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楠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容美土司田氏作家群与《桃花扇》
王亚楠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孔尚任的《桃花扇》曾在康熙年间流传至容美,并在其地上演。孔尚任友人顾彩在容美观看过田氏土司家班搬演《桃花扇》。《桃花扇》得以在容美流传和上演,既与土司田舜年的个人喜好有关,又与田氏土司家族历史及田舜年父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感有关。田舜年父祖的诗歌表现了他们既怀恋明朝,又批判了昏君庸臣、权奸叛将祸国殃民。这与《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容美土司;田氏土司家族;作家群;《桃花扇》
《桃花扇》问世后,除在京城得到频繁上演外,也流传到了全国其他多个地域,《本末》对此多有记述。其中位于湖北西南边地的容美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点。孔尚任在《本末》中说道:“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中,阻绝人境,即古桃源也。其洞主田舜年,颇嗜诗书。予友顾天石有刘子骥之愿,竟入洞访之,盘桓数月,甚被崇礼。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亦复旖旎可赏。盖不知何人传入,或有鸡林之贾耶?”[1]孔尚任的记述是《桃花扇》流传容美并在其地得到搬演的直接文献记载之一,但其中也有不符实际之处。同时,《桃花扇》在容美流传和上演及其具体情形与该地的风土人情和容美田氏土司的家族历史、思想观念有重要的关系。
一、《桃花扇》容美流传和搬演考论
容美,是湖广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司的简称。“容美”,源于土家语“容米”,意为“妹妹”,指传说中的造物女神。容美,古代又称容阳、柘溪。容美土司是湖广土司中历史较久、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土司之一。元至大三年(1310年),第一代土司墨施什用被授予黄沙寨千户之职,标志着容美土司制度的形成。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容美宣慰司改土归流,共经历了425年,传承二十余代,先后经历三十多个土司的管辖。容美的辖地包括今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的大部分地区,巴东县野三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恩施县、建始县清江以南的部分地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大部分地区和湖南省石门县、桑植县与之接壤的部分地区。明代严守升《田氏世家》称“田氏自汉历唐,以逮今日,世守容阳。”*严守升.田氏世家[M]//中共鹤峰县委统战部.容美土司史料汇编.1984:97.但田氏统辖容美一地,有文字记载是始于唐代。唐元和元年(806年),田行皋因从高崇文讨平刘辟有功,被授予施、溱、溶、万招讨把截使,知四州事。[2]据《明史》,“洪武十四年改置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属湖广都司。……又有容美宣抚司者,亦在境内,领长官司四:曰椒山玛瑙,曰五峰石宝,曰石梁下峒,曰水尽源通塔平。”[3]明末,椒山玛瑙、五峰石宝、石梁下峒、水尽源通塔平四长官司升为安抚司,清朝沿之。《(同治)永顺府志》卷九“土司”载,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诸土司皆立县学”;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明孝宗朱祐樘又下令“以后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学者,不准承袭”。[4]这一方面是朝廷施行的羁縻怀柔少数民族统治区域的政策,另一方面也从客观上促进了土司统治思想、施政措施的转变和文教事业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民众特别是统治阶层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容美土司统治者自身也不断反省,倡导文教,对外加强文化交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明正德二年(1507年),田世爵袭替容美宣抚使。