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体云
(合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
《澄怀主人自订年谱》考异
张体云
(合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230601)
张廷玉生前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记康熙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七十七年个人生平事迹。雍正元年五月一场大火,将此前所记烧毁,后张廷玉根据自己的记忆,将此前生平事迹补录下来,难免出错,笔者现据权威史料,予以考证。兹一一录出,供学界参阅。
张廷玉 ;自订年谱 ;时间;考异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次子,康雍乾三朝重臣,是清代历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他一生不仅政绩卓著,而且著作丰富,留存主要作品有《澄怀园诗选》十二卷、《澄怀园文存》十五卷、《戴赓集》六卷、《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六卷(以下简称“《自订年谱》”)。关于《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张廷玉,清光绪六年桐城张绍文庞山刻本)的写作情况,张廷玉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自序》中介绍说:“曩者于五十岁以前之事曾略记梗概,存巾笥中,癸卯岁室庐不戒于火,遂为灰炉,退食之馀,追录记忆,存者不过十之五六,五十岁(按:癸卯年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时年张廷玉五十二岁,五十岁乃其记忆有误,或记其成数。)以后则于每岁冬月,总一年之事而籍记之,虽较前追录者稍详,而年既垂暮,机务日繁,案牍琐冗,公私不能兼顾,即近事亦多遗忘,不无挂漏,然传诸他日,犹愈于一无所徵信也,于是手自编次,订为年谱若干卷,七十七岁为断,自后若天假以年,当岁岁编之,以终予志。”[1]681
受到父亲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影响,张廷玉平日很注意文字积累,康熙年间留有诗文二千余首,《日记》五帙,再加《自订年谱》,成果不斐。可惜雍正元年室庐不戒于火,生平所有作品都毁之迨尽。因此,现存作品主要是雍正元年之后的作品,少量康熙年间的文字,基本都是后来追忆而成。《自订年谱》中雍正元年之前的文字也属于记忆追作,雍正元年起,“每年冬月,总一年之事而籍记之”。也属于短期记忆而作。因而在他的《自订年谱》中,出现了不少时间记忆不准确的问题。在此,笔者将自己研究发现,按时间顺序,集中如下。另笔者在张廷玉《先考予告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敦复府君行述》(以下简称“《先考行述》”)中也发现了一则有时间问题的材料,兹一并录入文中,示请专家指正。
(1)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12岁。
张廷玉《先考行述》云:“(康熙二十二年)四月,特恩谕祭先王父于家。其文有曰:‘尔子内廷供事讲幄,论思敬慎勤劳,用称厥职,良由父教,宜贲纶章。’府君感激涕零。颂锡类之宏慈,惊非常之旷典。一时闻者,以为圣都礼下之恩,与人子显亲之孝,至是而无以复加云。”[1]476
按:
《康熙安庆府志》云:“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帝遣江南安徽布政使司谕祭诰赠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张秉彝之灵曰:‘朝廷弘锡类之典恩,均存殁,人臣著靖共之节,荣被庭闱,尔张秉彝乃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张英之父,克培先德,善啟后人。尔子内庭供事,诘沃论思,敬慎勤劳,用称劂职,良由父孝,宜贲纶章,谕祭特颁,以光泉壤。尔灵不昧,其钦承之’。”[2]《诰勅》十二张廷玉《先考行述》中的文字与《康熙安庆府志》中的记载祭文一样。但时间却不一样。张廷玉所记有误。
