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其思考

2016-03-15 17:42吴万敏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吴万敏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系,合肥230051)

高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其思考

吴万敏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系,合肥230051)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面临着诸如专业特点的制约、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等困境。要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职教育战略目标,必须突破困境,创新路径,打造适应新业态的专业群;以职业为导向、岗位为引领,优化教学模式;打通校企人员互派通道,让“双师型”教师队伍名副其实。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为推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国务院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从制度、理论、实践三个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

在宏观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迅猛发展。职业院校、行指委、职教集团及企业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模式,目前较为成功的是适合工科类专业的“校中厂、厂中校、教学工厂、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工学交替”等模式。但适合管理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模式还不够成熟,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1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困境

1.1 困境一: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制约

管理类专业,在国外被称为商科专业,包括商务和管理两个大类,与工科类专业相比,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专业行业背景较模糊,合作企业难寻找。工科类专业行业背景明确,学生实习有针对性的固定岗位,如车间或工段等。但对于一些管理类专业则不然,该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岗位大都不确定,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很难找到一个能对应的实习企业及岗位,即使有合作单位,也只是将学生安排到车间做操作工,实习内容与专业不对口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专业背景模糊带来了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困难,实习实训难以有效开展。

二是部分专业岗位定位不清晰,职业技能难描述。工科类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及岗位规范性较强,其工作手段、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等职业领域内涵清晰,一般只涉及工具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并有具体的指导手册。而管理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及岗位规范性不强,其职业领域内涵不清晰,大多没有具体指向,既要管“物”,也要管“人”,工作侧重于依靠经验或“潜规则”,很难用文字加以描述。

三是专业覆盖面广、跨度大,实训实习资源难共享。管理类专业覆盖面广、跨度大。既有有一定行业依托的会计、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也有综合性强、岗位模糊的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社会事务与管理等。各专业在教学组织、实习实训形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各专业建设的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基本上都限于本专业使用,很难做到共建共享,这无疑增加了产教融合的成本。

1.2 困境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一是固定的学制安排使得校外实习难以落实。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2.5+0.5的模式。即前2.5个学年度基本是以在校上理论课为主,教学计划每学期18周,虽然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列明了每门专业课程有超过50%的实践课时,但在具体实施中出现诸如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实训与同时开设的平行课程的冲突;校外实训存在着实习单位经营活动和教学计划时间上的差异;顶岗实习的带队老师与其同时承担的其他授课任务的矛盾等等。

二是班级建制与企业用人灵活性要求不适应。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都有季节性,在旺季人员需求量大且集中,例如,每年的“双11”,快递业对实习生的集中需求非常旺盛,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增仓时人员需求很大,物业公司在新楼盘交房时需要大量人员,每当这时候企业都希望学校能够集中安排学生顶岗实训,旺季过去学生再返校上课,即“工学交替”。但为节约办学成本,很多院校都采用大班制教学,一个班学生人数通常多达50以上,企业不可能一次有这么多的人力需求。部分学生外出实习时,剩下的学生无法安排教学活动。如宝供物流合肥分公司几次增仓时提出安排学生顶岗要求,都因为人数和时间问题没能落实;合肥某物业公司楼盘验收时,邀请安排20位学生集中顶岗一周,也因打破教学常规而搁置。

1.3 困境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

“双师”内涵要求教师具有一定时间的企业任职经历。很多院校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及组织寒暑假培训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但企业挂职在具体实施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很多学校专业教师每学期都有固定的教学任务,很难抽出完整的时间去企业挂职;其次,企业不愿提供具体的挂职岗位。而聘请企业人员来校兼职也常因工作忙、出差多而难以兑现。

2 创新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的路径思考

2.1 突破传统专业界限,打造适应新业态的专业群

管理类高职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必须突破专业制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2]的重要批示精神,准确把握专业的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3]。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为驱动,在现有专业基础上,积极整合打造一批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专业群。例如,可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展管理等整合为一个专业群,围绕“互联网+”,根据“电子商务进农村”等发展需求开展专业群建设;将社区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整合为一个专业群,根据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开展专业群建设。同时淘汰那些行业背景模糊的“万精油”式的专业。

