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智库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6-03-15 18:36:27朱洪波马彦涛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智库决策科技

朱洪波 贺 羽 马彦涛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00025;3.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海淀 100086 )



科技智库建设:现状与对策

朱洪波1贺羽2马彦涛3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00025;3.中共中央党校,北京海淀100086 )

科技智库是智库的重要类型,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科技智库发展迅速,因其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独特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队伍建设、咨政能力、体制机制、自主独立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与西方智库强国相比,差距明显。因此,加强科技智库建设研究,推动智库持续快速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智库建设;科技决策咨询系统;科技智库;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决策战略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更加重要。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人民日报》2016-06-01(002)。因此,加强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科技智库的功能定位及咨政方式

科技智库是智库的重要类型,是以自然科学和交叉学科为支撑,以现代科技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为手段,专注于科技政策研究、决策咨询服务和咨询人才培养的智库。国际上高水平的科技智库已成为各国战略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智囊和“外脑”。在我国,科技智库建设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因其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独特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科技智库的功能定位。

科技智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生产思想、咨询服务、资源汇聚、舆论影响等方面。一是生产思想。生产新思想是科技智库的首要功能,也是其核心活动。科技智库通过调研分析和科学研究实现新思想的产出,形成政策主张和决策建议,并采取持续反复的倡导推介,以得到决策部门、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和采纳,为“思想”转化为“政策”打下基础。二是咨询服务。开展咨询服务是科技智库的基本功能,也是其主要任务。科技智库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针对党委、政府等决策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预测、评估判断、提出对策措施等,为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建议方案。三是汇集资源。汇集资源是科技智库的重要功能,也是其建设要求。首先是汇集组织资源,通过加强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组织等的交流合作,实现合作研究与协同创新;其次是汇集人才资源,利用和整合各类科技人才,最大限度有效配置智库研究所需的智力资源;再次是汇集项目资源,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优势,多渠道、多途径获取研究项目;最后是汇集信息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各类调研材料和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提炼、加工,为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支撑依据。四是舆论影响。产生舆论影响是科技智库的应有功能,也是其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主要体现为:利用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类媒体宣传政策主张和决策建议,从而引发决策者、社会和公众关注,产生舆论效应;围绕发展中的战略问题或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在相关政策出台前提出研究报告或建议方案,从而对党委、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通过专题论坛、研讨会、座谈会以及各种咨政活动等阐发交流思想主张,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舆论。

(二)科技智库的主要咨政方式。

目前,我国科技智库的主要咨政方式包括参与决策、出版内参、提交调研报告、组织研讨活动等。一是参与决策。这是最重要、最为通行的智库咨政方式。科技智库受决策部门委托,以承接项目的形式,参与有关发展规划或政策文件的讨论、起草、论证和决策等。它要求科技智库具备应有的智力资本和咨政能力,具有较强的认可度和公信度。二是出版内参。大部分科技智库,特别是官方、半官方型科技智库普遍办有报送决策部门参阅的内部资料,主要反映科技界动态和提供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和决策建议。比较典型和具有影响力的有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参阅材料》、《要情》、《中国科学院专报信息》,中国科协的《科技界情况》、《调研动态》、《科技工作者建议》等。三是提交调研报告。这是科技智库最主要、最为可行的咨政方式。科技智库有针对性地对专项问题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四是组织研讨活动。科技智库通过专题论坛或研讨会等,采取“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汇聚智库成员及科技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最优政策建议方案。

二、我国科技智库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我国,科技智库的建设并不晚,早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科技咨询即成为其三大职能之一,主要是为国家宏观科技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科学发展战略等提供决策建议。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从中分离出来,亦继续传承了这一职能。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中国科协也把决策咨询作为主要职能之一。近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技智库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采取措施大力加强科技智库建设外,各地、各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各种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也纷纷组建各具优势、富有特色的科技智库,以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积极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党委、政府和相关行业提出了大量具有价值的政策方案和对策建议,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除一部分科技智库比较成熟外,大多仍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资源比较匮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对滞后,成效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与西方智库强国相比,差距明显。2016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布了《全球智库报告2015》,报告指出全球智库型研究机构有6846家,中国435家,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但只有9家中国智库进入全球智库175强榜单,其中没有一家科技智库。*张银平:《智库刊物是传播思想和转化成果的重要平台》,《青年记者》2016年第6期,第35页。可见,我国科技智库建设发展的路还很长,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改进的工作还很多。