是年,《自订年谱》载:“是岁,受业于表兄刘伯顾先生,秋月随先文端公游龙眠别业属赋诗,先公喜有诗。曰:‘喜看玉儿刚十二,也能捉笔咏寒蓉’。又曰:‘璐儿先赋诗,夸我池中莲。玉儿才患多,逡巡出两篇。忆儿学语时,一字亦可怜。况今成七字,琅琅若珠蠙’。”[1]681
按:
《存诚堂诗集》卷五有《玉儿璐儿霖孙入山定省作此示之》诗。云:“山栖且炎热,当午群卉蔫。蚊蚋苦啮我,长喙单衣穿。避此施帘幙,蒸溽如火然。近闻城中人,喘汗皆欲颠。娇痴三岁儿,筦箪恣所便。叫号詈阿母,不使登床眠。今朝喜早凉,群儿来翩翩。值我胸次恶,气逆中沸煎。短衣戏我侧,使我疾顿蠲。璐儿先赋诗,夸我池中莲。玉儿才患多,逡巡出两篇。抚掌出狂笑,此乐予所偏。忆儿学语时,一字亦可怜。况今成七字,琅琅若珠蠙。老夫正岑寂,三五山月圆。留儿看清影,饭以溪头鲜。”[3]54
该诗前有《甲子秋赋古诗五章寄吴门学博三兄以复此对床眠为韵》,后有《昔人云人生惟寒食重九不可虚度》诗,云:“古人珍节物,佳时数重九。况我居山中,萧然若园叟。甘菊吐芳华,纵横被畦亩……”[3]55从前诗的诗题来看,已是秋天,故在七、八、九3个月,又从后诗诗题和内容来看,后诗作于重九之时。张廷玉等人访父于龙眠别业当在“重九”之前,又从其中的“三五之夜”等文字来看,此日不是七月十五日就是八月十五日。此诗前后之诗都作于甲子年,从《存诚堂诗集》诗歌排序情况来看,张英此诗作于康熙甲子二十三年(1684年),且张廷玉和张英所记诗句几乎完全相同,当指同一事件。但张廷玉认为此诗在康熙二十二年作,并有“喜看玉儿刚十二”(张廷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句,但此诗张英现存作品未载。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张廷玉记忆有误,二是张英编集有问题,详情待考。
(2)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43岁。
《自订年谱》云:“是年五月扈从出口避暑。”[1]689上
按:
《康熙实录》云:“四月二十日,康熙帝奉皇太后避暑塞外。”[4]卷二五八又《康熙起居注》云:“夏。四月。壬申朔。辛卯(按:二十日)。上奉皇太后避暑塞外。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皇八子多罗贝勒允禩、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皇十七子允礼随驾。是日,自畅春园启行。”[5]121两部史料都说明康熙是年出口避暑事在四月二十日,张廷玉此处时间有误。
(3)康熙五十五年丙申(1716年),45岁
《自订年谱》云:“是岁五月,扈从出口避暑。”[1]689下
按:
《康熙实录》云:“康熙五十五年四月辛卯朔”,“癸卯。上奉皇太后避暑塞外,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皇七子多罗淳郡王允祐、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皇二十子允祎随驾。是日,自畅春园启行。”[4]卷二六八事在“四月十三日”,《康熙起居注》所记时间相同[5]284,张廷玉所记时间有误。
(4)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年),46岁。
《自订年谱》云:“五月,扈从出口避暑,赐御书宫扇一柄”。又云:“九月,回京。”[1]690上
按:
《康熙实录》云:“(四月十七日)辛丑,上奉皇太后巡幸塞外,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皇五子和硕恒亲王允祺、皇七子多罗淳郡王允祐、皇八子多罗贝勒允禩、皇九子固山贝子允禟、皇十五子允禑、皇二十子允祎随驾。是日,自畅春园启行”。[4]卷二七二又“(十月二十日)庚子,上回宫”。[5]433对于此次康熙皇帝出宫和回宫的时间,记载有误。
(5)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47岁。
1)《自订年谱》云:“五月,圣驾出口避暑,廷玉例应扈从,因学士有批发红本之责,奉旨留京在内阁办事。”[1]690上
按:
《康熙实录》云:“(四月十三日)辛卯,上幸热河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皇七子多罗淳郡王允祐、皇八子多罗贝勒允禩、皇九子固山贝子允禟、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皇二十子允祎随驾。是日启行。”[4]卷二七八
