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

2016-03-15 14:51刘益迎
航海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情商竞争力素质

刘益迎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1)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

刘益迎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1)

阐释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涵与特征,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而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加强情商素质培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提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提升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增加与结构性矛盾“双重压力”日益凸显,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严峻挑战。大学生虽然拥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适应社会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依然欠缺,就业创业能力较弱,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陷入“就业难”的困境。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努力探索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ies)是 1990 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加里哈默尔(Hamel)和普拉哈拉德(Prahalad)提出,国内教育也均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和研究。通常认为,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或个人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差异。[1]此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逐步被引入不同领域,并延伸到高等教育层面。2004年,毕玉旺、张森[2]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打造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此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施炜[3]、廖迎春[4]等系统阐述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结构,杨其滨[5]、姚德超[6]等从体系构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更多的研究者从多个视角着重探讨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7-10]。本文从探析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科学内涵与主要特征着手,基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最终着重对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进行思考。

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1.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涵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知识、素质及能力的集中体现,是相对于其他学生比较优势能力,也是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有机统一;不同于一般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锤炼和提高,进而形成的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11]

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关于就业求职方面的综合知识、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整合自身学习掌握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后,具备并体现出的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色优势能力,其实质是大学生学习掌握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了适应社会发展与企业需求,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就业从业能力。

2.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放缓,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缩减,对大学生的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带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实用性。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当具有实用价值,要满足社会发展与用人单位招聘需要,有利于个人和用人单位工作效能的提高,体现出比其他人更强的工作适任性。

二是专长性。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其具有了在一定专业领域的竞争优势,但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大学生要把所学专业转变为就业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在突出发挥专业特长的同时,能够具备其他方面必要的就业技能。

三是异质性。大学生所拥有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其他人所不具备,或者其他个体因无相同的条件与环境难以模仿和复制以致暂不具备,如此方可成为其成功就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是长期性。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职业素质能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长期学习实践、日积月累,最终形成竞争优势。

五是发展性。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工作时间、领域、岗位等方面不同而会有所变化。因此,大学生需要长期打造,经常审视,努力寻找和创造新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基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涵和特征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影响因素涉及社会、高校、家庭与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影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原因

一是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影响。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GDP增速放缓,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结构,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高校人才培养环境影响。高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充分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对接度存在差距;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基础扎实,但没有体现出很好的就业竞争力;随着高校扩招,教育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师资数量配备缺乏,制约了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依旧存在,培养大学生所需的专业技能与现实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此外,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安排较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不完善,这些因素均影响到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是用人单位招聘评价机制影响。当前招聘人才评价机制存在一定倾向性,部分用人单位招聘观念“固化”,根据以往招聘惯例,提前“圈定”招聘学校及专业;有些用人单位将招聘范围锁定在“985”“211”高校,使得其他高校学生未有机会参加应聘;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人职匹配”,按照实际需要因岗选人,而是一味追求高学历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以上这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才评价机制影响了大学生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

四是家庭成长环境影响。家庭环境以及父母对就业择业的看法等对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择业观受社会和家庭的职业“偏见”影响,据调查,近40%毕业生择业时听取父母建议,甚至有30%的家长可以接受学生不就业。(数据来自《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影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观原因

一是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够。当前大学生受到高中“填鸭式”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认为考上大学就完成任务可以松一口气了,过多参与课外活动,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弱化,忽视了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制约了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是学生培养职业素质意识不强。职业素质是大学生迈出校园走向就业岗位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和能力的储备阶段,是了解、培养和提升职业素质的关键时期,亟须着重加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五个方面的素质培养,但有些学生对此意识不强,认为职业素质培养是工作以后的事情,以致忽视了职业素质培养,影响了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学生参与就业积极性不高。就业方向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自身定位不准,从众心态严重,眼高手低;就业主动性不强,参加招聘宣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出击寻找就业信息和择业机会的意识,主动推销自我和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较差,以致就业机会较少;就业期望值过高,过多地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而忽略自身条件和今后发展空间,就业定位不够合理;就业准备不充分,据统计,每年有20%左右毕业生被动就业,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处于迷茫状态,往往到了大四阶段才准备提高求职竞争能力,相对拓展空间不大,求职能力不强(数据来自《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就业市场调研报告》)。以上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对策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应树立以服务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专业设置,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毕业生。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成效,推进学生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树立“以学为主”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独立获取知识、创新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道德是从事职业活动所要求具备的道德准则、情操与品质的总和,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是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所学专业与个人理想、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兴趣,从内心热爱本专业。应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在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应注重学生诚信教育,切实增强学生诚信意识,诚信签约,减少违约行为。

3.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高校应着重通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其能够掌握将来所从事职业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通过实践锻炼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掌握学习专业技能的方法。高校要突出自身办学特点,结合培养目标,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重中之重,在传授学生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开展实用性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技能素质。[12]此外,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促进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4.加强情商素质培养

情商是评价人的情绪智力发展水平的一项指标,也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指标。高校应不断提高对大学生情商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情商素质。通过开设情商教育课程,加强情商培养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情商素质水平,充分认识加强情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健全情商教育机制,保障情商素质教育工作有力开展;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情商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通过开展情商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组织管理、承受挫折等能力。通过举办情商素质拓展训练,包括新生适应、团体凝聚力、人际交往、考前减压、学习技巧与时间管理、自信与表达、情绪管理、生涯发展等,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遇到的普遍发展性问题,全方位、全过程地促进学生情商素质培养。

5.做好学生就业指导

做好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就业指导范围很广,内容较多,要求较高,主要可从四个方面加强:

一是思想指导。要通过就业培训指导,引导学生增强就业意识,具有规划自己职业的能力;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念,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并主动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提前做好职业准备。

二是政策指导。要通过主题讲座、就业沙龙、经验交流、导师在线等活动,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教育。

三是求职技巧指导。要教育学生学习掌握简历制作,笔试、面试、求职礼仪等注意事项,学会介绍、推荐、展示自己,提高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四是心理指导。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既要增强就业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求职就业,又要树立合理求职目标,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五、结语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学生自身知识储备,还包括社会发展、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的应对能力。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创新创业深入推进,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非常必要,也十分复杂,涉及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个方面,多方联动,齐心协力,方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1] 核心竞争力.[EB/OL].[2016-07-22]http://baike.so.com/doc/1005617-1063136.html.

[2] 毕玉旺,张森以就业为导向 打造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5(6):59-60.

[3] 施炜.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结构分析[J].江苏高教,2010(2):102-103.

[4] 廖迎春.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7):77-79.

[5] 杨其滨.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35-38.

[6] 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1):75-77.

[7] 王雁飞.人力资源市场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19):76-79.

[8] 赵欣.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7):75-78.

[9] 詹娟.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5(3):143-144.

[10] 钟凯雄,刘奕涛.知识管理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57-62.

[11] 王思琪.关于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几点思考[J].创新教育,2016:92.

[12] 余冠军,肖友平.略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8):34-37.

2016-07-10

2015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思政专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发展与引导研究”(L15BSZ004)

刘益迎(1978-),男,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G641

A

1006-8724(2016)04-0055-04

猜你喜欢
情商竞争力素质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二则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