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第一幼儿园教师 刘凤新
浅谈在角色游戏活动中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与方法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第一幼儿园教师刘凤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最能体现个体差异和直接经验,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各自的经验、水品、速度向前发展,游戏能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学习特点(海南省教培研究中心吴海虹)”。角色游戏又是能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用生活及经验来发展的“超级平台”。作为青年教师怎样充分认识角色,并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我们进行了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工作。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3-6岁儿童的典型游戏活动,它在幼儿期所占的比例很大。”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正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中的策略研究工作。幼儿园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与教师研究、与幼儿商讨共同创设了符合幼儿生活的“小医院、幸福亿家超市、超级麦当劳、天天糕点屋、邮局、理发店、娃娃家、烤串吧”等等不同职业体验的角色去角,开展角色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再现”。枝办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比较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的事物,他们随意性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重复所扮演角色的典型动作、语言等。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操作实物的重复动作上,“妈妈”正在厨房炒菜,一会儿放入青菜,翻炒几下,又放入西红柿翻炒几下,动作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却乐在其中、享受着炒菜的过程。“爸爸”拿起奶瓶给娃娃喂奶,“妈妈”看到了,也放下手中的活计,赶紧从“爸爸”手中抢过奶瓶给娃娃喂奶……
中大班的幼儿则喜欢结伴游戏,并关注角色的行为是否合乎“规则”。在“幸福亿家”超市里正在开展“双12”促销活动,棒棒糖5角一个啦!硕大的广告牌远远的就能看得到。超市内有理货员、收银员,角色清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我买2个棒棒糖,给你钱!”奇奇把1元钱放在了收银台上,就要离开。收银员丁丁皱皱眉说“还没扫码呢!”奇奇马上回来将棒棒糖重新递给了丁丁,丁丁在收银台上进行了扫码计费后,奇奇蹦蹦跳跳地离开了超市。
“烤串、烤串啦!”“排队、排队,您前面还有一位,请您等一等,别插队啊!”这是中班的宝宝在“烤串吧”招呼着客人们。幼儿将日常与家人在烧烤店的生活经验“活灵活现”的再现了出来。烤串人的热情、烤串人的职业特点在这个角色游戏中被表现的淋淋尽至。
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幼儿积极情感”,他们想当大人的需要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在各种职业体验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感。同时,角色游戏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其社会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幼儿懂得了什么是礼貌服务、怎样去引导小朋友排队,感受到了职业的特点,形成了良好人格,初步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社会规则。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发展的后续力量”,面对幼儿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幼儿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技能型与理论型相结合。教师培养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扩张”到“质量优化”的转变时期。面对飞速发展的幼儿教育,青年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走专业发展之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水准,这也是社会的需要。
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幼儿语言、动作、规则意识等既是发展萌芽期又是后继学习的关键基础期,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了解、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游戏的需求及发展的状况,实施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竞争需要教师专业要快速成长。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在竞争中不落后于别人。想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在他做班主任时,坚持写随笔,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时间,就出了厚厚的书一一《心灵写诗》。所以,青年教师必须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创设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大胆交往、大胆表现的环境,来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性的游戏,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作为青年教师要将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列为自己专业发展的第一课。
在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活动室内、室外楼道走廊的空间进行合理布局,通过西曼色彩学原理,营造安静、温馨,利于幼儿活动的游戏空间。
在小班创设出“优雅恬淡”的蓝色经典娃娃家、“温馨可爱”的粉色魅力娃娃家、“田园风光”的黄色混搭娃娃家以及“田园依恋”超级可爱的娃娃家。通过用蓝、绿、黄、粉色系的薄纱及波点印花布制作精美的窗帘、小床罩、桌罩等饰品,将安静、和谐、温暖的“小家”呈现给孩子们,孩子们如同进入一个“真实”的家庭,在这里幼儿可以做“爸爸”、可以做“妈妈”,可以炒菜做饭,可以抱娃娃。
在中大班则创设了“染坊、墨坊、花坊”“食品街、茶店、小吃街、麦当劳”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场景。逼真的牌坊、货架,方便的操作台、烤串炉,精致的“狗不理”包子屉、小炉灶。真实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各种纸张、燃料……。幼儿在这动静交替、文化底蕴丰富的环境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用自己的巧手诠释着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将现代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启迪幼儿的丰富情感。
