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6-03-15 11:05苑伟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原河南河南省

苑伟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河南省中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苑伟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河南省的中原文化具有巨大的魅力,但其影响力和竞争力都有待提高。在对河南省中原文化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旅游开发对策:大力发掘中原文化特色资源,拓宽旅游市场新空间,谋划旅游发展新思路;以创新为动力发展中原文化旅游,构建旅游产品产业链,开发旅游运营新模式;通过差异化战略,提升河南中原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实施行业联动战略,建设体现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等。

河南省;中原文化;文化旅游;可行性;发展现状;开发对策

0 引言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向社会提供旅游资源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和人文精神[1]。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地下文物、馆藏文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和代表,它所具有的文化资源为河南省开发高质量、高品牌的旅游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随着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河南已经拥有5项世界文化遗产。以世界级文化遗产资源为支撑,可以将河南省打造成为感受和寻根东方文明的旅游胜地,一个融休闲和体验为一体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1 河南省中原文化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1 中原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河南省的中原文化是一种地域特色极其鲜明的文化类型。在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河南省长期处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此。从河洛文化(周易文化)到郑卫文化、宋陈学派,再到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最后到宋代理学,中原文化显示出极大的包容性和再生力[3]。河南是黄帝故里,是三皇五帝活跃地,是中华龙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汉字文化、礼制文化、佛道文化等的起源地和发展地,也是中国都城文化的源头。目前,文化旅游受到大众的欢迎,且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中原文化底蕴深厚

首先,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之地,可以不断发掘自身的文化资源特色,加强中原文化的保护,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提升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河南人的自豪感。其次,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中原文化是世界华人的寻根之地和文明朝圣地,也是国民的文化休闲地和精神文化“大观园”。再次,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拥有郑州、开封、洛阳、安阳4大历史古都,具有华夏腹地文化交融的地域特色,形成了以古都文化、殷商文化、大宋文化、隋唐文化、汉魏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佛道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老子文化、仰韶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河南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原文化在全国享有盛名。

1.3 河南省旅游发展的政策机遇

2009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根据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和趋势,结合河南省的资源禀赋,确立了“旅游立省”的战略思想,大力发展河南文化旅游产业。2011年,《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经省政府批准下发,规划确定了“一区两带四个板块”的总体布局,提出的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进入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并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作为重点内容列出[4]。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河南省应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机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中部龙头、全国一流、具有较高国际水准的旅游胜地,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新跨越。

2 河南中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2.1 核心竞争力不足

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中原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区内旅游合作主要停留在政府层面上,各行政区间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不到位,各自为战,影响了中原旅游区的全面发展。只有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差异性、实质性的整合,才能真正提升河南省中原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2.2 产品项目缺乏创新性

河南中原文化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需要新的思路,可借助高科技或借鉴世界其他文化旅游发达地区的做法。但当下河南省旅游产品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制作上,不注重植入新鲜的理念,缺乏特色和创新,研发新产品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更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性强的旅游产品项目。

2.3 旅游发展未能形成区域规模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的数量、分布、丰度和地域组合,会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河南在发展中原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有很多孤立的旅游资源,它们独具特色、功能繁多,但缺乏顶层设计,难以形成区域规模,从而影响了旅游收益。因此,要确立产品的整体开发思想,形成区域规模,才能在向外推介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4 缺乏地域特色和区域差异性

虽然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景区数量较多,但表现手法大同小异,难以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而且各地旅游部门对游客到河南的旅游动机、需求很少予以研究和关注,对如何利用价格策略更广泛地招揽游客,如何利用河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推出受游人喜爱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及很好地进行营销组合、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加市场销售份额等方面缺乏探讨,致使河南中原文化旅游知名度低,许多地方都只靠旅游景点招揽游客,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力度低,缺乏中原地域特色和区域差异性。

3 河南省中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河南省中原文化旅游是一个整体概念。旅游业不能孤立发展,需要从河南省整体出发,共同铸就中原文化旅游的辉煌。河南省是中原大旅游圈及黄河中下游旅游带大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为充分发挥中原文化资源优势,促进自身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河南省可采取如下的对策。

3.1 大力发掘中原文化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

河南省中原文化旅游品牌质量的提高、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发挥引导作用。首先,政府职能部门要在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中提供政策支持,在招商引资、规划谋划的过程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其次,景区景点要着力改革经营方式,旅游餐饮、旅行社、旅游交通和旅游商品销售等相关行业要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在旅游酒店的兴建、设计、装饰等方面应体现河南的中原文化特色,使游客体验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继而形成住宿业品牌;旅游餐饮业也是能够体现异质文化的重要行业,河南餐饮业应在口味、工艺、包装、环境营造等方面做出调整,努力为游客提供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餐饮食品。

