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教育局
精准施策迅速打响教育扶贫攻坚战
●黄冈市教育局
抓思想统一,解决好“为什么扶”的问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中央把教育扶贫纳入到“五个一批”重点范畴,体现了最高决策层对教育优先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和强化,这对教育来说是难得的、最大的机遇。把思想统一到教育发展内在需求上来。教育扶贫的地方正好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一致,为我们补齐短板、协调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把思想统一到省教育厅以上率下上来。中央和省委部署后,省教育厅立即作出反应,迅速出台指导意见;黄冈市积极传达贯彻省教育厅精神,开展调查摸底,研究落实措施。经过市县两级教育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1月15日《黄冈市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报请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实施。
抓对象锁定,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一是锁定贫困家庭学龄人口。经教育部门和扶贫部门多轮双向调查核对,全市89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88551人。二是锁定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全市892个贫困村所在地学校465所,其中幼儿园107所,小学140所,教学点195个,初中23所;其中薄弱学校406所(个)。三是锁定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5441人。
抓政策整合,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实施贫困生资助工程,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有学上。除全面落实现有学生资助政策外,黄冈市对所有建档立卡接受学前教育的贫困家庭幼儿,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000元;已实行校车专业化运营的县市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由财政补贴,免费乘车;引导社会各界捐资,设立奖励基金,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生给予一次性奖学金;县市区设立特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对特困生予以特别救助,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
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工程,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好学校上。调整安排2.94亿元资金,重点改善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办学条件,到2017年全市完成406所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到2018年全市195个贫困村教学点实现与省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使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
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提升工程,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好老师教。优先培训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轮训教师5441人;优先补充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重点补充幼儿教师500名;优先安排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支教计划,选派50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优先提高贫困村所在地教师经济待遇,对全日制本科生在农村教学点任教的争取每人每年补助10000元,支教教师享受农村教师补助待遇,使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补充、培训、交流、保障到位。
实施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工程,确保每个家庭都有一名实用技术人才。对初中毕业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费中职教育,对高中毕业未上高校的学生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优先推荐和帮助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
抓责任落实,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建立责任体系。“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市、县、乡镇、学校、班级逐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包保责任制。建立任务清单。构建覆盖贫困村所在地每所学校、每个贫困家庭学龄人口的信息管理平台。分别建立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改造、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培训、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等教育精准扶贫任务清单。建立帮扶机制。市县教育部门分别建立学生资助、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培训、“明白人”培养帮扶机制,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股)室,把扶贫的各项任务压紧压实。
抓检查考核,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强化销号管理。对学生资助、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培训、“明白人”培养完成任务要及时登记销号。强化跟踪督办。定期检查通报贫困生入学、资助政策落实、教育项目实施等落实情况。强化考核结帐。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县市区教育工作考评范畴,每年年底考核结帐。2017年、2018年分两批对10个县市区教育扶贫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本文为黄冈市教育局局长闻武斌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