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下文学与政治关系模式思考

2016-03-15 20:20周正军刘琴芝
北极光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学政治

周正军 刘琴芝

摘要:在中外的古今关注热点中,文学和政治关系模式都是重要的关键点。在20世纪的中西方文化的关系探讨中,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关系都始终都是文化对其附属的地位。但是在20世纪之后的现代性的发展趋势中,西方的文化都将文化对于政治的相应附属性进行了逐步的剥离,开始将文学艺术中的科学性以及独立性、审美观念等进行了狂热的追求。从而在对文学和政治关系进行相关的考究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性和相关的战略措施,在这些复杂繁琐的理论研究背后,有着一定程度的规律性。

关键词:现代性视域;文学;政治、关系模式

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和政治发展历史的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都是各个不同理论流派针对文学和政治的关系进行探究。西方开始逐渐的将文学对政治的依附作用进行有效的剥离,并且针对文学制定了相应的道德原则,使其能够服务于道德和政治。并且针对文学的教化作用进行了重点的关注。

一、国内的研究背景以及现状

在我国,文学和政治在古代就有了密切的联系,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即要严格遵循社会森严等级的制度规范,同时文学方面也要做到“仁”,要将文学对于社会统治方面的作用要逐渐的强化,将其政治功能明朗化。

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20时期前期,尽管我国针对西方的文学政治论已经有所研究,但是始终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体系。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间,西方的文学政治论已经得到了规模性的发展构建,并且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因而推动了我国相关学术领域针对文学和政治两者的关系理论提高了重视程度。

第一,以中国文学和政治现状为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国内学术领域中的学者普遍都是以我国的现实国情为基础,来将国内从古至今文学和政治方面的关系进行实质性的探讨。其中在《文学想象中的“政治”及其超越性——关于“文学政治学”的思考之三》中刘锋杰曾经将现代视域下我国文学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将文学和政治定义为想象中的关系,文学是人们将对生活的美好希冀以及对政治的美好期望的融合而形成的,文学能够对政治有所超越,并且达到介入政治的目的。在《文学政治维度的自觉重构》中,李剑清认为要将我国20世纪初期直到90年代这一期间的文学对政治方面的附属以及文学逐渐趋于“政治化”的转变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将文学中的政治维度进行全面的重申,同时文学作家也必须要具备自身的政治视角以及政治思维,并且要全面的结合在自身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流程中。

第二,针对20世纪的西方文论进行相应的比较探讨。国内学术领域的人员长期针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成果以及模式有所研究,在比较过程中,将我国自身的理论进行全面的创新和发展。在程露的《文学形式的政治批评——伊格尔顿文艺思想的文本解读》一文中曾经提到,伊格尔顿形式的政治理论将卢卡奇和布莱希特的理论研究进行了高效的发展、继承,在文学中的政治因素的内容探讨中,充分应用了修辞以及结构、体裁、节奏等各方面的视角领域要素;在杨建刚的《形式的革命与革命的形式——俄国形式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式观之比较》中,将形式主义下的文学和马克思主义下的文学中的自律因素为主要的探讨基础,来将两者的不同表现进行阐述,主要针对这两方面从对抗模式逐步的发展到对话模式的转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国针对现代性视域下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模式的思考充分采取了兼容性的态度来对待,推动了本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相应的现实理论意义。

二、文学和政治方面的管理演变史

自古以来,在中外的文论领域内都重点对文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且文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探讨方面长期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同时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的渠道过于丰富多元化,其中关系体系以及工作原理、影响、成效性都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进行参考的要素。然而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演变史并不是简简单单、一蹴而就的,有着相应的发展周期。

1.在20世纪之前文学对于政治方面的依附性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将文学要对奴隶主的贵族政治思想提高服务的这一原则要求相应的提出自古以来,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都主张“克己复礼”,将文学作为能够对政治进行维护和统治,将文学方面的教化功能进一步的强化,将文学的功利性进行了明显的呈现。自马克思与恩格斯为始,将文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深入探讨,同时马克思还将文学作为意识的状态存在为关键的组成要素的理念进行了阐述,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和政治发展。

在对文学和政治方面的关系探讨过程中,毛主席曾将针对文学和政治关系进行了强调,他主张文学是依附于政治而存在的,不存在相应的独立性能,但是又同时存在相应的政治独立范畴,应该要对文学中的政治立场有所坚持,要全面的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

2.现代视域下加强相应的审美性和自律性

在现代视域下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探讨更体现出了复杂化的动态趋势,并不能有简单化的概念。在对现代化的各方面追求中,有着社会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逐步演变,从而将文学本身的发独立性发展进一步的推动,并且赋予其现代视域下的审美理念以及自律性。在20世纪中针对文学理论自律性的追求也是不胜其数,使得其科学本性得以充分体现出来,能够将文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模式进行全新的研究思考,并不单一的拘泥于文学作品或者是相关的文字方面,而是将一切具备语言特质的事物进行文学的具象化,对其中深藏的涵义进行全面性、整体化的丰富。

3.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关系多元化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的初期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主流趋势,即对各个领域内的理论研究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相关的集合。文学方面和政治方面就在这一趋势下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创新,将其政治化的倾向全面的体现了出来,和传统模式下的相应介入方式有所差异性,将文学方面的政治成效性进一步的强调,使得文学和政治方面的关系模式得以进一步的和谐发展。

三、总结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模式也逐渐步入了新型的发展阶段中。因此对其文学和政治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逐渐的演变成为动态化的趋势,并且强调文学在政治中的微观作用,有效的推动人文精神和社会的高效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我们需要文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我与文学三十年
不谈政治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