当前我国科技智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队伍建设、咨政能力、体制机制、自主独立性等方面:一是人才队伍急需加强。人才队伍质量不高,能力不足,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科技智库面临的重要问题。专业结构方面,具有复合、交叉学科背景从事政策研究的人极少,缺乏既具有科技知识,又有政策研究能力的相关人才。人员结构方面,专职与兼职研究人员、辅助与管理人员比例配置不合理,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研究辅助人员少行政管理人员多。不同学科背景、学历层次、工作经历的人员缺乏合理搭配。年龄结构方面,呈现“哑铃型”结构,新人老人多,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人才少。二是咨政能力亟待提升。科技智库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既可以有效促进知识成果的扩散和转移、推动智库与决策者之间的交换互动,又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决策失误导致的风险与成本,是党委、政府决策程序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科技智库的作用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咨政地位的重要性与咨政影响的有限性反差明显,普遍存在能力不强、实效不足、视野不宽等问题,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智库极少。尤其突出的是,大多数科技智库行政事务性工作繁重,加之在进行政策研究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诠释性研究多,预判性研究少,咨政的应有功能未能充分体现。三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激励机制方面,普遍缺乏对组织目标、价值取向、绩效评价、奖酬标准、奖罚制度等的明确界定和规范;经费筹措机制方面,大多缺少市场化、多元化运作,资金来源单一,运行经费紧张;项目管理机制方面,申请项目、环节监控、跟踪问效、成果反馈等都尚待加强和完善;互动合作机制方面,科技智库与决策部门的沟通互动、交流合作,特别是国际交流合作总体上比较滞后;成果推介机制方面,宣传力度小,转化效率低,导致自身建设和发展受到影响。四是缺乏自主独立性。由于大多数科技智库对决策部门的依附性强,市场化程度不高,财政拔款和委托项目是智库的主要经费来源。因此在研究选题和研究方向上,受到决策取向和项目需求的制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此外,科技智库特别是官方、半官方型科技智库普遍呈现科层结构,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官本位色彩和行政化倾向。

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虽然国家对科技智库建设极为重视,提出了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的明确要求。但是,在科技智库参与决策的程序合法性、科技智库融入决策机制的途径、科技智库咨政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法律规定和制度支撑。支持科技智库参与决策以及社会力量推动智库发展的环境氛围也不浓厚。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不高。人才选聘和培养方面,人才吸引聚合能力不强,人力资源挖掘和整合不够,缺乏科学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缺少系统规范的培养措施和方案。绩效考核方面,没有形成完备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标准不统一,评估方法不规范,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脱节。人员流动方面,实践锻炼、合作研究的平台和载体不多,造成智库人员缺少锻炼机会和正常流动,政策研究的实践经验和实务技能不足。三是“智”“政”之间联系合作不畅。决策部门对科技智库重视不够,党委、政府主动与科技智库沟通的意识淡薄,相互间缺少常态沟通联系,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导致研究成果与现实需求关联度、契合度低,极大地影响了智库咨政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四是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一方面,科技智库与官方智库、民间智库、高校智库等存在功能交叉和重叠。另一方面,大多数科技智库主要由传统的科研机构转型而成,由于转型不到位,加之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大多职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不明晰,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仍沿袭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经院式”研究模式,在机构设置、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都与现实发展不相适应。此外,宣传推介和舆论传播意识不强,融入市场独立发展能力不足,智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度受到影响。

三、加强我国科技智库建设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针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破除传统桎梏,强化创新发展,善于学习借鉴国外智库建设经验,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智库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学习借鉴国外智库建设经验。

我国科技智库的发展,既要立足中国国情,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智库的有益经验。欧美国家智库发展历史长,水平高,很多经验做法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首先,智库的职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明晰。强调智库有别于一般学术性机构,影响公共政策和支撑政府决策是智库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把智库研究的“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其次,重视人才的有效整合和合理流动。善于整合利用各类人才,研究人员、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保持合理比例。人才使用灵活高效,坚持常驻制与临聘制相结合,注重培养领军人才,吸引高端人才,采取聘用制、合同制、访问制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同时,众所周知的“旋转门”已成为欧美智库实践锻炼和人才流动的常态机制。第三,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从法律上明确智库参与决策的程序合法性,普遍实行市场化、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方式,以数据库、知识库建设推动信息数据共享,注重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研究成果评价,大力推进国际化网络智库建设,多渠道、多形式积极有效进行智库成果的宣传推广,等等。有力的政策保障和高效的运行管理为智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经验做法,我们虽不能照搬照套,但值得学习借鉴,应该结合实际加以利用。

