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福锦
(邯郸学院 太行山文书研究中心,河北 邯郸 056005)
太行家族文献备藏绪论
乔福锦
(邯郸学院 太行山文书研究中心,河北 邯郸 056005)
以太行文书为代表的华北乡村家族文献,涵盖民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从明清延至现当代,且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已然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体系。从保存主体观,太行文献中的个体文书、家族文书乃至村社文书,均以家族或家庭为主。文献自身系统,可分为三大部类、九个具体类别。
太行;家族;文献;备藏
华夏礼乐之邦,不仅有着数千年传承不断的文明史,也有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典藏。中古之前,学术典籍与政府档案,是传世文献的两大主体。经历过精神奠基、制度重构两个时期,至唐宋以降的近古时期,华夏文明进入“人文化成”时代。在学、政、俗三位一体、文化重建得以完成的古典文明成熟期,民间社会文献已然成为与学术典籍、政府档案鼎足而立的另一文献系统。作为传统民间社会存在基础的乡村家族文献,不仅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实际保存数量亦相当可观。近百年来,在中西文化冲突所造成的巨大社会变革中,民间文献包括乡村家族文献毁弃散失严重,然各地仍有不同程度的存留,且呈现出不同的地域与时代特色。作为“东南邹鲁”之地,江南徽州地区的民间文书,可谓民间社会尤其是乡村家族文献的典范。就近古以降乡村家族文献的保存情况来看,以太行文书为代表的华北乡村家族文献,不仅涵盖民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从明清延至现当代,且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已然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体系。从保存主体观,太行文献中的个体文书、家族文书乃至村社文书,均以家族或家庭为主。文献自身系统,可分为三大部类、九个具体类别。①参阅赵思渊,汤萌《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的分类法及其依据》,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依文献主体归宗、按文献性质分类、据文献形式编目,应是太行文献包括太行文书整理的基本原则。至于文献或文书编号,可按原件自然顺序排列。
第一大部类,为日常生活与生产类。具体可分字据、产业、日用三类。
其一,字据类,主要是备查备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字依据。
太行文献,与广义的太行文书同义,包括书籍、档案与契据文书,狭义之太行文书,主要为契据类文书。此类文书具体又可分为地契、房契、山林契、借契、租赁契、典当契、补契、合同、货单、礼单、户牌、税票、执照(夏忙、秋忙)、账簿(家产登记簿、誊契簿、收租薄、日常收支簿)、分单、过继文书、招赘文书等。①
受金元时期大动乱影响,目前所见之太行地区家族文书,最早时间为明代中叶,又以清乾隆之后居多。白契、红契均有,以民间自留白契居多。晚清直隶地区的三联龙契,展开要有一米五左右,铅印正契文纸,边沿有蓝色龙纹。受战争影响,从晚清太平天国至抗日战争期间,补契出现较多。减租减息时期颁发的油印契,颇具时代色彩。租佃双方之合约契,也有保存。20世纪50年代晋南地区的家庭分单,以“社会主义”四字为中缝契符文字。时代变了,契符内容变了,原来使用的套路及文书格式没有变,可见历史的延续性。过去家庭立新账,多选在正月。武安县十里店王氏家族账本,从晚清、民初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文革”后期,70年代,账本封面仍有“文南堂”字样,可见传统生命力之强。相较于徽州文书,太行地区家族文书中,诉讼文书少见,邻里间互助类合约则很多。与徽州宗族文书存量较大不同,太行地区的“会社”文书包括账册,保存数量也很可观。集体化时代的社队会计档案,也多由家庭个体保存。
其二,产业类,以满足乡村家庭生产需要为主。涉及农桑、林果、畜牧、手工、商贾。农桑、林果、畜牧等多项。地契、房契外,柿树、栗树、核桃树等果木契约,也是太行家族契约中的主项。
其三,日用类,即为日常生活服务的书籍文字。此类文献,多为抄本。饮食、起居、服饰、医药、日历、月令、通书,种类繁多。受农耕文明安土重迁习惯影响,太行乡村商业不甚发达,商贾与旅行类书籍相对较少,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类较多。其中《识字百家姓》《老百姓日用杂字》《丈量土地歌诀》等,颇具地方特色。兼具识字与日用价值的杂字类(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读物,多为抄本,也有少量坊间及村社刻印本,其中间有套色本。现存之《庄农七言杂字》刻本,有木味,也有金石味,十分罕见。
第二大部类,为礼仪制度类。具体可分人生礼仪、社会规约、官府公文三类。
其一,人生礼仪类。包括庚贴、婚书、聘礼单、尺牍、仪文、对联、通书等。旧时婚丧嫁娶,婚丧嫁娶、四时八节,三礼六书、仪式程文,样样不可少。太行家族所用之程式文字,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
其二,社会规约类,以社会交往、公益活动及乡规民约类文献为主。包括家族规章及活动记录、社会交往文字、慈善公益活动文献、村社档案、乡规民约(告示、禁约)等。村庄会社文献,是太行文书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目前发现的保存在乡村家庭中的村庄“会社”文献,时间上限可追至晚清。这类文献,与字据类账册文书有交叉,与教化信仰类文献亦密切相关。但在近古太行乡村,“会社”基本是作为社会组织存在的“村社”共同体。迄今所发现的太行“会社”,包括家谱社、祖宗社、祠堂社、孝社、坟社、田禾社、秋香社、守望社、互助社、禁赌社、天地社、烟火社、字灯社、九曲社、山神社、河神社、老爷社、老母社、奶奶社、白衣社、马王社、关帝社、三官社、三仙社、财神社、圣母社、佛祖社、大社及各种钱会等。[1]会社文献,多由会首、社首、社头、香老等首领保存,既是村庄社会共同体文献,也是家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县甘泉村清末民初《孝社规矩账》,章程细致规范。晋东南某村《养羊公约》,文字典雅,约定严格。