在容美饱经内乱之后,他“痛自惊惧”,认为“贼乱之祸,始于不明大义”,于是更加重教崇文,“以诗书严课诸男”,积极引进和推广汉文化。*容美宣抚使田世爵世家[M]//中共鹤峰县委统战部.容美土司史料汇编.1984:87.他之后的数代土司王,如田九霄、田九龙、田楚产、田玄、田霈霖、田甘霖等,也都十分注重吸收和学习汉文化,并成为了一个罕见的以诗礼传家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世族。如严守升在《田氏一家言》“又叙”中所说:“江左王氏人人有集,则田氏过之矣。古称一家之言,如曹如谢概弗逮。”[5]《田氏一家言》是一部由田舜年(1639—1706年)编选的土司田氏的诗歌选集,刊刻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凡十二卷。共收明嘉靖至康熙近二百年间,五代容美田氏土司九位诗人的诗作。今存卷一、三、四、十、十一和卷十二之大部分,共有诗343题488首。
孔尚任了解到《桃花扇》曾在容美上演,是因为其友人顾彩曾深入容美,盘桓数月,期间观看过《桃花扇》的演出。顾彩入容美,并非是受田舜年的邀请,他在《容美纪游》中有明确的说明:“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冬,以事过枝江县,有农部孔东塘先生(名尚任)寄书候宣慰君,而枝江令孔君振兹(名毓基)闻余欲往,颇为怂恿。”[6]268可见,顾彩是经过枝江时,因为要替孔尚任传信田舜年,又有枝江县令孔毓基在旁鼓动,所以决定前往容美的。前往容美之前,顾彩还托容美中一贩茶者携自己的书信和诗作,先去容美转达自己欲往访游之意。诗为七律一首,其末联作:“只应跨鹤迟仙驭,倘许渔郎再问津。”[6]269意即就入境访问一事,征求田舜年的同意。由此也可见,顾彩并非受田舜年的邀请而前往容美。《容美纪游》所载田舜年答书也可为证:“弟舜年荒徼武夫,见闻寡陋,常愿得交海内大君子,而惠顾者寥寥。先生华国凤麟,顾乃不远千里崎岖来贲,辱赐佳作,何以克当?今差员奉迎,幸即慨移玉趾是望。草复。”[6]272而且在田舜年回书后,顾彩听闻前往容美的路途艰险难行,还一度改变了主意,“意殊懒,不欲往,拟寄诗谢之”。[6]272最后终于前往,也是“勉从之”。[6]273孔尚任托顾彩寄书,缘于田舜年曾派属下舍把唐柱臣赴京谒见,并投赠田舜年所作称赏《桃花扇》的诗歌。顾彩赴容美途中,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正月初十日至十六日暂栖于宜沙别墅,期间田舜年派其舍把唐柱臣候安。顾彩记述:“柱臣,司中之文人也(曾游京师,谒孔东塘先生,从之学诗),执礼甚恭。”[6]283舍把,即普通族人。唐柱臣应该就是当初受遣派赴京谒见孔尚任,并随之学诗之人。孔尚任《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传奇依韵却寄》诗中有“解组全辞形势路,还乡稳坐太平车”两句,知田舜年遣使投诗的时间当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他遭罢职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冬顾彩到达枝江之前。[7]唐柱臣既在京师随孔尚任学诗,停留当非一日,顾彩访容美之前,唐柱臣又已返回容美,所以孔尚任的和诗可能是由唐柱臣带回容美的。顾彩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十九日入容美境,七月初五离境,共在容美居留四个半月时间。*《容美纪游》:“(二月)十九日,雨甚。……冒雨行,上隘大关……此乃容阳第一门户也。”;“(七月)初五日,……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见顾彩著、吴柏森校注《容美纪游校注》,《渚宫旧事译注·容美纪游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6、372页。顾彩《容美纪游》逐日记事,诗文间杂,举凡沿途所见山川地理、民情风物、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对外关系等等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但其中并没有关于《桃花扇》上演的直接记载。顾彩《往深斋诗集》卷八有诗题《客容阳席上观女优演孔东塘户部<桃花扇>新剧》,是其曾在容美观看《桃花扇》上演的唯一直接文献。诗作:“鲁有东塘楚九峰,词坛今代两人龙。宁知一曲《桃花扇》,正在桃花洞里逢。”[6]376