2)《自订年谱》又云:“十一月,扈从谒孝陵。是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子若云生。”[1]690下按:《康熙实录》云:“(十月十三日)丙辰,上以谒陵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皇五子和硕恒亲王允祺、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允祹、皇十六子允禄、皇十七子允礼随驾,是日启行,驻跸通州北关。”[4]卷二百八十二《康熙实录》又云:“(十二月二十六日)己巳,上回宫。”[4]卷二八二可见,张廷玉《自订年谱》中关于是冬康熙谒孝陵时间的记载有误。
(6)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52岁。
《自订年谱》(光绪本)云:“在雍正元年癸卯,五月 。是月十一日夜,室庐不戒于火,次早上闻,遣人慰问,颁赐白金一千两,谕内务府总管大臣速查官房一所以赐,遂迁居于旧居之东,相距里许,与三弟分居自此始。”[1]696
按:
关于是次室庐之火,几处文献时间记载各不相同。《澄怀园诗选》卷十一中纪事四首云室火云:“五月二十一日,室庐不戒于火,蒙恩赐第宅一区,白金千两。作诗四首纪之。”[1]620而据乾隆十三年本《澄怀主人自订年谱》时间为 “五月二十日”。光绪本时间为“五月十一日”。
(7)雍正十年壬子(1732年),61岁。
《自订年谱》云:“六月初六日,先文端公蒙恩入祀京师贤良祠。并谕:‘嗣后春秋祭祀时,各大臣之子孙有官职者,皆可入祠陪祭。’又于本籍赐祭一坛。谕廷玉曰:‘汝离家乡二十馀年矣,将来举行祀典之时,给汝数月假期,归扫先人之墓。’亦从来罕有之佳话。廷玉感激涕零,免冠叩谢。是月,大侄若霖卒于桐。闻信之日,为位而哭。”[1]708上
按:
关于其大侄张若霖,姚范有《赠奉直大夫张公宜人姚氏合葬墓志铭》云:“公讳某,字某,相国太傅文端公之冢孙,少詹事讳廷瓒之子,少詹初娶于吴,生公及苍梧副使某公。继娶于顾,俱赠封恭人。公生于康熙癸丑五月十六日,卒于雍正癸丑闰五月二十九日,年六十一。”[6]卷四,十八查万年历,雍正十年壬子年闰五月,雍正十一年癸丑年没有闰五月,故姚范《墓志铭》“癸丑”年应是“壬子”年之误。据《张氏宗谱》载:“张若霖生于康熙癸丑年五月二十六日,卒于雍正壬子年闰五月三十日午时”[7]卷五,二十六则张若霖卒于闰五月无疑,非张廷玉《自订年谱》所记“六月”。
(8)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年),62岁。
1)《自订年谱》云:“九月十六日。奉上谕:‘朕已降旨,谕祭贤良祠大学士张英于本籍,大学士张廷玉著给假数月,于十月十三日起身回家,举行典礼。’”[1]712
按:
《雍正实录》此事载在九月十三日辛卯,谕内阁:
“朕已降旨,谕祭贤良祠大学士张英于本籍。大学士张廷玉著给假数月,于十月十三日起程回家,举行典礼……。”[8]卷一百三十五
2)《自订年谱》又云:“十一月初六日,又奉上谕:‘朕赐祭贤良祠,大学士张英于本籍,著安徽巡抚徐本前往致祭,大学士张廷玉请假回里,著给与驿遽夫马,其所过地方派拨弁兵护送并文武官员迎接之处,悉照上年在学士鄂尔泰进京之例。至明年回京之日,亦照此遵行。’又谕内务府总管等:‘大学士张廷暂假回籍,可将内廷历年所刻书籍五十二种悉行颁赐,交与江南织造高斌,从官艘运回道至桐城县。’谕内务府总管制安车一辆,选良骑四匹以赐,至赐赍便蕃,如御用冠带、珍裘、文绮、丰貂、人参、玻璃器、古玩、杂佩之属不可胪纪。起程日期,命内廷精于选择者,选得十三日午时上吉。先期一日陛辞,上手赐玉如意一柄。谕曰:‘愿尔往来,事事如意’。”[1]713
按:
这段文字是雍正皇帝交代张廷玉回籍致祭及其回乡途中各地官员接待要求及赏赐事宜,而且明确说明其起程日期预订为十月十三日午时,则这段文字中所记诏书内容是张廷玉起程(即十月十三日)之前所发。《自订年谱》将此事记在十一月初六日,显然是不对的。查《雍正实录》载,此事在“十月三日辛亥”,张廷玉《自订年谱》中“十一月六日”显系错误。[9]卷一三六
3)是年,《自订年谱》又载:“十二月初八日,安徽巡抚徐讳本赍捧谕祭文至桐城县,廷玉率合族人等,恭迎于郊外。”[1]714
按:
《谕祭礼成谢恩奏》则云:“十二月初九日,安庆巡抚臣徐本亲至臣家举行谕祭大典。”[1]628时间与年谱所记稍异。
(9)乾隆二年丁巳(1737年),66岁。