其三,官府类,指上级政府下发的文字。包括官府公文、圣谕广训及现当代时期的各类上级文件与报刊等。其中清代中叶以后出现的《圣谕广训》类书籍,有正规的刊印本,也有手抄本。科举参试人员留下的手抄本,字体规范,抄写认真,颇具版本价值。保存在太行家庭中现当代时期的各类上级文件,时间一直延续至“文革”后期。
第三大部类,为精神教化类。具体可分教育、家乘、信仰三类。
其一,教育类,其中既有启蒙教育类文献,有科举文献,也有现代学校教育留下的文字。具体包括三、百、千、千、四书五经、纲鉴、方志、字帖、珠算、时文、朱卷(乡试、会试)、戏文、唱本、野史小说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有学童与教师的手抄本,有村镇自刻自印本,也有一定数量的坊刻本。儒家经典,大开本五经类少见,适应科举需要的坊间刻印小开《四书集注》类读物居多。科举时代的八股文作业,毛笔小楷抄写,十分正规。乡试、会试朱卷,封面有龙纹,内文部分,家族成员介绍、受业情况及科名、文章、颂圣诗样样齐全。保存在昔阳县长岭村庄档案中的《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可能为现存北京大学的最早讲义油印本。原本是陈氏家族所存的国立大学文献,作为土改果实账,被有幸保存下来。[2]从民国时期的小学作文中,亦可见现代化之前乡村农耕社会理想的一面。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油印的《抗日三字经》,出于太行区赞皇县一个家庭,为所存11种类书之一种,该版本目前在其他地区尚未发现。开卷曰:“大中华,好河山,人口多,地方宽。南印度,北苏联,小日本,在东边。”文字朗朗上口,且不失典雅之气。涉县偏城农民习字帖,有“翻身农民,要学文化,笔墨纸砚,一起买下”字样,乃是时代文化变革的珍贵记录。
其二,家乘类,其中有家族成员个人留下的文字,更为主要的是家庭与家族留下的文献。具体包括日记、笔记、书信、诗文、自传、年谱、神主案、族谱、家训、家规、地方史志等。太行家族文献中,个人诗文存留较少。抗战以来,从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农业学大寨到“四清”、“文革”,太行地区一直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故现当代时期的个人日记、笔记及历次政治运动中形成的人事档案较多,内容十分丰富。昔阳县长王贵科20世纪50年代的工作笔记,不仅有合作化初期太行乡村历史的详细记述,其中还有成为全国典型之前大寨与陈永贵的早期历史记载。涉县青年任同和“文革”时期的70多封书信,则是特殊时期历史的原始文献。与徽州文书相比较,太行家族文献中,册籍类家谱存量较少,布轴类神主案存量较大。
其三,信仰类。主要指与精神活动相关的文字,包括与儒、释、道三教相关的劝善类文字及科仪类文书。其中既有民间个人的手抄本,也有寺庙等善行机构的刻印本。
太行家族备藏文献,是包括学术典籍、政府档案与民间社会文献在内的历史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行文书搜集整理的系统参照,也是太行学研究的基本学术对象,是太行区域乃至中国北方乡村社会文化传承延续的文献依托。明清以降之太行区域民间文书,是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之后,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又一个民间文书群宗。与前两大文书群宗一样,太行文书与太行家族文献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研究价值。与敦煌学、徽学等学科相近,集多学科研究于一体的太行学,是以文献学为基础的专门之学,也是具有多学科综合特征的专业学问。作为民间文献尤其是华北乡村社会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文献典藏传承的文化意义,同样不可低估。上古春秋时代,孔子整理六经,为华夏民族保存了具有精神奠基意义的基本文化典籍。中古时期学术与文化的传承,同样离不开文献典籍之收集整理。“焚书坑儒”劫难之后,中华文化命悬一线。文化慧命得以延续,即与文献典籍之抢救保护分不开。《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载: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3]2410唐宋以降,历史进入近古时期。与上古、中古文献保存主要依托学人、贵族及官府等对象不同,由于印刷术的推广,科举制度的完善乃致儒家文化的普及,此一时期的民间家族不仅成为文献保存的主体,也成为民族文化延续的载体。民初《印行〈四部丛刊〉启》曾云:“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太行“乔木故家”之备藏文献,是中国北方乡村社会近古以降历史之全方位写照,也是华夏“旧邦”文脉延续与社会重建之文献依托。
[1]乔福锦. 太行区“会社”改造的背景、方式及后续影响[J]. 邯郸学院学报,2015(3).
[2]乔福锦. 邯郸学院藏《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考辨[N]. 光明日报,2014-09-24(14).
[3]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责任编辑:朱艳红 校对:贾建钢)
G275.2
A
1673-2030(2016)01-0070-03
2015-12-05
乔福锦(1956—),男,河北邢台县人,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