田舜年喜好戏曲,容美境内有多处专供排演戏曲的场所。容美境内演剧,既为宴客娱宾,又为节序酬神。田舜年与其子田昞如各有家班一部。田舜年的家班,“女优皆十七八好女郎,声色皆佳。初学吴腔,终带楚调。男优皆秦腔,反可听。(所谓梆子腔是也)”[6]305-306而田昞如的家班所演唱的“乃苏腔,装饰华美,胜于父优。即在全楚,亦称上驷。然秘之不使父知,恐被夺去也”。[6]306顾彩小注云:“其二女旦,皆薙发男装,带刀侍立如小校,昞如之行眷也。昞如欲觞余,必俟君移于别署之夕,乃出以侑酒。戒下人毋得泄,仍布布人侦探,恐父至则匿之。”[6]306容美一地演剧的伶人多由土司自民间采选。顾彩到访容美时,田舜年刚刚“引年致仕”,其长子田昞如奉旨承袭。*顾彩著、吴柏森校注:《容美纪游校注》,《渚宫旧事译注·容美纪游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4页。《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一二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月丙戌,“兵部议覆:‘土司田舜年疏请以伊职令其嫡子田昞如承袭;其次子田旻如愿入京备使令,所给敕命免缴部,俱毋庸议。’得旨:‘逆贼吴三桂作乱之时,田舜年一心效力,颇有劳绩。著依所请令伊子田昞如袭职,原领敕命亦著免缴部。’”《清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第六册,第150页。但朝廷所颁印信还在田舜年手中,其威权仍在,田昞如“每在父所,青衣带刀侍立,听指使如家将。客在父坐,不敢举手”。[6]304顾彩《往深斋诗集》卷六另有一首《云来庄观女优演余<南桃花扇>新剧》:“唱罢东塘绝妙词,更将巴曲教红儿。绕梁不用周郎顾,倾座皆聆白傅诗。南国莫愁无恙在,故园桃叶正相思。生香口颊歌逾媚,满泛金樽赏一卮。”[6]378云来庄在容美细柳城东上坡五里,顾彩自五月十六日至六月二十五日住云来庄西阁共四十日。由“绕梁不用周郎顾,倾座皆聆白傅诗”一联,似乎当时观剧者有多人,则演出顾彩《南桃花扇》的似应为田舜年的家班。因为如上述,田昞如怕自己的家班被其父夺去,是“秘之不使父知”的。而有多人观剧,是容易泄露的。又由首联“唱罢东塘绝妙词,更将巴曲教红儿”,演出孔尚任《桃花扇》的伶人和演出顾彩《南桃花扇》的伶人可能为同一批,也同样是田舜年的家班。而且《桃花扇》人物角色众多,搬演时也需要优伶多人,有男有女,而田舜年的家班似乎人数更多,其中男女皆有,所以顾彩观看的《桃花扇》很大可能是由田舜年的家班,而非其子田昞如的家班上演的。但田舜年自有的班子中女优唱“吴腔”,男优唱“秦腔”,而在实际的《桃花扇》演出中应该不会是这两种差异较大的腔调同时演唱,所以容美《桃花扇》演出的具体腔调和形态还有待新的文献材料的发现,来得以进行确切的考察。
田舜年的家班中,女优“初学吴腔,终带楚调”,其中“吴腔”即“昆山腔”,更准确地说是经明嘉靖末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水磨调”。而新的昆腔产生后,又经过梁辰鱼、张凤翼等的再改良和运用,在全国广为流布,北京、长沙、远至广东都有昆山腔剧目的上演。如据《容美纪游》记载,昆山腔传入容美的时间已经相对比较晚了。关于“楚调”,袁中道《游居柿录》卷十载,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中,他自荆州北上入都前,诸王孙为之饯别。席上有两个戏班演出,“一为吴歈,一为楚调。吴演《幽闺》,楚演《金钗》。予笑曰:‘此天所以限吴、楚也。’”[8]其中“吴歈”,即昆山腔。在饯别的宴席上使不同声腔的两部戏班共同献技,应该既是为了照顾宾客的不同欣赏趣味,也是为了使之同场竞技,类似侯方域《马伶传》中所述的徽商使兴化部、华林部相对同演《鸣凤记》。同时也说明了昆山腔已经在湖北荆州一带流传,并受到社会上层、皇室贵族的欢迎和喜爱。袁中道说“此天所以限吴、楚也。”则楚调应是带有湖北荆州当地方言方音或民间曲调的腔调剧种,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色彩。刘献廷(1648—1695年)《广阳杂记》卷三有一则云:“亦舟以优觞款予,剧演《玉连环》。楚人强作吴歈,丑拙至不可忍,如唱‘红’为‘横’,‘公’为‘庚’,‘东’为‘登’,‘通’为‘疼’之类;又皆作北音,收口开口鼻音中,使非余久滞衡阳,几乎不辨一字。