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河南重点行业改造升级研究

2016-03-15 21:36:41黄家骏王国军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交通互联网+智能

黄家骏,王国军

(新乡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互联网+”促进河南重点行业改造升级研究

黄家骏,王国军

(新乡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文章从构建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两支撑一平台一环境”发展格局出发,以促进“互联网+交通”模式推动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实现飞跃发展为目标,围绕大力引进“互联网+”思维,对积极构建我省交通运输行业软、硬件建设的“两支撑”体系,打造依托互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创造有利于我省“智慧交通”大发展的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互联网+;河南;交通运输行业;两支撑一平台一环境

0 引言

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2]。

结合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3]来看,更要积极加强在侧重硬件建设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和侧重软件发展的“全面强化标准和技术支撑”的“两支撑”建设中着重打造依托互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创建出有利于打造我省“智慧交通”大发展新格局的良好环境。

1 “互联网+交通”发展战略是推进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升级的大势所趋

河南自古作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九省通衢之地,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在全国交通运输网中处于枢纽地位。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活动的重心,无论是其十字核心区的形成与发展,还是各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城市群的内外联系,都需要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支撑。近年来,河南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实现新的跨越,铁路运输能力明显提高,航空运输、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取得长足发展,运输生产稳步增长,信息化应用水平也不断提高[4]。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综合运输网络尚待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不尽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和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缺乏统筹规划等原因,交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成为当前制约我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瓶颈。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曾经在2000年前后首次提出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但该体系框架更多侧重于公路和城市交通领域,对铁路、水运、民航等涉及不足,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联动关注也较少。同时,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以及自动化等技术的逐步成熟,交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原有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形势,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从这个角度出发,“互联网+交通”发展战略的尽快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对促进交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交通智能化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突出强调了智能交通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新阶段的战略重点,准确把握了“互联网+”便捷交通与智能交通之间既有所侧重、又密切相通的内在关系;更重要的是清晰阐明了以“互联网+”便捷交通为切入点,推动智能交通发展[5-7],进而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这个方案的出台也为我省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早在2013年就制定了“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把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主力军。近几年来我省在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交通运输硬件设施和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在交通科技进步和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综合水平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交通信息化水平和交通技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交通”发展战略的尽快实施是推进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升级的大势所趋。

2 应积极依托“互联网+”技术,着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打造“畅行中原”智慧交通品牌

近两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加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组,并积极参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重要政策意见的制定工作背景下,我国的智能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支撑了全国规模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在中央为河南或以河南为主体批复了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之后,交通运输事业已经成为我省实施国家战略规划、加快河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命门”和重要战略基点。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完善发展,就能带动物流发展,物流发展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带动百姓就业、促进城市化进程,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思维推动了以服务为核心的交通管理方式的创新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互联网+交通”发展战略应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的发展思路。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具体体现和载体,我们应当充分应用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提高信息采集密度,增加信息采集种类,全面增强交通运输信息采集、存储和处理能力。通过制定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强化标准和数据支撑,切实提高数据质量,建设和完善全省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建成满足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行业数据库,充分发挥数据整合、交换、共享的作用,为智慧交通提供数据支撑。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打造“畅行中原”的智慧交通品牌,积极推进中原交通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8-9]。这也是促进行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3 加快推进政企合作模式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015年8月13日,由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ITS)评审通过的《政企合作模式的全国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共享应用示范实施指南》中明确指出,建立基于开放式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云平台,促进行业与互联网出行服务信息的开放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丰富、更权威、更高品质的出行信息服务,是落实“互联网+”便捷交通专项行动的措施之一,也是创新政企合作模式、打造出行信息服务新生态的有效体现。这项工作在国内已经有十余个省份和地区参与到了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当中,其中在江苏、四川、重庆等省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以“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一片云”和“一中心”(4+1)为载体的河南省智慧交通发展格局,建成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相适应的互通、互联、开放、共享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发展模式,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统一、开放、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提供全面支撑,引领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这其中,深化政企合作模式的交通信息出行服务将对城市交通行业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推进综合交通数据的开放共享将有效地把城市交通行业的服务提升到新的层面,唤醒沉睡的交通数据服务于民,再借力于企业盘活交通数据资源,创造新型数据和新的服务运转模式,形成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创新,从而建立以提高用户体验为目标的交通服务新形象。这对推动培育领先的大数据技术、产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一些主流的汽车生产厂家已经实现了在自有品牌车辆上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功能,如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的支持Apple CarPlay手机应用系统的新一代智慧互联系统Onstar车载4G LTE移动通讯系统已经在其中、高端车型中全系搭载,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推出的SYNC车载移动通讯系统、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推出的G-BOOK智能副驾即车载智能通信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共同特征是在支持传统GPS导航定位功能的基础上引进了诸如苹果、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研发的AppleCarPlay、Car Life车载移动通讯系统,以无线网络连接数据中心,获得包括紧急救援、防盗追踪、道路救援、保养通知、话务员服务、资讯服务、路径检索、预订服务、图形交通信息服务等多项智能通信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连接互联网或购买企业服务权限实现企业对车主的服务延伸,但这些功能仅限于对汽车生产厂家对自有品牌车辆用户的服务,并没有将其相关数据信息引入公众服务系统,对于政府官方发布的一些交通信息也无法实现实时共享,在当前“智慧交通”发展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由政府相关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出面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一个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以“互联网+”便捷交通为切入点,推动智能交通发展,进而打通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充分利用“互联网+”战略中的互联互通技术优势[10],积极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建立河南交通运输公众服务平台,主要是解决交通运输服务信息要素分散、资源利用率低、公众服务体验差等问题。通过建立“聚、通、用”的工作机制,将分散在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道路运输管理局、高速公路管理局、行政执法局等四大业务局和省公安交警总队的出行数据汇聚,并建立数据共享开放标准和机制,通过建成的交通运输公众服务平台向社会发布,实现出行基本信息查询,出行异常信息发布等功能,达到“一站式”服务,“一号码”响应,“一卡通”互联的目标。

