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琼,李 瑾,李会生,崔 凯,陈 鹏
(1.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 300192;2.天津市畜牧兽医局技术服务处,天津 300192)
科技进步对天津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陈琼1,李瑾1,李会生2,崔凯1,陈鹏1
(1.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300192;2.天津市畜牧兽医局技术服务处,天津300192)
摘要:本文结合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和科技进展情况,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以天津市12个涉农区县2008—2013年的畜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回归估计出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继而运用索洛余值法系统测算出2008—2013年间各阶段的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对提升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天津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为指导,选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余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2013年以来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系统测算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及变动趋势,并探索提升天津畜牧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天津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影响天津畜牧业科技进步的因素分析
畜牧业科技投入水平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对畜牧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教育等的总投资水平,是保障畜牧业科技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源泉。由于其较强的公共属性,畜牧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与教育等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而目前全市畜牧业科技研发总经费较低,各级财政用于畜牧科技研发推广的经费远远低于畜牧业对GDP的贡献率,科技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
畜牧业科技管理包括科技规划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产权及专利管理、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等一系列内容。近年来,天津市畜牧业科技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科技立项数量不断增多,科技成果不断推广,基层农技体系不断完善,从事畜牧业科技事业的人员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如畜牧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不高、促进科技资源整合的相关体制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是实现畜牧业科技进步的现实手段。“十一五”以来,天津市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园区及养殖场的数量大幅增加,现代畜牧业信息化智能装备技术、生物技术、良种繁育技术、畜禽疫病防疫技术、饲料科学配方技术等在内的高新技术已在这些园区中广泛开发、应用,并示范推广。这些园区通过发挥辐射作用为其所在地的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契机,培育了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代畜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前景与从业者的素质密切相关。畜牧从业者特别是畜禽养殖户科技意识不强、文化知识不足、专业能力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其对畜牧科技的运用与资源的配置能力,造成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较难实行,生产效能无法充分发挥,限制了畜牧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畜牧科技人才队伍薄弱,高层次人才比重过低,推广队伍非专业事务多,推广手段、集成转化能力还有待提高。
2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
国内许多学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畜牧业科技进步率,采用不同的方法(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进行了测算研究[1-8],但是用得较多且认可度较高的仍是索洛余值法(也称增长速度方程法)。因此,本文采用农业部科学技术与质量标准司推荐的索洛余值法作为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9]。本文采用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为:
Y=A0eδtKαLβMγ
(1)
式中,Y是以畜牧业总产值表示的畜牧业总产出;A0为常数,表示基期的科技水平,e是自然对数底数;δ是综合技术进步引起的畜牧业产出年均增长率;t是以年份序数表示的时间变量;K是畜牧业生产中所投入的物质费用(包括饲料费用、仔畜费用、医疗防疫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等等),以综合反映物质投入在畜牧业生产中实际发生作用的数量;L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劳动投入量,以劳动用工量表示;M是畜牧业生产中的牲畜饲养头数(饲养规模);α、β、γ分别是物质费用的产出弹性、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和饲养规模的产出弹性。将式(1)两边取对数,可得:
lnY=lnA0+δt+αlnK+βlnL+γlnM+μ
(2)
从式(2)可推导得到:
δ=ΔY/Y-αΔK/K-βΔL/L-γΔM/M
(3)
公式(3)即为索洛增长速度方程,δ即为畜牧业科技进步率,它表明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等于总产值增长率分别减去各要素产出弹性与要素投入增长率之积后的剩余,ΔY/Y、ΔK/K、ΔL/L、ΔM/M表示畜牧业总产出、物质费用、劳动及饲养规模的年增长率。
记ΔY/Y、ΔK/K、ΔL/L、ΔM/M分别为y、k、l、m,则公式(3)可化为:
δ=y-αk-βl-γm
(4)
将方程两边同除以y,可得到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公式为:
δ/y=1-αk/y-βl/y-γm/y
(5)
记EA=δ/y、EK=αk/y、EL=βl/y、EM=βm/y,则有:
EA=1-EK-EL-EM
(6)
EA即为畜牧业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它是畜牧业科技进步率与当年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比值,EK、EL、EM分别为物质投入、劳动投入和饲养规模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统计部门要求统计数据要与农业普查相衔接。农业数据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前后的统计口径出现不一致。天津市全市数据在2006年及以后年份均为农业普查衔接数,而区县数据2007年及以后为衔接数[10]。因此,为避免统计误差,本文选择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年份区间为2008—2013年。据此,本文收集2008—2013年全市及12个涉农区县的统计指标包括:畜牧业总产值、畜牧业总产值指数、畜牧业劳动力、畜牧业物质费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饲养头数。其中,畜牧业总产值、畜牧业总产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应年份的《天津统计年鉴》[11]、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编印的《天津调查年鉴(2007—2014年)》和《中国统计年鉴》[12],而畜牧业劳动力和物质费用指标数据来源于天津市物价局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编印的《天津市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汇编(2008—2013年)》。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区县相关指标数据不齐全,采用全市数据进行了补充替代。