余向极苦观剧,今值此酷暑如炎,村优如鬼,兼之恶酿如药,而主人之意则极诚且敬,必不能不终席,此生平之一劫也。”[9]袁宏道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描述湖北荆州沙市一带风土人情的《竹枝词》第十一首云:“一片春烟剪縠罗,吴声软媚似吴娥。楚妃不解调吴肉,硬字干音信口讹。”[10]说明楚地的女伶演唱昆山腔,由于方言方音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把握昆山腔的演唱技巧,使得演唱变得“硬字干音信口讹”。而“硬字干音信口讹”正是弋阳腔及其变体的一个演唱特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即一人干唱,众人帮和。如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中“音律第二”云:“弋阳、四平等腔,字多音少,一泄而尽,又有一人启口,数人接腔者,名为一人,实出众口”。[11]又如李调元《剧话》卷上云:“‘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所唱皆南曲。……向无曲谱,只沿土俗,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12]第二,即没有一定的曲谱,也不依曲谱。如凌濛初《谭曲杂札》所说:“江西弋阳土曲,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故总不必合调”。[13]又如清初王正祥《新定十二律京腔谱》的《凡例》第五则所说:“京腔词曲,虽通行于外者,每有混淆字句;此无他故也,一则浅学词人,未能究心于其间,或损或益,渐失曲体之真。而歌声者识见不广,亦竟不为之探讨,而强谐强调,甚至以衬字认为曲文,滚白混入词句者,谬而又谬,皆因无谱相传之故也。”[14]弋阳腔后衍变为青阳腔等腔调,如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所说的:“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青阳。”[15]青阳腔万历年间也在湖北荆州有流传,其在当地演唱的腔调特点也是“硬字干音信口讹”。袁宏道在《与沈伯函水部》中说:“南君地暖,以使君之尊临之,如居第六天中。然在兄丈亦有小苦。……歌儿皆青阳过江,字眼既讹,音复干硬,三苦也。”[16]此札为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在北京作,其时沈朝焕正在荆州任官。袁宏道评《牡丹亭》也说:“词家最忌弋阳诸本,俗所谓‘过江曲子’是也。”并且认为“《紫钗》虽有文采,其骨骼却染过江曲子风味,此临川不生吴中之故耳。”[17]而容美土司辖域即毗邻湖北荆州府。顾彩入容美前暂时停留的枝江县,在明代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并入松滋,十三年(1380年)五月复置枝江县,在清代属湖北省荆州府。“楚调”应该是弋阳腔或青阳腔流传到湖北后受到当地方言方音和民间曲调影响而形成的带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腔调剧种。
秦腔俗称梆子腔,于明末清初文献中多见。由康熙间魏荔彤《江南竹枝词》、四川绵竹知县陆箕永《绵竹竹枝词》、李声振《百戏竹枝词》“秦腔”,可知当时秦腔已广为传播,流布区域有江苏扬州、四川绵竹、陕西、山西赵县、霍县、湖北襄阳、安徽枞阳等地。容美土司辖域位于今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地,也是我国东西部和南北方的交汇点,加上容美土司对外来汉文化持欢迎和包容的态度,所以全国的诸种声腔剧种错杂流传,都会在当地有上演或产生影响,而留下痕迹。《长留集》“七言律下”卷有孔尚任诗《兰堂观兰,大宗翊宸上公命题,同家宏舆博士、振路储公、西铭博士、顾天石、章鼎可诸君分韵,得“崇”字》,作年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兰堂在曲阜衍圣公府。同卷又有《丙戌中春日偕弟侄饮洙园,同顾天石分韵》。这两首诗说明顾彩游容美后,又曾在曲阜与孔尚任交游。顾彩既曾向田舜年转达孔尚任的信函,再见孔尚任时必会向其说明有关事情,因而也应该会连带述及容美演出《桃花扇》的具体情况。则孔尚任在《本末》中所说田舜年“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亦复旖旎可赏”,应是得自顾彩的描述。
二、容美田氏土司家族与《桃花扇》
