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合肥对接上海自贸区路径选择

2016-03-15 10:30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合肥供给上海

尹 洁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合肥 230031)



供给侧改革下合肥对接上海自贸区路径选择

尹洁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合肥230031)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大举措。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下,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之一,应正确对待上海自贸区对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从推动制度创新,扩大产业优势,打造人才高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着手,加快对接上海自贸区的步伐,实现与上海自贸区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推动合肥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自贸区;对接;合肥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成立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推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全国尤其是上海周边城市产生深远的影响,长三角地区成为其“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的率先受益者。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周边城市纷纷闻风而动,舟山在积极申请海港自贸区试点。[1]无锡提出加快推动苏南硕放机场海关特殊监管区纳入综保区,争取开展无锡自贸园区试点。苏州正在努力将其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拓展延伸,积极深化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并将上海自贸区的一些新政策逐渐复制运用于海峡两岸合作区。[2]2014年以来,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已正式拉开大幕。[3]当前,在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下,合肥适逢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国际都市圈副中心,“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等重大战略实施的关键期,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密切关注并跟踪上海自贸区相关配套政策和改革方向,主动出击,积极对接,最大限度的承接上海自贸区带来的经济溢出效应,实现与上海自贸区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包括制度供给、政策供给、规划供给、法治供给、环境供给、服务供给等改革破题,[4]实现合肥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上海自贸区对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1消极影响

从自贸区的运行和推行的政策来看,短期内上海自贸区对合肥的经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按照冈纳·缪尔达尔的“回波效应”原理,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点和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地区发展速度降低。因此,上海自贸区成立初期,合肥的人口、资本、贸易活动等重要资源可能更多的流向上海自贸区,从而更好的促进上海自贸区的加速发展,进而对合肥等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一是高端产业发展受到掣肘。自贸区出台的金融放松管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率先开放的服务行业等诸多优惠,大大的吸引了金融、专业服务等高端产业的入驻,增强了上海吸引总部经济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结算中心、财务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等企业的职能型总部落户上海,[5]这对合肥承接国内外高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总部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是货物贸易业务受到打击。上海自贸区实施货物进出口、转口自由,无配额限制,不缴纳进出口关税,同时放松外汇管制等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使得上海的货物进出口通道更加便利、物流商贸成本大大降低、配套的专业服务愈发周到细致,许多原本通关取道合肥的进出口货物会转而选择上海自贸区,许多本土外贸企业转投上海,这将对合肥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小打击。此外,自贸区功能、业务上的先天优势会大大抢占合肥保税区的发展空间,这对刚刚获批一年多的我省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而言是个严峻的考验。

三是本土高层次人才受到“虹吸”。上海自贸区的“金字招牌”对合肥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有着诱人的吸引力。一方面,随着自贸区的成立,大量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集中入驻,必然产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热潮;另一方面,自贸区出台的各种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政策将可能引起更多的合肥高层次人才向自贸区转移,同时增加合肥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难度。

1.2积极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度的复制推广,按照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上海自贸区对合肥产生的“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必将日益显现。合肥作为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将会随着与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情况,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并被刺激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逐步赶上中心地区。也就是说,未来合肥将从上海自贸区获得更多的资本、人才等资源,上海自贸区对合肥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刺激与促进,在其积极影响下,合肥的经济增速将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中心城市功能将迅速显现。

一是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进一步加快了上海向服务型国际城市升级的步伐,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抬高了上海及其自贸区的商务成本。加之上海自贸区仅28.78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其空间承载能力十分有限。[6]因此,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性价比较高,且交通区位条件优越的合肥将成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优质选择。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亦为合肥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契机。合肥的产业基础较好,家电、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经久不衰;平板显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生物产业、智能制造、语音产业前景无限。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将为合肥的各类企业提供发展的新契机。本土企业可以通过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窗口与国际接轨,拓展境外市场;利用上海自贸区的信息、资金和技术优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合肥产业优化升级步伐。

二是有利于享受政策优惠,复制自贸区政策。合肥地处长三角腹地,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之一,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合肥的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分公司的方式享受自贸区内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外贸出口发展。此外,上海自贸区内允许外资、民资设立金融机构,大量闲置的民间资本有了用武之地,[7]给合肥的资本运行拓宽了领域。当然,在享受上海自贸区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合肥还应积极行动,主动对接,在结合合肥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将自贸区内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消化吸收,为我所用,以改善合肥经济发展软环境。

