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美 唐守普 张 颖 杨 君 黄云飞 王 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经济空间布局SWOT分析与对策*
■罗建美 唐守普 张 颖 杨 君 黄云飞 王 烨
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和升级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省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三地巨大的发展落差,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本文尝试从河北省角度出发,在进行河北省经济空间布局历程述评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经济空间布局开展SWOT分析,找出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优化经济空间布局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尽快弥补河北发展差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省 经济空间 SWOT分析 对策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经济的空间布局直接关系着经济发达程度,经济形态也会以空间布局形式反映出来。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和升级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当前,京津冀地区与 “珠三角”、 “长三角”地区比肩而立,已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京津冀三地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推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国内学者已经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城市群空间优化、合作机制、发展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和研究,但围绕三地经济空间布局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本文尝试从河北省角度出发,进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经济空间布局的SWOT分析,以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省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三地巨大的发展落差,已成为制约三地协同发展的关键。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补足差距,走出一条发展新路,是河北省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关注的焦点。
多年来,河北省的经济空间布局思路不断调整和探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经历了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思路的转变。改革开放前,实施的是 “山 (山区) 海 (沿海) 坝 (坝上)”均衡发展,改革开放后,开始了非均衡的空间布局,先后实施了 “两线 (京广、京山沿线)一区 (沿海地区)”, “一线 (秦唐沧)、 两片 (石廊开发区)、 带多点 (高新区、产业圈、 保税区、 旅游开发区)”, “环京津”、 “环渤海”, “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等布局思路,顺应了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是摒弃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依赖性思维,从多年的借力发展转向了自立发展。2001年,提出了打造“大北京”框架下的 “金三角” (京津保、京津唐、京张承)。2003年,空间布局调整为四区经济 (石家庄-邯郸-衡水-邢台的传统产业与特色经济区、秦皇岛-唐山-沧州海洋经济区、保定-廊坊城郊经济区、张家口-承德生态经济区)。2004年, 形成了 “一线(秦皇岛、 唐山、 廊坊、 保定、 石家庄) 两厢 (“北厢” 为张家口、 承德,“南厢”为邯郸、 邢台、 衡水、 沧州)”布局形态。 “以我为主”的经济思路成为主流,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提升了对北京转移产业的吸纳和承接力。
三是将经济重心转向了沿海,实现了内陆型经济向沿海经济转变。2006年确定了 “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发展目标。2008年将全省划分为 “冀东”、 “环京津”、 “冀中南”三大板块,深化港腹互动、海陆互动。2011年, 《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河北省经济布局进一步向沿海倾斜,提出要重点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实施产业、港口和城市互动发展。
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地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河北省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国家动力。
(一)优势 (strengths)
1.环京津,区位独特
从地理位置看,河北省环京津,沿渤海,独特的区位构成了全省经济空间布局的战略背景。首先,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看,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有赖于城市区域发展体系的支撑。伦敦、巴黎、东京等首都城市形成了发达的都市圈经济。如伦敦都市圈以伦敦为中心,包括了伯明翰、曼彻斯特、谢菲尔德、利物浦等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市,拥有全国60%的人口和80%的经济产值。2011年,为推动北京与周边共同发展,国家 “十二五”规划把 “首都经济圈”列入区域总体战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宜居之都。新时期,河北省作为北京首都经济的重要腹地,必将在其发展中受益匪浅。
2.沿渤海,资源丰富
河北省沿海地区陆域面积3.57万km2,海岸线487km。资源禀赋优良,集中了全国10%的铁矿、10%的油气和10%的海盐产能,焦煤、非金属矿资源丰富,宜港深水岸线80.7km,海洋生物丰富多样,战略资源组合条件良好,为河北省发展沿海重型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资保障。同时,多年来,在国家和河北省政策扶持下,沿海地区已经具备了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钢铁产业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生产基地,装备制造、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形成规模,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基础良好,休闲旅游、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
3.具备海陆空立体化网络雏形,交通便捷
交通是连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交流互动的纽带。河北省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港口和中心城市为龙头,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基础,陆运、海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相互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据统计,2012年河北省沿海地区铁路、公路网密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和关内外运输的重要战略通道。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跻身亿吨大港行列。
(二)劣势 (Weaknesses)
1.京津冀三地行政区划的分割致使河北省经济空间布局受限
京津冀三地行政区划的分割,打破了河北省空间的完整性,影响了经济发展。环绕北京的区位条件再加上多年服务首都的思想观念导致了虹吸效应远大于辐射作用,形成了环首都贫困带;天津市 “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等发展定位处处 “挤压”河北,尤其是影响了河北沿海经济发展。同时,三地行政界限的划分致使河北全省出现了石家庄、唐山两座大城市引领经济的布局形态,增加了发展成本,制约了河北省内各地的沟通和交流。
2.城市建设滞后,对全省经济的带动性不足
河北省城市繁华度 “不够强”,经济发展水平与京津两市落差较大,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较弱,影响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移承接。首先,城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低,2013年,11个设区市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全省30.8%,而全国地级城市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63.9%。其次,受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因素影响,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5个百分点。全省大中小城市体系不完善,大城市规模小,中等城市数量少,小城市特色不明显,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水平落后,无法形成强大的区域聚集效应。
3.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高,经济活力不足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二产比重过高,与国际发展规律相悖。发达国家二产比重达到50%以后普遍下降,而河北省自2004年达到50.74%后,始终在50%以上浮动,2014年达51.1%,没有明显下降趋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滞后,在人均GDP3000美元时,国内先进省市一产比重在7%~8%之间,三产迅速上升到40%左右,而河北省始终处于一产下不去,三产上不来的尴尬阶段。2014年,河北省三产占比有所上升,达到37.2%,与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产业层次看,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但产业链短、产品层次低,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产业群,经济增长缺乏活力。
