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高校新进教务员的角色认同与自我建构
吴迪
(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就业初期是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的必经阶段,社会角色变化带来的角色转换动荡最为激烈。高校毕业生应在角色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心理调适、树立职业目标、脚踏实地奋斗等方法不断校正自己的入职心态,明确角色认同,逐步实现自我建构。
高校新进人员;教务员;角色冲突;角色认同
入职初期,高校毕业生往往会经历“职业浮躁期”。从学生转换为教职人员,这两种角色在社会责任、角色规范以及行为模式上都存在差异。在角色融入的过程中,大学生新员工容易产生角色冲突。蔡立彬(2010)论述了毕业生就业前后常见的几种角色转换障碍,即:思想认识障碍、心理障碍、社交障碍;[1]任世伟(2012)将大学生新员工的角色冲突概括为:因认知和定位的偏差导致的角色模糊;因理想与现实差距导致的角色退行;因挫折感和失衡感导致的角色依赖。[2]黄秋莹(2009)指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初期的角色转换过程中易出现角色固恋(群体失落感和人际关系复杂感)、角色迷失(自我失重感、生活空虚感、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感)以及角色退行[3]等问题。
高校员工属于素质型员工,新进人员步入岗位之后,他们也会关心自己的劳动和人格能否得到学生、教师和领导的认同,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否满足新的角色期望。就业初期,高校毕业生往往都迫切需要职业归属感与角色前景期待的认同感。
说起来,角色转换完成变化的时间不长,但角色性质的变化之大,甚至可以说是职业生涯的转折。正确对待角色转换、平稳度过职业浮躁期,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新的职业环境,投身职业实践,努力完善自己,更好地发展自我。
高校新进教务员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角色学习与领悟,角色实践也在连续不断的反复发生。在一轮又一轮的角色实践中,毕业生们逐渐调整认知和心态,完成角色转换,实现角色认同。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事无巨细,服务对象多种多样,其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务管理者角色的多样性,教务员通常会根据不同的角色期望调整角色,以期适应日常学院工作的要求。
(一)管理者
入职初期,高校毕业生往往还存有浓厚的学生心态,表现出从属性与依赖感,往往依靠教师或者辅导员督促开展学习生活,缺乏自觉性与独立性。
教务员作为学校基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院日常教务工作的管理与维护。薛蓉(2008):高校的教学管理作为保障高校教学顺利进行的管理活动,其本质和目的也是“育人”,通过“管理”来“育人”,实现学生的发展和价值。[4]管理者是教务员定位的重心,在校期间,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安排课程、学期排考、组织教学内容、准备教材、安排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选课、组织教学考评等工作都由教务员负责维护。工作事务繁杂、强调严谨,不能简单的将教务员的角色定义为“收发通知”或“跑腿打杂”。
变法前的国家年税收,景德时为682万9千7百石,皇祐中降到33万8千457石,治平中回升到1229万8千7百石,而变法后的熙宁十年(1077)剧增到5210万1千029石,即使与治平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
高校毕业生重返校园,需要及时调整学生心态,以一个教务管理者的身份重新定位自己,化消极被动应对为积极主动开展,做到认真维护教学秩序、规范学生学籍、整合教学档案。
(二)服务者
大学服务型教学管理范式强调倡导人本主义价值观,秉持“顾客至上”原则,要求管理者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将实现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作为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将为教学工作及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根本职能。[5]
当下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社会上也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光环下”,让很多大学生产生了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毕业后,他们将这种心态带入职场,在工作中挑三拣四、拈轻怕重,缺乏责任与担当,或畏首畏尾、委曲求全,缺乏进取与追求。
教学管理是直接协调院系师生教学关系的中间环节,教务员需要做到服务于领导,即时上传下达,确保信息准确、流畅,协助院长、系部主任完成教学科研管理事务;服务于教师,学期排课、排考,项目申报、中检、结项,教学考核、评奖,做到信息反馈无延误,尽可能满足有特殊困难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服务于学生,辅修二专、课程替代、成绩管理、学分置换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入职后,高校毕业生需要正视自己的职业定位,将自己由依赖型消费者转变成自给型的服务者,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确保各个教学环节有序、高效的顺利完成。
此外,高校毕业生还需要由一个“学习者”变成“习得者”,将获得知识的方法由被动接纳转化为主动吸收储备;由学生心态指引下的“照办型”工作范式,转变为创新型的“研究者”角色,善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即时、有效的优化工作内容,善于总结,将工作实践提升为理论,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新进教务员需要在一个受教育、参与角色实践、接受经济供给、逐步完善自己向积极主动学习、用自己掌握的本领为身体力行地为师生提供服务,以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角色认同。
(一)加强心理调适,适应角色转换
心理上的深刻变化是高校毕业生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尺度。只有做到了心理上的适应,才能说明社会角色对毕业生人格的影响、塑造、提升,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这一社会化过程的完成。重返校园,伴随着身份的转变、交往对象的复杂化、角色实践的混乱等障碍,高校毕业生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职业,这极大程度的阻碍了社会角色的转变。因此,需要及时的进行心理调适,不断校正自己在工作中的方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同事共同参与的角色实践中,既要充分看待、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又要清醒正视、修正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在工作中做到自谦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负,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新进教务员需要尽快地从校园那种安逸、慢节奏的生活中走出来,以清醒的角色认知、坚定的工作态度、合理的时间分配、高效的工作作风,积极努力的投身于事无巨细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找准角色定位,树立职业目标
角色定位即角色人认清自身所处位置,明确自身享有权利、承担的义务与职责。大学毕业生们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仅凭一腔热情盲目的开展工作,应该尽快地熟悉周围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办公流程等,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设定职业目标。教务员作为学院基层工作的开展者,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进人员应该充分认识该工作的复杂性,找准定位,调整期望值,做到配合领导完成学院管理工作,辅助教师完成系部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完成学业功课。在角色实践中多多积累并转化为科学方法,不断地提升自己。
(三)加强角色实践,脚踏实地奋斗
毕业生初入职场,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无力感。面对这种局面,大学生们需要即时调整好心态,强化主动学习,加强角色实践。首先,要熟练、灵活的运用教务管理系统,依托计算机完成教师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教务工作,避免重复的手工操作;其次,加强语言组织与书面表达能力,清晰地领会院领导的工作指示、掌握教学一线的教师情况与学生的学习动态,时刻保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并且严谨的将口头信息的整合成书面通知或材料,做到准确有效、言简意赅;再次,有意识的锻炼管理能力,踏实工作、积极思考、提高自己对日常工作的洞察力,不断地校正自己的心态,改善人际关系,通过自己的工作成绩去影响他人、获得他人的认可。
教务员工作平凡而重要,高校毕业生从学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教务员,需要在学院日常管理工作中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性质、合理的评价自身价值,秉持“顾客中心理论”,以服务型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来要求自己,根据社会角色期待不断地丰富角色实践,促进自身教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注: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校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cjyyb2015125)
[1]蔡立彬.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角色转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8):51-52.
[2]任世伟.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新入职员工角色冲突的个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黄秋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角色转换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4]薛蓉.基于顾客中心理论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丁福兴,李源.大学服务型教学管理范式构建的内动力障碍分析——人性假设、身份区分及心理契约[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30(1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