本文主要选择生猪、奶牛、肉鸡、蛋鸡、肉牛、肉羊六大畜种加总对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但由于《天津市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汇编》中没有肉牛和肉羊的成本收益统计,因而测算指标中的肉牛和肉羊的畜牧业劳动用工量和物质费用指标也就无法获得。综合考虑全市畜牧业生产情况和数据可获得性,本文最终测算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主要畜种为生猪、奶牛、肉鸡和蛋鸡。
(2)指标数据处理。①总产值。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按以1990年为基期的畜牧业总产值指数,将全市各年的畜牧业产值换算为可比价值。由于缺少各郊区县畜牧业产值指数,遂以1990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将各区县的畜牧业产值换算为可比价值。②物质费用。首先将各个品种单位物质费用乘以出栏头数,得出各年以现行价格计算的物质费用;再将物质费用按照以1990年为定基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换算成可比价格计算的物质消耗指标数值。其中,各郊区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视同全市一样。③劳动力投入。畜牧业劳动投入量数据在统计资料中并未直接提供,可通过推算的方法估计得到。将各年各品种的生产规模数与各品种各年单位用工量(工日/每头或每百只)的定点调查数据相乘,可得到各品种的年生产用工总量,再将其加总,即得出各年份畜牧业的总用工量。④饲养规模。饲养规模主要采用各畜禽的年末存栏数。由于不同的畜禽其生产效率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的加总。为便于加总测算,需要把不同畜禽按一定的换算系数将各年的饲养头数折算成标准的畜种头数。一般采用“折猪头数”概念,将各种畜禽以猪为标准单位进行统一折算,并设定一个折猪头数相当于1头混合群猪的存栏数,即确定一头猪的存栏数为一个标准折猪头数。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采用的换算比例(或系数)将鸡、牛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即: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由此折算系数,可折算得到2008—2013年全市及各区县各年的畜禽饲养规模(折猪头数)指标数值。
经过上述过程同样可得到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物质费用投入、劳动用工量和饲养头数等相关指标数据。
3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结果与分析
根据公式(1),本文利用收集到的2008—2013年间12个涉农区县的畜牧业总产值、物质费用、劳动力用工量、饲养规模和年份等5项指标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12.0软件对畜牧业生产函数的回归方程进行模拟,估算出畜牧业各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
在进行随机效应回归之后,经检验得到的P值为0.0000,表明随机效应模型优于混合OLS模型。通过Hausman检验,原假设为随机效应,而Hausman统计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chi2(3)=(b-B)′[(V_b-V_B)^(-1)](b-B)=6.61,最终的P值,即Prob>chi2 = 0.0854),因此,接受原假设,从而最终选用随机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畜牧业生产函数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下显著。
说明:时间变量t的取值为:t2008=1,t2009=2,t2010=3,t2011=4,t2012=5,t2013=6;物质投入k1和饲养头数m1分别是根据生产函数模型ln(Y/L)=lnA0+δt+αln(K/L)+γln(M/L)+μ中的y1=Log(y/l),k1=Log(k/l),m1=Log(m/l)计算得到。
对所得到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由检验结果得知,随机效应和序列相关的联合检验非常显著。为消除其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本研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FGLS)对异方差和序列相关进行修正处理,最终模型输出结果见表2。
表2 广义线性模型回归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下显著。
此时模型已消除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由此可得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函数的回归方程为:
ln(Y/L)=-0.7433+0.0535t+0.4222ln(K/L)+0.4827ln(M/L)
同时可知:α=0.4222,γ=0.4827,β=1-0.4222-0.4827=0.0951。
从生产函数回归结果看,2008—2013年间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函数的总体显著性检验(Wald chi2(3)=126.55,对应的伴随概率为0)达到了较高显著水平,说明回归方程显著成立,即时间因素、物质费用投入、劳动力投入和饲养头数联合起来对产出的影响是显著的。各个变量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物质费用产出弹性为0.4222,表明畜牧业物质费用投入每增加1%,将会引起畜牧业产值增加0.4222%,充分表明物质费用对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但随着畜牧业中物质投入的增加,其产出弹性会逐步降低,这种依赖于物质投入拉动的方式也在逐步改变。畜牧业劳动力产出弹性为0.0951,也即畜牧业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畜牧业产值增加0.0951%,表明劳动投入的增加尽管会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但贡献较小,今后在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下应该更加注重劳动力投入的质量而非数量。饲养规模的产出弹性最大,弹性系数为0.4827,说明饲养规模每增加1%,畜牧业产值将增加0.4827%,可见饲养规模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在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基础上优化畜禽种群结构将是今后全市畜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根据公式(4),为计算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必须先算出畜牧业总产值(Y)、物质费用投入(K)、劳动力投入(L)和饲养规模(M)的增长率。然后将各主要投入要素的生产弹性值,即物质费用产出弹性系数(α=0.4222)、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β=0.0951)和饲养规模产出弹性系数(γ=0.4827)代入公式(4)和公式(5),即可得到全市各投入要素及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3和表4。
