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松,陈小蓉,李旺,陈斌宏
(1.深圳大学 体育部,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广东 深圳 518173;3.深圳市神盾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的有效管理
曾小松1,陈小蓉1,李旺2,陈斌宏3
(1.深圳大学 体育部,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广东 深圳 518173;3.深圳市神盾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为了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促进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研发了“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并进行实践检验。结果表明,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的使用大幅度提升了深圳大学体育场馆总体使用效率,2013年使用体育场馆参加锻炼人次多达476 089,比2012年系统使用前的317 429人次提高了33%。对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使用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表明,深圳大学在校大学生38.3%对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表示“非常满意”,40.4%的表示“满意”。
关 键 词:体育管理;体育场馆;网络订票;深圳大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各个领域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介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1]。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大量投资信息技术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发展慢,目前尚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2]。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校领导的体育场馆信息化战略意识普遍较弱,对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工作很难上升到战略高度来统筹规划,以致数字信息资源缺乏,难以为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和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等[3]。在高校中体育部门内部各信息单元缺乏统一的管理,孤军作战、体制松散的现象都很普遍[4]。
我国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建设发展到今天还不到20年的时间,最早实现体育场馆智能化的是1997年在上海建成的8万人体育场[5]。以2008年奥运会为代表的体育场馆是当今世界智能建筑的杰出代表,这种智能化场馆,也被称作数字化场馆[6]。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体育比赛安保任务的重视逐渐加强,现代体育场馆开始逐步淘汰传统的监控设备,引用先进的楼宇自动化[7]。高校一直是科学技术最前沿的研究基地,当科技运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或者体育场馆管理时,都将给体育这一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方式也将改变。依托信息化技术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体育场馆使用率,将体育场馆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8]。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颖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全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还不多见。深圳大学体育场馆是国内较早尝试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的高校之一,在信息化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研究以“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为例,并对学生使用该系统前后的使用人次和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运行前后,分别对深圳大学学生发进行问卷调查,重点研究学生对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管理的满意度和网络订票系统使用的满意度,探讨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及作用。
1)深圳大学体育场馆规模。
近年来,深圳大学兴建了中心体育场、元平体育馆、游泳馆、小球馆、网球场、高尔夫练习场和海边南区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占地面积达152 500 m2,建筑面积达68 852 m2,可供24个体育项目开展的需要,基本满足了深圳大学普通体育课教学、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学生和教工课外体育锻炼及各种体育俱乐部活动的需求。
2)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管理现状。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数量较多,场馆类别齐备,深圳大学特设立了体育场馆中心负责全校的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体育场馆中心主任由学校行政任命,下设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制定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如深圳大学体育馆的主要岗位设置有场馆中心主任、市场服务部(前台、商品部)、物业管理部(救生员、安保、保洁)、设备运行部、场馆管理部(财务部、办公室)。每个场馆设馆长一名,负责协调每个场馆各个部门的工作。
3)深圳大学体育场馆使用现状。
为使学校的体育场馆更好地为大学生体育活动服务,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中来。深圳大学从2007年开始改进了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和管理模式,除体育课、运动队训练和学生各类体育比赛外,学校的体育资源全部用于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以保证在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具体措施:一是每天早晨06:00~08:00所有体育场馆免费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早上锻炼。二是创新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实施校园体育场馆体育经费资助。三是研发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
2007年起,学校每学年为在校大学生和教工发放体育资助经费(额度),学生300元(每学期150元)、教工400元(每学期200元),划入每个学生和教工的校园一卡通,规定这笔体育活动专项经费只能在校内各个收费体育场馆中进行体育锻炼,不得用于其它的消费,不能折成现金,并且必须是本人使用。如一学期没有用完,体育活动经费将自动清零,不累积到下一个学期。这笔拨给每个学生(教师)的体育经费虽只是一种虚拟的货币,却保证了大多数学生免费使用体育场馆设施,并通过消费刺激,促进学生使用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欲望。
此创新举措,大大调动了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统计表明:2007年全年深圳大学学生课余利用体育场馆参加各种体育锻炼26万余人次(此数据仅限于收费场馆,在室外篮、排球场地和田径场等免费体育设施进行的体育锻炼和参加各类校、院、系及俱乐部体育活动的人数没有计入),2008年达到36万余人次。
体育场馆使用经费资助的创新举措,使得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深圳大学体育场馆出入场人数明显增多,但据对每周一至周五白天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的调查数据表明:深圳大学网球场的使用率是28%、乒乓球场是64%、篮球场是45%、羽毛球场馆是72%、排球场馆是48%、足球场是40%。表明深圳大学球类场馆存在较高的闲置率,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的使用仍然有潜力可以挖掘。
4)体育场馆使用的潜力有待挖掘。
(1)体育场馆空场信息知晓度有待提升。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有的时间段体育场馆设施紧缺,有的时间段体育场馆却大量闲置无人使用,而学生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场地可以使用。而大学生的可支配时间有较大的自由度,锻炼时间较为分散和个性化,因此,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空场信息知晓度,使每一个学生了解体育场馆可以使用的状况,方便大学生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调查数据表明,采用传统排队订票的方式,只有13.8%的学生知道空场信息,85%的学生不知道何时有闲置的体育场馆可以使用。
