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高校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

2016-03-15 01:1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误区优势

李 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南充 637009)



再论高校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

李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南充 637009)

[摘要]为了厘清转型过程中的模糊概念,帮助高校学术期刊成功转型,本文重新界定了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概念,分析了网络出版的优势与误区,对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出版中的出版途径选择、流程数字化及其它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关键词]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出版;优势;误区;网络出版途径;校对数字化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5年7月15日发布的《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指出,报刊出版深度下滑,经营困难加剧。与此同时,数字出版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实现营业收入3387.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长速度居行业首位。其中网络期刊增长18.2%,远高于新闻出版业总体水平。报告据此得出结论:传统报刊出版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已成为我国出版业的既定发展方向[1]。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出版业的一份子,也争先恐后地投身到数字出版的洪流中。然而,数字出版真的如某些专家所言要取代传统出版了吗?高校学术期刊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将所有的流程都数字化,否则便与时代脱节了吗?读者免费的开放存取模式对学术期刊而言是生存的威胁还是发展的机遇?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去分析。让我们先从厘清几个基本概念开始。

1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概念的界定

出版业界新业态的概念发展一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到全媒体出版、复合出版,新的概念不断涌现且界限模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2)对于网络出版的界定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特征包括主体的合法性、产品的数字化、流通的网络化和交易的电子化。也有学者认为,任何个人或组织将作品发布在网络上都应该属于广义的网络出版范畴,由此提出了“自出版”的概念[2],这当然触及法律问题了。至于网络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区别,笔者赞同陈生明的观点,即网络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种类型,以区别于封装型的数字出版物[3]。也有观点认为,数字出版概念不成立,不能因为使用了数字技术就叫数字出版,而应该称现今出版业的新业态为全媒体出版或混合出版(Hybrid)[4]。本文采用“网络出版”这个说法,是因为无论从投入上还是管理上,全媒体出版并不十分切合高校学术期刊的实际发展需要。

关于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概念,国内有观点认为,狭义的网络出版主要是纸质印刷品的电子化,作为期刊传统纸质印刷品出版与发行的补充;广义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是指从投稿、编辑、存储到发行、订购、检索、阅读都在网络环境中完成[2,5]。笔者认为后一种更为贴近,但仍没有触及网络出版的本质。作为新的出版形态,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改变的不止是编辑加工发行的方式和载体的形式,更为深刻的是改变了人们发表和获取学术信息的思维模式。网络的双向传播特性使读者再也不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6]。XML标记语言的发展给信息的组织和出版形态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文档进行随心所欲的拆分重组。从这一意义上说,网络出版就是个性化、定制化的出版。学术期刊的网络化代表着学术信息的广泛共享与交互、信息获取的个性定制与准确推送、科研成果的多媒介展示。

2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优势

2.1时效性更高

网络缩短了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时空距离。以往通过邮寄信函的方式收稿可能需要数天,现在通过网络采编平台或者E-mail收稿仅需几秒钟。审稿时效也随之提高——传统学术期刊从收稿到回复需要数月,现在仅需几天时间,大大方便了作者对稿件的灵活处理,也从一个方面解决了科研成果发表周期过长的难题。对于因出刊时间限制导致录用后不能及时发表的论文,可以利用数据库通过优先数字出版方式在网上发布。事实上,许多学术期刊的发展得益于网络预印本的推出,如美国物理学会和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的学术期刊从上世纪末就开始允许发表直接提交在arXiv.org网站上的电子预印本论文[2]。网络出版的即时性更多地针对发行环节,真正实现发表即发行。读者可以即时地获得网站的访问权、浏览权或下载权,或接收到E-mail、RSS、APP的推送文档,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行环节。

网络期刊的读者对信息的选择、付费、检索更加灵活方便,通用性更高的XML语言更是颠覆了传统的以搜索为主的信息获取模式,实现了阅读的个性化定制。读者只需在网站订阅感兴趣的内容,由网站以E-mail、RSS、APP等方式直接进行推送。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阅读网站推送的内容,而不需要再打开网站。