4 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科技企业发展,充分依托企业实力完善智能交通网建设

建设智能化的交通信息网络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作用是不够的。据中国交通技术网顾问徐赫在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上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246.4亿元,同比增幅25.3%,除去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增幅18.7%之外,2010年到2014年复合增长率为24.6%。近两年,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每年有超过160亿元的市场规模,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的城乡一体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交通信息化的范围正逐步向城镇郊区扩展。近日,Tranbbs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自然项目数量1368项,市场规模41.6亿元。其中千万级项目58项,合计市场规模13.4亿元。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全年千万级项目58项,全年各级项目总投资额22亿元,2015年第一季度就超过了2010全年。

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的项目数量、市场规模、省内城市项目覆盖率、按省市县三级统计口径的投资来源等数据进行的对比分析显示,2014年全国2294座不同等级城市中接近六成的城市有智能交通建设投资,每座城市平均投资1840万元。2014年的上海、北京和浙江三地区域项目综合覆盖率为100%,其中浙江11个地级市、20个县级市和35个县,所有地区均有智能交通项目发生,建设投资覆盖率100%,是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投资最集中的省份。从2011年、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项目综合覆盖率对比结果看,2014年有城市智能交通项目投资的城市较2011年翻一倍,智能交通建设需求迅速增加,但仍有42%的城市仍处于待开发建设状态。

当前国内以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紫光捷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十大智能交通科技企业中,在2014年智能交通领域最终用户超过10亿元的有两家,超过五亿元的有6家,前十名门槛达到2.6亿元。合同订单超过10亿元的3家,超过5亿元的8家,前十名门槛达到3亿元。2015年7月6日,国内首个运行在公安内网上的省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贵州公安交警云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由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采用以阿里云为主的云计算技术搭建,可对海量交通数据进行全库关联、智能联想、自动研判、深度挖掘,为公共服务、交通管理、警务实战提供支持。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我省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已经处在了落后的位置。我们应抓住当前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我省智能交通科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针对智能交通科技企业面临的业务门槛增高、资金门槛加大、运维步入常态化、与政府进入深度绑定、需要跨领域咨询设计能力以及政府要求的增加等情况出台具体的方案和措施[11],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针对未来智能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专业化、定制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不断打造新的核心产品与专业应用平台,在不同区域、不同项目复制,以拓展市场,提高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充分依托智能交通科技企业的技术平台进行资源的统合,为我省打造“互联网+”发展战略下的“互联网+交通”智能交通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互联网需要有更大的作为。交通运输行业要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推动互联网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依法加强互联网治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5 结论

借助“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应当抓住当前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绿色交通、打造智慧交通网的最佳时机,努力实现我省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建成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相适应的互通、互联、开放、共享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发展模式,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统一、开放、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提供全面支撑,引领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这其中,深化政企合作模式的交通信息出行服务和推进智能交通科技企业发展,充分依托企业实力完善智能交通网建设将对我省交通行业管理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将通过联动发展,有力地促进河南交通行业智慧化发展,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带动河南交通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智能交通行业的大发展、大飞跃。

(责任编辑 杨文忠)

[1] 陈国鹏.“互联网+交通”视角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私家车共享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02:105-109.

[2] 赵光辉.我国“互联网+”交通服务的演进与政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03):39-48.

[3] 黄家骏,王国军.基于车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优化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6(06):61-63.

[4] 吴器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5.

[5] 凌亢.关于“互联网+交通”新业态发展情况及相关建议[J].交通与港航,2015(03):13-16.

[6] 王广鹏.“互联网+”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安防,2015(15):60-63.

[7] 王虹.大变革下的创新与融合——感知“互联网+汽车+交通”高峰论坛[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5(09):18-24.

[8] 魏晓霞.“互联网+”下全球电动交通互联网与泛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模型[J].电气应用,2015(16):132-136.

[9] 翟婧彤,王振坡,王丽艳.“互联网+”时代的城市交通变革与发展[J].城市,2015(09):70-74.

[10] 刘睿健. 智慧交通要“升级”!——看“互联网+高速公路”如何落地[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5(10):25-30.

[11] 梁浩,彭佳,俞梦骁,何小洲.“互联网+”背景下新交通模式管理政策研究[C]// 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16:8.

Investigate "Internet +" to Promote Key Industries in Henan Province

HUANG Jia-jun,et al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Internet +" traffic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Henan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paper made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introducing "Internet +"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basing the two supporting and a platform environment; Introducing "Internet +" thinking, and actively build our province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software and hardware "two supports" system,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the province "smart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in-depth study of the problem.

"Internet +"; Henan province; the transport sector; Two supporting and a platform environment

F512

A

1008–2093(2016)06–0013–04

2016-09-23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5B068)

黄家骏(1968―),男,北京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材料及规划研究。

猜你喜欢
交通互联网+智能
繁忙的交通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
小小交通劝导员
繁忙的交通
大灰狼(2010年5期)2010-08-24 03:21:53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