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兵
孩子的心思用爱猜
黄红兵
教中学时,遇到学生问题,费尽心机才能查出一二;来到小学,孩子常常告状,却也颇为苦恼。
哪怕鸡毛蒜皮的小事,孩子也会到面前哭诉:“黄老师,黄文明拿了我的笔。”“老师,谢波打我。”……诸如此类,常让我应接不暇。心情好的时候,我微笑处之,心情恶劣的时候,常生气训斥:“你自己不知道问他要?”“把谢波叫来。”……然后是一顿乱批。
有时,学生会这样反映情况——“黄老师,王顺利偷看课外书”;“黄老师,今天陈雄峰边走边吃被值日老师扣分了”……事情明明可以缓一缓,学生一告状,我就不得不挤时间处理。有时实在无暇他顾,就会对那些反映情况的孩子失去好脸色。
常提醒自己要学会享受生活,可事情永远处理不完,心情随之变得糟糕。糟糕的心情如何去享受生活?我提醒自己:改变,迫在眉睫!既然我的好心情是被孩子的告状所破坏,那么不妨从善待孩子的告状开始改变。
孩子告状的行为背后常另有玄机。
其一,孩子告状往往反映出班级管理存在问题。
开学初,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因班级不能获评“五优”而产生了转班念头。这反映出孩子有集体荣誉感,他们希望每个同学都像自己一样遵规守纪,不为班级抹黑。所以,遇到某些同学违反校纪班规,他们当然要“见义勇为”。
所以,如果孩子频繁告状,恰恰反映出班级管理中存在各种问题。只要妥善处理了,告状的现象自然销声匿迹。
其二,孩子告状往往是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孩子的眼里,老师无疑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他们无限信任和依赖着我们。同时,孩子眼里,我们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平时,他们不一定有勇气接近我们。只有在他们认为非常必要的情况下才会鼓起勇气找到我们诉说。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孩子就可能对我们紧闭心扉,个别孩子甚至会因此成为教师眼中的叛逆者。
其三,孩子告状往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与距离。
毋庸置疑,师道尊严让师生之间生出几分陌生与冷淡。借由告状,孩子找到了接近老师的机会,一旦老师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孩子就自然与我们亲近起来。对有些孩子来说,他们有时竟是带着一种欣喜之情来找老师告状的。我觉得这其中就有亲近老师的愿望在。
其四,孩子告状往往是为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
梳理出这么些孩子告状的缘由,那就更有必要善待孩子的这份心意了。平时,我们不妨这样对待孩子的告状。
遇到孩子哭哭啼啼来“告状”,我们可以蹲下来,亲昵地拉拉他的手,爱怜地摸摸他的头,轻轻地擦擦他的泪……用行动告诉他:老师知道你受了委屈。
遇到孩子怒气冲冲地数落其他孩子的不是,我们应该静静地听其诉说。我们的认真倾听,会让孩子慢慢安静下来。适当的时候,可以请孩子复述重要的地方,帮助他回忆自己有可能忘记交代的一些细节。往往在讲述过程中,孩子的气就消了,因为他发现其实不光别人犯了错,他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我们就轻松了:问他此时的感受;表扬他明白事理;赞扬他自制力强;说几句宽慰他的话……这样做了之后,孩子往往就能满意而去!
遇到需及时处理的问题,我们当然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遇到绕不过去的问题,我们自然要严肃处理。不妨请孩子上台陈述犯错经历,大家即时点评,盘点清楚错在哪里,然后请大家谈谈错误的出现是因为什么,今后应该怎样避免。长期坚持,孩子们能明了老师的出发点不是要批评谁,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
(作者单位:宁乡县玉潭镇中心小学)
现实中常会出现这类现象:你刚刚批评完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很可能马上就跑过来向你反映情况,目的显而易见:讨好你并告诉你他对班级可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