1)《自订年谱》云:“(二月)二十二日,上奉教敬宪皇后梓宫奉移山陵,廷玉与若震、若霭皆从。”[1]730
按:
《乾隆起居注》载:“二月二十二日恭送孝敬宪皇后梓宫往泰陵。”[10]02册,41《自订年谱》中“山”应为“泰”。
2)《自订年谱》又云:“十二月十六日,吏部遵旨:议得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总理事务三年,应照雍正二年之例各赏一骑都尉。蒙恩俞允。”[1]734
按:《乾隆起居注》此事载十二月十七日。
(10)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67岁。
《自订年谱》载:“夏月,雨泽愆期,奉命同大学士鄂尔泰、尚书讷亲、海望及刑部堂官清理刑狱。”[1]736
按:
《乾隆起居注》云:“三月二十日壬申:大学士鄂、张、徐奉谕旨:‘京师雨泽愆期,朕心虔诚祈祷,并命礼部太常寺,设坛分遣大臣共摅精诚,以达朕为民请命之忧愫,今思清理刑狱,亦导扬和气之一端,著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尚书讷亲、海望会同刑部堂官,将现在拘禁枷号人犯内详加检阅,如有应宽应减之处,酌其情节,分别具奏请旨’。”[10]03册,90
据上文可知,该事在三月二十日,为暮春。张廷玉《自订年谱》中所言“夏月”,与实际时间不符。
(12)乾隆七年壬戌(1742年),71岁。
《自订年谱》云:“二月十五日,奉上諭:‘朕此次恭謁泰陵,著怡親王、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在京總理事務’。”[1]742上
按:
《乾隆起居注》载此事在正月二十五日。[10]04册,353下
《自订年谱》又云:十二月十六日,奉上谕:“我朝文臣,无封公侯伯之例,大学士张廷玉伯爵系格外加恩。彼时,伊奏请给与伊子张若霭承袭之处不合。今著带于本身,伊子张若霭不必承袭。钦此。”[1]742下
按:
《乾隆实录》载此事在“十二月十一日丙申”[11]卷之一百八
(12)乾隆八年癸亥 (1743年) ,72岁。
《自订年谱》云:“七月初六日,若霭蒙恩升授光禄寺卿。仲婿姚鋐告假养母,偕二女南归。十月,圣驾回銮”。[1]743上
按:是次二婿与二女南归,从张廷玉《自订年谱》中文字来看,似乎是在七月。张若霭从张若霭《晴岚诗存》中有《送蓉裳姊丈终养归里门》诗,[12]下三三为二婿二女送行之作。从张若霭《晴岚诗存》中诗歌顺序来看,姚鋐归里应在九月。因为《晴岚诗存》中该诗前一首为《九月初一日田退斋少宰钱修亭少司寇招饮于司寇寓舍赋此奉谢》。笔者疑其南归应在九月。
(13)乾隆十年乙丑(1745年),74岁。
《自订年谱》云:二月(按:此处缺) 日奉上谕:“朕此次恭谒祖陵,著庄亲王、平郡王、大学士张廷玉、尚书公讷亲,在京总理事务,钦此。”[1]745
按:
《乾隆起居注》载此事在二月初七日。[10]06册,509上
《自订年谱》又云:“四月二十二日,西林鄂相国尔泰仙逝。”[1]745
按:
《鄂尔泰年谱》云:“四月十二日寅时,公薨。”[9]720又《乾隆起居注》载是年四月十三日:“上驾幸帅府给已故大学士鄂尔泰奠酒毕,驾幸圆明园”。可见,鄂尔泰死于四月十二日是较为可信的,张廷玉《自订年谱》记载有误。
《自订年谱》又云:“四月二十二日,西林鄂相国尔泰仙逝。五月二十二日,奉旨:‘以讷亲代之’。次日,廷玉面奏:‘我朝旧制,内阁系满大学士领班,臣谨奏闻。’越日,内阁以班次请。奉旨:‘著讷亲居首。’讷亲随具奏‘大学士张廷玉参赞纶扉,已历二十馀年,臣初膺恩命,即在大学士班首,臣心实有未安’等语。”[1]745
按:
讷亲为大学士,《自订年谱》载为“五月二十二日。”《乾隆起居注》载为“五月十七日”,张廷玉与讷亲行走班次先后,《乾隆起居注》载于五月二十一日确定,与《自订年谱》所记日期有别。讷亲上奏时间,《乾隆起居注》载在“五月二十三日”。原文如下:
云:“五月二十三日,大学士讷亲奏:‘大学士行走班次奏旨在张廷玉之前,心实未安,恳恩准在各大学士之末’一疏”。[10]04册,604
《自订年谱》又云:“五月二十八日,拣选新科进士。奉旨著庄亲王、和亲王、平亲王、大学士讷亲、张廷玉、尚书来保分别等次具奏,若澄名在一等”。[1]746
按:
《乾隆起居注》云:“五月二十七日,翰林院奏请派王大臣验看新科进士一疏。奉谕旨派出庄亲王、和亲王、平郡王、大学士讷亲、张廷玉、尚书来保。(原注:翰林院档)”[10]04册,613上
《自订年谱》所记日期与《乾隆起居注》日期不同。
(14)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年),75岁。
