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男,张艳,张彦辉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李亚男,张艳,张彦辉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演进和社会化媒体的成熟,传媒界越来越多地需要既掌握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又了解新技术和应用,同时还具有广博的人文基础素养的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应调整课程结构,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优化教学资源,拓宽培养途径,全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拥有跨学科知识结构,具备多媒体整合传播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
媒介融合;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途径
新闻传播的发展与媒介生态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伴随数字技术的日益演进,已经形成多种媒介形态共生共存的生态环境。新媒体平台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全社会的力量都可以加入内容生产环节,多种多样的媒介渠道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当渠道、信息等环节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垄断性资源时,其行业发展必须要转型。媒介融合、行业转型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新闻教育面临重大拐点,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课程建设及人才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能培养等必须全面改革。”[1]因此,加强新闻传播人才跨学科知识结构及跨媒体传播能力的培养已成学界共识。本课题拟通过对我国目前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厘清目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的问题,探索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途径。
传媒业的转型主要归根于新媒体、新技术的推动。为了了解业界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对百度、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新闻周刊、环球网、光线传媒等发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100个招聘信息进行了词频分析和数据整合,同时访谈了部分在国内媒体单位实习的在校生,了解媒介融合、行业转型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需求。
(一)媒介形态的数字化转型要求新闻传播人才熟悉新媒体业务
电视媒体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3D高清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等传播业务将延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中展现其价值;在平面媒体领域,世界各地报业集团都在全力布局新媒体,向新兴媒体平台延伸。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加速,催生了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等行业的繁荣,商业价值在媒介竞争中逐步得到客户的认可,这将直接带来传播形态的数字化转变,最终的传播都要围绕网络平台、互动整合而开展,这就要求未来的新闻传播人才具备新媒体领域的业务推广与执行能力。通过分析百度、新华网、人民网等招聘信息,课题组发现,媒介形态数字化转型,不仅带来了一些适应行业变化的新岗位,如“大数据舆情编辑”“微信运营管理”“图片广告策划”等,而且有关新闻传播方向的岗位招聘都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新闻感知力,熟悉互联网操作,了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行规则和特点,有信息分析、情报分析、社会大众心理与热点事件分析等潜质。
(二)新媒体环境要求新闻传播人才掌握全新营销理念
新媒体环境带来了受众由行为特征到信息接触方式的深刻变化,直接导致媒介经营者营销理念及操作方法的更新与调整。新技术、新媒介凭借良好的用户体验赢得了大批受众的青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新的媒介终端分流了受众的注意力,传统媒介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轻松地聚集人们的注意力,因而,传统依托大众媒体低成本、大面积覆盖受众的传播模式也就难以奏效。
行业的转型,要求未来的新闻传播人才能够快速适应这种行业转变。在传播理念上思索如何与受众进行互动与交流,如何将传播内容植入与受众的对话之中,如何与受众建立良性的互动传播关系;在传播工具上,尽快掌握新型的传播工具及调研方法的运用,通过接触点传播及精准信息库等营销方法实现受众的全媒体传播覆盖。
未来的新闻传播人员需要集多种多样的专业技能与才华于一身,能够胜任多种相关职位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制定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案,切实提升学生整体媒介运作的协调力与掌控力,以适应转型期传媒界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新闻教育始于20世纪初期,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解放前的初创、解放后的调整,到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了长足发展。但在媒介融合与全媒体时代,相对于各行各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来看,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在对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及跨媒体传播能力的培养上还有欠缺。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过分注重专业课程,跨学科特点不明显
媒介融合最根本、最直接的诱因是数字技术的成熟,因此,媒介融合的主要特征是技术化与全能化。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具有融合型知识结构的新闻传播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与传播院系的专业设置一般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和播音主持等,有些学校还增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比较注重各自的专业特点,一般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发展史和学科基本技能的实务课程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课程设置保证了新闻传播人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这样的知识结构远不能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媒介融合要求学生是通才,具有宽口径的知识视野和能力素养。例如,把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发展数据新闻。美国斯坦福大学将传播系设在人文与科学学院,强调传播学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相交叉的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环境,要求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而我国部分高校在推进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时,过分强调了它的职业化,在课程设置上非专业课不设,使新闻传播教育越来越专,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
(二)教学资源匮乏,跨媒体传播能力不足
教学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实验实训设备和师资两个方面。
1.实验实训设备不足
由于新闻传播具有实践性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许多新闻传播实务型课程应该增加实验教学环节,特别是运用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实验教学。以往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强调实验,许多院校都建有专业实验室,如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演播室等,电视摄像、报刊编辑、视频编辑等实验是分专业进行的单一实验,各学科之间内容很少交叉,学生只对本学科领域有所了解。而媒介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过去传统媒体整合到一起进行经营,而是依托最先进的媒资分类存储管理技术,将信息进行流程管理,对推送方式加以选择,并最终以合理的形式发送到受众手中的传媒终端。目前,国外一流大学一般都有媒介融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实验教学中虚拟传媒集团的媒介融合功能,从媒介管理到具体的每一项工作,都会在实验过程中得以体现,注重对学生跨媒体能力的培养。而我国高校目前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明显不足,许多实验室设备陈旧,实验科目单一,不能满足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业界需求。
2.具有实操经验的师资短缺
目前,我国高校招聘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往往第一道门槛便是博士学位。而一些在业界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新闻采写编播评经验、广播电视编导拍摄剪辑技巧、广告策划创意与品牌运营能力的传媒界、广告界精英,常常因为没有博士文凭而被高校拒之门外。这种人才选拔方法,虽然可以提高理论教学的质量,但却忽视了新闻传播实践性强的学科性质。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在讲授新闻传播实务型课程时,依然是理论阐述,纸上谈兵,不能在系统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展开生动的案例教学。从教学方法上看,有些教师在授课时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填鸭式教学法,满堂灌输,缺乏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三)单纯依托课堂教育,培养途径较为单一
分析百度、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绝大多数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部分岗位要求应聘者有一年以上的媒体工作经验。可见,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不应只有课堂教育一种途径,而我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是课堂教育。虽然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都增加了实习环节,但实习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名校的学生往往还能争取到去大型媒体单位实习的机会,通过实习掌握一些专业技能,而绝大多数地方院校的学生只能选择一些地方媒体单位,接触不到核心业务,只是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无法通过实习提高专业实操能力。从实习时间看,多数院校在大学四年级安排2~3个月或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较短,达不到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程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媒介融合、行业转型对未来的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具有前瞻意识,及时调整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行业的最新发展及变化,使新闻传播教学适应业界的最新发展需求。
