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丙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基于郑州航空港建设的黄河水院专业改革发展探讨
杜丙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郑州航空港建设将进一步拉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黄河水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加强专业领域改革,培养适应港区建设需求的人才。分析了二者对接的意义和必然要求,提出了促进专业对接的措施,如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扶持与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产业相关的专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扶持与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产业相关的专业;围绕航空港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专业开放合作办学之路;围绕航空港建设需要,加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围绕航空港经济建设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郑州航空港;黄河水院;专业改革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是郑(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为415 km2。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对于河南、中原经济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给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郑州航空港庞大的产业发展规模将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根据测算,近期航空港区至少可以带动20万以上的人就业;远期,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深度2013-2040年)》,实验区人口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90万,2030年达到190万人,2040年达到260万人。如果再加上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等各种产业,人才的缺口将更大。郑州航空港建设不仅对人才的数量需求庞大,而且对人才质量、类型和专业结构也提出了较高较细的要求。
当前,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必须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切实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1 黄河水院相关专业对接郑州航空港建设的意义
黄河水院很多专业都是围绕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专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大大服务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学院相关专业对接郑州航空港建设,依托郑州大型航空枢纽,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对于满足航空港建设所带来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推动郑州航空港建设和学校自身发展等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2 黄河水院相关专业改革对接郑州航空港建设是二者发展的必然要求
1.2.1 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人才需求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加快专业改革
目前,关于郑州航空港建设所对应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专家的看法,客观上说明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推进河南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推进河南对外开放合作和机制体制创新,需要河南高校有所作为,要求河南高校加快专业改革,培养更适合郑州航空港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高职院校在河南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更应该承担光荣使命,加快自身专业改革,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1.2.2 黄河水院推动专业发展必须借力郑州航空港建设发展
目前,郑州本地的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抢抓机遇,加强了与航空港区企业在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如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联合友嘉实业集团等港区企业重点建设机械制造、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控技术、经贸外语等相关专业,成立了相关的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建立了联合科技创新团队,并进一步加强科技平台建设。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式签署了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展开合作。黄河水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机电、财经、旅游、自动化、物流管理、营销等专业方面都有着悠久的专业办学历史,有较强的专业发展积淀,这些专业培养的人才正是很多港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些专业对接港区企业更是很有必要。只有对接港区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加强与港区企业的合作,才能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实力,才能把专业培育成未来的强势专业,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因此,黄河水院专业发展应借力航空港建设,主动靠拢港区企业,对接港区企业,全方位加强校企合作。
2.1 二者在某些方面的对接现状
黄河水院许多系部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都希望能与港区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合作,特别是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管理系等相关院系部,有的已经着手开展同航空港区企业的生产实习合作,有的已经联合港区企业举办了一些订单班。机电工程学院和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著名生产制造企业——富士康集团早就开展了生产实习合作,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到富士康集团开展顶岗生产实习,双方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生产实习合作机制。管理系、财经系等系部也已经主动出击,谋求加强与港区企业的校企合作,围绕优势专业共同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同时管理系相关专业已经就把专业教师派遣到港区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与港区企业联合共建师资队伍,达成了共识。
2.2 二者在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2.2.1 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航空港区产业发展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紧紧围绕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进行建设。其中高端制造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航空物流业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运输速度快,空间跨度大,运输质量高,能够实现精益供应链运作;现代服务业作为高端制造业、航空运输业的辅助产业,支撑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高速运转。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从建设到以后的运营管理,对人才的需求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既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校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专业,高校的专业结构布局和专业建设发展应该适应、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黄河水院有着80多年的历史积淀,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水利、测绘、机电等行业享有盛誉。但是,面对航空港建设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大量缺口,学院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服务于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今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黄河水院在围绕服务地方经济上,应紧密结合郑州航空港建设和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把握机遇、提前布局,构建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前瞻性。
2.2.2 围绕航空港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缺乏
黄河水院的专业办学理念是以社会需求为依归,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和特色为根本,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教学条件建设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支撑,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校在水利、测绘、机电等行业享有盛誉,这些专业和相关水利、测绘工程局都有着密切、深层的合作关系。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目前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它的综合功能和对中原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未充分展现。经济发展,教育先行。人才培养的周期性要求学校围绕航空港建设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深入调研,摸清实际状况,做好预测,根据实际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同航空港有关企业的合作,加大对口培养、订单培养,调整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使学生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有助于形成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良性互动,实现与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建设的人才供需对接。
2.2.3 围绕航空港人才需求开展的实践教学不够