《自订年谱》云:“二月十七日,四男若渟举子曾谧。是月,六弟廷缘以病求退,奉旨解任回籍调理”。[1]( 747上)
按:
张廷缘以衰病求退事,《乾隆起居注》载云:“三月六日,内阁学士张廷缘奏衰病日增,恳请解任。奉谕旨:‘张廷缘著解任回籍调理’。”[10]06册,46下张廷瑑《张思斋示孙编》载其疏云:“臣太马之齿六十六岁,气血日益虚耗,从前奏陈右腿疼痛,间时举发,目今两腿俱痛,一月数发,较前更剧,近年以来,忽患脾胃之疾,泄泻时作,更觉得衰惫难堪……为此具疏恭奏,仰恳皇上施天地父母之恩,准臣回籍调养病躯,俾得视息田间,倘获余年,皆高厚隆恩所赐,固铭心镂骨以难忘,更亦后世子孙感戴天恩无既矣。臣不胜战慄惶悚籥页望之至,谨奏,乾隆十一年三月初▇ (按:这里空缺,据《乾隆起居注》知,应是“六”字)日,奉旨:‘张廷瑑着解任回籍调理,该部知道’。”[13]717上
《自订年谱》又云:“七月奉上谕:‘本年九月,朕恭谒泰陵并往五台。著庄亲王、平郡王、大学士讷亲、张廷玉在京总理诸务。”[1]47上)
按:
据《乾隆起居注》载,事在七月二十五日。
《自订年谱》又云:“又奉上谕:‘各部院带领人员引见,朕降满洲旨意处居多,昔皇祖时凡遇满洲尚书出差,俱系满洲侍郎领进班第,现已出差,今日兵部引见人员,著照旧例。今舒赫德居首领进,嗣后即照此遵行。至于吏部,则大学士张廷玉年久,其进退熟娴满洲仪节,著仍在前行走。”[1]747下
按:
据《乾隆起居注》载,事在七月二十六日。[10]06册,218上
《自订年谱》又云:“九月,因巡幸五台。奉谕:‘大学士张廷玉,今在京总理事务,朕念其年逾古稀,若照例直宿,未免过劳,著每日进内办事,不必直宿。三子若淑、四子若渟各照本身品级,捐请生母及本身妻室封典’。”[1]748上
按:
《乾隆起居注》云:“九月初七日,是日,大学士讷亲奉谕旨:‘大学士张廷玉现令在京总理事务,朕念其年逾古稀,若照例直宿,未免过劳,著日间进内办事,不必直宿’。”[10]06册,270上
《自订年谱》又云:“十二月,礼部覆奏恤典。蒙恩赐祭一坛。十七日,奉旨:‘大学士张廷玉在内廷行走,年老需人扶掖,伊子庶吉士张若澄著在南书房行走’。”[1]749
按:
《乾隆起居注》载“赐祭”及“奉旨”事俱在十二月十六日。[10]06册,364上
(15)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76岁。
《自订年谱》云:“三月初一日,京察届期,廷玉遵例自陈,恳切赐罢斥,并举协办大学士事务吏部尚书刘于义代大学士任,刑部尚书汪由敦代翰林院掌院学士任,阁臣拟票进呈,御笔更改发出。奉旨:‘卿老成忠厚,才品优长,简任机务,兼总铨曹▇(按:据张若澄《张文和行述》加“正”)。正资倚任。著照旧供职,该部院知道’。”[1]750
遵例自陈之事,《乾隆起居注》载于三月六日。
《自订年谱》又云:“三月初二日,具奏为若澄请假护送兄櫬回籍,蒙恩赐假三个月。”[1]750上
按:
《乾隆起居注》中记载具奏事在“二月二十九日”。原文云:“二月二十九日,大学士张廷玉奏:‘臣子张若霭柩櫬回籍,拟令次子张若澄扶送前去,恳恩赏假三月一折’。奉谕:‘准给假’。”[10]06册,46上
《自订年谱》又云:“五月十三日,奉上谕,‘本年七月内朕出口行围,著庄亲王、履亲王、大学士讷亲、张廷玉在京总理事务’。”[1]750下
按:
《乾隆起居注》第六册载此事在是年六月十五日。[10]06册,191上
(16)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年),77岁。
《自订年谱》云:“五月十八日,奉旨:‘莊亲王、和亲王、大学士张廷玉、协办大学士傅恒、刑部尚书达爾党阿拣选新科进士分别等次引见’,裕犖蒙恩选拔庶吉士。”[1]755上
按:
《乾隆起居注》载云:“五月二十日,大学士张廷玉等带领新科进士一甲三人及验看一等十二人二等五十一人引见,奉谕旨侯旨。”[10]07册,135上
综观上文,差异发现,即便是谱主本人制作的年谱中,都会存在一些误差,这启示我们,在利用前人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时,即便是第一手资料,也需多做辨证,细心考察,方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262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2]张楷.康熙安庆府志:卷之二十四[M].刻本.1721(康熙六十年).