以专业群为依托开展课程改革与校内实训。首先,改革课程体系和考核方法,在不改变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架构的基础上,整合专业群内的课程资源,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职业取向选择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选修模块”不具体指定课程,给学生充分的选课自主权。教学考核实行学分制,专业群内学分互认。其次,开放校内实训室,实现实训资源共享。将专业群内各专业实训室集中管理,在教学时间乃至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由学生自行选择实训项目,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电商感兴趣可以去电商实训室实训,电商专业学生也可以到营销实训室训练等等,实现资源共享。

2.2 以职业为导向、岗位为引领,优化教学模式

首先,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强调“要重视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1]在新制度之下,企业和学校必须共同成为办学主体。[4]校企双方共同研讨,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1]将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写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分步骤、有计划地安排落实:大一结合专业通识课安排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观摩和体验;大二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开展跟岗实习;大三安排一学期(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三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前累计到企业实习的课时必须占计划总学时的50%以上。

其次,实施灵活的教学计划,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不破不立!学校有关部门必须勇于担当,敢于打破传统学制体系,从第二学期开始,在制订课表时,标明实习周数量(如三周或四周企业跟岗实训),具体周次根据企业用人时间决定,企方只要提前一周通知校方,校方即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实习,带队老师、交通、安全保障等均列入日常教学计划。实习结束再返校上理论课及校内模拟实训课。每学期实习课未必集中进行,具体视企业生产经营季节及人员需求而定。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实习任务、必要的实习准备、考核标准等。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应当记入实习学生学业成绩,[6]并折算学分。校内外实习实训学分占毕业学分的比例不得低于50%。

再次,以小班制授课,应对企业用人的灵活性。企业性质不同,生产经营的季节性也不同。根据笔者近几年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一般企业旺季集中用人数量在10~30人不等。鉴于此,班级人数应控制在40人以内,课堂秩序、教学质量可以保证,实习安排也较为灵活。

2.3 打通校企人员互派通道,让“双师型”教师队伍名副其实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5],即便达到这个目标,校内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无法与在企业实战多年的能工巧匠相比。因此“双师型”队伍建设,必须打通校企人员互派通道。首先,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1]学校应将企业兼职教师课酬纳入教学经费预算,保证兼职教师待遇不低于(甚至略高于)其在企业任职的待遇,以此提高企业人员来高职院校兼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激励企业主动为高校教师挂职培训提供实际岗位,将培训落到实处;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去企业挂职,对于挂职期间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并在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定上优先考虑。

3 结语

《决定》完成了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描绘了今后三年高职教育的发展蓝图。“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的落地是一个艰难的渐进过程,职业教育愿景的实现绝非一蹴而就。笔者仅从微观层面总结了自己的思考,以期为高职教育发展尽绵薄之力。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6-22.

[2]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4-06-24(01).

[3]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4]马树超,郭文富.新时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考[J].职教论坛,2015(28):31-38.

[5]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018[Z].教职成[2015]9号,2015-10-19.

[6]教育部,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Z].教职成[2016]3号,2016-04-28.

[责任编辑:李德才]

On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for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U Wan-m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Anhui Economic Management(Cadre)College,Hefei 230051,China)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is the only way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However,for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it also faces some constraints such as professional features,the bondage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the obstacle of”Double Teachers”team construction,and so on.To deepe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achieve the strategic targe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dilemma is to be overcome,paths innovated and professional groups created to adapt to new formats;teaching mode is to be optimizd with the vocation as its orientation and position as its leading;the personnel exchange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to be smoothed so as to make“Double Teachers”team worthy of the name.key words: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642.0

A

2096-2371(2016)05-0131-03

2015-10-12

2016-07-28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皖教高[2011]5号)资助。

吴万敏(1964—),女,安徽广德人,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