青年教师在创设以上环境的过程中,通过外出学访、研讨、创意、制作等过程,从环境的整体布局到每个细节的整理;从背景的制作到材料的投放都是精心而制。在“染坊”里,教师先利用水粉调色,用餐巾纸采用折叠成花的方式进行着试验。“赵老师,你看这个叠得太厚了,颜色随层数越来越浅。”年轻的李老师说。“再调稀一些试试”年轻的赵老师回应着。“咦!这样好了”李老师兴奋的说着。“再用吸管滴一下,看看效果。”“这个染好的应该用夹子夹好晾干”“这样利于孩子们操作”。两位年轻的老师兴致勃勃地边讨论边试验,为幼儿的活动从工具的摆放到操作的流程及在活动中的指导都精心的设计着。他们在一次一次成功与失败中摸索、成长着。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去思考环境怎样创设,怎样能促进幼儿的发展,青年教师的能力也在不知不知中得到了发展。
观察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不会观察的幼儿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只有观察幼儿的需要,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支持幼儿、指导幼儿,从而教育幼儿。3-6岁的幼儿特别是小班的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观察是最直接地了解幼儿、研究幼儿的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发现他们的个别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与不足,从而对自己的预设活动方案进行调整,力争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学会用敏锐的眼睛,细致的观察,“关注变化、发现变化、利用变化”“善于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健康发展”。
在一次“小医院”观摩活动中,笔者立足于中班“小医院”门口观察着孩子们活动的过程。“小医院”中有一名“大夫”,服装穿戴齐备,只是白大褂没有系好扣子。“两名护士”在为娃娃病人收拾病床,病床的床单有些宽大,需要护士将其对折两次方能平铺在床上。一名“护士”将娃娃病人扔到地上,随后帮着另一名“护士”非常吃力的对折着床单。床单在两名“护士”手里翻来覆去,折腾了好一会儿。最后,一名“护士”将床单平铺在地上进行对折后放在了病床上,嘴里还念叨着:“太费劲了,好啦!把病人放在床上吧!”,另一名“护士”将地上的娃娃病人拣起来放在了病床上,两个人高兴得笑了。在此过程中,老师曾三次来到“小医院”,只是看到笔者在静静的观察,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他们每天都这么玩,弄得乱七八糟。”事后笔者在与当班教师进行交流时,问他孩子们在“小医院”的行为你有什么感觉时,他说孩子们不太懂得看病流程、不会照顾病人。那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也说不出什么原因。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有些老师只是在幼儿游戏中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不去留意,关注的是不出事故,没有注意到幼儿的语言、动作如何?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为此,笔者与老师们一起开展了撰写观察记录的好方法。每次活动中有重点观察的游戏内容、幼儿游戏的状态用“白描”的手法加以记录并进行分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必须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做到观察有计划、有目的、持久性,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指导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著名教育学家肖川教授也认为“教育的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反思是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对自我行为表现的定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每次活动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分析总结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促进教师自己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笔者所在幼儿园,充分利用角色游戏的开展,引导青年教师不断反思与总结,在每次的反思中不断迸发出新的创新思维。
在一次参加角色游戏连廊观摩的活动中,“染坊”里有两个女孩在一张长6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的长方形桌子上操作。桌面上左侧一面摆放着需要进行蜡染的纯色餐巾纸盒,里面放着一叠纸,中间放着装有3、4支毛笔的小笔筒,右侧摆放着一个具有小口的涮笔桶。两个孩子对面而坐,在兴奋得操作着。“这蓝色的涮不掉”一个孩子说。“你们需要帮助吗?”我观察了许久后问孩子们。“好的!老师”,“是这样吧!”我边说边把蘸有蓝色水粉的毛笔放入小口的涮笔桶转了几下。“可以了吗?”“可以了,谢谢老师!”“墨坊”里1名孩子坐在靠墙壁的桌子一旁,面对墙壁正画着什么。走进一看,桌面的一侧摆着文房四宝,另一侧是孩子拿着毛笔在废旧的报纸上点墨画熊猫呢!“呦!好可爱”我兴奋地与他交流。“能再给我画一张吗?”“好的”孩子爽快地答应了,便从抽屉里抽出1张报纸,点点墨自言自语的边画边说:“老师说了先画两个圆是熊猫的耳朵,再画一个圆是熊猫的脸,左一个圈、右一个圈是胳膊,两个圆圈是眼睛。”我在一旁静静地边听边欣赏,应和着“哦!老师这样教你的啊?”“是啊,老师说的啊!”孩子一脸的兴奋。“唉呀!墨没有了”孩子无奈地放下毛笔去找老师取墨去了。
观摩活动结束后,幼儿园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了研讨活动,负责指导的两位青年教师进行了反思。笔者也就观察到的幼儿行为表现与两位教师进行了沟通。两位老师反思到:一、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便于操作的环境、材料,如提供大桌子、大涮笔桶、多种毛笔、纸张等。二、为幼儿提供围裙、套袖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常规的物品。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老师简单教,幼儿模仿学。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教师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发展的对话,青年教师在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归纳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必须建立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幼儿的游戏活动,开展观摩、研讨与课题研究等等方式进行。角色游戏是幼儿发展的摇篮,更是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良好的平台,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促进了孩子的发展、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