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圣晖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娄底 417000)
探析大数据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
邱圣晖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娄底 417000)
做好图书馆的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是图书馆价值的核心思想。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新与社会环境的进步都推动着图书馆服务不断向前发展。大数据是继“Wed2.0”、“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可以说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带来的是海量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联,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变革的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智慧图书馆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从人类频繁使用手机到科学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了。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近几年逐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的网民已从2011年的5.13亿增加到2014年6月的6.32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6.9%,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1]。可以说,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带来的是海量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联,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变革的“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big data)也称为“巨量资料”,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2]。大数据(bigdata)一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都将会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据媒体统计,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 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 024TB=1PB)、EB(1 024PB=1EB)乃至ZB (1 024EB=1ZB)级别。在如此海量的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特别是建设现代化智慧型图书馆,都将在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复杂数据的处理也将成为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去寻找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神秘面纱,进而为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对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更多的参考。由此可见,未来时代将是大数据引领科技发展的时代,大数据技术应用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领域。
智慧化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软件设施、智慧化服务等,智慧图书馆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感知层主要通过RFID、传感器、二维码标签等感知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图书馆中人与物的全面感知。它就相当于人的皮肤与五官,通过技术使人的感知延伸,扩大人的感知范围,增强人的感知能力,极大地提高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水平。例如,智慧图书馆通过传感器可以用于对机房温度、湿度、光度等进行监控和预警[3],还可以依据气候的变化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智慧图书馆的网络层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管理系统、云计算平台等组成,介于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主要负责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并传输给应用层。例如,将RFID阅读器放置在智慧图书馆的书架上,摆放在书架上的书有电子标签。有了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两者可按某种特定的通信协议实现信息互通[4]。应用层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层,主要进行数据处理、信息集成、服务发现与服务呈现等,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运营提供最直接的服务。它是以云计算、数据挖掘、数据存储等支撑技术为基础,通过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和进行海量数据分析,提供动态监控,预测预警、智能、决策支持等业务功能,是为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的一个综合应用平台。
以前,人们总说信息就是力量,但是今非昔比了。如今,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和挖掘才是力量[5]。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数据都将是人们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它冲击着许多行为,包括零售业、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等,世界许多著名的企业,如腾讯、百度、亚马逊,阿里、FACEBOOK、惠普、IBM等都纷纷加入到大数据的应用和研究行列,为在大数据时代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争得一席之地。同样,大数据理念的提出,也为图书馆的转型与图书馆服务的提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3.1 大数据在图书流通中应用
智慧图书馆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所采集到的所有用户访问信息行为数据、各类系统的日志数据、用户的阅读习惯等进行精准分析,一方面可以获取图书借阅信息,得到图书利用率情况,从而提高文献经费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可以获取读者借阅信息,自动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送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如复旦大学图书馆自2010年起开始研究如何有效整合利用图书馆采购的大量数字资源、用户访问信息行为数据、各类系统日志数据等,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6]。
3.2 大数据在图书采访中的应用
传统的图书采访工作是以信息资源建设为中心,强调藏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与读者互动不多,因此对读者的需求把握得很不准,采购流程也已不再适应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服务智慧化的需求,不仅流通速度慢,且存在资源浪费的特点。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科学地制订一套全新的采购方案。第一,先根据本馆的发展规划和文献信息资源制订采购策略,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征集本馆读者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他图书馆读者的借阅信息及各类图书销售商的销售信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最终确定预订书目清单后将订单发给图书供应商。第二,新书验收后先送到样本库流通,然后再对借阅率、查询率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读者的需求量。确定增订图书复本清单。如此一来,不仅克服了传统采购流程中新书流通速度慢的特点,还使采购的新书大大提高了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为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3.3 大数据在科研方面的应用
对科研部门而言,科研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本学科最新的科研走向及相关领域其他科研人员的研究进展,进而为自己的选题、立项、决策提供详尽有力的参考。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取本校目标学者和合作者的学术出版物、期刊、会议等信息,再利用开放链接技术定位目标学者的学术出版物全文。在此基础上,运用视频技术将目标学者的学术历程及其科研网络用可视化视图的方式直观展示用户,这为用户了解目标学者在某一学科的成就及该学科发展的脉络、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帮助[7]。
现在,随着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已经具备了“大数据”的特征:一是图书馆的资源愈加丰富、资源类型愈加多样、增长速度愈加迅猛。二是各种社交网络、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记录用户个人信息、位置信息、浏览信息所形成的非结构化数据或半结构化数据。因此,用户需要借助外力帮助他们分析潜在需求、挖掘隐性知识、推送所需信息,以此来满足用户“弱信息”的需求,真正做到超值服务于消费者。智慧图书馆就是在研究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使用图书馆检索书目记录的访问痕迹,结合用户个人身份信息,挖掘用户的行为方式和兴趣爱好,向用户推送信息,大大地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对系统内各要素进行科学统计,还能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决策。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图书馆必然会成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智慧型方向标。
[1]新华网.时政[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03/c_127453226. htm,[2015-02-03](2015-07-20).
[2]金江军.迈向智慧城市[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87.
[3]赖永波.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演进与实现途径[J].情报杂志,2011,30(5):165-168.
[4]戴强,黄庆德.智慧图书馆:数据海洋和关键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2011,(23):12-20.
[5]大卫·芬雷布.大数据云图[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Ⅲ.
[6]张计龙.大数据驱动图书馆业务应用与服务创新[J].上海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与研究,2013,(03):1-6.
[7]邓景康.大数据环境下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实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08-29(005).
G250
A
1674-8646(2016)01-0144-02
2015-10-12
湖南省高校图工委科研立项课题“我国信息素质教育本土化研究”(2011L045)
邱圣晖(1974-),女,湖南娄底人,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