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冉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恩格斯思维方式的生态意蕴及意义研究*
焦冉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恩格斯论思维方式的思想对生态领域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恩格斯关于批判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生态破坏性,坚持用辩证思维方式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应坚持客观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等包含辩证思维的原则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透过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历史背景,立足恩格斯的文本,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角度研究恩格斯思维观的生态意蕴,可为理解生态思维方式的内涵及特征打下基础,也为中国解决生态问题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恩格斯;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人与自然关系
面对当今复杂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国内外学者关于如何应对生态危机,走出这一生态危机带来的困境进行了深刻广泛的讨论。虽然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汗牛充栋,但是以文本为依据,从思维方式角度揭示生态危机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从恩格斯的著作出发,探讨恩格斯的思维方式视域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对中国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恩格斯通过现实和理论两个路径,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态问题,系统分析了由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状态,从而为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形成生态思维方式打下坚实基础。
(一)恩格斯生态思维方式形成的实证研究路径
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恩格斯就关注并考察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并获取了大量有关资本主义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可靠材料。他在其著作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和自然环境受双重剥削和压迫的真实画面。由此,为恩格斯生态思维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材料,其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自然环境惨遭破坏。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人们过度开发自然,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煤矿和森林的被大量开采,使得煤矿资源和森林资源锐减。恩格斯指出: “仅在设菲尔德这个城市,煤的消耗量在1836年就达到了515 000吨。”“仅熔炼生铁,每年就要消耗300多万吨煤,甚至很难想象,煤矿在最近60年中获得了多么巨大的意义。”[1]399二是资本主义工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主要体现为城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当时的工业化发达城市大多处于像恩格斯所描绘的“高高地堆积在这些死水洼之间的一堆堆的垃圾、废弃物和令人作呕的脏东西不断地散发出臭味来污染四周的空气”[2]342的环境中。由此,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
2.工人生产和生活状况恶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剥削和压迫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残酷地榨取劳动者的劳动,造成工人生产和生活环境等状况急剧恶劣。恩格斯通过对工厂工人的深入考察,详细论述了棉纺织工业、纺纱工业、矿产业、服装业等各个部门工人的恶劣的生活状况。其中,他描述了由于资本家片面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通过雇佣妇女和童工节约生产成本,造成他们身心受到迫害的状况。另外,恩格斯还详细考察了工人的生活状况,描述了工人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物和垃圾、把所有的脏水、甚至还常常把最令人作呕的脏东西倒在街上”[1]410,揭示了他们生活在无法通风的地下室或简陋的楼阁,住在聚集并散发着使人致病的毒气和掺杂着工厂产生的煤烟的住宅中的悲惨景象。同时,工人的饮食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工人都处在勉强不被饿死的境地,更不可能祈求这些食物是健康无害的了。
总之,恩格斯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而且摧残工人的身心健康。这为恩格斯思维方式的生态意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二)恩格斯生态思维方式形成的理论研究路径
恩格斯从现实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现状,深刻批判了其具有生态破坏性的事实;同时,他从理论上分析指出,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生态破坏性。
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模式下,人们在认识客体时,习惯于将客体作为异于主体的外部存在,并将主客体作为相互分离的存在物,由此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发端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它促使科学家撇开具有干扰性的事物,孤立地看待所要研究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变化,使得分析事物能够更加精细化,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洛克和培根进而将此思维方式引入哲学领域,并将之作为观察世界的方法。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否定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联系性,而孤立地、片面地和静止地看待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认为,“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3]24。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自然看作与其对立的客体,最大化地从自然界中攫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征服和剥夺自然,以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满足。由此,在此思维的引导下,人们无节制地掠夺和压迫自然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途径。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具有生态破坏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本体论上来看,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导致生态异化现象的思维方式根源。它作为主导思维迎合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要求,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了其制度保障。它将自然看作同自己相对立的客体,无需支付任何成本,最大化地掠夺自然资源,获得更多财富,从而迎合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的利润最大化的要求。由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自然关系日渐呈现出分离、对立和对抗的状态,导致生态问题爆发。二是从认识论上来看,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建立在主客分离的认识论基础上。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指导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割裂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在此思维指导下,在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自然界被完全客体化为外在对象,被看作是依据人类自身需求而可以无限被攫取和排污的对象。由此,恩格斯警示我们不能沉醉于对自然界征服的胜利中,否则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559-560。而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却全然忽视或蔑视自然,资本家们在生产中更多地关注短期效益,而非人类的长远利益。他们为获得短期效益,更是不顾自然界的破坏反过来威胁人类自身。三是从价值论上来看,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指导的经济发展只是单方面追求经济指数的增长,而忽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的协调发展。人类若只顾自身利益的增长,将自然界看作对象化存在而非人自身的一部分,那么就会对自然界进行单向索取,而未对自然界进行有机反馈,最终会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和对抗。可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角度来看,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具有生态破坏性。
