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419)
高校独立学院创新发展对策
刘佳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419)
摘要:独立学院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逐步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其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部分地区面临生源数量问题,毕业生就业缺乏竞争力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各界对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对此,笔者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队伍等促进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问题;对策
高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既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由系改成院的二级教学单位,又区别于单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学校,其产生之初的名称是“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后来称为“民营二级学院”或“民办二级学院”,有的也直接称为“二级学院”,自教育部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件后,现统称为独立学院。
截至2013年底,全国独立学院共292所,在校生275万人,已形成2000多亿元的教育资产。其中,湖北省有独立学院26所,数量居全国之首;江苏省25所,排第二;浙江省22所,居第三位;广东省、河北省各17所,并列第四。独立学院在广东高等教育中作用日益重要。去年广东省在校本科生人数为949585,独立学院本科生人数占全省本科生总数比例高达28.2%。换言之,广东地区每100名在校大学本科生中有大概30名就读于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的兴起,使得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和突破性改革,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了百姓子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人力资源得到提升,社会获得实用性人才,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充分挖掘了普通高校潜力,利用了社会资源,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因此,独立学院的发展于国家、社会、百姓皆有好处,一举多得,大有发展的必要。因此,笔者认为,经历过规模快速发展的阶段后,独立学院应该考虑由数量的发展转向质量的发展之路,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专业及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未充分迎合市场需求
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独立学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同质化严重,没有自身的特色。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独立学院在创始之初,可能暂时没有能力开设新的学科学业,为了能够尽快运行,就直接简单地从母体高校拷贝专业,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此外,独立学院专业及课程设置都偏向于热门专业,很少有学院结合当地市场发展特色和人才市场需要设置符合不同地区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即未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未充分迎合市场需求。
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方针的,但是在设置专业和课程时,如果没有对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是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还会为将来学生求职带来隐患,让学生面临结构性失业。
(二)部分独立学院面临生源数量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沿海地区的独立学院,生源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一些内陆地区的独立学院,则开始出现生源数量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在沿海地区更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除了地域性原因外,办学质量和学院特色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对于那些办学质量不好、声誉不高的独立学院,其竞争力可能还不敌声誉较好的民办高校,只有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才能有吸引力。
(三)毕业生就业缺乏竞争力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独立学院生源质量偏低,原因是进入独立学院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达到“三本”线的学生,与“一本”相比,他们的入学分数要低40-70分左右,与“二本”相比,也要相差10-30分左右。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面对来自各重点大学、二本的学生,竞争力不足,可能连初次面试的机会都难以获得。
此外,独立学院还可能存在前述问题,即专业和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没有迎合市场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因此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为无论是从学历背景还是知识技能方面来看,其毕业生都没有核心竞争力。
(一)建立校企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主动探索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当前,数据挖掘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各种商业公司开始运用大数据进行各种的分析与利用,为企业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也有研究者提出,应加快大数据分析工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已经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正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对接,与企业沟通人才需求,输送毕业生。但当前这项工作的主要形式是线下定期与企业沟通或邀请企业参加院校组织的招聘会。笔者建议,独立学院可积极构建校企沟通网络平台,运用大数据来探索市场需求,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进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在院校构建的网络平台上,企业可以随时发布需求信息,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简历在平台上发布,在这个平台上,企业所发布的需求,企业点击了哪些学生的简历,学生查看了哪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等等,都将成为重要的数据保存下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的人才需求,分析企业看中哪些专业或具备哪些特点的学生,学生倾向于哪些行业以及哪些岗位等等。
网络平台的应用,有助于我们了解各行业的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目前和未来的若干年内的人才需求,从中挖掘人才需求的信息,使专业设置与行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始终保持一致。
(二)推进因材施教,结合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绝大多数独立学院成立之初,是将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在“本科应用型”,这是符合当时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时期学生的情况发生的变化,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与时俱进,发生相应的调整。在任何时代,我们都应该推崇因材施教的培养方针,结合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表现出了以下一些新的特征:
1.有深造需求,这主要变现为“考研”和“考证”群体的扩大。在信息高度开放的今天,独立学院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对自身的处境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倍感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继续深造来改变自身的竞争力。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高考失误未考取到理想的学校,他们可能从入学开始就已经做好计划继续深造,来实现自己原有的理想,这其中有的学生,可能在学习理论方面,有强烈的兴趣和欲望,他们对自身的规划是成为研究型人才而并非应用型人才,这部分学生他们希望接受更传统的理论型教育,为其考研等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独立学院也出现越来越多的考研备战群体。
2.学生就业方向多元化,“创业”或者“继承家族事业”的情况增多。独立学院的有较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来自于拥有家族事业的家庭,其职业规划就是毕业之后回到家中经营家族事业。另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在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创业。
3.综合素质在提高,拥有特长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生爱好广泛,也很注重课外其他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未来可以考虑做如下尝试:
1.将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细化,如推行应用班、学术班、创业班的分班教学。大多数独立学院在创始之初,就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这是符合独立学院创始之初的实际情况的,但如前所述,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有了新的特点,为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独立学院有必要根据学生发展意向将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细化。
细化人才培养方向,可以从分班教学开始,分班的依据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大学毕业后的发展意向来进行,如分为应用班、学术班、创业班,分别针对毕业后找工作、进一步深造或者创业、继承家族企业的学生开设。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培养方向,其课程设置也是有所不同的,如应用班可以加强学生工作技能的培养,而学术班将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创业班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等。能做好因材施教的学校将会是最有特色的,也会是具有吸引力的。
2.进一步扩大“选修课”种类,引导学生培养一门特长。
当今社会,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课外能力方面,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基础,因此,独立学院可以考虑将每一名学生培养成“特长生”,从而加强本校学生的竞争力。
培养的方式可以考虑通过选修课来进行,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学校选修课的种类,同时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为了保证学习成果,除了进行期末考试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考试,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证书,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三)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是否能聘请到优质的教师是保证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的办学主体还是教师,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面临瓶颈。
随着科学技术纵横交错的眼神发展,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分割正在被打破,因此,有些高校可能没有能力创办独立学院,但富余的优秀师资力量是有的,独立学院可以聘请这类高校的教师任课。同时,那些目前在企业工作的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他们可以将生产实践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类人员也应该被引进到校园,走上讲台。在台湾的高校,有一种联合授课的方式,值得内地学习,即一门课由两名老师交互讲授,一名是讲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师,一名是来自业界的工作者,这样的课程设置,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授课成效也非常令人满意。
总之,扩大教师来源,让企业人员走进校园,让传统教师走进企业,是独立学院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高校通过教学做桥梁,能够加深对企业、科研机构的了解和联系,在合作中不断发展自己,借机宣传自己,也为学生未来就业增加渠道。
参考文献:
[1]张志刚,薛郁华.由数量到质量-独立学院规范发展的必由之路[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蒋团标,张海丰,钟学思.高等独立学院的特色培育问题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6,(1).
[3]袁韶莹,齐凤和.试论我国独立学院的发生、发展与前景[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4]尹伟.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8).
[5]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8).
[6]刘凤泰.从专项检查看独立学院的生成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17).
[7]周成平.关于江苏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3).