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异教徒拉比》讲述了一个犹太教徒攀越犹太律法篱笆、追求自然和自由灵魂,但未能在信仰和自然间保持平衡,最终绝望自尽的故事,欧芝克借主人公不断变化,选择的过程表达自己在创作时面临的选择和方向以及的小说创作态度、原则。
关键词:《异教徒拉比》;欧芝克·辛西娅;偶像崇拜;想象自由
辛西娅·欧芝克(1928- )的作品被称为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最震撼的声音,也是最令人不安的声音”,因为她“一次又一次地提出了争论不休而又复杂的犹太性对于艺术的影响作用”。(Burstein,1987)《异教徒拉比》是欧芝克1971年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故事围绕三个主要人物展开:“我”与艾萨克曾在同所神学院学习,辍学后从事皮毛生意、经营书店。艾萨克从学生时代起就非常优秀,事业一帆风顺,是犹太法学的教授。婚姻幸福美满,娶了犹太人为妻,并育有六女。艾萨克的妻子申黛尔在集中营的经历使她坚信“犹太教”和“异教”两者的二元对立。“我”从最初就接受“无神论”到成年后与异族女子结婚,摈弃了“犹太性”;艾萨克则不同,“艾萨克的身份是异教徒还是拉比就成为了故事的主要矛盾”。(肖飚,2011)其身份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选择的过程,欧芝克借此表现自己创作时面临的选择,而艾萨克努力想在信仰和所崇拜的自然之间兼顾的挣扎与努力体现了欧芝克本人面临选择时所坚持的创作思想和原则。
一
艾萨克想象力非凡,他给女儿讲的故事与身边发生的事可对应起来。“娶了枯萎草叶的海龟”意指“我”娶了异族妻子,最终婚姻破裂。“会变成姑娘的树”是让艾萨克魂牵梦绕的橡树女神,而“有灵魂的猪”也是他想象出来关于万物都有灵魂的观点,包括动物和植物。他的想象给动植物赋予了自由形态,变化多端。在想象力的驱使下,他看到了处于律法的篱笆束缚的压抑和沉闷,而这也正是他想要逃脱和改变的状态以及转向迷恋自然的原因。相反,“我”和艾萨克的父亲都是拉比,是传统又虔诚的犹太教教徒。“他们是朋友,但只是关系很普通的朋友:事实上我们的父亲是仇人。”(Ozick, 1966:425)“我”娶了一位异教徒为妻,艾萨克的父亲幸灾乐祸看着他的朋友在一边伤心悲怆。“我”的父亲在“我”婚后几乎同我断绝了关系,对儿子所犯的“罪行”到死都不肯饶恕。艾萨克认为:“我们的父亲不懂如何去爱。他们在内部束缚中待得太久了。”(Ozick, 1966:426)这样一种被禁锢于律法之内而导致的爱无能表明律法没有艾萨克所选的自由之路那么有前途。
而艾萨克在攀过律法后看到坚持律法的自身的灵魂,其丑陋外表让他震惊,坚定了要攀爬出去的决心。“他是那么悲伤,脸上充满倦意,他的喉咙被鞭子打的不惨不忍睹,脸上褶皱多的像古代的旗子,他边走边读着律法,呼吸着灰尘……他的脚绑满绷带,大拇指被地面擦出了伤。”(Ozick,1966:452)小说中所描述的这样一个丑陋的老人正是象征意义上与橡树女神相对的平衡物。橡树女神只希望一直处于自由之中,这和艾萨克的想法一样;而丑陋的灵魂老人愿意只愿意和律法结合在一起,他想遵循律法的强烈欲望使他无视律法之外的其他事物和其美所在,律法篱笆内这种偏执的爱使得艾萨克无法忍受。
二
《异教徒拉比》从小说开端就展示出传统的犹太教的禁忌和谴责:偶像崇拜是可憎的。艾萨克发现自己深深迷恋上了自然,他很难在潘神和摩西之间做出选择,企图在自然和信仰二者之间努力实现平衡,避免所谓的偶像崇拜。作为一个通晓犹太历史和法典的学者,他开始企图重新建构圣经历史。他深受自由灵魂的吸引,为人类躯壳被捆绑到灵魂上这个事实感到伤心,认为“人类所处的境遇是罪恶和不公平的”。(Ozick,1966:442)因此,绝望之中的艾萨克试图通过与自然交流来解放他的灵魂,他深信“如果与一个自由灵魂结合,联结的力量会使得我自己的灵魂从我身体里出来……实现它自身的自由。”(Ozick,1966:446)艾萨克的书信并不在于揭露宗教真相,而是想创造一种在宗教中同时找到爱上帝和自然舒适之地的新传统。(Cooper,2000)对艾萨克质疑犹太律法的行为,申黛尔认为艾萨克对摩西的解读有罪,叙事者却认为“这个人是天才。”(Ozick,1966:442)他尊重艾萨克没有放弃信仰努力兼顾二者的行为。叙事者对自己的宗教产生怀疑时,变成一个无神论者,完全跨过篱笆,站在篱笆之外。而艾萨克努力挣扎着想要站在篱笆的顶端,一条腿在篱笆一侧的犹太教范围内,另一条腿处在篱笆另一边的自然中,这种斗争和挣扎令人钦佩。
然而,艾萨克在信仰和自然的努力平衡过程中,由于贪婪落入了偶像崇拜的圈子。帮助艾萨克解放被束缚灵魂的是橡树女神。橡树女神是人神结合的自由灵魂,她的语言到达艾萨克那边时不是声音,而是气味。艾萨克已然看到了过度迷恋自然和追求自由灵魂的危险,他内心倍受折磨,在信仰和对自然的爱之间不断徘徊,他尝试着通过打破二者的对立界限来创造一个“中间地带”,让之结合在一起对个体发展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但他的努力却因他贪婪的灵魂而以失败告终。绝望无助之下,艾萨克用祈祷披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同时践行了犹太人要葬在祈祷披肩里这一传统,形式上仍然坚持把自然和宗教结合在一起,来救赎自己生命犯下的罪。
三
小说主人公艾萨克一开始是满怀信仰的虔诚拉比,生活安稳平静。但他逐渐感受到被束缚在篱笆之内,缺少关爱的气息,因此想要突破、翻越它。同艾萨克一样,欧芝克在她的文学创作道路上,也曾像一个虔诚的“拉比”般看待她的偶像亨利·詹姆斯。她曾经沉迷于詹姆斯式的创作手法,刻意模仿大师,甚至想在17岁时“成为亨利·詹姆斯”。(徐崇亮,1996)詹姆斯的作品和犹太历史激发了她创作的热情和灵感的同时也困扰了她。欧芝克在创作第一部作品《信任》时,就曾陷入困境,而这部小说面世后也被认为是“一部詹姆斯式的小说”。(徐崇亮,1996)就像小说中的艾萨克在感受到所处律法之内那种苦闷、压抑一样,欧芝克也渐渐对詹姆斯的影响产生焦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