三是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合肥对外开放水平。从诸多的国外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贸区所在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良性互动是自贸区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合肥作为长三角腹地,具有成为上海自贸区重要服务合作平台的优势,应积极主动的与上海展开多层面、多领域的良好互动。把握好上海自贸区带来的“溢出效应”,大力发展物流仓储、金融后台服务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利用其在信息、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提升合肥的中心城市功能。此外,去年的3月27日,安徽首个综合保税区——合肥综合保税区终于获批。合肥应在综合保税区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充分利用这一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合肥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变革,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大力提升合肥对外开放水平。

2 合肥市对接上海自贸区优势分析

合肥作为一个内陆、中部地区城市,要顺应发展趋势,加速对接上海自贸区,提升和发挥合肥的经济集聚效应,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方能脱颖而出。

2.1国际贸易环境良好

目前,合肥已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的14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在肥投资的外资企业已达3 000多家,合肥与世界各地人民不断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合肥坚持转型升级发展,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2015年,合肥市进出口总额203.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外贸总值连续4年稳步增长,屡创新高。其中,出口137.08亿美元,增长9.6%;进口66.29亿美元,下降12.4%。其中,合肥市的外贸强项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机电产品出口额67.95亿美元,增长2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39.85亿美元,增长30.3%。[8]

2.2国家战略定位利好

合肥市作为中部省会城市之一,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是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合肥经济圈的龙头城市。《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确立了合肥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构筑内陆经济开放高地的全新战略定位。同时,合肥处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能够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2.3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合肥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域优势,合肥位于江淮之间,襟江拥湖,是沿海腹地、内地前沿。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中国东中部地区7省1市102万平方公里面积、5亿多人口,拥有中国50%的GDP和40%的消费市场。作为省会城市,合肥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现已建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连接四方,九大铁路干线贯穿其中,合肥到南京45分钟,到上海、武汉只需2个多小时。合溪航道连接合巢芜,通江达海,是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规划“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的一线,是我省航道主骨架“两干三支”中的一支,规划全线航道等级为Ⅲ级。正在启动的江淮运河建设项目,将使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重量级水运中心,构成跨江入海的快速通道。4E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沟通世界,已开通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30余条国内航线和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际航线。优越而便利的交通条件决定了合肥产业基础强,发展环境好,经济集中度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优势特点。

2.4平台体系建设完备

近年来,合肥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合肥出口加工区、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合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等一批载体平台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更为优化。2014年出口加工区完成进出口总额45.6亿美元,晋级全国第六位。上海自贸区监管创新制度已在出口加工区复制推广9项,制度运行效果良好。合肥新桥机场是安徽7个一类口岸之一,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合肥空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已获批建设,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合肥水运二类开放口岸正式获批,合肥港二期工程交付使用,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成为国际化通商口岸。

3 合肥对接上海自贸区现状分析

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合肥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指导下,侧重从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出口加工区招商,强化企业服务,积极推动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3.1积极对接创新制度

2014年4月22日上海海关集中发布了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以下简称14项创新制度),在上海自贸区内实施。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这14项创新制度从2014年8月份开始,将陆续在长江经济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全国海关范围内复制推广。14项创新制度是国家落实上海自贸区有关制度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举措。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了14项创新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为复制推广工作做好准备。合肥出口加工区及合肥综合保税区严格按照海关要求做好相关硬件设施的调整及软件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确保符合承接14项创新制度的标准要求。向全市企业尤其是合肥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大力宣传14项创新制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14项创新制度,提高通关效率,积极扩大进出口,为全市乃至全省开放型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3.2大力开展自贸区申报工作

上海自贸区获批以来,包括广州南沙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浙江宁波、舟山、重庆、福建厦门等多地均在积极规划、申请自贸区。2014年 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标志着粤津闽三地成为我国继上海后获批的第二批成立自贸区的省份。在自贸区申报方面,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市早在上海自贸区获批伊始就启动了相关工作,委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开展合肥自贸区总体方案研究。市政府办公厅、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经开区管委会、新站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合肥自贸区总体方案研究工作小组,负责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接,开展合肥自贸区总体方案研究。经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多次沟通,目前,合肥自贸区总体方案研究报告的初稿已基本定稿,正上报征询相关部门对《中国(合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指导意见并报省政府,预计今年内将正式公布。在此基础上,合肥市还在加强与中央有关部委的联系,掌握信息,跟踪情况,争取支持,等待时机,适时启动合肥自贸区申报工作。

