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

2016-03-16 21:35朱一茹
关键词:治理结构机制创新评价体系

朱一茹

摘 要:内部控制在当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且其基于外部环境、内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企业为了寻求发展、尽量适应市场变化、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必须从目标定位等途径入手来完善自身内部控制环境。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定位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的五个方面。

关键词:评价体系;内部控制;治理结构;机制创新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随着当代企业的逐步发展,其在动态系统构建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开放式的系统建设模式,并就此影响着企业活动内容、形式和要素的产生。

因而在此基础上,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将内部控制视为基础工作,最终由此保障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并便于其适应市场变化环境。

此外,由于传统内部控制模式下逐渐凸显出相应的问题影响到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应注重强调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整,同时摒弃传统全局、局部发展计划,以外部环境变化特点为参照标准来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改善、创新,最终为企业创设良好的发展条件,达到最佳的发展状态。

1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企业目标定位行为的开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基于内部控制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应注重结合企业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化的特点,继而在此基础上迎合企业发展需求,构建长效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形成制度约束,且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规范自身工作目标,同时立足现实,兼顾长远发展;

第二,基于内部控制目标设定的情境下,要求企业应将财务管理化为自身经营重点,同时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过程中明确规定财务管理细则,最终由此满足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管理条件;

第三,在目标定位过程中为保障其合理性,应注重结合经营效率、企业战略等因素,且将企业价值创造有效性、企业价值增值分享公平性、企业信息真实性等内容纳入到内部控制范围内,达到精准化目标定位状态。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2.1 内部控制意识不健全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内部控制意识不健全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内部控制水平。即企业领导人员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过分追逐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最终由此促就了财务风险等问题的凸显。同时,由于部分管理人员未将内部控制置入企业经营策略位置,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内部控制价值的发挥,且由此形成内部控制计划仅停留于表面的局面,致使企业管理环境趋向于混乱的局面发展。

2.2 市场竞争加剧降低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热度

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商业企业忙于应付突发事件、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也普遍存在执行性差、效率低等情况。

2.3 内部审计职能设置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缺失亦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体现在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未意识到自身减少差错、舞弊行为的职责,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其职能效用的发挥,并为管理层财务贪污等现象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部分中小企业基于成本投入因素的限制下没有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来实施这一控制程序,有些企业即使设置了也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最终由此促进了混乱管理现象的凸显。

其次,由于部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自主意识,即仅按照上级布置的任务执行工作,继而无法发挥监督效用,对企业内部环境形成良好的监督。

再次,基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基础上其亦凸显出独立性缺失的问题,即未实现基于第三者的角度对企业经济层面实施再监管政策,仅以隶属于财会部门的形式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管理,从而增大了审计难度,且影响到了整体审计结果的精准性。

2.4 内部控制制度匮乏

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其制度匮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规划过程中未综合考虑经营环节等因素的影响,即将控制环节交付于经营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内部控制水平,并凸显出“一人包办”的现象。此外,“内部牵制”、职能划分、票据分管等制度的匮乏亦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节开展过程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针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细节进行规划,即形成秩序化的内部控制状态,避免财务数据缺乏真实性等相应问题的凸显。

第二,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环节开展过程中承担着主要职能,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随着会计建设队伍的壮大、思想教育层面的缺失,致使部分会计人员在财务数据整合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的现象,继而影响到了自身价值的发挥,同时促就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内部控制效果。另外,部分会计人员在实践工作环节开展过程中亦存在着弄虚作假的行为,最终影响到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第三,基于人事选拔的基础上,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节省部分成本的投入,存在着考核、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继而影响到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且基于此因素的限制下无法落实相应的内部管理策略。此外,激励机制、业绩考评机制不健全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内部控制成效。

3 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主要因素

3.1 内部控制制度作用无法发挥

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由于当前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停留于表面未置入公司治理环境,从而无法发挥其作用对内部控制人员实施监管。

3.2 风险评估缺位亦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

风险评估缺位亦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即部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中时常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且在进行决策时无可参照的风险评估标准,继而促就了安全风险问题的凸显。为此,当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

3.3 内部控制文化不健全

企业文化在员工共同价值观念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即可实现对企业员工行为的约束,并引导其在自身价值创造过程中以企业公共利益为指标。

但由于企业文化氛围的缺失,致使员工忠诚度的培养受到限制,同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亦受到限制,由此影响到整体内部控制水平。

此外,基于内部控制文化缺失的情境下,员工协调性、信息共享等渠道亦受到相应的阻碍,从而基于不良的信息沟通情境下内部控制执行效率随之下降,为此,当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亦应强调对内部控制文化建构的调整,继而由此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4 企业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的五个方面

4.1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基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节开展的基础上要求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注重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即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将国际化业务、规模等体系纳入到制度规划范围内,同时突破局部内部会计制度的限制,将其延伸至整个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发展过程,且迎合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细则进行调整,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状态。

此外,在内部会计制度完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其相互牵制、制约的作用,并健全内部风险评估、监管制度等层面,以此来营造自觉性较强的内部控制氛围,且引导企业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章可循,并保障财务数据的精准性,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2 强化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调查表明,部分员工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知,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其内部控制意识,并培养其综合素养,加强对其思想层面的教育,从而为内部控制环节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基于企业人员内部控制意识强化的基础上亦应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由此来提升整体内部控制水平。

4.3 强化内部审计环境建设

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下加强其内部审计氛围的营造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此:

首先,要求现代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设立

独立的内部监管部门,且将内部控制环节落实到该部门,从而及时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

其次,基于内部审计环境完善的基础上,监管人员应对控制环境、控制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建构配置制度,以此来提升整体内部审计水平,避免贪污、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凸显。

4.4 提高风险评估能力

在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内部风险因素,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措施的过程中应强调提升自身风险评估能力,即建构风险机制,对自身经营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展开“SWOT”形式的分析,并整合整体分析结果,完善相应应对措施,达到最佳的内部风险防控状态。

此外,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注重结合自身优势、劣势,对所处外部环境生存机遇等层面展开深入的分析行为,同时综合“SWOT”分析特点应对内部控制过程中变化因素,且以风险辨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流程的实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条件,达到最佳的经营状态。

另外,在内部风险防控过程中建构风险管理制度亦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落实。

4.5 提高外部监督意识

基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下要求其应逐步提高自身外部监督意识,即在实践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遏制会计造假现象,以独立外部监督部门的构建形式实现对会计造假现象的排查,且将其现象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

此外,由于“机会收益”、“败露成本”间的比较是造假行为的促就条件,因而当代企业在内部控制行为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针对此现象对“机会收益”进行压缩处理,并增加“败露成本”的遏制手段,最终由此避免不规范内部控制行为影响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另外,基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节开展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财务造假现象的遏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法律惩治、司法部门职能等层面的作用对财务管理实施有效监管,并引导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明晰自身职责范围,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综上可知,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环节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意识匮乏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内部控制成效,因而我国企业在完善和建立新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着重凸显“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即建构良好的培训环境,由此实现对企业全体员工综合素质、道德水平等层面的培养,且引导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主体意识,规范内部控制行为,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会计研究,2011(08):22-26.

[2]李军训,秦静,李少莉.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07):18-25.

[3]董华涛.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1):29-31.

[4]杨世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综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17-21.

[5]余中福.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33-36.

[6]曹世民.试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1):40-42.

猜你喜欢
治理结构机制创新评价体系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基于院校治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