(2)体育场馆订票方式有待改善。
在对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管理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对体育场馆传统的购票模式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只占4.2%和18.8%。学生对体育场馆管理满意度低的原因在于学生购买体育场馆门票时花费时间太长,50.4%认为需要0.5 h才能买到场馆门票,花费1 和1.5 h分别为17.1%、14.2%。由此可见,花费太长的时间购买体育场馆门票,严重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开放时间可以进一步增加。
对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的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没有规律,依据实际情况随意安排的占55%,选择早晨的占7%;选择晚上的占22%;选择周末和节假日的占13%。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课程安排比较分散,生活方式比较自由,没有形成固定一个时段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有别于社区体育场馆的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应考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应在早晨和上午也对普通大学生开放体育设施,使部分上午没有课程安排的学生能进行体育锻炼,避免下午和晚上体育场馆开放时的过度拥挤。
1)管理模式简介。
信息化网络订场模式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校园网和体育场馆资源的信息化结合,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在线完成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场馆查询、场馆预订、场馆退订和改签、信息查询等,场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操作实现对体育场馆的消息发布、用户管理、预订审核管理、场馆信息管理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预订场馆时免去排队、付费的不便,同时可以对场馆的信息状况随时进行查询。另一方面可以使场馆管理者在场馆的管理上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场馆管理效率。
深圳大学网络订场系统为深圳大学所有师生提供浏览预订体育场馆服务。整个系统分为前台操作和后台操作两个子系统,前台操作由在校师生通过个人电脑进入校园网使用,后台操作由场馆中心的管理人员对场馆进行管理操作。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模块功能如图1示,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使用功能见图2。
图1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模块功能示意图
图2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使用功能示意图
2)管理模式的效果。
(1)体育场馆总体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目前,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的海边游泳池、南区健身房、南区室内篮球、南区室外排球、足球场都已经实现了网络订票。
对2012年和2013年全年使用体育场馆锻炼的人次进行了数据统计比较分析,2013年为476 089人次,2012年为317 429人次,提高了33%。其中,海边网球场提高了50%;海边游泳池提高了8%;南区健身房提高了19%;南区篮球场提高了17%;南区排球场提高了74%;足球场提高了61%。深圳大学体育场馆总体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2)深圳大学体育场馆信息化网络订场模式认可度。
为了了解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投入使用后大学生对系统的满意度,在系统使用前后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网络订票系统投入使用前,深圳大学学生对于传统的体育场馆购票模式,非常满意为4.2%,满意占18.8%,而网络订票系统投入使用后的调查中,38.3%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0.4%的学生表示满意。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表示满意。
参考文献:
[1] 葛艳芳. 高等体育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4):44-46.
[2] 魏晓宁. 试论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人民论坛,2011(7):244-245.
[3] 庞力,牛建军. 学校体育管理信息化探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3):125-127.
[4] 孙伟庆,陈鸥,马宏敏.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 才智,2010(1):259-260.
[5] 刘慧明. 谈我国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舒适良高工专访[J]. 智能建筑,2004(7):64-66,69.
[6] 毕晋博. 数字化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问题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8(5):16-19.
[7] 周肖树.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行中的信息化构建[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6):130-131.
[8] 徐礼云,董俊.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和经营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2012,25(5):56-58.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ports venues
ZENG Xiao-song1,CHEN Xiao-rong1,LI Wang2,CHEN Bin-hong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2.Wutong School of Longgang District,Shenzhen 518173,China;3.Shenzhen Shield Technology Ltd.,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nhance college sports venue utilization rate, and to promote the informatized,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ollege sports venues, the authors developed “Sports Venue Online Reservation System of Shenzhen University” and tested it in practic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sports venue online reservation syste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overall usage rate of the sports venues of Shenzhen University; the man-times of people using the sports venues for exercising were up to 476 089, increased by 33% as compared with 317 429 man-times before the system was used in 2012. Sports venue online reservation system usage satisfaction degree survey data indicated that 38.3% of the current students at Shenzhen University we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sports venue online reservation system, while 40.4% of them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system.
Key words:sports management;sports venues;online reservation;Shenzhen University
作者简介:曾小松(1970-),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运动训练。E-mail:zengxs425@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研究”(11&ZD150)。
收稿日期:2015-05-26
中图分类号:G80-05;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1-00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