然而,在合肥积极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中,合肥要立足于自身优势,打“特色牌”,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突出的科教实力。合肥是国内唯一一座完全拥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城市,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不妨在如何做好“水文章”上多下功夫。另外,合肥的科教实力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前,可以考虑以服务业为核心,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

4 合肥对接上海自贸区、响应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

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的新形势下,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动力切换”,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性破题和经济的可持续中高速增长。[9]简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一是稳定经济增长,二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10]而自贸区的设立初衷和系列政策正是加快发展“动力切换”进程,推动经济“优化升级”的最佳载体和有效平台,二者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因此,合肥应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的难得机遇,启动实施一系列配套工程和项目,实施合肥—上海“双城合作”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和开放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合肥对接上海自贸区应积极探索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的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合肥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科学调整,从推动制度创新,扩大产业优势,打造人才高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着手。

4.1跟踪研究政策,推动制度创新

自贸区最大的改革就是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合肥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打破固化的部门利益,释放市场活力,挖掘制度红利,密切关注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制度,合理复制,开拓创新。积极做好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的复制推广十分重要,对当前稳定外贸增长也具有现实意义。[11]合肥市有关部门应对上海自贸区的“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无纸化通关随附单证”“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境内外维修”等14项创新制度高度重视,跟踪研究,有计划、有重点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积极有效的与上海自贸区实现对接。

4.2强调合肥特色,扩大产业优势

合肥要立足自身特色,明确产业定位,与上海自贸区形成错位发展的双赢局面。为此,合肥市应加快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促进新能源、公共安全、电子信息等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注重集聚高端生产型服务业、研发创意型企业等2.5产业,积极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项目,引导和推动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讯飞国际语音产业园、38所公共安全产业园、智能家电配套产业园、集成电路(IC)产业园、合肥创新产业园等产业园建设。打造美的冰箱高新基地、惠而浦家电生产基地、动漫服务外包基地、中国数字出版基地、中国北车制造维修基地、安科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为自贸区提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

4.3立足以人为本,打造人才高地

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应当继续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积极兑现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帮助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完善小巨人企业数据库,加速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深入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构建完善的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体系。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平台在创新发展中的“动力引擎”的作用。加快申报科技金融示范区,打造科技金融品牌。建设人才特区。进一步强化市场选聚人才的导向,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变“政府招、专家审”为“市场选、企业引”,由企业按市场机制自发引进一批顶尖人才。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引聚更多高端人才到合肥创业,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4.4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合肥要想成功的吸收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就必须加强资源整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和综合承载力,积极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此,合肥要完善制造、加工、配送、仓储、外包等配套设施,争取在诸多长三角周边城市中脱颖而出。同时,合肥要在大力发展现有的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及合巢经开区等开发区的基础之上,建立分工式工业园区,包括全球报税加工基地、物流分拨配送基地、大型仓储功能区等,形成整个产业链的规模效应。此外,合肥要继续扎实稳步的推进自贸区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获批自贸区实验区,为合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1]钟建林.“近水楼台”对接上海自贸区[J].浙江经济,2014(1):52-53.

[2]乔桂明,卞牧星.苏州如何对接上海自贸区[J].唯实(现代管理),2015(12):26-27.

[3]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等.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61.

[4]吴敬琏.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5]朱琳慧,高瑛.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分享扩大开放红利——无锡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对策[J].中国商贸,2014(7):179-181.

[6]夏斌.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增长动力与上海自贸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7]宋清辉.上海自贸区“钱景”[J].董事会,2014(11):23.

[8]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合肥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3-22) [2016-05-26].http://www.hefei.gov.cn/sshf/19294/201603/t20160325_1962149.html.

[9]林卫斌,苏剑.供给侧改革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16-19.

[10]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2016(2).13-20.

[11]张翼.海关8月起推广上海自贸区监管创新[N].光明日报,2014-06-28(01).

[责任编辑:刘跃平]

On the Choice of Hefei Docking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Under the Vision of Supply-side Reform

YIN Jie

(Department of Party History and Party Building,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Hefei Municipal Committee,Hefei230031,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major initiatives of the country to deepen Reform,expand Open,and build China's economic upgrading.In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as one of the central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Hefei should correctly treat the impacts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will bring to Hefei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pinpoint the location,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and speed up the pace of docking it from aspects of promot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expanding industrial advantage,building talent heightland,and speeding up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so as to achieve the dislocation development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with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posi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major trend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and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open economy in Hefei.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docking; Hefei

2016-04-14

2016-06-01

尹洁(1982—),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F741.2

A

2096-2371(2016)03-0001-05

猜你喜欢
合肥供给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