总之,恩格斯从现实状况考察的实证视角和认识论根源的理论视角,共同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生态问题,并研究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具有生态破坏性,这为恩格斯阐释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恩格斯思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完成了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界定与分析,阐释了人与自然应处于同一有机整体中。可见,辩证思维方式是恩格斯思维方式的生态意蕴内容的集中体现。
(一)辩证思维方式的生态内涵
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相对,辩证思维方式在考察事物及其观念时,“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3]142。从本源上划分,辩证思维分为唯心主义辩证思维和唯物主义辩证思维,前者是以意识为本源否定自然客观实在性的辩证法,而后者是承认物质是世界本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辩证法,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基本要求。而恩格斯所论及的辩证思维方式超越了唯心主义颠倒的世界观,提出了以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辩证思维方式。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角度,恩格斯所阐释的辩证思维方式要求以将人与自然之间以及自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在同自然发生关系时,应将自然看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进行爱护,认识到破坏自然界就等于危害人自身,自然会对人进行“报复”。可见,恩格斯的辩证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应当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非一味将自然看成任人宰割的客体。
(二)辩证思维方式的生态表现
恩格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展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论述,以及唯物辩证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上的表现如下:
从本体论角度看,唯物辩证思维方式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并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的思维基础,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思维方式要求。以辩证思维方式为指导,人们的生产实践能够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自由自觉劳动,能够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从而使得人类社会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促进物质水平的丰富发展。由此,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上要求坚持辩证思维,这样能够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1]63,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思维指导。
从认识论角度看,唯物辩证法摒弃了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架构,提出了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有机系统和整体。它坚持自然的先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首先,承认自然的先在性和客观性,是辩证思维的物质基础。“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物质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2]58显然,人类从事物质生产过程时离不开物质预先存在的条件。其次,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内容。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恩格斯曾系统论述劳动在从猿转变为人的作用,说明了劳动在人的发展和自然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在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问题上,恩格斯论述了自然先在性与劳动能动性二者统一的思想,“劳动和自然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2]550由此,劳动和自然资源统一起来共同创造了物质财富。总之,只有坚持自然先在性和人的能动性的统一,才能真正辩证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价值论角度看,辩证思维方式要求坚持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辩证思维为指导,人们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及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制约作用,通过物质生产实践,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共同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类社会经历了人对人的依赖性的社会、人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最终向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的生产能力为基础的个性自由的社会迈进。人类也从盲目崇拜自然到片面征服自然,最终实现同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发展的对立统一性,才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思维基础。因此,运用唯物辩证思维是人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与自然发生关系的思维方式要求,是坚持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的思维方式基础,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思维方式前提。
(三)辩证思维方式的生态原则
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应遵循客观性、系统性与发展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坚持辩证思维方式,应遵循客观性原则。人类作为“自然之子”,生存于自然界之中,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而自然作为先于人存在的客观实体,其内部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其自身也存在客观的辩证关系。恩格斯指出,“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3]25。自然界自身存在着辩证关系,而这些关系不因人类认识与否而改变,是客观存在的。就此而言,自然界的辩证法具有客观性。同时,人在维持自身生存时,同自然进行着物质变换,即人从自然中获取所需资源,经过内部消化吸收,将排泄物回归自然,形成能量信息的循环过程。这种变换关系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客观的辩证关系。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单独存在,即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同时,自然也要通过人的活动实现自我的进化和生成。由此,自然同人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之,自然界内部、自然界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实在性。客观性原则是人们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首要原则。
