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与中国设计风格的创新研究综述

2016-03-15 20:01叶劲松
关键词:设计文化研究

叶劲松

(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中国元素与中国设计风格的创新研究综述

叶劲松

(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中国元素”是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精神气质和美学意蕴的符号系统,是中国传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符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在最高抽象层面的能指集合。中国元素是当代本土设计的不竭之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国元素是塑造中国设计风格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中国设计在世界设计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获得中国设计应有的文化身份和话语权利。本文从中国元素的内涵及其研究的意义、中国元素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元素的研究、中国设计风格的研究及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观点几个方面对中国元素与中国设计风格的创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中国元素;中国设计风格;符号学;哲学思想;文化载体

一、中国元素的内涵及其研究的意义

(一)中国元素的内涵

“中国元素”是当下设计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元素”是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精神气质和美学意蕴的符号系统,是中国传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符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在最高抽象层面的能指集合。“中国元素”包括“有形元素”和“无形元素”两大类。“有形元素”即物质层面,包括一些民族传统艺术形象、器物形象、图形纹样、工艺器具、园林建筑等。“无形元素”即精神层面,包括一些非物质文化、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儒道典故、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等。有形元素是外在表征,无形元素是精神内核。

(二)中国元素的研究意义

中国元素是当代本土设计的不竭之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巨大宝藏,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发掘中国元素,保护中国元素,开发中国元素,是弘扬中华文化势在必行的历史使命,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元素是塑造中国设计风格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中国设计在世界设计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获得中国设计应有的文化身份和话语权利。

二、中国元素的探索与发展

中国元素伴随改革开放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国门初开,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拍摄的本土电影揭开了中国元素神秘的面纱。这一时期,中国元素的开掘是一种本能的不自觉的行动。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开始转型,风靡一时的西方现代思潮逐渐降温,一批文化精英看到了拥有数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国元素的独特价值,中国元素在文化领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起来。这一阶段,中国元素运动仍是个人文化觉悟行为,尚未形成集体自觉和共同纲领。

跨入21世纪,中国元素发展进入快车道。2000—2006年,《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作品;周杰伦和方文山合作的《青花瓷》、《菊花台》等音乐作品;2006年,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2007年,中国网、人民网、凤凰网等网络媒体联合发起的“寻找中国100元素”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时期是中国元素发展的高潮阶段,中国元素得到了集中展示。

三、中国元素的研究

中国元素的基础性研究。将中国元素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发源,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形式意味。程庸《中国元素》、易思羽《中国符号》、王炳熹《中国符号——一本书让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等著作对中国传统元素、文化符号、人文标记进行了扫描、梳理和记录。

中国元素的文化研究。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这类研究从中国文化、哲学、美学、民俗等方面对中国元素进行了研究。从中国元素到中国精神(崔莉萍,2010)、“中国元素”的内涵和外延思考(吴林桦,2010)、中国元素未必等于中国设计(汪瑞,2010)、中国设计与“中国风格”(刘新,2007)、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显性与隐性研究(杨守坤,柳卫,2010)、中国元素走向全球化设计的探索(路玲娟,2010)、中国元素与文化认同研究(程颖,2013)。

中国元素的历史研究。对中国元素历史发展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主要有吉汉、刘蒙之《三十年来的中国元素运动》(《新闻知识》2009年第5期)、《西方化、反西方化和中国创意的突围——中国元素商业化运动的历史文化演进》(刘蒙之,2011)。

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应用研究》(胡国华,2012)、《中国元素在品牌传播中的创新运用》(薛媛,2011)、《中国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马原、张杰,2007)《中国元素在好莱坞动画片中的运用》(王丹,2012)、《基于中国元素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肖伟,2012)、《中国元素在世界服装市场中的运用及影响》(赵曼如,2012)、《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呈现与分析》(朱莹,2013)、《轿车造型设计的中国元素分析与应用研究》(龚荣辉,2008)、《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中国元素》(李汶红,2013)等。上述研究从广告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服饰设计、影视动画等方面对中国元素展开了应用研究。

四、中国设计风格的研究

“设计风格”是设计作品呈现出的整体性的独特面貌,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深刻性,是时代、民族和设计师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设计师成熟的标志。“中国设计风格”与“中国元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元素是塑造风格的手段,风格是各种元素有机融合而产生的化学反应(刘新,2007)、探索本国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节点,形成自己民族的设计风格,这才是具有民族风格设计的精髓所在(李钢,2008)。

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国内对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多一些,对中国元素和中国设计风格的创新研究还比较少,本课题将围绕中国元素的设计创新、建构富有时代气息、本土特色和国际风范的中国设计风格等问题来展开研究。

五、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主要观点和创新价值

(一)基本思路

本课题将从符号学、设计学、语义学的向度出发,在全球化语境前提下关照中国元素与中国设计风格的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一,对中国元素的内涵、哲学思想、美学精神和形式意味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中国元素的创新方法;第二,找寻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结合点,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国设计风格;第三,对中国元素的本土化与国际化、设计的文化身份和话语权力等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从符号学、设计学、语义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角度来进行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东、西方设计元素、设计风格比较研究法;(4)设计实践与教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三)主要观点

“中国元素”是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精神气质和美学意蕴的符号系统,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符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在最高抽象层面的能指集合。

中国元素应是全面的、发展的和开放的,今天的中国元素应赋予新的时代气息和设计魅力,我们应该不断发掘中国元素、保护中国元素和发展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的载体和注解,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是中国元素的精神内核。我们应在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元素做出新的判断与表达,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世界关注中国,中国融入世界。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元素的崛起,需要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的设计哲学、设计元素和设计语式,中国元素构建了中国设计的中国语式。

“国际化”不能全盘西化,“本土化”不能封闭僵化,国际化与本土化应该有机融合。中国设计应该学习西方设计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与表达方法,将传统、现代和国际化三者有效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国际化视野、本土化特色的中国设计风格,从而确立中国设计的文化身份和话语权力。

(四)创新价值

理论创新:从符号学、设计学、语义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角度来构建“中国元素”、“中国设计风格”的创新理论、创新路径和创新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践印证相结合。

应用价值:课题研究成果将会应用到设计学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国元素课程教学、中国元素设计实践等方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推广中国元素和中国设计风格等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研究成果还将通过论文公开发表、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给相关兄弟院校同行、喜爱中国元素的设计师和学生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综上所述,中国元素是当代本土设计的不竭之源,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巨大宝藏,发掘中国元素,保护中国元素,开发中国元素,是弘扬中华文化势在必行的历史使命,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元素是塑造中国设计风格的重要手段,是时代、民族和设计师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符号印记,有利于中国设计在世界设计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获得中国设计应有的文化身份和话语权利。

[1]张法.中国美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罗兰·巴尔特(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利奇.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5]钱穆.文化学大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6]舒湘鄂.设计语义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7]木村重信(孟明译).何谓民族艺术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8]李泽厚.美学三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赵克理.顺天造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2]海军.视觉的诗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3]张晶.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14]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程庸,若隐.中国元素[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

[16]舒湘鄂.设计语义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设计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