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美术活动述略
——桂林文化城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2016-03-15 17:16黄伟林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城抗战时期木刻

黄伟林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美术活动述略
——桂林文化城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黄伟林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持续十多年的美术历史,至少留下了三大财富:首先,对国家民族而言,美术家们用他们的美术工具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显示了他们的人格力量和文化担当;其次,对现代美术而言,大批美术家与桂林山水的相遇,使桂林山水终于在中原山水和江南山水之后,成为20世纪中国画最重要的山水原型;再次,对于广西而言,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美术运动,开启了广西的现代美术教育。

抗日战争;桂林文化城;美术

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应该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就美术的多种形式而言,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美术除新媒体之类无所不有。

1931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重建广西省政府,任命黄旭初为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桂系正式从“李黄白”时代进入“李白黄”时代,在相当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时代结束之后,广西获得暂时的安定,进入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时期。

对外部世界而言,“建设广西”最直观的成绩就是道路的开通。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由于道路的遥远和艰难,外省到广西、到桂林皆不容易。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很长时间里,名声在外,而其庐山真面,却少有人得窥。“建设广西”终于使这一局面得以改变。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个桂林旅游热潮,许多文人、学者、政客以及旅游爱好者,终于有机会利用便捷的交通,欣赏桂林山水之美。

1931年至1932年,广州青年会曾组织广西旅行团两次游览桂林,留下《桂游鸿雪》一书。之所以在此提到这个事情,是因为此旅行团中有几位摄影名家,有林伯钧、刘体志、叶锦华、梁芬等,他们沿途摄影,奇观异彩,多入镜中。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他们的摄影作品。

1932年5月,又有一个“五五旅行团”来广西旅游。这个旅行团共18人,其中一个人物美术界人尽皆知,即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高奇峰。在《桂游半月记》一书中,不时可以读到“五五旅行团”成员旅途中作画和摄影的记录。例如,当旅行团到达靖江王城中的独秀峰,书中写到:“高奇峰及张坤仪女士则忙于写作,傅秉常、刘体志、刘荫孙则忙于摄影”[1]27;当旅行团乘船经过象鼻山,书中写到:“以水急转瞬即到象鼻山下,同人纷纷摄影写生,稍纵即逝。”[1]34

值得注意的是,记录“五五旅行团”广西行的《桂游半月记》一书收录有4个附件,其中第一个附件是白崇禧的演讲《怎样完成总理遗留下的使命》,演讲开题即说到:“中国到了今天,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压迫,已经到我们家里来了。”[1]41这时候“九一八事变”已经半年多,“建设广西、复兴中国”自然有抗日救国的意识在其中。这一时期的广西美术活动,不可避免地与抗日发生了关联。

有一个人物,如今知道他的人不多,但如果说起抗战时期广西暨桂林文化城的美术活动,此人却无法绕过,他就是著名画家陈宏。

陈宏,广东海丰人,曾留学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回国后任上海美专西洋画系主任,后任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33年,他受广西模范省风气的感召,以教授的资格,到南宁担任南宁一中教师。对此,当年广西画家张家瑶曾有文章说及:

1931年以后,广西政治走上轨道,厉行民团训练,以推动各项要政。在最短时间内,匪患肃清,交通利便,教育普及,政治清明,成绩斐然,有模范省之称誉。各方有志于民族复兴事业的,都认为广西颇有希望,遂群趋桂省,耐劳忍苦帮同硬干,陈宏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人[2]。

1934年,陈宏任广西教育厅艺术专科视察员。同年4月1日,他发起成立了广西美术会,并担任会长。对此,张家瑶亦有记述:

他(陈宏)在南宁,看见广西艺术界的沉寂,遂联合同志,发起组织了一个广西美术会。平时不相闻问的在各界工作的艺术同人,因此得了一个接近的机会,鼓起了大家对于艺术的研究兴趣,增加了各人的作品数量。每年冬夏至少开展览会一次,使社会上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及兴趣,提高不少[2]。

1935年,陈宏曾与雷沛鸿等人商定在广西省博物馆举办一次桂林风景画展。为此,他专门到桂林进行了三周时间的写生,并于5月16日至25日在《南宁民国日报》刊发了系列文章《桂林写生经过》。1935年11月,陈宏在南宁主办了徐悲鸿画展。1936年7月,陈宏与徐悲鸿、马万里、沈樾等筹办“广西省第一届美术展览”。