(三)机遇 (Opportunities)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奥成功、 “一带一路”、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首次将河北省全域纳入国家战略思考,将解决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部署,为河北省发展带来全方位的触动。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明确了河北的功能定位,将有效地促进全省生产力空间结构的优化,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健全服务体系,增强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载力;三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争取到更多政策倾斜和优惠,有利于加快发展;四是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有利于提高张家口地区乃至全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旅游和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扩大对外宣传的影响力;五是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河北省新一轮对外开放,落实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六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七是生态文明建设为河北省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提供了支持。
(四)挑战 (Threats)
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河北省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长期以来,三地发展极不均衡,河北省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北京、天津的1/5左右,单位面积年产出不足北京的1/10,巨大的“经济断崖”已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瓶颈。在城市的空间布局上,京津两极过于 “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 “瘦弱”,已成为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短板。同时,还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偏重、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通过SWOT分析,河北省拥有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缺少经济中心的引领,与京津两市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断崖;北京、天津两座特大城市缺少资源和腹地经济支撑,增长空间受限。同时,河北省也迎来了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也为河北发展带了新的机遇。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员,应抓住机遇,以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为目的,按照 “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加快经济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建设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提升首都转移产业的承载力
以廊坊市和保定市为重点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与北京关联度高的产业。一是廊坊市以智能科技、电子商务、休闲旅游、节能环保等产业为重点,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和休闲商务中心。保定市可重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新能源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在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产业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二是以首都周边的涿州市、广阳区、三河市、 香河县、 固安县等县 (市)为重点,建设一批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中小城市,优化整合资源,高标准对接北京城市规划,成为承接首都功能扩展和产业转移的试点城市。三是提升功能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京津特别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吸引北京、天津两市的技术研发成果在这些地区孵化转化。
2.建设沿海经济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以秦皇岛、唐山、沧州等中心城市为主,实施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做强沿海地区,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是提升三市城市功能,推动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建设,打造唐山湾生态城、北戴河新区、黄骅新城等临港产业聚集区,有序扩大县城和中心镇规模,推进港口、港区和港城互动,形成滨海型城镇发展带。二是加快唐山、秦皇岛、沧州中心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明确其产业发展定位,唐山应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精品钢铁、石化、现代物流等产业为重点;沧州应以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为重点,秦皇岛应以会议会展、电子信息、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为重点。
3.建设冀中南城市群,增强腹地经济支撑
做大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为主的城市群,增强冀中南地区的腹地经济支撑作用。一是冀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要确定不同的发展定位,石家庄要强化在冀中南经济区的主导地位,优化中心城区,向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迈进,以建设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中心为目标,强化金融、科技、人才、资本等方面的聚集效应,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的 “第三极”。邯郸市应凭借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区位,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形成京津冀地区联动中原的枢纽城市。邢台市利用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区和国家新能源基地。衡水市可建设环境舒适、宜居宜业的滨湖园林城市。二是冀中南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可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形成“一核” (石家庄)、 “三心” (邯郸、邢台、 衡水)、 “三轴” (京九、 京广、石黄交通沿线)、 “多区” (正定新区、邯郸冀南新区、邢东新区、衡水滨湖新区等)的产业空间布局。
4.建设冀西北生态环境涵养区,搞好京津冀生态环境屏障
以张家口和承德两市为主,建设冀西北生态环境涵养区,搞好京津冀生态屏障。一是基于冀西北地区独特的生态建设需求,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可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其中张家口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产业,与北京携手打造自然文化旅游胜地、京津休闲度假目的地。承德市凭借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风景资源优势,可建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级绿色先行示范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产业。二是以张家口和承德市为重点,加强京津冀三省市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上的合作与统一行动,形成一体化的区域环境网络,着力强化大气、水体、绿地等生态环境改善,建成京津两市的天然氧吧,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屏障。三是借助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奥成功的契机,科学推进冬奥会赛区场地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增强科技创新含量,实施 “科技冬奥”,打造“奥运新城”,为2020年精彩冬奥奠定基础,进一步带动冰雪旅游、体育文化产业与国际接轨。
参考资料
1.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习近平给京津冀注入动力:七方面推进协同发展[Z].新浪新闻http:// news.sina.com.cn/.
3.王书利.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2-4.
4.鲁继通,祝尔娟.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的战略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4.
5.祝尔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与重点[J].经济与管理,2014,3.
6.冷宣荣.“一线两厢”战略布局与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J].领导之友,2005,5.
7.邓汉华.伦敦都市圈发展战略对建设武汉城市圈的启示[J].学理论,2011.
8.省委中心组学习会强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创造河北新的辉煌造福河北父老乡亲赵克志张庆伟讲话赵勇付志方等发言[N].河北日报,2015-9-10.
9.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河北日报,2015-11-16.
罗建美,石家庄经济学院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唐守普,河北省土地整理服务中心;张颖,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杨君,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黄云飞,迁安市环境保护局;王烨,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陈秀丽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