2.3交互性更强

交互性首先表现在读者对网络期刊的参与程度上,如对web网页的浏览、对个性化网站的定制和管理。其次,交互性体现在编辑、作者及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学术期刊的网站既可以成为展示窗口和销售节点,也可以成为检索入口和交流中心。在线投稿、审稿、修改、提交作者校对、评论、订阅等活动增强了多方的互动,作者、编者、评审、读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便捷的多途径交流。

2.4成本更低

编辑、印刷的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期刊出版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物流、材料、制版以及人工、时间成本。网络出版按需印刷可以实现零库存,减少浪费,对于公益性的学术期刊尤为实用、可行。另外,为每一篇文章申请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注册,可有效地实现不同的数据库在线学术资源的快速链接,享受低成本的扩张,实现文献资源使用效益与覆盖范围的快速增长[7]。

3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误区

网络出版拥有诸多优势,给高校学术期刊带来发展机遇,也将其推到了困难与挑战的风口浪尖。由于对网络出版的模糊理解和盲目追赶,高校学术期刊容易陷入误区。

3.1投资误区

部分高校学术期刊为赶上网络出版的大潮而积极地进行经营和管理上的转型改造,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服务器、网络出版软件系统等软硬件设备,但由于管理的滞后,耗资不菲的系统并没有良好地运转起来,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网络期刊用户不再订阅纸质学术期刊,而是选择直接通过大型数据库获取期刊信息,向数据库出版商支付费用。虽然数据库出版商每年向学术期刊出版社支付微薄的使用费,但远远无法抵偿纸质期刊发行量大幅下滑带来的损失。近年来,OA运动在全球掀起的热潮,使得高校学术期刊的资金困境雪上加霜。

经检测,稻壳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该细菌耐受青霉素能力较强,为典型致病菌;霉菌主要以青霉、黄曲霉为主,还有少量的黑曲霉、梨头霉等;酵母菌主要是以不产酒精和不产酯酵母为主[5]。进一步检测发现这些杂菌有很多存在于杂质中,说明了通过有效的除杂方法可以去除掉大部分的杂菌。结果见表3。

3.2人才误区

除了资金投入的问题,高校学术期刊在网络期刊的内容制作、网络安全、电子支付、市场推广等多方面都毫无经验,同时还要面对管理、政策、法律、标准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学术期刊在网络出版经营管理以及技术方面都严重缺乏人才资源。有的期刊社采用短期的业务培训,但收效甚微。有人呼吁大力引进网络专业人才,帮助高校学术期刊摆脱困境。然而,IT行业的青年才俊解决不了高校学术期刊的难题。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所需要的人才,既是编辑出版的能手,又是学术论文的把关人,同时还兼具网络专业知识。因此,高校学术期刊所欠缺的是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8]。我国的网络出版教育刚刚起步,这些人才缺口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弥合。

3.3侵权误区

Internet的开放性客观上为侵权盗版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与高校学术期刊相关的侵权行为主要发生在著作权及邻接权方面,例如非法转载、改编、汇编、抄袭、翻译、复制、发行或嵌入非法网络链接等。大多数高校学术期刊将注意力集中在打击盗版、保护作者和期刊社自身权利上,却忽略了严以律己,很容易陷入侵权误区。许多高校学术期刊并未与作者签订版权协议,就擅自将作品传播到网上或授权给数据库进行网络出版,从而引发著作权纠纷。从合法的角度来说,进行网络出版首先要征得作者的书面授权,取得发表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尤其是OA期刊,一定要在作者许可的前提下进行。在审读稿件时还要尽到合理注意义务[9],加强对可疑稿件的鉴别能力,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

3.4曲解网络出版

一些观点过分夸大网络期刊的优点,提出网络期刊出版可以随时发表学术论文,可以不接受同行评议随意发表文章,可以不受期刊页数的限制而无限地扩大内容含量,“自出版”“去编辑化”的论调一时盛行。然而,数字期刊时代编辑的价值必须被强化而不应该被削弱[4],否则,信息的泛滥将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我国对期刊的监管是十分严格的,无论是传统期刊的网络化,还是纯网络期刊,都必须有确定的刊期、出版时间、页数限制,而且每年都要进行严格的期刊年检。学术期刊在文章的内容质量方面要求尤为严格,不仅要经过编辑部的“三审”,更要通过同行评议对其学术质量予以把关。在国外,同行评议同样是论文被接受发表的必要条件[3]。网络出版仍然是出版,必须遵循出版的规律,接受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管。

