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云杰 白杨
(呼伦贝尔学院计算机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要求从业者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多数IT企业不愿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培养新人,招聘员工时大多都要求是有工作经验、专业技能较高的大学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希望招聘来的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能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后就能独挡一面,投入工作,能够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企事业单位带来效益[1]。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很多公司抱怨他们不是想象中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利益的人才。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满意,并不是因为计算机人才已经过度饱和,就业无门,而是因为毕业生自身能力太弱,难以适应企业需求。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1]。
随着高校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扩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数骤然增加,并且受到一些经济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如以前那样顺利,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状况还是不错的,只要定位准确,毕业后还是能找到工作的,但就业的整体质量明显下降。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众多的求职者,用人单位会精挑细选,抬高门槛,选择最佳人选。而很多大学生是扩招后步入大学的,对于专业的学习没有太大兴趣,因自身的基础薄弱,学起专业来也显得很吃力,还有的学生把心思花在玩游戏、泡网吧上。那些能力差、专业不精的同学在就业时就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能力强的学生会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会争取到一份相对称心如意的工作。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结构性失衡。对于一些高校来讲,培养出的毕业生不具备良好的素质,结果一些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从而暴露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实质性问题[2]。
计算机专业多数课程的实践教学使用的教材都是本科系列教材,缺少校企合编的实训教材,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沿袭多年前的培养方案,未能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未能做到与时俱进[2,3]。
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一般都是担任理论教学的老师,他们日常的理论教学任务已然很繁重,有的一周要承担20多节的理论教学任务,还要备课批作业,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尝试实践教学改革,也无暇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无法在实践环节给学生提出好的指导建议。校内有一些双师型教师,但都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即使一些老师也从事软件课程的讲授,但对于数据库的知识理解只限于一些数据库基本操作语句的掌握,开发设计路线都是课本上得来的,缺乏真正的实战经验,在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得不是很全面,设计的关系规范化程度不是很高,导致后续的软件维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软件设计工作甚至会返工。与真正的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以至于做出的东西难以投入真正的实际应用。
实践课程设计的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或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老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即老师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照搬、照做,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得不到训练[4,5],只是一味的仿写,难以做到创新,思路狭窄。实践教学课程课时安排过于随意,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有的高校为了降低成本与工作难度,在大四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而很多学生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能提高自己技能的岗位,错失了大好的提高专业能力的机会。造成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明显不足,一些人难于满足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而错失良机[6]。
高校可以聘请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本校讲座,传授经验。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拨出一笔经费支持一些青年教师到企业去锻炼至少半年以上,向工程师专家学习,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的经验。另外,还可以让企业工作人员到校内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把经验技术传给我们的学生。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尽快建立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逐渐形成良性循环[2]。
尽量实现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互通有无,教学实训和岗位工作结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校企合作,既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让他们在毕业前能有机会与企业接触,尽早地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掌握工作中极可能会用到的技术,进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目的地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指导[2,5]。企业的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与开发周期的限制,在这样的压力的驱动下,更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耐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们与人沟通、交流、协作的团队精神[2,6]。
在实习基地,得到企业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开发实践过程中去,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毕业前参与一个或多个实际项目的开发环节里。切身实践、感受软件设计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开发、系统试运行到后期的运行维护。经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与锻炼,相信大学生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综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做到创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尽量做到新颖并且实用。教师可以参考各省市近几年的计算机方面的各类竞赛的参赛题目,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选取一些题目作为学生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的各种技能竞赛,竞赛的成绩可以作为该门课成绩的一部分,进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的热情。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加强自身实践动手能力[2]。实验室尽量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条件,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与实验器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去做一些创新性实践。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分小组完成任务,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适度奖励优秀的团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的各种技能竞赛,竞赛成绩可以作为最后该门课考试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机制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热情。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参与实践活动,加强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1,5]。实验室尽量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条件,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与实验器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去做一些创新性实践。实践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和企业视频录像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来源于真实的运营企业,涉及问题具有真实性。通过案例学习、分析,能够引导学生与相应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都必须保证课程质量。对实践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都要严格要求,杜绝教师学生迟到早退现象,实践课上练习内容与练习强度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杜绝学生课上无事可做,以至于玩游戏、聊天。另外,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优化重组,做到知识互补,能力互补,使教师资源达到最高利用率。
各门实践课程明确考核方式,对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可将原有的闭卷考试改为课程设计、实际操作等方式,可利用考试系统或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考核,自动出分,减少老师批阅的麻烦,将老师从繁重的作业及试卷批改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创新。
高校应该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就业的实际需求,合理正确地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做出义不容辞的贡献与努力。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对于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让我们为之努力与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