1936年,陈宏相继在南宁和香港举办了他的画展。当时媒体评论他的作品“写出了人类内心的永恒不变的情操,一种对于大自然生活的景仰与追求,无处不发挥人性中的热情磅礴之气”[3],“只就桂林山水而论,陈宏先生将广西的精魂带到香港去,引起了国际的美评,是广西的一件大事。”“陈宏先生却全不夸张地使外间的每个人,无论是中国人外国人对广西的精魂有深切的印象和感动,只此一点,陈宏先生便已经尽了最善的力量了。”[4]1937年2月,他在桂林乐群社礼堂举办了他的个人写生画展,展出其在越南、香港及广西各地写生的水彩画40多幅。遗憾的是,1937年5月,陈宏在随广西省视察团到广西雷平视察学校的艺术教育时,不慎溺水身亡。

张家瑶对陈宏在广西的美术创作和美术工作有过评论:

学生宿舍的条件很差,窗玻璃又不断地被打碎,秋天里,四处漏风,只好糊上报纸,风一吹,呼答答地响起没完没了,尤其在深夜,感觉像睡在押运战俘的列车上。这些没玻璃的窗户只有等到大雪纷飞、北风呼号的日子才能重新镶上。

陈宏先生自从在省府担任全省中等学校的艺术科视察辅导职务之后,所过各地,均将其视察所得,收之于笔下。其作品更日趋于平民化,更富于广西山水的峭拔湍激,人民的强毅勤苦等特殊地方色彩,且于所到各校,出其作品展览,以备各校员生之观摩,帮助广西建设之热枕,弥可见其与日俱进。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美术活动有一个人物不可不提,那就是徐悲鸿。

1935年11月,徐悲鸿从南京直飞南宁,开始了他第一次广西之行。他的广西之行,不是观光旅游,而是带有改变自己人生的愿望。他将他的美术作品和美术资料装成几十个大木箱,运到了广西,颇有扎根广西的模样。

在广西,徐悲鸿得到极高的礼遇,桂林山水,更是深深吸引了徐悲鸿,使他以高度的激情,投入了艺术创作。桂林期间,徐悲鸿经常乘一只木船漂流在漓江之上,过着与水上人家相似的生活。徐悲鸿旅行过许多地方,但在他看来,桂林山水是最美的所在。在《南游杂感·桂林》一文中,他把国内外许多美丽的城市与桂林相比照:“土耳其旧京伊斯坦布尔信美矣,山逊其奇;雅典有安克罗波高岗,去水太远;特来斯屯美矣,而与山水若不相关;佛罗伦萨美矣,安尔那焉有漓水之清?至于杭州、成都、福州,虽号为名都,皆去之远甚;若北京、南京、巴黎、伦敦、罗马、柏林、莫斯科、东京、列宁格勒,或有古迹、或有建筑,俱为世界所称道,但以天赋而论,真为桂林所笑也。”[5]94

漓江的风景和漓江人的生活,激发了徐悲鸿的创作灵感,他创作了《漓江春雨》《兴坪春雨》《青厄渡》《船户》等国画作品,与此同时,广西抗战的氛围也引发了徐悲鸿的创作激情,他创作了《风雨思君子》《晨曲》《古柏》《逆风》《战马哀鸣思战斗》等国画作品,1936年冬至1937年春天,徐悲鸿用数月时间创作了大型油画《广西三杰》,以此表示对“李白黄”抗战精神的崇敬之情。

徐悲鸿在广西除了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之外,还为广西的美术事业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他的帮助下,举办了“广西省第一届美术展览”。此次美术展览展出了5000多件作品,徐悲鸿本人作品、藏品及其征集作品占了相当部分,这次展览时间原定两周,后延期至3周,堪称规模宏大,盛况空前。二是经他建议,筹建桂林美术学院,桂林美术学院在独秀峰上建成两层楼房,因“七七事变”,抗战军兴,桂林美术学院的房子虽然盖成,但办学却无法实现。对此,1938年4月出版的《抗战中的广西》有所记载:“广西美术会曾在南宁举行了一次全省美术展览会,规模相当的大。以绘画‘李白黄三领袖’而名满全桂的徐悲鸿,据说对此出力很多,广西美术会是由张家瑶等所组织的偏重于国画,而洋画也相当注重。随着省会迁到桂林以后,吸收了新的人才,渐渐有人注意了。一九三七年五月,广西省政府还在中山公园西北角独秀峰旁边,兴建一所美术学院,还准备继续建造‘美术陈列馆’,不过,‘八一三’抗战发动后,因为实行经济紧缩,美术学院暂行停办。”[6]70