(一)调整课程结构,培养融合型人才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受众变成了用户,出现了UGC(用户内容生成),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信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人人都是“自媒体”,似乎新闻传播不再具有专业性,甚至有些文章认为“新闻将死”。事实上,新闻传播是受制于媒介形态的,不同的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的专业性有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可能更多的体现在新闻传播人对新闻的采、写、编、播、评能力上,而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则更多地体现在新闻传播人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感知力、把控力以及多媒体整合传播力上。因此,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适应时代变化,适时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对学生融合型新闻传播能力的培养,包括洞察力、策略整合力、创意表现力、内外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特别是为适应与新媒体环境的对接,要提高学生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新媒体的策划与传播能力。这就需要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新媒体技术和应用课程,同时开设历史、文学、社会学、经济性、心理学等跨学科课程,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
(二)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配合课程调整,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还应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自身教学优势,提升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效果。
1.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验实训课教学
鉴于新闻传播学科本身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高校应根据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媒界的客观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实训的教学内容。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就从媒介融合这一现实背景出发,在实验室建设上突出“国际化、开放性、实验环境虚拟、实验过程虚拟、多媒体融合、服务社会”的实验教学特色,建立了全面承载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主持、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开发性的创新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多媒体信息传播能力。
2.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学互动与实践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培养融合性新闻传播人才,首先要优化师资结构。目前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多数都有新闻传播专业背景,对传媒界的前沿理论有很强的感知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但在新技术带来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时代,这种只拥有专业知识的师资结构显然是不够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在师资知识结构上应尽量体现出跨学科特点,增加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比如计算机专业、心理学、人文哲学等专业教师。另外,在师资引进方面,应加大对有实践经验的业界精英的吸引,以保证实务型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互联网的web2.0模式,将课堂看做是一个互动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激发学生对新媒体及受众转向的捕捉,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适需的专业素养。
(三)拓宽培养渠道,强化校企合作
从新闻传播学应用性特点出发,一些高校在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比如增加实习次数,变一次实习为两次实习;比如延长实习时间,由实习三个月延长至六个月等等。这些尝试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途径上,这种“教学+实习”的培养模式还是比较单一,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和媒体的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首先,可以与相关媒体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师生可以随时到合作单位实习,及时将理论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还可以在实践中感知业界变化,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分析和讲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可以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让学生在具体项目运作中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与河北易县狼牙山中凯大酒店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巨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狼牙山旅游景区的营销传播、刘伶醉品牌形象提升等具体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与巨力影视传媒公司合作时,师生们借助数字媒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平台为刘伶醉酒制作了时长9分钟的视频宣传片,从片子的创意、脚本的撰写,到实拍、三维、配音、动画、制作、合成等环节,把书本知识与具体项目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具体项目的整合运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新闻传播业是一个伴随着新技术、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行业,新闻传播教育也应不断变革,以适应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需求。在媒介融合时代,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途径也应有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1]李淼.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面临重大拐点[N/OL].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10-29.(2015-10-29)[2016-09-25].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ytfx/201510/ t20151029_2549707.shtm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ways of the integrated News Communication Talents
LI Ya-nan,ZHANG Yan,ZHANG Yan-hu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t Hebei University,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With the evolu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edia,as well a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a,the media field of our era is increasingly in need of more various qualified talents who boast a good master of knowledge in journalism and in communication,who can understand the new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and who are well educated both morally and technically.Journal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adjust its training programs,make them to be more based on the transfer of basic knowledge;enlarge the training subjects;specialize the majors of journalism education;optimize their teaching resources;and broaden the ways of training,in order that the students would become future talents of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field,who would be equipped with innovative spirit,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and integrat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al ability.
multimedia;training practice;interdisciplinary media professionals
G642.0
A
1673-2022(2016)04-0023-04
2016-10-08
河北大学第八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单项项目(JX08-YB-04)
李亚男(1963-),女,河北唐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张艳(1980-),女,吉林九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广告传播学;张彦辉(1977-),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