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研究——以宿州市为例

2016-03-15 07:39邓福康肖振憾陈小芳王淑霞
关键词:人居环境宿州市农村

邓福康,肖振憾,陈小芳,王淑霞

(宿州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皖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研究——以宿州市为例

邓福康,肖振憾,陈小芳,王淑霞

(宿州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政府大力扶持与帮助,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目前仍是我国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而“三农”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文章以皖北地区为研究考察对象,主要从安徽省宿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方面入手,通过简单阐述研究的意义,分析研究宿州市的人居环境现状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以期对皖北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提供相关的发展帮助。

关键词:人居环境;宿州市;农村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研究的意义

第一,农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农业与农村、农民构成了我国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中的三个因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发展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1]要发展绿色环保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只有认真的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最终目标,就是通过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建设一个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高速发展。

第二,人居环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相对落后、城乡差距过大、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本文主要以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不仅对于发展宿州市这一局部地区人居环境研究有借鉴意义,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重点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的整体人居环境,使得农村面貌有一个整体的改进。农村的基础实施建设和发展应当以我们的政府为主要驱动力,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学合理选择适合本区独特的发展道路,结合可持续发展总体发展战略,实现皖北地区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对宿州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政策、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当中的关联性,找出中间的差距,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宿州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一)基本情况

宿州市地处皖北,是安徽的北大门,与苏、鲁、豫3省共11个市县接壤,与周围地区交通联系便利,语言风俗相近,发展潜力巨大。宿州市国土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51.66万人(截止2007年),城镇化水平较低,2012年宿州市城镇化水平全省倒数第2,仅为34.8%,相当于2000年左右的全国水平。近年来,宿州市把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工作目标,把开展“三边三线”暨环境整治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它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民生工程。安徽省各政府部门以“三边三线”为切入口,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部署,结合宿州市实际发展现状,制定发展目标及方向。但受资金投入、建设编制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宿州市人居环境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二)宿州市人居环境建设发展优势

1.农作物生产助推农民增收

宿州市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油料、花生为主,同时发展养殖业,家禽种类丰富,在省内外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民收入的80%来自以上农作物及相关产业。成片的承包麦田、玉米地,一定规模机械化程度下的高水平产量,都在为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添砖加瓦。

2.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农民的收入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的高低不仅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顺利建成,而且影响着农村稳定综合发展。近年来,宿州市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相对于整个安徽省来说,有较大的进步并且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十二五计划”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二、三产业高速发展,均位于安徽省前列。相比较2007年宿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到2013年宿州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7574元。随着宿州市城镇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加快,以及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还将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3.宿州市城镇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宿州市赶上了皖北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战略的发展契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的驱动力下,实现了经济高效、均衡、健康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规划,以改善农村人环境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城乡发展合作,农村撤村并点,集中规划建成综合农村社区,扩大农耕用地,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农民的居住用地,实现了农耕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合理分配和集约高效利用。

4.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与社保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宿州市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与建设力度,在统筹农村发展优势及制约条件的基础上,充分的站在农民的角度上不断的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水平。农村地区的楼房建筑面积处于不断增长中,农村综合社区的数量也不断的增长,并且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也相继落成,大力推进全市农村以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养老保险和义务教育为本的内容保障机制,让农民能够切实的体会到,亲身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三)宿州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制欠缺

我国城乡间的发展在部分地区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加之缺少相关的理论规划和具体的操作经验,目前很多地区处在摸索实验的阶段,导致很多村庄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不能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吗,而多采用照搬照抄的模式,有些村庄规划建设只是对村庄环境、村民住宅进行表面规划,治标不治本,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做准确的定位与分析。[3]

2.村庄“空心化”和建设无规划

一些村庄,由于年轻劳动力不断的涌向城镇、外地,导致村庄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村庄中只剩下一些年龄很大的老人孤守家园,只有在节假日的时候,才会有大量的人员集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农村居住环境好坏的漠视,加之上了年纪的老人本身对居住环境没有什么具体要求,严重制约了一些村庄的人居环境的发展与改善。同时,乡村的建筑无统一规划和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改善居住环境带来了难度。

3.农民收入单一,消费保守

虽然宿州市农民收入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改善,但主要收入来源还只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非集约化的农作物收入,这不利于农业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农民消费单一,主要的消费方向集中在基本的生活需要方面,很少涉及娱乐文化或其他方面,这也不利于改善农民总体的消费结构与水平。

4.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宿州市煤矿资源丰富,随着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工业相关的能源需求不断的上升,加之对外出口的需要,近年来对煤炭资源的开采量大幅度上升,随着煤矿等资源的开采,对周边环境污染也逐渐加重,而很多的开采区都靠近农民居住地,对农村总体人居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与危害。很多工厂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将工业废品,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河道,池塘,导致农村水体、土体被严重污染,空气质量大幅度降低,以上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村的居住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宿州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改善措施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按照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有计划的去改造,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下面就针对宿州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几点具体措施,主要是以“三边三线”暨农村环境整治为主,以“三边三线”为重点,以“四治理一提升”(治理垃圾污水、治理建筑、治理广告标牌、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和提升绿化改造)为主要内容。[4]

(一)加大政府的综合治理和监管力度

为进一步改善宿州市农村人居环境,宿州市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整改措施有效地改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区域竞争软实力,让广大的农民切身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办实事、讲效率、系民情的好政府。截止2月初,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治理资金2.06亿,出动大型机械3500余台,清理垃圾废品42万吨,移除乱堆乱放搭建8.7万处,整治流域面积3600平方公里,通过以上措施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垃圾收集与污水处理

第一,针对农村垃圾问题,主要是集中清理各规划区域内的各类垃圾与污染物,加强各区域的卫生环境治理工作,建立集镇及乡村庄生活垃圾固定储存点和垃圾转运站,配备必要的保洁人员、车辆,明确管理及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任务,建立统一的长效机制,实现卫生环境常态化管理。具体措施要求:设垃圾收集设施、造垃圾中转设备、配垃圾清扫工具、建垃圾发电站。第二,对于水污染的防治与管理,要逐步建立排污管道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科学有效地处理,严禁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池塘,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统筹有关污水综合治理部门对水体进行治理和保护。

(三)建筑和广告牌治理

合理规划全市各类建筑群,严格审批建筑用地批准手续,完善各类建筑的配套设施,深入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对村镇中审批不明、内容不合规范、外观破旧落后、缺乏统一规范与管理的相关广告和墙体喷绘宣传,采取迁移、拆除等措施统一整改。

(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对矿山矿产资源的开采,要根据相关要求及文件资料合理布局,科学安排,在确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周边的住户居民,生态环境。对矿山开采采取经济责任制原则,同时强化责任人管理制度,做到采治结合,综合治理。同时,对经不合理开采而遭到严重破坏的山体,采取各类可行的措施进行治理修复,例如种植树木,铺设人工植被,还原原来面貌等,控制恶化,力争改善。

四、结论

农村人居环境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但由于经济和思想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使得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相关人员以及农民本身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思考,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为农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智力支持。

(注: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4A396;宿州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工程管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项目编号:SZX YFWDF201309;宿州学院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项目编号:SK2015A185)

参考文献:

[1]刘涛.“三农问题”的困境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9,(2).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1-23.

[3]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实施意见[Z].2014.01-20

[4]王成新,陆彦.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J].北方经济,2006,(10).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宿州市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园区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拼 搏
揽 月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浅谈园林艺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