[3]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圣祖实录[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徐尚定.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文本):08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6]姚范.援鹑堂文集:卷四,十八[M].刻本.1812(嘉庆十七年).
[7]张廷玉.张氏宗谱:卷五,二十六[M].刻本.1759(乾隆二十四年).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实录[M]//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6.
[9]鄂容安.鄂尔泰年谱[M]//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9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1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起居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高宗实录(一)[M]//清实录.中华书局影印,1986.
[12]张若霭.晴岚诗存:卷下,三三[M]//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第9 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3]张廷瑑.张思斋示孙编:卷一,二十三[M]//四库未收书辑刊.09辑2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刘跃平]
On the Textual Time Errors in the Book The Chronology of Chenghuai Garden Host
ZHANG Ti-yu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fei 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Zhang Ting-yu has written and published his book The Chronology of Chenghuai Garden Host before he died.The book recorded his seventy seven years personal life story from the eleventh year of Kangxi Emperor to the thirteenth year of Qianlong Emperor.It was destroyed by a fire in May of the first year of Yongzheng Emperor.Then according to his memory,Zhang Tingyu recorded his life story after the first year of Yongzheng Emperor once again.With studying ,a lot of time errors have been found and pointed out for further study.
Zhang Ting-yu; chronology; time; error
2015-04-17
2015-05-13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4A361)“桐城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年谱”子成果之一。
张体云(1974—),女,安徽桐城人,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和朱子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桐城文派。
I207.2
A
2096-2371(2016)03-00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