桂林美术学院虽然没有办成,但广西的美术教育却因此启动。桂林美术学院的楼房,由徐悲鸿倡议,于1938年4至5月,用于举办“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目的在逐步改进全广西的艺术教育,课程分绘画和音乐两门,美术课程主要由徐悲鸿的学生张安治等担任主任教员。1938年7月,“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讲习班”在桂林美术学院举办,张安治、孙多慈被聘为辅导教师,徐悲鸿也亲自为讲习班举办讲座。1939年7月,桂林美术学院决定停办,同时,“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建立,地点仍设在中山公园,先后设一年制普通班、二年制高级班和三年制专修科,美术教员有张安治、黄养辉、徐德华、陆其清等人。“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的美术教员多为徐悲鸿的学生,也多是因为徐悲鸿的原因到广西从事美术事业。由此可见,徐悲鸿在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美术教育多方面,对广西美术事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1936年5月,南宁举办了现代版画会展览会,当时媒体评价这是广西破天荒的创举。正是从这时起,版画家李桦进入了广西的视野。当时的李桦是现代版画会的灵魂人物。继现代版画会展览会在南宁展出后,李桦开始与广西、与桂林结缘。《抗战中广西的动态》一书中记载:“一九三七年初,‘广西版画研究会’继美术学会而成立,据说该会的工作,极其紧张。暑假期中曾请李桦君到桂林举办‘木刻讲座’四十天,听讲的有四五十人,其后虽一天天少下去,但也使木刻在广西唤起注意,获得相当的地位。”[6]71

据《桂林文化大事记》中的《美术活动一览》的统计,李桦曾经在桂林举办了5次个人画展,分别是1937年1月的李桦个人木刻展览、1937年7月的李桦第二次木刻展览、1939年6月的李桦战地素描写生画展、1943年10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史画及洞庭素描展览和1944年的常德会战素描画展。

如果说,陈宏、徐悲鸿、李桦到广西,尚有其本身艺术创作的自觉,那么,因为“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大片国土沦陷,中国再一次重现衣冠南渡的局面,数以百计的文化人,被迫来到桂林。而因为他们的到来,成就了桂林一段辉煌的文化历史,使桂林在甲天下的山水城之外,获得一个西南文化中心的文化城美誉。

美术界方面,1938年11月,中华全国摄影家协会抵达桂林,11月23日,中华全国摄影家协会在月牙山召开第一次干事会,与会者有夏晓霞、向前、蒙惠坤、罗谷荪等人,会议决定筹建中华全国摄影家协会广西分会,11月29日,中华全国摄影家协会广西分会成立。1938年12月底,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由武汉迁至桂林。1939年1月17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桂林设立筹备办事处。1939年3月下旬,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正式成立,赖少其、刘建庵为负责人。

1939年7月15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重庆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总会从重庆迁至桂林,“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改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地址设在桂林龙岩施家园49号。桂林因此成为中国抗战木刻运动的中心。

纵观整个桂林文化城的历史,可以发现,有几个美术机构在桂林文化城的美术事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是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国防艺术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漫画宣传队、广西美术会、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广西省立艺术馆、桂林美术专科学校。

而往来于桂林的知名画家,据杨益群的统计,多达250人[7]3。其中,李建平等撰写的《桂林抗战艺术史》列入目录专门介绍的画家就有:国画家徐悲鸿、关山月、马万里、张安治、尹瘦石、何香凝,木刻家李桦、黄新波、赖少其、张在民、刘建庵、温涛,漫画家廖冰兄、丰子恺、叶浅予,广西本土画家阳太阳、徐杰民、龙廷坝、帅础坚、林半觉。

这些人和机构,在桂林文化城举办了许多美术活动:如1938年12月举办的“抗战美术展览会”、1939年10月的“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木刻展”、1940年10月的“木刻十年纪念展览会”、1941年2月的“工商美术展览会”、1942年12月“香港的受难”画展。除这些主题展之外,还有许多个人展,如阳太阳、钟惠若、关山月、曹若、符罗飞、陈海鹰、马万里、尹瘦石、沈逸千、翟翊、叶浅予、刘元、张安治、宋荫科、刘文会、周泽航、龙敏功、许亚英、徐杰民、赵少昂、黄尧、黄独峰、丰子恺、李铁夫等都在桂林举办了个展。

