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王玉科是鄂尔多斯人,他从2015年4月至12月,用无人机进行了150多个飞行架次,从空中鸟瞰鄂尔多斯黄土高原,拍摄了500余幅作品,并从中精选出20幅,以《黄土高原密码》为主题,先后参加了“2015平遥国际摄影展”、“2015北京国际摄影展”和“2015凤凰国际摄影展”,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用镜头对家乡进行崇高的礼赞。
鄂尔多斯的黄土高原因为其土地中夹杂的沉积岩经过长年的风化剥蚀,形成了由红、白、紫、黄、绿、灰等多种颜色组成的沟壑,五彩斑斓的景象蔚为壮观。尤其是夏季,无人机航拍镜头下,有的地方被大片的植被覆盖,绿意盎然,有的地方极具线条感,好似大地的年轮。
我生长在鄂尔多斯,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情感。作为一个摄影人,鄂尔多斯壮观绚丽的黄土高原,深深地吸引着我,不断激发我的创作灵感。
绵延到这里的黄土高原海拔约850~1500米,与我们常见的那种莽莽苍苍、荒凉无比的黄土高原地貌有所不同:这片土地中夹杂的沉积岩经过长年的风化剥蚀,形成了由红、白、紫、黄、绿、灰等多种颜色组成的沟壑,五彩斑斓、层次分明,景象蔚为壮观。除了视觉上的震撼,这片土地更吸引我的是一种历史与人文内涵——这里曾是唐诗中“风沙满眼堪断魂”的塞外,也曾是烽火连天的古战场,更是成吉思汗建功立业和最后的归宿之地,写满了辉煌与沧桑。而在近现代,这里还留下了鄂尔多斯人艰苦治理土壤、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故事,让人心生敬意。
所以在2015年,我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来拍摄我所热爱的这片故土。我的摄影作品取材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全部由无人机航拍完成,涵盖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象,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视角,让人看到一个不同的鄂尔多斯,也希望透过这些画面,传达一种黄土高原特有的人文精神。
从初次失败中吸取经验成功拍摄大雪后的黄土高原
运用无人机航拍,需要在地面反复进行踩点,并选定悬停点,也就是拍摄机位。而无人机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怎样制定飞行线路及起落地点,如何运用光线等,都需要事先做好安排。
由于既要充当“驾驶员”,又要担任摄影师,这样的双重角色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最初的拍摄并不顺利,时常出现手忙脚乱、力不从心的情况,拍了不少废片。
2015年4月3日,我第一次尝试用无人机进行拍摄。当天,为了拍摄日出时分的黄土高原,我和助手小陈凌晨4点出门,5点30分到达位于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口村附近的预定拍摄点。20分钟后,一切准备工作完成,我们便一边吃干粮一边等待太阳升起。6点20分,美丽而温柔的晨光如期而至,也许是因为当时的画面太令人陶醉,以至于我还没来得及设定相机参数,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放飞无人机,结果这次拍摄最终因画面太暗而失败。紧接着,我又调整参数进行第二次放飞,但又因调整过度而导致画面太亮。第三次、第四次……当我终于设定好合适的参数后,却错过了最佳的光线。所以,这次拍摄的效果并不理想。
从初次失败中我吸取了经验。后来,我把每一次航拍分解为飞行和拍摄两个阶段——在起飞和降落时,我全神贯注地操作无人机;当无人机到达预定的悬停点时,我则将目光集中于监视器的画面,通过观察屏幕来调整机位,完成构图和拍摄。就这样,经过不断实拍,我渐渐掌握了用无人机拍摄的要领,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完成了创作。
对于我来说,每一次拍摄都令人难忘,拍摄中也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2015年11月24日拍摄大雪覆盖的黄土高原。
那天上午8点,我和朋友驾车到达好赖湾村西侧附近的山坡上。此时的高原,银装素裹,一派迷人的北国风光。在纷飞的大雪中,我们等待拍摄时机,不一会儿雪停了,我盼望太阳能出来将地表的雪融化掉一小部分,那样的话,拍摄效果将更加特别。于是,我们静静地期待着梦想成真。大概10点钟左右,太阳终于冒出了头,真是天公作美!中午12点一过,奇迹果然发生:耀眼的阳光将部分积雪融化,黄褐色的地表零星地露了出来,这正是我盼望已久的画面!我立即开始操控无人机,监视器里,大面积的白雪中夹杂着斑斑点点的黄土地,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和星罗棋布的小树点缀其间,远处则是无边无垠的山峦……我激动地记录下眼前这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当完成最后一个飞行架次后,已是下午2点多,此时我们饥肠辘辘,手脚也被冻得麻木,但我全然不顾严酷的环境,兴奋地仰面躺在了寒冷的雪地里,凝望着天空上缓缓流动的白云,任思绪飞扬。
纯朴善良的老太太找到人生目标的小伙子
