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睿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浅谈大学英语“EGP+ESP”教学模式
韩 睿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多以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为主,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融合型国际化时代,外语教学必然涉及ESP和EGP的融合性发展。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ESP的实用性价值进行了分析,旨在培养专业知识精湛并且语言运用能力过关的复合型人才。
通用英语;专业英语;有机结合
我国高校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一般用途英语或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与专门用途英语或专业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来展开。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是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必用语。着重培养基本英语语言交际技能和强化学生基础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主要依靠对英语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来熟知英语的基本语言规则和用法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英语基本语言技能。EGP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贯穿整个大学英语学习过程。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学业、就业、职业密切相关。主要侧重培养学习者了解专业英语知识以及专业英语工作能力。这门课程往往开设在EGP的课程之上。在专业英语学习之前,学习者已经具备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英语语言技能。
由此可见,EGP教学培养学习者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普遍性;而ESP作为EGP学习的扩展和延续,是在EGP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情况开设的,具有针对性、专业性以及实用性,侧重专业知识方面。除了相关专业ESP主要是开设适用面较广的、带有共性的课程,内容专业性不宜太深,但语言上应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尤其要有这个专业方面的专有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语法结构和常用表达方式等。
同时,ESP和EGP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等。EGP作为学生学习的通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并帮助学习者掌握英语的普遍性。ESP是帮助学习者拥有专业英语。换句话说,EGP告诉我们英语就像是和我们国家的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有什么差别。ESP告诉我们如何处理与其他学科的英语。
在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主要围绕基础英语教学展开,也就是说EGP教学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主要位置,学生依旧围绕着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来展开学习,并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以及大学英语六级作为方向和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围绕英语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来进行教学。这种单一而又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对之前学习过的英语知识的重复和扩充,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会认为大学英语毫无新意,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忽视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很多高校只注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而忽视了专业英语的教学,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大学英语,会导致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甚至会直接影响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以及学生的就业率。据统计,很多大学生长达十几年的英语学习生涯中,往往学习的都是纸上英语,机械地应付各种英语测试,掌握了专业技术知识却不了解专业英语;掌握了英语却不了解专业知识的现象在大学生就业后常常出现,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用英语的学习目标是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而专业英语ESP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属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更高要求,是建立在通用英语基础之上的。所以,把ESP与EGP有机地融合是非常必要的。在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和动力的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近年来,部分高校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大量培养和引进“外语+专业“的复合型教师,在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据统计,已经为学生开设累计达200门专业外语与双语类选修课程与辅修专业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大学外语”的内涵,以事实证明了复合型师资与多层次、立体化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当下,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更应加重ESP教学的比重,把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融合,采取“EGP+ESP”的教学模式,分阶段进行英语教学。实际上,EGP和ESP是密不可分的,EGP是英语教学的基础,ESP是对之前英语教学的提升,它们是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采用EGP+ESP教学模式,可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或者学期划分进行课程设置。高校可在大一、大二两年开设基础英语课程,而在大三或者大四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例如: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可在四个学期的通用英语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之后融入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酒店英语的情景交际,通过实践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交际能力,特别是流利运用英语处理酒店对外日常事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通用英语教学:公共英语课程
(2)专业英语教学:融入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相关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创设酒店英语的“听说”情境。教师介绍在酒店前厅(Front Office)、客房部(Housekeeping Department)、公关部(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和财务部(Financial Department)发生的最基本的一些酒店情景对话,并讲解对话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然后让学生模仿并完成相应的角色扮演(Role Play)口语练习任务。
同时,可根据各高校具体情况开设ESP相关的选修课程等,逐步实现由EGP向ESP的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环境下,社会对“语言+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现今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重心应从基础英语EGP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方向转移,应定位在偏重于学术或特殊目的需求的英语教学上,更加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和目的性。高校英语教学应采用“EGP+ESP”教学模式,把两者有机地融合并衔接。以期培养出更多既善于用英语进行交际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要将理论研究推进到教学实践中,再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学规律,研究最佳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大学英语教学真正做到为专业服务。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朱晓华.ESP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1(14).
Introduction to College English “EGP + ESP” Teaching Mode
HAN Ru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158100, China)
At present,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is the most common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and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teaching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era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chang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ust involve the integration of ESP and EGP.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al value of ESP are analyzed, and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the compound talents with excell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ability to use English.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organic integration
2016-05-16
韩睿(1982- ),女,黑龙江工业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及跨文化交际等。
H319
A
1671-3974(2016)03-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