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实”当头谋事做人

2016-03-15 10:42王静颖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干常态党员干部

王静颖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要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和成事之要。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真抓实干、推进改革创新发展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严”;“实”

一、正确认识“严”

严是爱护。党员干部如果监督缺失,手中的权力同样可能被滥用。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确保党员干部队伍权力的正确运用,需要外部制约,更需要制定一整套比较严格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和制度。只有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才能理直气壮地去监督别人。提出“严”的要求,是为了防止更多人要求不严;强调“严”的重要,是有效预防更多人不致犯错误。如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不仅干不成事、干不了事,而且还可能会坏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要害在于严格,严格执行不能缩水,更不能放水。只有严格要求,制度才能产生威力,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身正为范、做出样子,要求别人才有底气、严格管理才能服众。

严是平安。党员干部若不能以严守道、以严凝神、以严聚气,就会放低境界追求,放宽用权边界,放松约束标准,就难免产生骄气、惰气、官气、暮气、匪气,就不能接地气。守得一个严字,才能平安有益,否则,时刻存在有危险,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干部,问题党员。我们应当看到,任何单位都不是“廉洁保险箱”,共产党员也不具备天生的“腐败免疫力”,都需要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克服自身弱点,维护党的形象。正所谓“清水衙门也有浑水岗位”,只有将职能与责任相连、权力与风险相伴,才能秉公用权、心有戒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严是公道。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公是一种无上追求,从严要求自己,才能养其公心、成就公道。有的人走上从政之道,原本就想捞一把,在权、钱、色面前把持不住自己,以致废除公道、大开私门,滑向腐败犯罪的深渊,成为背离理想信念和人民期盼的“老虎”和“苍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案件无一不说明,没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追求,就会腐败犯罪。唯以“严”养一颗公心,不断砥砺淬炼,才能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抵制,面对私利诱惑稳住心神;唯有严守用权边界,严禁行为出格,才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只有这样,才能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严格做到“实”

实是责任。实干,乃谋事之基、创业之根、做人之本。列宁讲过“一打儿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实”不仅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历史责任。能不能做到求实、务实、踏实、真实的实践精神,能不能遵循唯实干、重实效、守实道的实践准则,不仅能见证责任意识,更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与品行的标尺。把“实”作为一种质量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作为一种标准去实践。始终坚持埋头苦干、踏实肯干,一定能担起时代重任,也终究不会吃亏。只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才能啃下硬骨头,只有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实劲,才能切实增进人民福祉、成就一番伟业。

实是能力。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实干的能力,却夸夸其谈,很难在群众那里获得市场。我们讲实干,前提是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把握规律,然后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党员干部尚实、求实、务实、唯实,是为了解决问题、深化改革、谋求发展,唯有实干才能兴邦。党员干部只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正风肃纪、兴办实事,才能取信于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是绩效。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正如焦裕禄跑遍兰考1600个沙丘探求治沙之法,孔繁森在茫茫雪域跋涉8万多公里苦思发展之策,杨善洲用20多年造就莽莽林海惠及群众,真抓实干,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才有“敢教日月变新天”的实绩。作风上的实与虚,折射的是思想上的公与私。出于公心才会踏踏实实、力行惠民。党员干部身负改革重任,面对各种难题,弘扬务实之风,不仅是做人的准则,更是谋事创业的方法论。

三、发展追求“新”

发展需要科学。社会需要不断进步,发展必不可少,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但必须是科学发展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客观标准,充分认识现价段发展的新常态,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不急功近利,不鼠目寸光,用科学的思维谋求新发展,用正确的思想适应新常态,真抓实干驰而不息。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之源,也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崇尚创新,就要敢为人先,奋力开拓,不拘泥现状,勇攀事业高峰。崇尚创新,就要力争上游,勇于正视差距,有思变和创新的压力,有“坐不住”使命感、“等不起”时代感、“慢不得”紧迫感,有大干一场的精气神,在攀高比强、力争上游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崇尚创新,就要营造氛围,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让一切有利于创新的思想进一步活跃起来,让一切领域的创新潜能进一步发挥出来,让崇尚创新成为全民的价值取向。面对当前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思想的“折旧率”越来越快,能力的“迭代率”越来越高的实际,有的党员干部仍习惯于“吃老本儿”,不愿学、不善学、不勤学、不深学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束手无策,面对加快转型发展茫然无措,面对变化了社会生活消极等待。可见,没有进取意识、创新精神、负责态度,不仅会贻误事业,自身价值追求也难以实现。

发展需要合规。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简单地说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因此,党中央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并按照“新常态”在战略上审慎制定中国的宏观政策,这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之后的战略性思考和抉择。所以,谈发展必须符合新常态,必须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要着眼新常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奋发有为,既充满跨越发展的激情,又有科学发展的理性,才能为建设廊坊“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实干常态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三八妇乐 实干为要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