4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出版问题的商榷

面临网络出版的热潮,高校学术期刊不应盲目地随大流,应冷静、客观地进行自我审视与定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

4.1网络出版途径问题

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大体上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由出版商自己建立网站,直接将其期刊放到Internet上发行。这种模式多见于大型出版集团。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期刊出版社——荷兰Elsevier科学出版集团,拥有1500多种学术期刊,涵盖的学科范围十分广泛。从1997年开始,该集团推出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计划,将其全部印刷型期刊转换为电子期刊。不仅如此,该集团还自行开发了专用检索系统,并对用户提供本地服务措施SDOS(science direct onsite)。二是依托行业学会优势,建设学术期刊集群平台。如美国物理学会(APS)集合了该学会的11种核心期刊,实现同行评议、整合出版。英国物理学会(IOP)出版平台汇集了超过70种自然科学期刊,同时拥有自己的出版社,是全球最大的物理及相关学科的信息传播机构之一。三是由网络期刊集成商提供服务。期刊社将期刊委托给中间商,集成者以Web 数据库的方式提供服务。国外主要有OCLC、ISI、ProQuest、Dialog@CARL等。1998年开始陆续建设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等引进和共建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向国内大学提供服务[10]。国内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集团的数字化期刊网、重庆维普的中国期刊数据库等。以CNKI为例,旗下拥有知识信息资源系统、加工基地、技术支持中心、知识信息传播系统、知识信息组织整合平台、网上研究院、企业创新网以及中国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心等,可以实现信息获取、采集、筛选、编审、出版、数据库建设的全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CNKI是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出版系统,不仅提供充足的数据存储空间,而且提供数字期刊整体解决方案。图1所示为基于CNKI平台的网络期刊的不同界面。

图1 基于CNKI平台的网络期刊的不同界面

以上三条途径各有优缺点。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和科技人才的缺乏,并不适宜也没有必要自主建立网站。相比自己购买硬件、软件和投入人力物力去建立独立的网站以实现网络出版,购买期刊集成商的服务显然更加省力省钱。但国内三大商业数据库对期刊发行近乎垄断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期刊和作者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期刊的发展与传播。虽然由于体制管理和资金投入的制约,我国行业学会期刊集群平台的开发和利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专业化期刊集群必定是高校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11]。有学者提出,由各行业学会出资或政府出资建设大型专业化期刊集群数据库[5,12-13]。但就我国的数据库发展情况来看,商业数据库已经遥遥领先,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若能借助商业数据库之优势,由政府机构牵头进行深度合作,相对而言更适合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现实状况。

目前,高校学术期刊与数据库集成商进行多层次合作,充分利用数据库的优势进行集约化发展是比较适宜的途径。一方面,可在高校官方网站中合法嵌入数据库集成商提供的学术期刊网站链接,建立本校学术期刊网站的便捷入口,利用数据库集成商的服务实现自建网站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的资源和优势,先将高校学术期刊专业化集群平台建立、运转起来,再通过政策或市场手段,逐步实现高校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公益性开放。2011年建立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平台”是一个良好的实例。由《复旦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17家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高校学术期刊联合发起,目前联盟成员已增至70余家。联合编辑部对加盟期刊拟发表文章进行选编和重组,进行数字优先出版和整体传播,并利用网络和手机推送等全媒体新型手段强化传播效果,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CNKI数据库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平台