(二)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科技智库的核心资源,也是科技智库创新发展的源泉。科技智库的人才主要由领军人才、研究人才、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四个方面构成。领军人才是智库的灵魂,是智库发展的主导者、引领者、带头人,发挥着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指引导航的作用。研究人才是智库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快速的政策反应能力,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为扎实的研究功底。能够恪守职业精神,做到客观、独立、求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因利益而附庸迎合,不因虚名而哗众取宠,既善于出谋划策,又勇于针砭时弊。智库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组织有序运行和有效管理的保障,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重视人才引进的标准和质量,积极挖掘和充分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又要不断提高人员配置质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和既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视野开阔、素质全面的复合型、创新型、预判型人才。实践证明,欧美国家实施的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旋转门”制度,对于培养智库人才是极其有效的,值得我们借鉴。应创造条件吸引决策部门人员到科技智库从事研究,同时支持智库专家到决策部门工作,开启具有中国特色的“旋转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既通晓专业又谙熟政策的知行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科技智库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重视推进体制机制建设。

体制机制是科技智库发展的重要条件。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智库建设发展就能走上健康运行和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前,我国科技智库总体上基础较弱,影响不大,在政策保障、职能定位、发展目标,特别是体制机制方面,都亟待健全完善。政策保障方面,要努力实现科技智库决策咨询法制化,将科技咨询纳入决策过程的法定程序,明确决策部门在政策方案选择和应对公共问题时,将智库研究成果纳入决策体系。西方智库强国都高度重视智库发展的政策保障,在决策过程中,普遍建立了项目论证制度、资源共享制度、咨询反馈制度以及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而我国在这方面尚存在制度缺失,政策保障条件依然薄弱。职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方面,要进一步明确科技智库的责任和使命,始终坚持战略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创新引领、决策倚重、社会信任为发展目标,强化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转变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和“经院式”研究模式,不断完善研究选题、立项以及研究过程的跟踪机制,努力实现研究项目与现实需要的准确对接,智库成果与发展需求的高度契合,不断提升科技智库的地位和影响。体制机制方面,要重点完善智库考核评价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注重用户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有机结合,摒弃重学术研究、轻应用研究,重成果形式、轻转化应用的观念,强化成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成果利用率、媒体转载率、决策参与度的评价权重,加大对有影响、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和咨询成果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同时,要制定符合智库实际、适应智库发展需要的经费筹措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强化经费筹措市场化、多元化,增强经费使用自主权、调控权,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此外,要高度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强化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念,培育和塑造源于问题、客观独立、创新求实、公益至上的精神,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科技智库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有效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有效的运行管理是提高科技智库绩效的关键,也是确保智库质量水平的基础。因此,必须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协作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采取措施推进科技智库与决策部门的联系与互动,实现科技智库与决策部门的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真正解决研究与决策“两张皮”现象。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网络和大数据手段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能力,提升信息资源交互共享水平,不断增强智库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准化。同时,要高度重视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政策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决策咨询的实际效果。既要善于发现问题,也要善于解决问题;既要注重战略研究、前瞻性问题研究,又不忽视阶段性、具体性问题研究;既要立足专长,发挥自身能力和优势,更要加强协同合作,能够打破体制、部门、学科壁垒,不断强化综合研究和协同攻关。尤其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智库的宣传推介和舆论传播,重视打造智库品牌,通过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传播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体系,有效强化智库社会影响力。西方高水平智库向来重视宣传推介和舆论传播,当前更是建起了全媒体传播平台。反观我国大多数智库,普遍对宣传推介和舆论传播都缺乏应有的重视,利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效果大多不如人意。这也正是我国智库特别是科技智库长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机会少,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宣传推介和舆论传播。既要重视智库对决策部门的影响力,能够以成果的权威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和解决实际问题赢得决策部门认可和信赖,又要重视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力,善于通过各级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影响社会舆论、教育引导公众;既要重视在国内的影响力,能够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要重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通过参与国际对话与沟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中国方案”,增强智库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杨建平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think tank,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with unique advantages of highly specialized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eam building,political consultative capacity,institutional mechanisms,self-independence and so on.Especially,compared with Western think tank,the gap is obvious.Therefore,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think tank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think tank;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ision consulting system;status;countermeasure

2016-07-13

2015年贵州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咨政视域下的贵州省科技智库建设研究”(黔科合R字[2015]2010—1号)、2015年省科协委托课题“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背景下的科技智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朱洪波(1969—),男,贵州安龙人,贵阳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智库研究;贺羽(1987—),男,湖南怀化人,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政策研究、区域发展研究;马彦涛(1986—),男,山东单县人,中共中央党校2015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治理哲学。

C932

A

1673-9310(2016)03-0054-04

猜你喜欢
智库决策科技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微智库
微智库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全球化(2015年9期)2015-02-28 12:40:12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