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
(九江学院教务处,江西九江332005)
“互联网+”背景下二本院校学生管理的挑战及思考
——以九江学院为例
刘玉红
(九江学院教务处,江西九江332005)
作为高校多年的管理者,深知高校学生管理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二本院校(既有本科生,又有专科生),由于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就更难管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到底面临着哪些困难与挑战?如何运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高效管理?本文首先论述了互联网的定义、特点,然后提出了九江学院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困难与挑战及思考后解决办法的探讨。
互联网+;二本院校;学生高效管理
作为高校多年的管理者,深知高校学生管理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二本院校(既有本科生,又有专科生),由于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就更难管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到底面临着哪些困难与挑战?如何运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高效管理?
互联网的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送技术,将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计算机进行选择性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以达到能让不同目的地的人相互联系,彼此传送信息的目的。“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是由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各个国家、部门以及个人的信息交换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以固定着的台式电脑作为媒体终端,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己经使互联网摆脱了空间的限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为媒介,以3G、4G和H3C技术为基础可以使互联网覆盖更为广阔的领域,这种更为便捷的无线技术被形象地称为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的特点:
(一)开放性与全球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在于它没有地域之分,没有等级之别,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的、免费的。互联网的编码也是完全开放的,通过IT技术,使用者可以建立网页和建立平台进行互动交流。
互联网的开放性成就了互联网的全球性。只要连接了互联网,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交流互动。这种全球性不仅带动了互联网本身的发展,更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认同和文明与科技的共同发展。
(二)虚拟性与身份不确定性
互联网可以通过互联互动形成类似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群体,甚至是虚拟社会。这种虚拟性使互联网不仅能够实现物体的虚拟,更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相处,将情感虚拟化。
当人与人在互联网上共享信息和交流时,因为时空的不同造成了对于对方性别、年龄、样貌等身份信息的不确定。
(三)共享性和互动性
当使用信息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欣赏、学习或者使用共享者提供的信息之后,在认定这个信息存在价值的同时,将信息以转载等方式共享给其他人并对信息给予评价或者给予共享者一定报酬从而构成了互联网的互动性。互动性和共享性使互联网比一般媒体更有吸引力,因为当一条信息被共享到互联网时,使用者可以随即给予互动反馈,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事情。
(四)无线性与时效性
无线性带来了一个缺陷,就是造成了现代人对于互联网的过分依赖,无论是新“拇指一族”的诞生还是博客或者播客的发展都体现了无线技术对于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无线技术更让一些本来可以预防互联网侵害的空间也成为有可能被侵害的对象。
互联网的时效性在于自由性和存储性,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共享技术即时的传送到互联网平台进行共享与互动,这超越了报纸和电视固定发行的旧模式。
(一)互联网环境下,教育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教育,单一教育转为多元教育,呈现课程、实践、创新创业、实习等多元的教育方式和评价角度;“封闭式”校园变为开放校园,互联网、数字化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等。
(二)学生的活动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学生的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例如创新创业、志愿者活动、兼职等。其次,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教室,他们活跃于各种在线课堂、MOC和微课等,喜欢学习电子知识。最后,学生的思想不再局限于被管理,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主张,张扬个性,追求实现自我。正是由于新时代学生的这些新变化,让我们的学生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目前学生管理遇到的问题的特点是被动管理、大众管理和粗放管理等
1.被动管理
由于班主任或辅导员缺乏有效途径获取每个学生的实时情况,无法对学生主动管理或关心,常常是在事情发生后,班主任或辅导员才被告知去善后。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不仅学生受到伤害,而且班主任或辅导员每日疲于处理,身心疲惫却得不到学生和学校的认可。
2.群体管理
当前管理主要以班级为集体统一管理。晚点名、开班会、班级活动、班主任或辅导员下寝等都是主要的方式。但是在信息爆炸、互联网等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每个学生的价值观、性格、兴趣爱好都千差万别,“一刀切”的群体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求。不仅知识学习需要个性化,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更需要个性化的,但是我们现在基本都是实行统一管理。一人得“病”,全体学生都得“吃药”,这种办法既不科学,管理又不能很有效。
3.粗放管理
传统管理重在管理学生上课情况、卫生情况和人身安全。常常采用点名、手工填表、签名等粗放管理方式。而当今的校园和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学生思想活跃,个人意识增强,价值观容易受到社会影响。粗放管理的方式不能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现实中常常由于细微的忽视而酿成大错。
(一)运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高效管理
1.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以往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管理模式是通过点名、查课、查寝等管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而目前由于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凭大数据预警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晚归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如果学生失联,可以调取历史数据,为寻找提供有效线索。
2.变群体管理为个性管理
在大数据风靡的今天,学生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而且价值观、人生观等千差万别。统一的群体管理办法早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管理的需求。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可以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规律,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
3.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五彩缤纷。大数据将获取所有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可以让班主任和辅导员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管理。
4.创建学生信息数据库
利用一卡通校园卡、门禁系统、学生在图书馆阅读纸质、电子书籍产生的数据、学生使用校内系统浏览新闻、社交等获取WED行为数据或利用校园网内各种IT系统和设备产生的日志数据等等创建学生基本信息、学习信息、生活信息、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等的数据库。
5.分析学生数据
通过对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提供给班主任或辅导员参考。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每天在食堂吃饭的情况,判断该学生生活是否困难,也可判断哪些学生应该得助学金;可以根据上网数据发现网瘾学生,及时通知班主任或辅导员对网瘾学生做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工作,防患于未然;根据学习和社交情况找出学业和就业可能困难的学生;根据在校消费、门禁等发现经常不在校的学生。总之,学生大数据分析可以让班主任或辅导员实现精细管理,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学生。
6.应用学生数据
(1)安全方面。对经常不在校、不归寝或晚归寝的学生发出预警危险信号;异常发生以后利用数据追溯过去行为,追查原因;(2)学业方面。根据学生上课的数据,包括哪些学生发言积极、哪些学生表达逻辑性强、哪些学生知识面广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服务方面。根据数据分析得出重点关注对象,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关心;为管理学生提供数据支撑,让繁琐的学生管理变得简单、便捷;(4)评价方面。根据学生全面的数据,全方位、多视角地评价每个学生,为学生的各项评优、评先、申请助学金等提供有利的依据。
(二)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互联网
一是促进互联网文化建设;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督管理;三是加强校园网络的创新建设;四是建立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五是创新高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二本院校学生的管理将会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群体管理变为个性管理、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管理者们将利用互联网数据提高安全、学业、服务和评价等方面的管理,真正做到主动、积极和个性管理。同时,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互联网。
[1]http://www.toutiao.com/i6291843455312200194/
[2]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丛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
[3]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丛书·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杰出辅导员、班主任.
[4]于浩.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引导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