4.2出版流程数字化问题

有人认为,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体现新的出版方式的优势,就必须摒弃传统的习惯。没有实现所有的编辑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就称不上真正的网络出版。其实,这是形式化的思维在作祟。数字化的优点在于便捷,例如电子稿件的收取、通过网络进行同行评议、提交作者校对、数字化印刷等环节,大大提高了期刊编辑出版的效率。但在校对环节,笔者认为不宜采用纯电子化的校对方式。第一,高校学术期刊,尤其是自然科学版存在大量的图表、公式,不宜用计算机校对软件进行校对;第二,利用人工校对时显示设备的用户界面大小有限制,滚动条操作将破坏版面的整体性,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校对效果与校对速度;第三,现有文本处理软件没有设置规范的校对符号,无法实现科学专业的校对;第四,长时间高度集中观看电脑屏幕,极易引发视觉疲劳,造成校对失误,且对人的健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如对眼睛的损伤、对人体的辐射伤害等。因此,笔者认为有利于提高期刊出版效率的工作方式就是好的工作方式,不必拘泥于形式。

4.3对网络出版的顾虑问题

自助投稿、个性定制、开发访问将是高校学术期刊提供的主要服务形式。作为公益性的事业,高校学术期刊更多地考虑良好社会效益的实现,而非经济效益。开放访问虽然会减少纸质期刊的发行量,但大大增加了科研成果广泛传播的机会,增加了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OA期刊的被引频次更高[14-17]。为保持原本就很少的发行量而拒绝开放访问,对于高校学术期刊而言并不划算。

网络出版的实现对于学术论文的版权监管是有好处的。一方面,传统的学术期刊社与外界的联系不畅,出版时滞过长,常常导致一稿多投事件在较长时间后才被发现。实现网络出版后,出版时滞缩短了,录用的论文及时通过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在网上公布,大大降低了一稿多投事件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畅通,作者投稿时常常找不到正确而快速的通道。上网随便一搜,满屏尽是假冒期刊社进行敛财的骗子网站。如果正规合法的期刊社都有效经营起自己的网站,那些假冒网站便不攻自破。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2015-07-15)[2015-10-27].http://www.gapp.gov.cn/govpublic/1000.shtml.

[2]周荣庭.网络出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陈生明.数字出版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于殿利.数字出版“七问”[J].出版参考,2013(7):8-11.

[5]吴巧红.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模式探讨[J].编辑之友,2007(1):68-70.

[6]张大伟.数字出版即全媒体出版论——对“数字出版”概念生成语境的一种分析[J].新闻大学,2010(1):113-120.

[7]搜狗百科.DOI[EB/OL].(2014-06-23)[2015-11-12].http://baike.sogou.com/v7634221.htm?ch=ch.bk.innerlink.

[8]安心红.中国网络出版业竞争力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9]赵鸥,李宁.科技期刊网络出版者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以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现状为例[J].2011,23(2):148-150.

[10]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介绍[EB/OL].(2005-11-28)[2015-11-12].http://project.calis.edu.cn/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1&class=1.

[11]李红.我国数字化专业科技期刊集群的形成与发展[J].编辑学报,2015,27(4):323-326.

[12]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等.国外科技期刊的在线出版——基于对国际性出版商和知名科技社团网络平台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48-953.

[13]李红.中国精品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刍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9(16):145-148.

[14]Lawrence S.Free Online Availability Substantially Increases a Paper’s Impact[J].Nature,2001,411( 6837) : 521.

[15]Antelman K.Do Open-access Articles Have a Greater Research Impact[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04,65 (5):372-382.

[16] Harnad S,Brody T,Vallières F,et al.The Access /impact Problem and the Green and Gold Roads to Open Access: An Update[J].Serials Review,2008,34(1):36-40.

[17]程维红,任胜利.中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现状[J].编辑学报,2007,19(3):196-198.

The Misunderstandings and Problems of Network Publishing of University Journals

LI Lan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China)

Abstract:To clear the vague concept of the network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journals, the concept of network publishing is redefin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are analyzed. Meanwhile, the way of network publishing, the digital workflow and associated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university journals; network publishing; advantage; misunderstanding; way of network publishing; digital proofread

[作者简介]李兰(1981- ),女,助理编辑,从事编辑出版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12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2-0178-05

猜你喜欢
误区优势
矮的优势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画与话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当前我们对军事体育认识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