从各年份来看,2009年,各投入要素对畜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次序为:科技进步>畜禽饲养规模(存栏数)>劳动力投入>物质费用,畜牧业科技进步是畜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其贡献份额达到68.9%。其次是饲养规模,对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物质费用和劳动力投入分别以1.9%和0.11%的速度递减,从而使得物质费用和劳动力投入对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为负值(分别为-26.9%和-0.4%)。2010年,天津畜牧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由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存栏数的增加引起的。其中,畜牧业产值增长的63.6%来源于畜牧业科技进步,存栏数的增加对畜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也达到了53.8%。从统计数据上看,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畜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值(分别为-13.4%和-4.0%),物质费用和劳动力投入呈逐年递减状态是其主要原因。2011年,全市畜牧业生产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物质投入的增加其次是畜牧业科技进步,二者导致的产值增长占到总增长的81.5%,其中又以物质投入的贡献最为显著(占53.6%),而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27.6%,较2010年下跌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过于强调物质资本投入量的增长,物质投入要素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虽然产出有所增加,但产出的增长速度低于物质资本的增长速度(3.56%<4.52%),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因而表现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就出现了较低的值。畜禽存栏数对产值增长的贡献占到24.1%;同时由于劳动力投入的大幅减少(年均增长率为-2.11%),其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为-5.6%。2012年,全市畜牧业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2%;其次是物质投入和畜禽存栏数的增加,物质费用和畜禽存栏数量的增长对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和21.4%。2013年,畜牧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89.8%;畜牧业产值增长的7.1%来源于畜禽存栏数的增加;物质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2.5%;由于劳动力投入的大幅增加,劳动力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5.6%。
表3 2008—2013期间各年及各阶段畜牧业科技进步率 单位:%
注:①产值和物质费用均按1990年价格计算;②2009—2013年各年的年均增长率是当年与上年相比计算得到的结果;③需说明的是,在计算各类数据指标年增长率时,为排除个别年份的大起大落,需采用前后3年的平均值。这样,2008—2013年期间,对2008年,应采用2007年、2008年、2009年3个年份的平均值;对2013年,应采用2012—2013年两年的平均值,因此,2011—2013年的增长速度是按1.5年的间隔期计算。
表4 天津市2008—2013年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单位:%
从不同阶段看,2008—2010年,畜牧业科技进步是全市畜牧业产值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其贡献份额达到66.6%;畜禽存栏数的贡献份额也达到56.3%,但同期物质投入和劳动力分别以1.32%和0.55%的速度递减,而使得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畜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为负值,分别为-21%和-2%。2011—2013年,全市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70.4%,远超过50%这一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分界线要求,表明科技进步因素已成为推动天津畜牧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物质投入和畜禽存栏数对畜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1.6%和15.4%;同期劳动力投入也以1.13%的速度增加,从而使得劳动力投入对畜牧业总产值的增长有了一个较小的正值贡献份额(2.7%)。
4提高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对策建议
经测算,“十二五”期间天津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4%,超过65%的规划目标,说明天津市畜牧业增长走上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率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但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还存在诸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畜牧业智能化健康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及优质饲草料生产技术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畜牧业整体发展的共性难题和关键技术。总体而言,今后要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天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需结合影响天津畜牧业科技进步的因素,采取以下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畜牧业科技进步良好环境。首先,各级畜牧主管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畜牧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区县要结合全市畜牧业科技发展规划要求,抓紧制定本地区畜牧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提出落实措施,扎实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其次,畜牧业相关部门要搞好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动与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提出畜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同时,重视全市现代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和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宏观协调管理职能,聚集各创新要素资源,形成畜牧科技发展合力。最后,系统制定促进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天津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2)加大畜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首先,逐步建立政府对畜牧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天津市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财政对畜牧业科技的投入,保证其增长速度与畜牧业科技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同时,针对天津市畜牧业发展对科技的实际需求,积极争取畜牧业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相关项目和经费。其次,通过调整税收、金融支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等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向现代畜牧业倾斜投入,逐步建立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企业和农业组织广泛参与,金融机构和其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畜牧业科技投入体系。