艾萨克想象出“自由灵魂”,并开始了不断的追寻之旅。想象力是推动艾萨克决定翻越律法篱笆的主要动力。而想象力在欧芝克探索自身创作时也起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内心深处对犹太性深信不疑的作家,欧芝克早先也固守犹太传统,对作家的想象力持排斥批判态度。正如Burstein所言,对于犹太作家而言,文化外围者的地位影响了他们做出选择的语境,他们“不仅禁止制造形象来代替上帝”而且“不允许想象”。(Burstein,1987)欧芝克曾在谈及作家及犹太性、想象力时认为“想象力是艺术家不可避免要犯的罪”。(Ozick,1983)而她也发现自己在自身“创造性的欲望”和“避免偶像崇拜”的选择中纠结。(Parris,2001)欧芝克指出“想象力比创造的力量更重要。它也是一种穿过邪恶、呈现邪恶、变为邪恶的力量。在那样的幌子下,想象力变成人最可怕的能力,即变为其他事物的能力:作家可以进入与自己性别相异的蚊子的腿中。”(Ozick,1983)因此,对欧芝克而言,作家的天赋也是她的负担。
同艾萨克一样,欧芝克在创作中也面临律法和自身想象力的取舍和选择,充满文化不安感。赵娜(2014)在欧芝克作品综述中提到,“辛西娅是‘拉比、女性主义者和亨利·詹姆斯式的追随者,(Pollitt,1986)而这三种身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彼此对立又相互依存。”。(赵娜,2014) 欧芝克通过《异教徒拉比》较早地表明了她的创作观,传统界限内是指她对犹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若像小说中申黛尔、艾萨克和“我”的拉比父亲受禁于篱笆之中,保持“无爱”状态,则会对自身文化发展不利。同样,若对界限外的世界,即她所处的美国社会的异域、新潮的文化事物贪婪过度,“爱的太多”以至于完全摒弃了自己的根足,也极度危险。因此,欧芝克借此表明一方面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坚持犹太文化的根基,另一方面要学习、兼收并蓄。她用艾萨克的悲剧结局说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
欧芝克通过对《异教徒拉比》中的人物塑造,表达自己的创作观点,其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在创作主体上,犹太性与美国文化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的兼顾。其次,大师影响和自己独特犹太主题及个人语言风格的开拓。小说主人公艾萨克攀越律法篱笆的结果是失败的,但其勇气和尝试与欧芝克追求文学梦想、背弃权威、建构自我身份如出一辙。在之后的创作道路上,欧芝克也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所崇拜的偶像詹姆斯,尽量显示自身文学创作特色和风格,在犹太小说主题的开拓和情感抒写方面寻找自己创作的出路。而正是这些支撑她的力量,加上她在写作时为了实现不同元素间平衡而做的努力以及生活的沉淀,她在艺术人生道路上谱写出了优美的篇章,在美国犹太文学这幅瑰丽长卷中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Burstein, Janet Handler, “Cynthia Ozick and the Transgressions of Art”.American Literature. 1987(1):85-101.
[2]Cooper, Janet,“Triangles of History and the Slippery Slope of Jewish AmericanIdentity in Two Stories by Cynthia Ozick”, Melus, 2000(1):181-195.
[3] Ozick , Cynthia. Art and Ardor. NewYork: Knopf, 1983——“The Pagan Rabbi.” The Hudson Review, 1966(3)(Autumn):425-454.
[4]Parrish, Timothy L, “Creations Covenant: The Art of Cynthia Ozick”, TexasStudies in Literature & Language. 2001(4):440-461.
[5]Pollitt,Katha, “The Three Selves of Cythia Ozick”, in Bloom H.(ed.) CythiaOzick.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6:63-67.
[6]肖飚、杨仁敬.“辛西娅·欧芝克早期小说的复调特征”[J].外语教学,2011(4):76-79.
[7]徐崇亮.“美国犹太性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辛西娅·奥齐克艺术创造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1996(1):41-44.
[8]赵娜.“国外辛西娅·欧芝克研究综述”[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101-105.
(作者简介: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