2.系统性原则。坚持辩证思维方式,应遵循系统性原则。系统原则是将世界看作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其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种种联系并发生着相互作用。自然界内部及自然界与人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辩证关系,而这些辩证关系都是以世界是一个有机循环的系统为基础的,即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在内的有机循环巨系统。而这个系统是内部自组织循环的系统,有着一定的运行规律。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性原则既归纳总结系统思想的历史脉络,又是开启现代系统科学的钥匙。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以辩证思维为基础的系统论产生并不断发展,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学科,融入并渗透到人类的思想和实践中,引发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进而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思维方式。这样,系统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新兴学科不断发展和深入,而且作为思维方式指导着人类的生产实践与交往实践,丰富人们辩证认识事物的思想内涵。总之,辩证思维方式的系统性原则是人们在掌握唯物辩证法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3.发展性原则。坚持辩证思维方式,应遵循发展性原则。辩证思维方式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生动的,而不是抽象的、呆板的,而这些活生生的个体就必然不是一成不变或机械的运转,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种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趋势,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遵循辩证法的原则。“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4],由此,辩证法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承认并坚持事物的运动性。事物的发展总是处在不平衡与平衡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状态,并在动态中力图保持和追求平衡,其中,不平衡状态成为发展规律的常态而平衡状态则是发展的暂时性表现,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事物的运动总是围绕着运动规律波动起伏,而这种运动又总是同其他事物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制约和影响着该事物的发展,同时,该事物处于不平衡状态是常态,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平衡状态则是暂时性的停顿,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应在遵循人与自然辩证运动过程中坚持发展性原则,推动二者走向和谐。
总之,恩格斯对辩证思维的内涵、表现和原则的论述,充分体现出其思维方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意蕴。
恩格斯思维方式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意蕴。对其进行详细的解剖和分析,有利于为辩证思维方式发展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有利于对生态思维的特点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为更好理解生态思维方式打下基础
辩证思维方式是生态思维方式的基础。恩格斯对辩证思维方式进行了深刻全面的阐述,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生态思维方式的内容和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辩证思维方式生态意蕴的研究和探析,明晰生态思维方式是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新思维方式,它超越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摒弃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及对立,确立了整体与部分互通的思维方向,并成为将从整体出发考虑部分又将部分纳入到整体中来的思维方式。二是人作为社会主体,以自由意志出发,能动地改造自然;但同时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应将自然作为自己的伙伴加以珍惜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思维方式将人与自然看作为统一整体及共同发展的两方面:人类发展孕于自然进化之中;自然界的发展和进化存在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由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征服与被征服的问题,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问题,任何一方失去对方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见,辩证思维坚持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和进化是其本真关系,而这一思想则成为开启研究生态思维方式的钥匙。
(二)对生态思维的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对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以征服与占有自然界为目的的思维方式,生态思维方式则使人类以辩证思维方式为基础,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视,体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承载的有限性相统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造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曾一度被破坏,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人类在处理同自然的关系时应当将利用和使用量控制在自然界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应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二是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关系。生态思维方式基于辩证思维,认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独自存在,同时自然又通过人类活动实现自我进化和自我完善。人作为自然之子,其没有任何理由凌驾在自然界之上,人与自然是作为统一的整体并进行协调两者之间关系。三是人与自然的前瞻性关系。众所周知,形而上思维方式采用静止孤立的视角看待问题,将目光放在眼前,对长远的利弊关系嗤之以鼻。而辩证思维方式则是以辩证、运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打破了短期效益的束缚,能够关注人类长远利益。总之,深入分析思维方式的生态意蕴,能够深刻把握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生态特征。
(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快步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党在十八大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体规划和布局,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而恩格斯坚持辩证思维方式及其体现的系统思想则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理论基础和来源之一。探析恩格斯思维方式的生态意蕴,不仅使人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而且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看作是有机的系统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突出的方面列入总布局建设之中,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规划和部署。唯物辩证思维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统一关系,指出了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内容,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研究和把握辩证思维方式,更能够促进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更加系统全面地驾驭全局,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宏观方向。坚持辩证思维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思维基础,能够推动中国走上经济上的生态富裕、政治上的生态民主、文化上的生态繁荣和社会上的生态公平的道路,并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总之,对恩格斯思维方式的生态意蕴的研究,能够为进一步研究生态思维方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视角,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源泉,促使中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快步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责任编辑文格)
2015-12-05
焦冉(1988-),女,山东省泰安市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
201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特别委托项目(13JDKDD001)
A811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6.04.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