应积极搭建中原文化旅游平台,深度开发客源市场,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发共同推进。在国际市场方面,充分利用“中美旅游年”的良好契机,办好“百名美国功夫爱好者游河南”“美国时代广场百人练太极”等中美地方旅游交流活动;与黄河流域各省份一起赴国外开展“美丽中国——天下黄河”旅游推广活动;以少林拳、太极拳海外基地为依托,搭建河南旅游海外推广中心活动平台;在美洲、澳洲、东南亚等国家建立武术分馆和国际少林武术家协会分会,打造“功夫河南”品牌;借助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平台,建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观测站等。在国内市场方面,发挥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高铁沿线旅游城市联盟、9+10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和沿黄九省(区)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的作用,创造新的合作机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以郑州机场T2航站楼、郑徐高铁开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客源市场的旅游营销推广,积极引客入豫。市场推送模式应紧跟潮流,全力实现营销网络的全覆盖,持续推送河南中原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在国内外叫响“老家河南”、“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中华文明之根”等河南旅游整体形象品牌,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在线预定等新媒体技术,宣传中原文化[4]。

3.2 以创新为动力,谋划旅游发展新思路

抓住实施“十三五”河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机遇,更新原有中原文化旅游产业的理念、思路和形式,进行新一轮的中原文化产品整理,准确定位,提速晋级。首先,旅游供给的创新需要结合现今旅游消费的趋势,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创设并积极开展水中游、天上游、地下游、健身游、研学游、养生游等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其次,结合中原文化特色,开展温泉、滑雪、研学、康养、休闲、会展等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品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充分发挥河南平顶山、许昌、三门峡、信阳等地区的温泉资源优势,加强特色温泉产品体系建设,把温泉与康疗及中原医药文化结合起来,争取创建具有河南中原文化特色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品牌。再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安阳红旗渠、信阳大别山、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等有中原文化特色的重点红色旅游基地,结合当今80后、90后、00后年轻旅游客户群的需求进行新的产品设计。最后,在项目策划上,打造优秀的中原历史文化、人文精神、自然景观项目,利用多媒体、网络、新媒体、影视等多种方式将文化产业与科技结合起来,将文化内涵落实到景区内,增强旅游者的互动体验,实现文化旅游的创新[4],同时,发展中原文化影视城、动漫基地、文化产业园区、南水北调、丝绸之路等系列旅游产品。

3.3 创新旅游产品产业链,开发区域规模

首先,可以鼓励旅游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通过市场整合的方式,互补发展,构建线上和线下、品牌和投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其次,中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景区的品牌建设,景区也需要构建新的符合当代移动端消费的运营模式,进行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继而发挥市场的作用,做出更贴近市场的有创新力、体验力的产品和服务。再次,建设有浓郁中原文化特色的主题风情客栈和民宿设施,满足现今旅游散客化、自助化、圈层化的新常态。最后,大力开展推进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推动省、市、县纵向一体化和景区、酒店、旅行社横向互联互通的智慧旅游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领域的应用,推进景区景点、宾馆饭店、重点场所视频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工作,提高信息化服务和管理能力,运用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手段,有针对性地分析符合新一代旅游消费人群需求的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河南旅游从观光主导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复合的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产品创新型的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运作的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从旅游行业发展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

3.4 实施差异化战略,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

河南省文化旅游要想成为品牌和精品,就必须与周边景区的开发形成差异化。首先,中原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源”,要注重“根源”品牌的提炼和产品设计。如古都的发源、文字的发源、武术的发源、文化的发源、哲学思想的发源、道教思想的发源、中国佛教的根源等,并将这些元素归纳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根源”品牌。其次,实施差异化战略,还体现在区域的协调发展。如,建设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度假区,支持南太行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连接安阳林州、新乡辉县、济源太行山、焦作云台山等沿线中原文化观光旅游带;引导伏牛山区域的旅游差异化发展,打造国内品牌级别的山地旅游度假胜地;结合南水北调沿线的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的品牌产品;加强郑州、洛阳、开封、焦作、三门峡等沿黄地区的协调联动,联合打造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推动黄河沿线区域旅游的发展。以浚县古城、商丘古城、洛阳隋唐城等为代表的古城,以荆紫关镇、朱仙镇、赊店镇、神垕镇等为代表的古镇,以鹿邑曲仁里、罗山何家冲、卫辉小店河、宝丰马街村、陕县庙上村、汝阳杜康村等为代表的古村落,这些正是典型的中原文化资源的载体和见证[5]。

4 结语

河南省要成为旅游强省,关键是要通过深入发掘中原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再现中原旅游的文化特色、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含金量等手段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格调,打造出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为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需要,中原文化旅游产品的整合开发和产品设计都需要更多精品的涌现。

[1]韩朝胜.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3):38-40.

[2]王勇强.试论中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28(3):84-86.

[3]李庚香.文化河南与中原崛起[J].中州学刊,2006(1):150-154.

[4]寇武江.在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6-03-01].http://www.hntac.com/a/lvyouzixun/20160229/7291.htm.

[5]罗艳玲.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 靳晓颖]

F590.3

B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4.028

2016-03-09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中原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与品牌培育研究(2014QNKY006)。

苑伟娟(1981-),女,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旅游策划、旅游英语。

猜你喜欢
中原河南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御中原 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