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荣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中国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探讨
黄学荣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依法行政作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人员行使行政权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也是现代法治政府必须循序的基本准则,虽然目前我国依法行政正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但依法行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与形成原因,旨在探求我国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的途径,加快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
依法行政;现实制约;策略探讨
依法行政作为我国行政执法的核心和关键,是我国法治政府必须遵循的原则,依法行政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法定程序内合理公正的行使行政权利,管理公共事务的基本准则。尽管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依法行政的效果与力度还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执法不严、责任主体意识不强、行政监督体制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笔者就中国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谈点浅见。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表现
依法行政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国家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使行政权利,是我国社会制度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关键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和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而依法行政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因此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为了保障我国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就必须依法行政,将行政机关的权利和管理职能纳入到依法行政的范围中,把行政机关的权利关进法律规范的笼子,让行政机关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利。
(二)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实现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依法行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在市场经济中参与竞争的各个主体要依法办事,使市场变得有规范有序,符合法律的行为规范。如果市场经济没有法律的规范,那么市场就会出现混乱,竞争变得不合理,不合法,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政府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能,通过依法行政来管理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依法行政发展势头良好,行政执法的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但依法行政的效果与力度还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执法责任主体意识不强、行政监督体制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中也存在执法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依法行政的健康发展。
(一)全民法律意识方面的制约因素
依法行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增强全民法律意识。中国作为一个经历数千年封建制度的国家,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受封建专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法律在认识有存在很大的偏差,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在行使国家权利的过程中把公权当成私权用,缺少对法治社会基本准则的遵守,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将国家的法治置之度外,滥用行政权利等。由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一知半解,不仅自己不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而且不会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懂得法律维权。这些现象无疑都会制约我国依法行政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的进程。
(二)行政立法方面的制约因素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行政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和相关的法律条例,这为行政执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当前的行政立法水平还达不到依法治国的要求,在立法方面仍存在着滞后的问题。一方面,目前行政管理过程中有些行政行为找不到有法可依的行政法律条文。例如,关于新闻自由、检举、举报等没有专门的的法律文件来规范;在社会领域有关见义勇为、希望工程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在经济生活领域,关于市场信用问题找不到相应的立法依据等,这些现实的情景都给我国的依法行政带来很大的困扰,让违法者随意的钻空子,使违法者付出的成本太低。另一方面,体现在行政法律的操作性不强,实施起来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由于我国在立法内容上的局限性,导致我国的一些行政法规对有些行政执法问题难以定性,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在行政执法上难以把握,出现法律空白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依法行政的实施,制约着我国行政水平的提高。
(三)行政执法方向的制约因素
严格执法是行政执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处,但目前我国行政机关存在着严重的行政执法不严的问题。一方面,行政行为超越行政职权,行政机关人员滥作为和越权作为的现象,造成行政执法混乱。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自己的职权,但目前我国的一些行政人员超越自己的法律职权范围行使权力,并作出一些不属于自身管辖范围的行政行为。还有一些非行政人员在无法授权的情况下行使行政权利等,如协管员行使城管人员的职责,协警行使警察的职权,这些都属于超越职权的行为,都是无效的行政行为。另一方面,执法不严的表现在行政行为违反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有些行政机关只注重执法的目的和结果,而忽视了执法的过程和程序,认为只要达到执法的目的,不在乎运用何种形式进行执法,造成了行政执法的过程中的行为粗暴和程序不规范,在社会上引起了不良的反应,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因此,依法行政不仅要求行政人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还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设施行政行为。
(四)司法以及监督方面的制约因素
在现行的法律体制下,司法机关不但要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还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目前从我国的法律体系来看,尽管初步形成了行政执法监督体制,但是在具体的行政行为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监督不到位的现象,暴露出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完善。执法监督体制的软弱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由于存在着监管错位的现象,助长了执法人员的滥作为和不作为现象。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执法意识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不高,其重要原因就是依法行政的法律意识淡薄。因此要想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提高依法治国的法律意识,做好依法行政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开展宣传法制教育活动,增强社会和行政人员的法治意识。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对行政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行政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增强行政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可以立足长远制定有法可依的行政法律体系,行政法律体系既要体现法律的可操作和实践性,又要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对全体公民做进行法治宣传与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宣传依法行政的先进典型,采取经验推广和评优评先等形式,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在行政人员中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教育,逐步增强行政法治观念,促进依法行政的有效实施。
(二)建立行政法律体系,增强依法行政的可操作性
行政立法要从我国的行政现实情景出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各级行政机关人员的行政权利和职责,完善相应的法定程序,规范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使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在规定的法律范围内合理有效的实施,防止暴力行政,损害人民的利益和合法权益,从而提高行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坚持国家行政法制的统一的前提下,使地方的行政立法与国家立法相互配套,增强行政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加快立法进程,提高立法的质量,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障行政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做到科学有据,同时也可以改变现实行政执法过程中无法可依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要提高立法的质量,加紧对现行法律中不合理的条文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清除,修改与现代社会行政执法不相符合的规定,废止不合理的行政法规,对必要的部分进行修订,剔除一些繁文缛节,使得我国的行政法律更加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的行政执法现状更加的吻合。
(三)强化责任意识,实施责任行政
为了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质量,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行政人员的行为的监管,使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利时更加符合法律的要求。首先要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执法培训和讲解行政法规,经常开展法制检查,提高行政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增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过程中的法律自觉性。其次增强行政执法主体的责任意识,对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过程中的职责、权利等进一步的明确和理顺,避免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过程中主体模糊和责任不明,严格实施行政执法的主体责任。对于行政执法人员要完善和落实错误追求制度,建立奖罚考核制度,对行政人员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严格做到谁主管,谁执行,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将责任落到实处。再次要坚持行政执法行为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政执法,对于执法过程中的不合法不合现象要勇于对社会公示,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防止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暗箱操作,使得依法行政在群众的监督中进行。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保障依法监督有序
法治社会立法是前提,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障。行政监督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保障,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顺利展开。首先要建立相关执法考评责任和制度,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明确接受社会监督和考评,明确各级行政人员的责任,增强行政人员在执政过程中的法制观念,保障依法行政能够顺利的展开。其次要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确保行政人员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依法行政,对执法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严厉的批评和通报,对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于行政过程中的错案实施责任追求责任,形成监督管理体系,增强行政人员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执法自觉性,减少行政过程中滥作为和越权作为的现象,提高依法行政的效和质量。
总之,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而依法行政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的前提和保障,只有落实好依法行政,将责任落到实处,才能提高我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依法治国的水平和质量,才能保障我国法制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
[1]易凤兰.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动力解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86-90.
[2]姚锐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途径与机制研究[J].中州学刊,2015,(1):5-10.
[3]张渝田,熊宇.论依法行政的逻辑结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9-65.
[4]孙洪敏.将依法行政纳入政府绩效管理[J].南京社会科学,2015,(1):13-21,36.
[5]焦方义,任嘉嵩.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践行依法行政[J].社会科学研究,2015,(3):25-29.
[6]张华民.依法行政的德性要求及其现实观照[J].现代法学,2014,36(2):67-72.
[7]楚迤斐.依法行政论域中的“懒政”现象及其治理[J].中州学刊, 2015,(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