目》卷九四《御制朱子全书》六十六卷,第797页。
[61](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二《宋名人真迹》,《四库全书》第813册。
[62]《总目》卷一一二《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卷,第960页。
[63](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三五《制谥下》,《四库全书》第976册。
[64]《总目》卷一三六《山堂肆考》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第1156页。
[67][68](宋)宗泽:《宗忠简集》卷首《提要》,四库全书,第 1125 册。
[69](宋)宗泽:《宗忠简集》,《四库全书》第 1125 册。
[71](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一三《答陈亮书》,《四库全书》第1165册。
[72]《总目》卷一六〇《南涧甲乙稿》二十二卷,第1383页。
[73](宋)王柏:《鲁斋集》卷六《古贤像赞》,《四库全书》第 1186 册。
[74]《总目》卷一六五《鲁斋集》二十卷,第1409页。
[75]《鲁斋集》卷一四《宗忠简公传》。
[76]宗颖《遗事》载:“曾孙合十八人。”《宗泽集》附录《遗事》,第 162 页。
[77](元)柳贯:《待制集》卷二《宗忠简公画像为公外曾孙叶深道作》,《四库全书》第1210册。
[78]《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七《待制集》二十卷附录一卷,第1143页。
[79]《待制集》卷一九《题宗忠简与妹婿朱主簿昉帖》。
[80](明)宋濂:《文宪集》卷五《华川文派录序》,《四库全书》第1223册。
[81]《总目》卷一六九《宋学士全集》三十六卷,第1464页。
[82](明)宋濂:《文宪集》卷五《题宗忠简公诰》,《四库全书》第1224册。
[83]《[浙江东阳]盘溪宗氏宗谱》卷一《题宗忠简公家传遗藏诰敕》,清光绪元年(1875)木活字本。
[84]《宗泽集》附录《题宗忠简公家传遗藏诰敕》,第233—234页。
[85](明)王祎:《王忠文集》卷二《五言古诗》,《四库全书》第1226册。
[86]《总目》卷一六九《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第1465页。
[87](明)苏伯衡:《苏平仲文集》卷二《宗忠简公画像赞》,《四库全书》第1228册。
[88]《总目》卷一六九《苏平仲集》十六卷,第1468页。
[89]《苏平仲文集》卷一○《跋宗忠简公诰》。
[90](明)胡翰:《胡仲子集》卷八《宗忠简公告身跋》,《四库全书》第1229册。
[91]《总目》卷九三《胡仲子集》十卷,第1469页。
[92](宋)乔行简:《忠简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21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1999年版,第490页。
[93](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二二《两浙路上》,四川大学出版社点校本,2003年版,第635页。
[94]同[93],第 651 页。
[95]同[37],卷七《镇江府》,第 394—395 页。
[96]同[38],卷三《镇江府》,第 55 页。
[97]同[41],卷八八《两浙路》,第 2175 页。
[98]同[39],卷二五《南直七》,第 1248 页。
[99](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一二《宗忠简公奏疏序》,《四库全书》第1235册。
[100]《总目》卷一七〇《逊志斋集》二十四卷,第1480页。
[101]《宗泽集》诸本旧序《方孝孺:序宗浚录藏宗忠简公乞回銮二十四疏》,第3页。
[102][104](明)杨士奇:《东里集》文集卷一一《书复立宗忠简公墓碑卷后》,《四库全书》第1238册。
[103]《总目》卷一七〇《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第1484页。
[105]《总目》卷五三《三朝圣谕录》三卷,第476页。
[106](清)永瑢等:《东里集总目》,《四库全书》第 1238 册。
[107]《宗泽集》附录《复立忠简公墓碑记》,第238—239页。
[108](明)夏良胜:《东洲初稿》卷三《宋宗忠简公祠记》,《四库全书》第1269册。
[109]《总目》卷一七一《东洲初稿》十四卷,第1501页。
[110][114](明)杨慎:《升庵集》卷五六《忠简武穆诗句》,《四库全书》第 1270 册。
[111]《总目》卷一七二《升庵集》八十一卷,第1502页。
[112]《宗泽集》诗赋《华阴道中三首》,第123页。
[113](明)孙承恩:《文简集》卷三一《新建宗忠简公祠堂记》,《四库全书》第1271册。
[116](清)弘历:《御制文初集序言》,《四库全书》第1301册。
[118]《清代档案史料・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四七九条,第786页。
[119](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卷一四三《宗忠简诗集》,《四库全书》第1363册。
[120]《总目》卷九二《两宋名贤小集》三百八十卷,第1705页。
[121](明)程敏政:《明文衡》卷二一《宗忠简公画像赞》,《四库全书》第1374册。
[122]《总目》卷一八九《明文衡》九十八卷,第1715页。
[123]《明文衡》卷三二《复宗忠简公墓田记》。
[124](明)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四库全书》第1405—1407册。
[125]《总目》卷一八九《文章辨体汇选》七百八十卷,第1723页。
[126](清)张豫章等:《御选四朝诗・御选元诗》卷一八《宗忠简公画像为公外曾孙叶深道作》,《四库全书》第1440册。
[127]《总目》卷一九〇《御定四朝诗》三百一十二卷,第1725页。
[128](清)黄宗羲:《明文海》卷二一八《宗忠简公遗草序》,《四库全书》第1455册。
[129]《总目》卷一九〇《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第1729页。
[130]《宗泽集》诸本旧序《明万历乙巳刻本刻忠简宗公遗草序》,第6—8页。
[131](清)顾嗣立:《元诗选》初集卷三二《宗忠简公画像为公外曾孙叶深道作》,《四库全书》第1468册。
[132]《总目》卷一九〇《元诗选》一百一十一卷,第1731页。
作者通讯地址:天一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