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春羊
古代状元趣事多
文/张春羊
高考结束以后,各省的高考状元便成了舆论的焦点,可见状元的影响力之大,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中国古代对状元则更加推崇和重视,自科举制创立到废除,中国古代总共出了592位状元,其中不乏一些很有趣的状元。
李蟠是清朝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较胖,很能吃,是个农村汉子,虽然脑子不聪明,但是非常的勤奋。由于自己先天条件不好,李蟠写字非常的慢,考试时间又特别长,于是自己带了36个馒头上了考场,无奈天黑时大部分考生都交了卷,李蟠还没有写完,而馒头已经吃完了,而肚子又饿了,只好向监考官要馒头吃,监考官见他可怜,便又给了他几个馒头,直到半夜李蟠才将文章写完交了卷。康熙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赞扬李蟠的苦学之心,又看看李蟠的文章还行,就破例让他当了状元,这件事马上传开了,有诗云:“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于是李蟠“饽饽状元”的名号就传开了。
现在经常有和同学较劲而奋力学习,最终取得好成绩的高考生,而在宋代也有俩人互相较劲学习,而他们竟然都高中状元。秀才吕蒙正某年到山东游玩,听说当地有个才子名叫胡旦,写得一手好文章,冠绝古今,但就是为人有些自傲,吕蒙正去拜访他。席间吟诗一首,诗的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结果被胡旦嘲笑说:“这时瞌睡虫,就知道睡,肯定无法高中的。”吕蒙正十分生气,回去后奋发读书,第二年高中状元。于是写信羞辱胡旦:“当年的瞌睡虫也中了状元,你连瞌睡虫也不如啊!”于是胡旦也奋发读书,第二年胡旦也高中状元,两人又同朝为官了。
除了靠勤奋苦学高中状元以外,古代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元之事。明启年间有个叫汪本的书童,侍奉主子进京赶考,主子进考场后,汪本便在京城转悠,无意间冲撞了大太监魏忠贤的仪仗,被侍卫抓住,带到了魏忠贤面前,魏忠贤正巧喝的酩酊大醉,口齿不清,嘟囔着说道:“把这个考生拉去……拉去斩了算了。”侍卫听错了,以为魏忠贤说把这个考生“取了算了”。于是赶紧带着魏忠贤的名帖,把汪本送到了考场,对主考官说:“魏大人有令,把这个人取了算了。”主考官只能遵命,又为了讨好魏忠贤,便找人代笔答了考卷,把汪本录为了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