同时,在桂林文化城编辑出版了许多美术刊物和美术图书:美术刊物如《抗战画刊》《阵中画报》《漫画与木刻》《漫木月选》《木艺》《漫木月刊》,美术图书如郑川谷的《战时图画手册》、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部编辑的《战时美术论丛》、黄茅等著《绘画书简》、张天畴的《实用书法讲话》、梁岵庐的《岵庐印存》、黄尧的《漫画重庆》、丰子凯的《漫画的描法》《艺术修养基础》、张家瑶的《写梅法》《写竹法》、李桦的《木刻教程》、野夫的《木刻手册》、石岩的《木刻史》、莫固的《桂林画录》等等[8]。

当然,最重要的,桂林文化城期间,美术家们创作了一批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史册的作品,主要有徐悲鸿的《漓江春雨》《鸡鸣不已》《广西三杰》,张大千画松、徐悲鸿画梅、马万里画竹的《岁寒三友图》,关山月的《漓江百里图》,尹瘦石的《瞿张二公殉国史画》,赖少其的《抗战门神》,余所亚的《前线马瘦,后方猪肥》等等。

对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美术活动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杨益群已经做了开拓性的工作,编著了60多万字的《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一书。2014年,李建平、李江、覃国康、陆璎合著的《桂林抗战艺术史》,也以近10万字的篇幅为美术运动设了专章。

虽然这些著述皆有较大篇幅,但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美术活动仍然有很多领域未曾触及。这实在是因为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美术活动内容太丰富,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者介入、进入和深入。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离我们已日渐遥远,但我们却在大量画面模糊的历史文献中获得日渐清晰的认识。简单而言,这段持续十多年的美术历史,至少留下了三大财富:首先,对国家民族而言,美术家们用他们的美术工具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显示了他们的人格力量和文化担当;其次,对现代美术而言,大批美术家与桂林山水的相遇,使桂林山水终于在中原山水和江南山水之后,成为20世纪中国画最重要的山水原型;再次,对于广西而言,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美术运动,开启了广西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今,广西的高等美术教育,仍然传承着抗战桂林文化城美术教育的余脉,而广西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许多当代美术家身上,仍然遗传有抗战桂林文化城美术运动的基因。

[1]五五旅行团编辑.桂游半月记[M].国光印书局,1932.

[2]张家瑶.从广西的绘画艺术说到陈宏先生[N].广西日报(桂林),1937-06-27(5).

[3]柔艸.中西画艺之合流与创造[N].南宁民国日报(南宁),1936-01-18(10).

[4]芝冈.论陈宏画展(二)[N].南宁民国日报(南宁)1936-05-11(10).

[5]舒天.桂林风烟[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6]一凡.抗战中广西的动态[M].上海:上海抗战编辑社,1938.

[7]杨益群.抗战时期美术运动(上册)[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8]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广西桂林图书馆.桂林文化大事记[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

A Survey of the Fine Arts Activities in Guilin Cultural City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the Second Assay within a Series of Study on Guilin Cultural City

HUANG Wei-li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

The fine arts activities in Guilin Culture City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had lasted more ten years,remained cultural treasure in three aspects:first of all,artists'engagement into the anti-Japanese War with their artistic tool and talents indicated artists'power of personality and cultural accountabilities;secondly,landscape of Guilin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dscape prototypes(central plain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of the southern of the Yangtze River)of Chinese painting in 20th century,due to so many artists gathered in Guilin City;thirdly,The fine arts activities in Guilin Culture City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Initiated the modern fine arts education in Guangxi.

anti-Japanese war;Guilin cultural city;the fine arts

K265

A

1673—8861(2016)04—0013—04

[责任编辑]肖晶

2016-09-27

黄伟林(1963-),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广西文学与文化。

广西第三批特聘专家“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抗战文化暨桂林文化城研究”岗位(2014B014)、广西2015年度文化精品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基地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与教育实践基地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城抗战时期木刻
《阳光 阳光》绝版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感悟非遗魅力
抗战时期旅桂人士对广西人文的认识——抗战桂林文化城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