目前,一方面是众多企业正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捉襟见肘,频频遭遇“用工荒”,另一方面,相关学校所直接输送的人才还存在着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问题,还不能快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鉴于此,加大学生在校实践教学环节,以便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满足企业所需,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由于目前黄河水院同港区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联系有限,合作不够深入,在工学结合方面还有待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和培养人才、服务港区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针对性。
2.2.4 围绕航空港建设的师资建设相对薄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校门出来(毕业)又进了校门(任教),作为专业教学骨干的双师型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设一支既能够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教学团队,黄河水院实行内外结合(校内培养和外聘兼职教师相结合)、上下并举(选派教师到高水平大学进修和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同时进行)的措施,强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围绕航空港建设方面,学院师资力量建设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围绕航空港建设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迫在眉睫。
快速发展的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为黄河水院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的专业建设如何适应航空港区建设的需求,进一步服务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前,学校必须加强郑州航空港建设与专业发展对接的研究,摸清郑州航空港建设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结合专业建设实际,提出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的具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相关专业与郑州航空港区企业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的有效链接。
3.1 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扶持与郑州航空港产业相关的专业
围绕航空港建设的需要,学校应逐步加大专业改革,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合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服务港区经济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找准专业定位。应充分开展区域经济调研,掌握航空港建设及其人才需求状况,围绕中原经济区发展特别是已经启动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建立动态跟踪、主动适应的机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合理进行专业调整和改革。使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紧跟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保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强主体专业。面向航空港经济发展需要,对于作为学校主体专业的机电、自动化、测绘、土木建筑等专业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在专业建设方面加大与航空港经济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合作领域包括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科研等。在学院已招生的水利本科专业基础上,加大机电等专业的本科招生工作,以便适应社会对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二是扶植符合航空港建设的相关专业。根据航空港建设需要和产业布局等特点,加大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经、酒店管理、旅游、计算机、物流、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扶持力度,前瞻性地启动包括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国际性人才,适应中原经济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之需。这既是企业的心声,也是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推进该类专业与航空经济实验区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力度,努力建设精品专业,实现校企双赢。三是依托基础性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对于纯粹的航空类相关专业,考虑到专业设置成本高,学校很难开办此类新专业。因此,设置新兴专业应依托学校专业基础进行。如,可以依托环化等专业,设置高分子与材料工程类专业;依托生物技术专业,设置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等专业;依托管理文秘专业,设置会展等专业以满足航空港产业布局及宣传企划的需要。这样既能节省专业建设的投入,又能拓宽专业建设的空间,合理提升专业集聚度,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四是改造、整合传统专业。紧贴航空经济产业,加快相关传统专业的融合,科学整合计算机多媒体与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涉外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专业,实施订单培养,与港区企业共建课程,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3.2 围绕航空港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拓宽开放合作办学之路
郑州航空港正在汇聚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单纯依靠引进人才是满足不了郑州航空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的,这就需要实验区、企业、高校三方密切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对实验区人才的有效供给。企业和高校进行合作,形成高校与企业的信息畅通、人才与科研设施共享的机制,既利于双方的发展,又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利用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验区良好的环境资源,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3]。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它们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都比较先进,学校可以同港区大型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主动对接,切实加强合作,加大相关专业对口培养、订单培养力度,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使毕业生成为企业所需人才。可依托郑州航空港建设,增设一批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联合航空港区企事业单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可围绕相关专业发展,联合航空港区重点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培养港区需求的专业人才;联合港区企业开展专业人才质量的考核与评估。通过强化专业建设与改革,既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有效契合,又可以为航空港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还应深入推进与航空港区企事业单位的校企合作,积极与航空港区的有关企业、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开展协同创新,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3.3 围绕航空港建设需要,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明确的目标,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不仅仅在实践教学课时的安排上要有量的保证,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提高。应加大投入力度,开展学校与港区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教学合作,与港区企业单位联合共建实验实训中心,构建院内外实训平台,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实验实训教学设备,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应服务航空港区经济,适当调整并建立新课程体系;吸收港区企事业单位参与研究,合理确定与港区经济发展密切的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服务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港区企业的实际设备要求和实践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使学生技能的培养具有针对性,避免传统实践教学中因为对企业缺乏了解,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所需不能很好衔接的问题。
3.4 围绕航空港经济建设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黄河水院对接郑州航空港建设,应当依托校企合作协会,与港区企事业组织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港区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具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的培训师进入学校任教、指导,让教师及早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教师也可以围绕专业需要到企业开展顶岗实训,专业教师的岗位技能考核可由校企双方共同负责,学校相关专业要定期与港区企业、行业协会就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环节展开研讨,也可以与行业协会的培训师建立“双导师”联合体,共同负责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在联合培养学生的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教师“进得了课堂,下得了厂房”,为人才培养模式进入良性循环提供师资保障[4]。
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发展既对黄河水院专业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学校发挥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平台。黄河水院要抓住机遇,不断深化专业改革和发展,从而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0-71.
[2]刘国际.学习心得[DB/OL].[2011-06-22].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0622215236262&cata_id=n148.
[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合格人才[N].河南日报,2013-05-03(10).
[4]赵颖.基于郑州航空港建设的“四位一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6):33-34.
[责任编辑 靳晓颖]
G642.0
B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3.021
2016-03-1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郑州航空港建设与学院专业建设发展研究(2014RKXB004)。
杜丙辰(1976-),男,河南鲁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