(3)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畜牧业科技发展活力。首先,积极推进畜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畜牧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基层畜牧业科技力量,实现畜牧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全市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其次,采取鼓励措施和政策,将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畜牧业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组织、企业(科技园区)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新型畜牧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最后,要加强科研、教育、推广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能更准确地把握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需求,增加有效科技供给,从而促进科技资源更为有效利用,使科技成果更快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
(4)重视人才培养,加快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按照“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工作高效”的要求,加快建设适应天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包括造就一批畜牧业科技领军人物,培养一批擅长管理、具有战略眼光的管理人才,以及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畜牧业科技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二是组织开展畜牧业科技人员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提升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能力。同时,加快建立并完善畜牧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大科技创新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充分调动畜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养殖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采用多种培训手段,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畜牧生产、疫病防治、健康养殖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更好地满足畜牧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
(5)引导并扶持科技型畜牧企业的发展。畜牧企业上连养殖户(场),下连市场,是畜牧业经济发展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引导和扶持畜牧企业,加大科技扶持力度:一是支持地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广“科技机构+畜牧企业+养殖示范户”的科技推广模式,率先推广应用新的畜牧业科技成果。二是对具有一定科技能力或具备科技研发积极性的中小型企业降低准入门槛,在项目、资金、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优惠,鼓励其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组织同类畜牧企业,针对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和推广,不断提升畜牧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以其为主要载体,转化和应用畜牧业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推广作用,进一步推进天津现代畜牧业跨越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三贵,史照林,张存根,等.我国畜牧业投入要素贡献份额的测算[J].农业技术经济,1992(6).
[2]陕西畜牧业技术进步状况的实证分析:1984—2004年[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浦华,张社梅,郑彦.我国畜牧业技术进步的定量分析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4).
[4]曹佳,肖海峰.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技术经济,2010(4).
[5]王莉兴,袁跃云,李波,等.云南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中国畜牧业,2012(4).
[6]易青,李秉龙,耿宁.基于环境修正的中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2).
[7]徐士元,何宽,樊在虎.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索罗模型的重新审视[J].统计与决策,2014(4).
[8]兰勇,姚屹浓.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及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7).
[9]朱希刚,刘延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意见[J].农业技术经济,1997(1).
[10]贾凤玲,孙国兴,李瑾,等.“十一五”天津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
[11]天津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4.
[1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4.
(责任编辑谭果林)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ontribution Ra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o Economic Growth of Tianjin Animal Husbandry
Chen Qiong1,Li Jin1,Li Huisheng2,Cui Kai1,Chen Peng1
(1.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ianjin 300192,
China;2.Tianjin Technological Servic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ureau,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ianjin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the extended C-D production functio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elasticity of the input-output based on livestock statistics of Tianjin 12 agricultural counties in 2008—2013,and then the Solow residual method(Solow’s growth equation)i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of each stage in 2008—2013,an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r Tianjin livestock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Animal husbandry;Contribution ra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Calculation;Tianjin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琼(1985-),女,湖北黄冈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农业技术经济。
收稿日期: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