田舜年对《桃花扇》情有独钟,以至于遣人北上远赴京城谒见孔尚任,投赠诗歌夸赞,并在容美搬演,一方面因为《桃花扇》问世后,声誉日隆,广泛流传,田舜年不免趋时逐新;另一方面因为田氏宗族自身历史,及受到其父祖思想、行动的影响。
尽管土司制度本身为汉族中央政权对于边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怀柔政策措施之一种,但朝廷既使田氏宗族世守容美、父子承袭,掌握该地域的统治权,加上田氏土司濡染、学习儒家文化,他们还是对明代怀有忠义之心的。特别是到了明末清初、世事纷乱之际,在多方势力的夹缝中,容美土司统治者既面临着重大而艰难的抉择,也在抉择中体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政治倾向。这在田舜年的祖父田玄(1590—1646年)、伯父田霈霖(1609—1648年)、田既霖、父亲田甘霖(1612—1675年)的诗歌,特别是四人唱和而作的《甲申除夕感怀诗(十首)有序》中都有直接和生动的反映。
田玄所作《甲申除夕感怀诗》的序文谓:“岁运趋于维新,老人每多怀旧。余受先帝宠锡,实为边臣奇遘,赤眉为虐,朱茀多惭,悲感前事,呜咽成诗,以示儿子霈霖、既霖、甘霖辈,各宣欲言,遂相率步韵,命曰《笠浦合集》,各十章,章八句。”[18]206可知写作缘起。其中先帝即明崇祯帝。明天启五年(1625年)田玄袭容美宣抚使,后因参与镇压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有功,明廷宣诏褒奖,由宣抚使职进为军民宣慰使”。田玄所作《甲申除夕感怀》十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关心国事、怀恋故主、忠于明廷,和在当时政治形势不明、国家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困惑、忧愁的心理。如第一首中的“坐叹龙髯杳,谁攀羲辔还。旧恩难遽释,孤愤岂徒悬。”[18]206第四首:“遗人辞故主,拥鼻增辛酸。矢志终身晋,宁忘五世韩。趋新群动易,恋旧抗怀难。何事都门下,尚多不罢官。”[18]208第六首中的“闲心嗟过客,冷眼盼残棋。虚抱三闾憾,谁将一木支。”[18]209田玄《送文铁庵先生往施州》也反映了类似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亡国音同哽,无家路倍歧。烽烟匝楚甸,惊跸远京畿。对此新亭酒,那堪麦秀悲。”[18]212-213其中文铁庵即文安之,湖北夷陵(今宜昌)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除南京司业。崇祯中,迁祭酒,为薛国观构陷,革职回籍。曾任南明永历政权首辅,后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忠心王事、四处奔走,联系各处反清复明。永历帝入缅甸后不久,文安之郁郁而卒。明末大乱,文安之曾到容美暂避。田玄也很关心南明诸政权建立后的政治军事形势。如其《寄怀文铁庵先生》中说:“尔来关塞惊风迫,为恐篮舆更远迁。”[18]218
田霈霖的《甲申除夕感怀和家大人韵(十首)》除慨叹时势、忧愁幽思外,主要体现了他以国事自许,希望能够立功报国、恢复明廷。并且,田霈霖曾经亲身参与了反清复明的事业。据严守升《田氏世家》载,田霈霖曾“年世恩难忘,与督师何腾蛟、褚应锡时以手札往来,商略军机,以图匡复。”*严守升.田氏世家[M]//中共鹤峰县委统战部.容美土司史料汇编.1984:100.田既霖的和诗反映了他忧心国事、痛悼明亡,希望有志之士能够起来拯救危亡。田甘霖为田舜年父,在明末清初混乱而又变化莫测的时局中,为保存自身家族和维持容美自治,殚精竭虑,不惜屡次反复。顺治十二年(1655年),田甘霖代表其兄田既霖奉表降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田甘霖袭封容美宣慰使。*田甘霖在于康熙元年所作并进呈的《倡义奏疏》中说容美田氏土司“于顺治十二年投诚,十三年缴印,十四年蒙换新篆并赐裘帽弓马,优渥逾涯,顶踵莫报”。见《田氏族谱》卷二,转引自祝注先《清初土家族诗人田舜年的诗作与诗论》,《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第57页。在“三藩之乱”中,田甘霖父子又接受了吴三桂的封号,田舜年被封为容美路都统使承恩伯,田甘霖亦被诰封为荣禄大夫都招讨使,受封后都在吴三桂军前受用。直至三藩乱平,田氏才投诚于顺承王案下。《长乐县志·容美宣抚司》载:“康熙十三年,滇藩吴三桂兵起,容美负固怀贰,遥为声援。圣祖任皇帝曲赐矜全,西南平定,仍予世袭。”*李焕春.原本、郭敦祐续修.长乐县志[M].光绪元年(1875)增修本:卷四.