创作之路是艰辛的。为了拍摄,我常常起早贪黑、风餐露宿。不过,能够收获理想的照片,一切都是值得的。而在这一年的创作中,除了实现夙愿完成拍摄,我还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鄂尔多斯人的纯朴与热情。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夏季的一次拍摄。那是7月2日上午,我们完成了在龙口镇小占村的拍摄后,准备转场。村民们听说我们要走,都来村口送行,有几个小伙子还帮助我们将器材搬上车。最感动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拎着满满一筐刚刚采摘的山杏儿对我们说:“照相的师傅,拿上点回家吃吧。”我赶忙让小陈收下并付钱,可老太太说什么也不肯收钱,嘴里还不停地念叨:“你们在这里拍了十几天,辛苦啦,把咱们这地方照得这么好看,我还能要你们的钱?”尽管如此,我还是让小陈把钱给了老太太。可当我们发动汽车,打开车窗与乡亲们挥手告别之际,老太太硬是把钱从窗外塞了进来……一路上,我们吃着山杏儿,虽然山杏儿还没有熟透,带有一丝酸涩的味道,可心里却是甜甜美美的。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一个叫古城的小镇,在路边的小餐馆匆匆就餐后,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了目的地忽昌梁圪旦村。在这里,我们的拍摄内容是砒沙岩的特写镜头,但由于相机的电量已经耗尽,所以进入村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充电。幸运的是,在距离拍摄地约3公里的地方,我们找到了一户农家。
我们到达时,只有女主人在家,得知来意,她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等待相机充电时,女主人和我们拉起了家常。从交谈中,我们得知她有一儿一女,女儿今年已大学毕业,不久前在鄂尔多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参加了面试,据说近日便会有消息。儿子刚刚参加完高考,正处于填报志愿阶段,我们进屋前,他刚和父亲出门摘山杏儿去了。和我们介绍自己的儿女时,女主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去年政府帮我们翻新了房子,据说今年门前的山路也要全部硬化。”言语间,她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
女主人很健谈,和她聊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相机充完电,我们准备出门去拍摄时,摘山杏儿的父子俩回来了。经过一番介绍,男主人露出非常好奇的表情,指着无人机问道:“就这么个东西能飞上天?怎么飞的?”小陈一边收拾设备一边简单地给他讲解。他们的儿子却高兴极了,一定要跟着我们一起去外拍。
小伙子毕竟是即将读大学的人,在前往拍摄点的途中,他问了一些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例如:无人机能飞多长时间?控制的距离有多远?拍摄过程中,他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结束拍摄已是晚上,在我们返回他家的途中,他仍然不停地问无人机的相关知识。我心想,这小伙子一定是对飞行十分感兴趣。果然,回到家后,他第一时间就告诉父母他想填报航空专业。
当晚在回程途中,我想了很多,无论是送山杏的老太太还是找到人生目标的小伙子,都让我触动很大。这就是黄土高原养育出来的人们,他们身居偏僻的山村却如此淳朴善良,或胸怀远大的理想,这种高尚的品德、坚韧的信念,不正是我想要表达的黄土高原的人文精神吗?
无人机拍摄心得只有飞得更稳,才会拍得更好
无人机航拍不同于载人机航拍,难度相对较大,而通过长期拍摄,我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续航时间短是无人机拍摄最大的弱点。目前,市面上面对大众销售的无人机,每块动力电池可以维持的飞行时间大约十几分钟。而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留有30%的电量来保证无人机返航、降落,这样一来,扣除上升所用的时间,真正能够用于拍摄的时间仅有三四分钟而已。在这个时段内,还要对无人机进行盘旋操作,以完成构图,所以每个飞行架次也就只有三四次按动快门的机会。
为了保证有足够多的飞行架次来完成拍摄,我购置了12块16000mAh的动力电池,并配置了两套充电设备。由于每套设备一次可以同时给4块电池充电,每次充电时间为3~4小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解决了设备保障问题,另一项重要工作便是设定设备的参数。
我的飞行器为大疆八轴专业级(S1000+)多旋翼无人机,相机为佳能5D3和5DsR,镜头采用Canon EF 24mm f/2.8 IS USM广角定焦镜头。由于目前八轴专业级无人机还不能完全实现对相机参数的遥控设定,所以必须在起飞前设定好相机的参数。通过实践,我采用的方法是:速度优先(TV)、ISO自动、手动对焦、评价测光、曝光曲线(便于实时观察曝光值)、RAW格式(便于后期调整高光、暗部、白平衡等)。从以上设置可以看出,曝光速度和曝光补偿是需要预先设定的。按照我的经验,早晨和傍晚拍摄时,一般设定为1/100s~1/320s,而曝光补偿的设定,则在-0.7~+0.7。为了获得更加精准的曝光,我会用上述方法实拍一个架次后,落地观察拍摄效果,然后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整。
对于摄影师而言,无人机的确可以满足自身更多的拍摄需求,不过,要使用无人机拍摄,首先必须要考取国家航管部门认可的无人机驾驶执照,其次,要在飞行前向空管部门进行报备和空域申请,获得批准后才可以飞行。近年来,无人机安全事故频发,所以国家正在陆续出台一些飞行规定,有关部门也正在建立便捷的飞行报备体系和相应的飞行保障服务体系。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只有飞得更稳,才会拍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