田玄、田霈霖和田既霖在他们的诗歌中,对明朝倾覆的原因也做了一些探讨。如田玄《军官行》云:“我强贼懦犹可行,我懦贼强难为情。闭垒高谈兵杀贼,临敌贼来不见兵。健儿枉负好身手,大半准备倒相迎。为兵之日气何馁,为兵之后欲吞鲸。”[18]226-227又如田霈霖的《封侯篇》严厉批判了明末清初拥兵自立的各地将领并不关心国事、为国出力,为了一己私利,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田既霖的《甲申除夕感怀和家大人韵》中的“如何旧赤子,秉耒佃新廛”“来朝望北阙,还是历朝身”,批判了明朝部分官员、大臣毫无忠义、侍奉新主。[18]271-274田甘霖则对明朝灭亡的原因做了更全面、更深刻的探讨,如《甲申除夕感怀和家大人韵》其二:“痛惜朝中堂,相倾枉自劳。文人夸御李,勇士但争桃。遂睹周迁辙,谁为鲁播鼗。花源如可问,还愿引鱼舠。”[18]284其六:“谁酿年来祸,举朝亟失时。人人皆狡兔,著著是卑棋。朱紱虚邀宠,黄巾竟莫支。近来嫌尔辈,只自选娥眉。”[18]286批判了明朝官员大臣无人勤劳国事,只顾结党营私、互相争斗,导致社稷倾覆、国家沦亡;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小朝廷君臣也只是苟安于半壁,不思进取,罔顾兴亡,却采选女子,演舞教歌,醉生梦死。这些历史事实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都有生动、真实的刻画和展现。孔尚任同样对北京陷落后投降农民军的明朝官员进行了批判,也对南明弘光君臣的自私自利、贪图宴安、不思抗敌复国,四镇将领及左良玉拥兵自重、争权夺利、不思勤王报主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在思想感情的倾向上与田玄父子是相同的。
现存田舜年的诗歌中虽然没有类似以上所引其父祖辈的诗句,但保存这些诗歌的《田氏一家言》是由田舜年编辑的,他应该都阅读过,并且比较熟悉和认同,而且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田氏一家言》严守升序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除台湾外,清廷已基本统一了全国。田舜年在编辑《田氏一家言》时敢于将上引诗歌入选,反映了他的胆量,也说明他内心并不完全服从清廷统治,奉满清为正统。况且田舜年还曾接受过吴三桂的授封。正因为《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内容主旨,与明末清初田氏几代土司宣抚使(或宣慰使)的思想感情存在共鸣,所以田舜年才会对其情有独钟,将之引入偏处一隅的容美,进行搬演。而且以容美土司地区民众普遍的文化水平论,其中有不少政治内容的《桃花扇》的演出在当地应该受众不多,更多地应该是供田舜年等上层少数人欣赏的。
参考文献:
[1]孔尚任.桃花扇·本末[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第一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20.
[2]赵尔巽.清史稿:卷五百一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7:14212.
[3]张廷玉.明史:卷三百一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4:7984.
[4]永顺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卷之九.湖南府县志辑第68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342.
[5]严守升.田氏一家言·又叙[M]//陈湘锋,赵平略.<田氏一家言>诗评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433.
[6]顾彩.容美纪游校注[M]//渚宫旧事译注·容美纪游校注.吴柏森,校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7]孔尚任,刘廷玑.长留集:下[M]//孔尚任,刘廷玑.《长留集》影印本.北京:中国书店,1991.
[8]袁中道.珂雪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348.
[9]刘献廷.广阳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7:147-148.
[10]袁宏道.竹枝词[M]//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七.2版.钱伯城,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94.
[11]闲情偶寄[M].江巨荣,卢寿荣,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2.
[12]李调元.剧话[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八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46.
[13]凌濛初.谭曲杂札[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四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54.
[14]王正祥.新订十二律京腔谱·凡例[M]//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三辑.台湾:学生书局,1984:52-53.
[15]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M]//汤显祖全集:第二册.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1188.
[16]袁宏道.与沈伯函水部[M]//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一.2版.钱伯城,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57.
[17]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3-84.
[18]陈湘锋,赵平略.《田氏一家言》评注[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riter Community of the Tian’s Chieftain of Rongmei
WANG Ya’nan
(School of Literatur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The Peach Blossom Fan wrote by Kong Shangren spreaded to Rongmei and was preformed in the Kangxi Regime.Kong Shangren’s friend Gu Cai watched the opera performed by the family opera troup of the Tian’s chieftain.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ach Blossom Fan in Rongmei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Tian Shunnian’individual hobby of opera and family history of the Tian’s chieftain and the political thoughts and moral emotions of his fathers.Their poems expressed their nostalgia for the Ming Dynasty and criticisms to the minister and a tyrant king and traitor minister and traitorous generals who wrecked the country and brought ruin to the people.There is a fair amount of similarity on the contents between the opera and those poems.
Key words:Chieftain of Rongmei; The Tian’s; The writer community; The Peach Blossom Fan
中图分类号:I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6)03-0035-05
作者简介:王亚楠(1986— ),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和古代戏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107)
收稿日期:2016-02-20
(责任编辑:倪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